首页 优秀范文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15 13:58:58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第1篇

一、配合乡村振兴工作队其他队员以及村两委干部开展开展疫情防控,第一时间会同驻点组、村两委干部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部署,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村干部、村民采取积极行动,进行全面摸排和宣传工作,采取打电话、发短信、广播喊话、悬挂警示标语等方式,将疫情防控有关信息和要求及时传达到每家每户每个人。

二、在积极防疫的同时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全力做好交通运输、要素保障、防控物资协调等各项服务,在确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有序复工。着力解决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工作中的突出制约问题,全力支持和推动复工复产工作有序进行,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通村道路、垃圾堆放点、房屋内外、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扫,坚决清除我场垃圾乱扔、杂物堆放、污水乱排等问题,做到环境卫生整治全覆盖。会同驻点组和村两委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农民是维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主体。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抓不懈,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文明素质,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真正让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让乡村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第2篇

关键词: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一、引言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扶贫攻坚成果的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支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2021年,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衡水中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推进乡村金融科技布局,在支持普惠金融、精准助农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较好成效。

二、夯实金融科技根基,助推乡村振兴落地

人行衡水中支立足辖区“三农”工作实际,聚焦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依托和发挥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能力,积极构建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的底层数字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一)统筹谋划,健全组织和协同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由科技、货币信贷、支付结算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专班,建立全市银行业“横向协作+纵向推动”的机制,强化各单位、各部门条块联动,压实责任。二是完善任务清单,依据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冀兴行动工作方案》编制任务分解表,明确4个方面的13项工作任务。三是落实例会制度,组织召开全市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要求各金融机构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涉农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投入应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承载力和农村居民获得感。

(二)强化调研,积极挖掘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深入农村做好专项调研,派工作组多次赴县域、乡镇了解金融机构推进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持续加强政策传导和工作指导。二是及时挖掘金融机构品牌亮点、创新体制机制、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引导全行业高效推进。三是紧抓金融科技发展机遇,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平等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实现衡水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拓展场景,加速数字金融在农村普及应用

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将“冀兴行动”方案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地方金融改革措施相结合,鼓励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投放,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二是拓展数字化成果的涉农金融应用场景,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优化风险管控和定价模型,提高客户识别能力,为新型农业主体提供小额、便捷的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面向农村广泛开展金融科技知识普及,借助科技活动周、质量月、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契机,组织开展金融科技下乡宣传,在内容和渠道上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帮助农村居民建立金融科技思维、提升新业务风险辨识能力。

三、推进金融创新应用,注入乡村发展动能

高质量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在人行衡水中支的推动下,全市金融机构对标政策指引和任务清单,积极探索新技术融入农村金融的供给实践,因地制宜构建多途径、立体化的乡村金融服务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发展动能。

(一)优化业务布局,提升农村数字金融服务能力

相较于城市,“村小量多”是衡水市农村地区的特点,金融服务难以及时、广泛地触达农村客户群体。为改善和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机构着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和涉农金融App品牌建设。例如,衡水银行积极发展助农取款业务,截至目前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01家,覆盖衡水11个县区、48个乡镇、101个村庄,助力完善全市乡村金融服务建设。浦发银行衡水分行利用掌上银行App、“浦惠到家”、智能收台等帮助农民客户销售农副产品,多途径辐射和支持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各金融机构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科技下乡宣传活动,如建设银行衡水分行通过线上“建行大学”“裕农通”公众号和线下“裕农学堂”等方式开展一系列惠民宣传,覆盖农村居民累计达5万余人次,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丰富供给模式,提高惠农服务科技应用水平

针对农业贷款难、农村金融服务薄弱等痛点,金融机构探索将信息技术与惠农服务融合,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双渠道畅通、金融科技与供应链融通的涉农服务新体系。例如,农业银行衡水分行制订了《对公客户“链式营销”工作推进方案》,以推广线上“保理e融”产品为抓手,搭建“贯穿式”供应链金融服务链条,为安平丝网、景县橡塑、冀州医疗器械等上下游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衡水市农村信用社不断丰富涉农支小信贷产品,创新小贷产品39种,其中“农信e生活”平台设置了物流服务、直播带货等功能,在线上为农民搭建农特产品销售、特惠商品购买等服务渠道,实现“让农产品进城,让好商品下乡”。

(三)延伸服务触角,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便利程度

当前,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日常缴费等公共服务发展仍较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推进步伐。为加快弥补公共服务短板,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为农村居民提供与社保相关联的金融服务,丰富农村缴费模式,扩大农村金融科技覆盖面。例如,衡水银行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农村居民社保“一卡通”服务模式,组织支行服务人员入村为村民集中办理社保卡发放、金融功能激活等业务。建设银行衡水分行依托“裕农通”服务点推进“助农取款+”服务,通过移动支付手段在服务点叠加提供社保缴费、生活缴费、学校教育、政务服务等服务,累计为农村居民办理各类缴费10万余笔,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跑腿缴费”“人工代缴”等问题。

(四)促进数据应用,筑实农村信用体系信息支撑

针对农户、农企资金需求较小、服务需求较大等特点,涉农金融机构借助信息技术对农户、农企相关金融信息进行业务供需分析,促进数据信息应用,疏通供需不匹配的服务“堵点”。例如,枣强农商银行积极推进新型营销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上线“智慧微贷”系统,将“惠农贷”等涉农贷款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服务智能化和管理敏捷化,累计在枣强县农村地区完成授信244笔,发放金额超1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积极打造“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特色金融品牌,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联动,以推进整村授信为抓手,巩固建档成果,提高农户评级授信和用信比例,累计完成整村授信952个,农户授信、用信比例分别达到74.8%、34.1%。

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在推进衡水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落地过程中发现,当前农村金融科技发展还面临一些瓶颈,金融科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赋能作用还有待增强。

(一)农村金融科技服务“半径”仍有限

农村地区金融科技服务主要集中在助农取款服务点,以传统线下金融业务为主,线上金融产品、服务较少,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度较低。目前,涉农金融产品仍然承袭传统的抵押担保贷款理念,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抵质押物创新力度不足,产品和服务单一,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较少,缺少具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特色金融产品。部分金融科技产品与农村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的粘连度较低,针对农户、农企等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数据彼此割裂,尚未形成完整的数据链条,金融科技助力延伸金融服务“半径”的优势还未能有效发挥。

(二)农村金融“数字鸿沟”问题凸显

农村地区低学历、低收入、中老年人等群体占比较高,因其理解能力弱、接受度低、适应性慢,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存在困难,不能充分享受智能化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作为北方农业大省,河北省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发达省份,而衡水地区又是省内经济总量规模较小、发展较慢的地级市,农村人口占比较高,老龄化问题严重,这些因素又进一步拉大了“鸿沟”。如何缩小“鸿沟”,使金融科技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赋能抓手,成为今后金融业发展需要直面的问题。

(三)“三农”领域金融科技人才短缺

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需要依靠既懂技术、又懂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支持。目前,一些金融机构虽然正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人才储备,但受限于经济水平、工作条件、薪酬待遇等因素,贴近“三农”一线的区县、乡镇基层分支机构缺乏相关人才。同时,部分涉农法人金融机构存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不革新、智力支持基础薄弱、金融创新动能不足等现象,导致在涉农创新产品研发、大数据建模分析、金融服务优化等方面仍有缺口,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对金融科技的赋能需求。

五、加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路建议

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应从加强政策引导、行业指导、工作督导等方面入手,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持续的加强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金融科技布局,发挥好政策工具作用,积极破解新时期农村金融发展瓶颈,不断提升农村金融科技产用对接和覆盖普及水平。

(一)强化技术驱动和融合推广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打破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局限,将信息技术有效嵌入基础性金融服务之中,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便捷、体验更好的智能金融服务,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引导金融机构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涉农信贷领域的应用,推动农户、农企贷款发放批量化和标准化,促进农村金融降本增效。

(二)强化宣传引导和应用研究

一是借助传统和新兴媒体广泛宣传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和已有成效,定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二是指导金融机构加强“三农”领域金融科技应用研究,不断开拓金融科技视野,深挖符合乡村特点的应用场景。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及革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打造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三)强化创新监管和考核运用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第3篇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难点之一,要一体推进、统筹兼顾,在振兴中保护好绿水青山。小编准备了在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全区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通过实地查看×个乡村振兴项目现场、听取有关街道镇的现场工作汇报,×通报了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总的感到,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各级要求比较严,工作标准比较高,各有关街道镇、部门和单位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去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精准施策,拼搏实干,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我区获第二名,工作中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乡村振兴树起了×样板。重点打造了×个示范区、×个示范村、×多个示范点,在全市两次示范区观摩考核中,均列第二名,争取奖补资金×万元;培树“五社同行”“乡村记忆馆”“文化讲习所”等振兴样板,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树立了全市的样板。二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了全国标杆。总投资×亿元,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亿元,建设完成×大项目,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国家认定,成为全省2020年唯一、历史第四个创建成功的县市区。三是文明乡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农村改水、改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序推进,美丽庭院覆盖率达到×%、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文明乡村覆盖率达到×%,均居全市前列。可以说,在农业经济占比较小,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这些成绩,完成了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非常难得,实属不易,是大家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工作是满意的、肯定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和问题。一是主观方面,发展的主动性、创新性、均衡性不强。有的街道镇、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解放不够、用心用力不够,对乡村振兴工作把握不透、理解不深、研究不足,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个别村动员发动不深入,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主动破解难题勇气不足、招数不多,缺乏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比如,在农村闲置资产、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方面,思路不宽,以地生财、招财引财的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二是客观方面,考核成绩和重点指标优势不足。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从考核成绩看,我们在全市考核中是第二名,但与第一名×市相差了×分,比第三名×市只高出×分,差距非常小。从加分项上看:我区举办的省级以上现场会只有×个,全省推广的特色亮点工作只有×个,省以上宣传报道只有×篇,在各县市区中排名靠后。从重点指标看,今年市级重点调度两项指标:“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及提高幅度”,我区农业大企业少,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有×家,纳统企业仅有×家,在×个县市区中排最后。从重点工作看,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存在垃圾收集收运设施落后、更换不及时、使用地埋式垃圾中转箱等问题,道路两侧环境差,去年观摩时很难确定道路环境比较好的路线;农村改厕普及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市级已经通报了全省考核情况,×市在全省考核成绩不理想,明确要求今年要打翻身仗,对各级、各部门和各项工作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要求每个县市区必须要全力以赴、奋起直追。对此,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聚焦“五大振兴”任务目标,认真分析,横向比较,纵向赶超,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

一、合力共为,再创佳绩

对今年的工作,还是要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更快节奏推进落实,确保取得更好的成绩。各级各相关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在任务落实和人员配备、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方面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区委组织部要统筹做好组织振兴有关工作,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软弱涣散班子整顿,大力提升村级保障能力,领办创办×家专业合作社,年底集体收入×万元以上村达到×%,过百万元以上村达到×%;要制定人才回引办法,积极引进大型社会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区委宣传部要进一步牵头抓细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工作,不断推出宣传乡村文化振兴经验。区人社局要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以上,新建×处省级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区农业农村局要发挥好牵头作用,继续开展村级“三资”清理清查活动,摸清底数,管护运营好村级资产资源,×月底前全面完成村改居产权制度改革。区农办、财政局要抓紧编制资金整合方案,加快项目实施,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包保部门、街道镇、第一书记要盯紧靠实,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要责任到单位、到人头,哪一项拖了全区后腿,省、市考核细则都能倒追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区委、区政府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打造“×样板”是对×的政治嘱托,是市委、市政府×项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之一。打造片区亮点依然是今年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做到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各具特色、亮点成片。

一要提高创建标准,抓好示范创建。对标全省一流、全市最优,打造全市领先水平的示范区和示范村。对工作重点和项目要再细化、再明确,继续实行领导包保,把任务落实到人、确定到天、压实到位。重点抓好×、×、×三大片区中的示范村、示范点建设。×镇要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月底要拿出申报书,确保创建成功。×片区要积极创建市级乡村振兴先行区。近期,区级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外出学习,主要到去年迎接全省现场会的地市认真学习经验,大家要把真经取回来,对照自身工作查不足、补短板,确保各项工作有新的提升。

二要突出产业支撑,彰显休闲游特色。要充分发挥好农高区作用,做好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建互联全国的农业农村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数字乡村。要建设高质量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标杆,持续巩固提升原有项目建设,认真抓好新项目策划实施,再创亮点,再提成绩。要举办好×茶炒茶比赛、×茶博会等活动,持续推动×茶产业不断壮大。要提升×国际花木城影响力,举办好第×届苗交会,高标准建设苗交会配套设施和中转、展示、交易、信息四大中心,打造中国江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基地。各街道镇要围绕“环泰城都市农业圈”“大×休闲旅游圈”,以休闲农业、生态颐养为主导,重点培植×等特色村;培育×等×个采摘休闲游项目;建成曳尾园、×净舍等×处高端民宿,建设完善养心谷、上高庄园×个颐养中心。

三要注重细节打造,认真准备现场。精心做好省、市现场考核准备工作。从去年经验看,乡村振兴片区考核打分成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全年考核排名,区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办公室要与各部门、街道镇密切配合、抓紧研究,×月底前拟定观摩路线和观摩点,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要有的放矢,精益求精,一些成熟的大项目,比如茶旅小镇、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都要巧妙设计、嫁接进来。同时,省级要求好村、差村都看,这就需要我们在点上、面上进行充分准备、整体推进。

四要加压奋进赶超,夯实重点指标。去年全省考核的两项指标:“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及提高幅度”,×市在全省排名靠后,市领导高度重视,对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约谈,明确将这两项指标作为今年×市对县市区考核的否决项。×月×日,市工作组到我区对这两项指标落实工作进行了督导。我区农业体量小,但是现代高效农业还有很大潜力,×,都可以包装纳统。农业企业方面,虽然我们去年纳统×个,个数较少,但今年已经摸排出有增长潜力企业×家,重点培植×家企业,要确保升规纳统×家以上。×已经召开专门会议安排两项指标工作,农业农村局要牵好头,统计局、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紧密配合,各街道镇明确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做到应报尽报,应纳尽纳,确保年底这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三、攻坚克难,齐头并进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难点之一,要一体推进、统筹兼顾,在振兴中保护好绿水青山。

一要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要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持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道路“三通”等工作,年底确保生活污水治理村达到×%以上,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以上,农村道路“三通”率达到×%。要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年内“美丽庭院”示范户建成数达到×%、全区每个村庄都要建有“美丽庭院”示范户。今年市级每季度将对各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暗查暗访和电视问政,对暗访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或连续两次暗访排名最后的县市区进行通报、约谈,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进行问责。区住建局、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交运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妇联和各街道镇等相关单位,要立足各自职能,对照市里要求,抓紧落实任务,确保不出问题。

二要深度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当前,全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早已形成,村庄覆盖率连续多年达到×%,但是由于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考核力度不足,还存有死角盲区,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对此,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死角盲区清理整治,努力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水平。

三要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强化制度建设,实行零缝隙、全覆盖走访,将移风易俗宣传到每家每户,确保村规民约落实落地、落在群众心里。区级将委托第三方,每季度对各街道镇开展一次移风易俗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民调,打分排名通报,及时掌握不足、改进工作,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第4篇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方位的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总体战略的关键一环,是乡村振兴之魂,起着精神保障和价值引领的作用。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乡风文明,优化乡村文化生态,消解农民的精神贫困。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推动下,即便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实现了经济上的脱贫,但精神上的贫困只能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来消解。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优化乡村单一的产业结构,利用乡村特色农耕文化、非遗文化传承等优秀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改变乡村传统以养殖、种植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模式,注重发展文旅融合的第三产业,通过“互联网+文化+产业”模式,能够将广大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二)乡村文化建设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引领

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导致了强势城市文化与弱势乡村文化的“文化势差”,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中留存文脉,得以传承和弘扬。首先,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聚集多元的文化参与主体,留住新鲜血液,让更多青年人才投入到乡村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认识到乡村文化的优势,在乡村物质和文化建设中,培育文化自信。其次,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实现文化软实力向物质硬实力转变。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文化阵地,兴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文化产业,从而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经济基础,能够实现文化惠民,实际的激发村民文化自觉,由文化自觉达成文化自信。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主体困境: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队伍缺失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大多数村民涌入城市谋求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缺失。一方面,乡村社会空心化严重。生长于农村的青壮年群体选择进城务工,逐渐向城市迁移,为村庄考量的公共意识有所下降。此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回农村,倾向于留在城市生活、学习,加剧了乡村社会空巢化、空心化的趋势。乡村留守的妇幼、老弱群体因为受自身的教育程度、年龄、能力、价值观念等影响,难以担当乡村文化振兴的大任,这造成了乡村文化自我建设的主体缺失。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缺口较大。难以逆转的人口外流趋势不仅造成了人口结构的空心化,更造成了乡村精神文化的空心化,随之大量人才资源流向城市,导致乡村地区人才供应短缺,传统乡村文化、非遗传承队伍后继乏人,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困境。

(二)载体困境:乡村文化建设的承载资源退化

乡村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需要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来具象化。乡村文化建设的载体普遍存在利用率低、建设失衡、缺乏乡土特色等问题。首先,在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层面,乡村建设重经济、轻文化的价值取向,极大的忽视了乡村地区农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乡村文化活动场所也存在着场所设施陈旧、管理缺失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许多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摆设。另外,村民们对承载乡村传统文化的文物古迹保护意识淡薄,而且对民间技艺的传承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乡村文化的物质承载资源。其次,在乡村文化建设的意识载体层面,表现在村民对文化建设重视不足,重经济而轻文化,乡村文化发展欠缺活力,且由于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构成的冲击,物质上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上的认同,村民普遍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价值困境:传统乡村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弱化

城市文化、市场经济趋利的价值导向、经济理性对乡村社会的强势介入,导致乡村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在交流碰撞中处于弱势地位。首先,随着大众媒体在乡村社会的普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给乡村传统价值观念带来一定冲击,造成村民普遍出现价值困惑和信仰迷失。一是价值观念泛化,传统优秀美德、乡规民约受到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一些地方普遍出现诚信缺失、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现象。二是价值取向功利化,受到市场经济趋利导向的影响,村民出现片面追求物质功利主义思想和工具化价值思想,对原有的乡村文化价值观念产生怀疑,理想信念模糊和信仰迷失。其次,村民缺乏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教育引导学生以“走出农村”为学习目标,学校教育日常给学生灌输的城市价值取向,造成乡村学生对城市生活更加向往而对乡村文化更加漠视的价值逆差。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主体培育: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多元主体的参与

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人”,加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参与,鼓励农民、乡贤、它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之中,凝聚不同主体的作用,搭建多元主体参与文化建设的格局,形成乡村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首先,基层政府和机关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扶持,完善相关政策,发展文化产业与乡村支柱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在乡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民返乡就业。此外,要完善用人机制,借助“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国家政策吸引人才回流,补充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缺口。其次,发挥乡贤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乡贤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精英力量,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故土的有效载体,能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发挥乡贤的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带领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力。最后,鼓励其它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社会各界都应该支持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建立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城乡互动,形成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局面。鼓励高校、企业、社会参与到乡村建设之中,引进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智力、文化资源,对接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科研等活动,将先进文化观念、教育理念引入乡村之中,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守正创新:坚持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举

我国乡村社会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创造了发达的农耕文明,蕴含着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对于承载乡村记忆的物质文化遗产,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摸底和普查工作,将承载传统文化的农业遗迹和文物古迹纳入保护名单,划好历史文化保护红线,对于民间零散的的多种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制定科学化的保护措施。对于承载着着核心技艺和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抓好传承人的培养,同时积极探索其经济价值,以达到村民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双重满足。其次,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实现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结合当地特色,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打造文化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浓厚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此外,要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文旅融合的新型文化产业,将艺术设计、资金、技术融入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之中,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及消费”,以达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良性互动。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第5篇

一、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样的小康社会才能得到包括亿万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认可,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我市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环境不美,产业不强、治理无序、文化无脉。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严重,“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是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农业产业薄弱,欠缺品牌产业和品牌产品,与本省蒲江、丹棱等地的农村产业发展规模还有较大的差距。农民对整治工作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强,农村环境治理还有待加强,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广大农民尚未享受到共建共享、共创共享时代进步带来的成果。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第6篇

一、切实担当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特产业加快蓄势崛起,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提升新水平,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为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仍要清醒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广大农村仍然突出,“三农”仍是我市振兴发展最明显的短板,农业农村仍是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最突出的问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亟待健全,新时代城乡关系亟待重塑。

集安地处山区,自然生态优良,是农特产业大市,特色和优势在农特产业,发展的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三农”。全市上下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担当,切实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焕发出打攻坚战的斗志、打持久战的韧劲,推动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特色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走在全省前列、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走在全省前列。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农村生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全市培育2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通化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特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新兴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特色产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示范市全面建成。

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率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构建农业“三大体系”为重点,大力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产业兴旺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集安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部级人参检验检测中心,推进中国·集安(澳洋)人参交易中心建设,加快设立产业发展资金和担保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人参产业发展中,确保产业园发展有后劲、能持续。力争用4年的时间,将集安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中国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的领跑者、中国人参产业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中国人参产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先导区。着力推进鸭绿江河谷山葡萄产业带建设,依托山葡萄酒研发中心,深入开展山葡萄栽培和山葡萄酒酿造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每年研发山葡萄酒新产品3种以上,新培育引进葡萄酒庄2户,力争省级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次性通过评审。到“十三五”末,人参达到17.62万亩、葡萄达到2.5万亩、五味子达到1万亩、食用菌达到1100万袋、蜂达到2.2万箱。二是做大做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特色资源转化型加工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培育,对带动能力强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努力打造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和聚集园区。加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指导和服务,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真正把集安的优良农特产品做细、做精、做强。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78亿元,同比增长8%。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鼓励乡镇、村及企业、合作社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产品,积极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创建,高标准举办野山参节、冰葡萄酒节等节事活动,进一步提升集安“特产之乡”、“中国人参加工研发基地”、“中国顶级冰葡萄酒产区”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立足资源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重点扶持乡村旅游度假村、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农业休闲观光及农产品采摘园等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达到25个,特色水果休闲观光及采摘园达到30个以上,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发展300家,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

(二)乡风文明方面。一是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深层次挖掘高句丽文化、鸭绿江文化、边境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精心提炼主题,努力打造乡土味、个性化的美丽乡村。赋予村名、古井、山川、河流等深层次文化内涵,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营造浓厚乡村特色文化氛围。二是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运用新媒体、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结合各乡镇特点修订乡规民约,营造舆论环境,对接受宣传教育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实施村干部包保责任制,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同时,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组建宣传队,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宣传到位、解释透彻,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后三年我市每年至少列支5000万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同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管理和使用,集中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2018年,新打造提升“类型村”111个、美丽庭院3200户、干净人家2500户,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和责任主体。依托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探索组建乡镇综合执法中队,按照城市保洁模式,建立农村环卫队伍,构建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有标准“四有”的农村环境整治体系。四是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坚持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全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18年,计划投资3600万元,新建校舍4所,新购置校车22辆。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卫生院2所。加大村级医疗队伍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利用3年时间培养50名农村医生,2019年毕业后全部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

(三)生态宜居方面。坚持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形态结构和人居环境。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基础功能,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同时,全面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市推进三年攻坚行动,今年计划投资3.4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184个,清财公路、头财边防公路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农村厕所3000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9处,确保2.04万人饮水安全;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开通“电力绿色通道”,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电力能源需求。

(四)治理有效方面。结合我市“党建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工程,从历任第一书记、离任党员领导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一批、派一批、引一批“三农”工作队伍。深入实施“智慧农村”工程,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服务阵地建设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管理制度化、服务精细化。继续推行市乡两级涉农服务部门服务功能下延,组建支援服务队。同时,健全完善治保、调解、普法等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内容和方法,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运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构建农村网格化管理,真正发挥网格员作用,形成“人人都在网中,事事都在网中”的格局,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实行封闭化、电子化治安管理,在村口和主要街道安装电视监控设备,采取全方位、全时制的监控,提高农村治安防范的水平和时效。加大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文艺节目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让村民随时随地学到基本法律知识。

(五)生活富裕方面。一是抓好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畜牧业、劳务经济,鼓励扶持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创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202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55元,年均增长6%以上;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80%的村达到20万元以上。二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农业和农村中分离出来,进入二三产业和城市务工就业。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次。三是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科学筛选实施脱贫项目,切实提高精准脱贫成效。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光彩行动,集中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构建完善长效脱贫机制,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统一。2018年,计划投资34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7个,实现脱贫190人、3个贫困村摘帽。到2020年,全市665户、1362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三、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保障

(一)科学谋划。计划成立集安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拿出专门的力量深入研究、全力推进、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坚持用系统化的思维来谋划推进。今年年初,结合学习贯彻王志厚书记在通化市委第1次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们专门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要求分管市领导带领部门找专家、机构拿出乡村振兴工作的三年规划,上半年就要完成,以确保这项工作的高站位和科学性、连续性。

(二)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推动落实最严格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统一安排,今年完成清产核资、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明年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和折股到户等工作。后年由点及面开展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全面完成成员身份界定。

(三)加大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建立“三农”投入增长机制,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积极谋划农业PPP项目,充分发挥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机构网点,增加对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培育金融服务组织,扩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强化支农抵押担保,探索农民信用合作,满足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引导农村金融、保险机构重心下沉,向基层延伸布点。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小贷公司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第7篇

2021年,我严格按照××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继续深入在××村(服务村)、××村(第一书记村)开展工作,为村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得到了领导、同志们和广大村民的肯定和好评。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坚决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市委市政府要求村书记主任实现“一肩挑”,为下一步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3月份,我积极参与××、××村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与镇党委政府、一起预判分析,组织实施了两个村的“两委”换届选举工作。4月30日,两个村顺利完成换届选举。××村选出了以34岁,当兵退伍军人×同志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年富力强的村两委班子。××村由原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同志继续担任这一职务,增选31岁年轻党员×同志为村委委员,进一步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村新增2名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村新增1名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春节前期,为××村26名60岁以上党员;××村9名60岁以上党员,1名60岁以下困难党员发放温暖过冬物资。同时,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活跃“主题党日”、统一党建资料标准。认真组织党员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二)扎实做好精准脱贫回头看工作。

××村共有精准扶贫户17户,××村共有精准扶贫户16户,2020年,已经全部脱贫。在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同时,扎实开展了清洁家园、孝善扶贫和“老病残”照料“三项行动”,不断提高精准扶贫户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我作为××村5户精准扶贫户(其中一户2020年10月1日去世)帮扶责任人,积极做好精准扶贫户温暖过冬工作,发放过冬物资,棉大衣、床上用品16套。同时,经常入户走访,开展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切实了解精准扶贫户的困难原因和有关诉求,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目前,4户精准扶贫户全面享受各项政策优惠待遇,生活没有返贫风险,圆满完成了任期内精准扶贫各项任务。

(三)深入开展民意××行动。

自××开展民意××行动以来,坚决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村开展活动(该村××户,××人)。目前,通过集体座谈交流、走访入户恳谈、电话问询沟通等形式,全方位倾听村民诉求和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生活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截止目前,已通过各种形式,走访户数到达百分百,解决民意诉求百分之二十以上,不断提升了村民群众满意度。开展××行动同时,做好防疫宣传、口罩发放(××套)、冬季安全取暖宣传工作。

(四)不断提升村内生产生活水平。

在工作中,经常和两个村的村“两委”干部开展谈心活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使之真心实意、坚持不懈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今年以来,为××村争取项目资金××万元,新修建拦水坝一座,解决了部分村民浇地难的问题;××村利用乡村振兴资金××万元,沿路砌垒石堰,拓宽村东与古村落景区步行旅游路连接路段,为××传统古村落景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配合实施××村与××子、××村×公里连村路拓宽工程,×米路面×米路肩。配合推进××古村落英雄纪念碑、烈士林、革命烈士纪念馆建设。同时,持续开展××村、××村人居环境卫生提升工作,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严格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要求,精准施策,研究确定了适合本村发展项目。目前,××村有2个项目。一是通过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利用第一书记资金××万元,与××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专门用于购买蜂箱、蜜蜂等养殖工具,扩大企业养蜂项目,合作期限为×年。年收益最低为××%,分红每半年一次,由企业打入村委会帐户。目前,该项目为村集体征收××元。二是利用第一书记资金××万元,入股××有限公司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在××村,每年予村××元分红,资金使用年限为×年。××村投资××万余元与××村、××村联合开展××种植基地项目,承包土地××亩,发展××种植。目前,该项目已于去年10月份完成验收。今年3月份,承包给××专业合作社运营,增加村集体收入××万余元。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第8篇

市委、市政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之年。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主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根据《**市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办法》规定,现将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往严里抓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区、镇、村层层开展专题培训。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推进机制。调整充实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建立定期调度、分析研判工作机制。三是强化牵头抓总,系统集成推进。召开全区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印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9年、2020年区委1号文件,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等文件,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区域联动、系统推进。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规划先行。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方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编制《**区村布局规划》,编制*个村的村域现状分析及规划指引,*个村的村规划,确保村规划应编尽编。编制《**片区综合提升规划设计方案》,确保**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五是注重项目策划,补齐短板弱项。编制《**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策划》,策划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梳理完善**区乡村振兴项目库,总计**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弱项,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滚动投资计划(2020-2022),连续两年累计整合涉农资金和交通、水利等资金**亿元,统筹用于农村公路、入户便道、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等**个项目,实现项目化、清单化打表推进。

二、强化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往实处落

(一)聚焦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一是严格落实农业保供措施。全面落实“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与忠县签订《生猪生产发展合作协议》,建立跨区县共建生猪生产基地和资源互助长效合作机制,开展生猪及其产品点对点调运,稳定我区生猪生产市场供应,提升我区猪肉保供能力。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2018年以来,累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约**里,改造通村通组路**公里,建成环金鳌山片区彩色健身步道**公里、南北登山步道**公里,规划建设健身(登山)步道5条11公里。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000亩。三是发展壮大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编制《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完善品牌农业奖补政策,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成功打造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6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取到市级智慧农业项目1个,争取到疫情期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销补助3.95万元,**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奖补50万元。四是做精做强乡村旅游业。与***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结合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推进“**”等乡村旅游项目,共建乡村旅游观光带。实施**片区景观打造,建设登山步道、观光果园、七彩梯田等项目。按照“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标准,整合资金**万元,因地制宜打造**个小微生特宜居示范点建设。五是组建专班强化招商。组建**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督办制度,形成“周调度、月通报、季小结、年总结”工作机制,全年共接待来访企业24家(次)、拜访企业数量21家(次)。2020年签署涉及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9个,共计金额28.8亿元。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总抓手,强化农业农村改革系统集成,拓展“三变”改革覆盖范围,先后在**等4个村开展试点。全区32个行政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基本完成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农民专业合作市级示范社全部监测合格,完成6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的认定和入库。七是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纳入金融企业服务发展评价内容。截至11月末,辖区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约60亿元,同比增长22%。疫情期间引导辖区银行落实定向授信贷款政策,通过专用再贷款支持涉农和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为184户涉农及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约1.6亿元。

(二)促进人才振兴,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一是摸清人才底数。建立乡村人才台账,实行实时动态管理。截至目前,我区乡村人才共4大类481人,其中技能人才13人、乡村产业人才37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4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427人。二是搭建就业平台。在区人力资源市场和镇(街)设立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累计创建市级充分就业村5个、全国就业扶贫基地1个、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个、新建农村社会工作室3个,完成农村社工项目3个。三是聚力人才培养。推进全区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将教师支教薄弱学校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各类农业技术、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四是强化人才激励。加大返乡下乡创业支持力度,2020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万元,三年累计为20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5万元。协调辖区金融企业加强乡村区域业务,引导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对返乡创业人才置业兴业给予融资支持。积极落实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级政府派驻乡镇机构工作人员的乡镇补贴及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试用人员的工资高定政策。

(三)推动文化振兴,铸就乡村文明之魂。一是崇德向善风气更加浓厚。评选表彰孝善先进典型110余个;持续开展“乡贤善治”主题实践活动,各村共评选出新乡贤33名。打造**“五品家园”社区示范点。开展“理论直通车”“榜样面对面”宣讲活动3000余场。“理论直通车”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开展梦想课堂699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117场。组建**大普法宣讲团20余支,集中开展“千万市民学法律”活动304场,全区建有2块法治宣传专栏的村(社区)达到80%以上。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实效。完成全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开展“非遗三进”宣传展示活动6场次,三年累计建成乡情陈列馆5个。三是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完成8个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6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动态全覆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在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个。四是村民文明素养切实提升。70%以上的行政村村规民约体现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要求,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50%。开展文明礼仪、健康卫生等文明实践活动800余场次。成功创建全国文民村3个、市级文明村2个,开展“文明看我家”“家风润万家”等活动170余场次,成立“红白理事会”“治保会”等100余个。推荐高雪获评**市十大“乡村阅读榜样”。五是特色文化活动越加繁荣。成功举办2018—2020年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农耕文化体验等活动。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系列宣讲活动7场次,送演出、图书、培训、讲座、展览等流动文化服务200余场。成功打造“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5个。

(四)突出生态振兴,推动宜居村庄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成农村公厕2座,三年累计建成农村公厕5座;2020年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户,累计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户,**个村完成整村推进。完成**户卫生厕所提档升级改造。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巩固**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组建139人农村保洁员队伍。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三年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到100%;设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206个。三是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编制《**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完成黑臭水体排查,建成并投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座。四是全力提升村容村貌。建立明察暗访、定期督导、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共印发**期通报;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实地暗访;强化问题整改落实,举一反三,查漏补缺。2020年,成功创建宜居村庄**个,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安排专项资金**元用于处置农村大件垃圾;建成入户便道**公里;回收废旧农膜**吨。三年累计建成入户便道约**公里;回收废旧农膜约**吨;以“五沿”为重点,完成农村危旧房集中迁建**户,自主改造**户,累计整治提升旧房**户;安装路灯**盏;完成村庄场所绿化**亩;设置村规民约立牌**个。五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镇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建立林长巡查和网格护林员制度。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个。争取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万元,2020年完成矿山修复任务9公顷,累计完成12.38公顷。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完成营造林任务8000亩,其中森林抚育6000亩、经济林改造2000亩。全面完成长江流域渔船退捕工作。六是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印发**区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40%。严查露天焚烧秸秆,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改土。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以上。

(五)强化组织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制定镇、村党建工作基本标准55条和示范创建条件39条。动态推进“规范村”“示范村”和“规范镇”“示范镇”晋位升级。二是强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2020年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个,三年累计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个。三是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和《**区村(社区)干部及人选区级联审机制》,坚持凡进必审,实行动态筛查。组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赴**开展乡村振兴培训**次。紧盯“蝇贪”等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开展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专项整治。四是落实农村党员发展三年规划。全区**个村累计发展农村党员**名,确保每村每3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五是加大对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配套资金150万元,推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区有经营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个,享受中央财政扶持村(共2个)中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占比达到100%。六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认真总结、着力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经验。支持村、社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会和红白理事会,创办以普法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和“**普法微博等多种宣传平台。推广老马工作法,探索创新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建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三级工作体系。成立“**区人民调解中心驻法院调解室”。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实施“雪亮工程”,提升平安乡村建设智能化、网格化水平,镇街以上综治中心全部实现与同级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通;创建平安村13个,占全区村总比40.63%。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