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28 04:14:09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第1篇

观察,是实践之本,是真知之基。人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探究意义,寻找价值。史蒂芬.霍金未向宇宙投出惊鸿一瞥,世人何以置身于广阔的宇宙图景,歌叹造物的无垠?实若未返璞归真,洞察世间百态,《白鹿原》又如何在时代涡旋中激起层层浪花?达尔文若对生物衍息视而不见,那我们还不知道要顶着无知的帽子走过多少历史百年?他们以观察的独到之处,推动了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深刻变革和发展!观察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它有如风向标,总会引领我们走上真知的“康庄大道”。而不观察,生活于我们便如香味于蜡苹果,显得虚假荒唐。

实践,是获得真知之途径,不可或缺。在真知的光芒未触及的黑暗之外,都是鲜为人知的探索与实践。西谚云,实践是一门深刻的科学,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曾这样介绍自己的科学发现过程:“你若问我怎样获得这些发展,那么我会说,靠聪明地运用假设,靠寻觅有利的材料,靠勤奋的实践。”这位生物大师夙兴夜寐,废寝忘食,不知在他狭窄幽暗的实验室中将果蝇繁殖了多少代,终于l现了基因连锁互换规律,揭开了人类生殖与遗传的神秘面纱。他靠的正是孜孜不倦的实践精神,而这种精神把他推上了时代的高峰。故曰:实践收获真知,此言不虚。

除此之外,我们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应保持警惕,不可随波逐流,是故对于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我们也应该一分为二,理性对待。著名歌剧《鹊贼序曲》一名少女因被怀疑偷盗银匙而被处死,结果一只喜鹊才是“真凶”。这个故事反映了人在常理判断上的惯性思维和价值观的定势。如果参与评判的人们能够多一份耐心,多份观察,那么这位花季少女就不会因为子虚乌有的罪名而误判绞刑险丧性命。我们在生活中也时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们以为坚持所谓的“真知”而不加辩驳,那真知就会变成“虚知”或“愚知”,我们也会因此成为对社会的愚昧无知的加害者,冷酷严峻如法律也会有所不足,那我们秉承的一成不变之准则岂不漏洞百出?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万事万般,辩证对待,方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第2篇

一、实验的目的和原则

实验目的:以课程计划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为指导,积极探索英语活动课的 内容与形式;通过活动课进一 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生听、说、 读、写能力,拓宽知识面,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 高英语教学质量。 实验原则:

1.配合课内。活动课被列入课程计划,成为一项真正的教学活动,要做到 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课内教学 配合,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2.学以致用。活动课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教学中努力 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及语言 教学规律,以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为主,把英语 活动课真正上成语言实践课。

3.活动课内容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

4.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英语活动课要使英语爱好者和有英语特长的学 生有用"武"之地。通过活动 课使他们充实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才干,把他 们培养成学习、活动的骨干,去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 动地参与活动。

二、实验的主要做法

一)整体设计,编写教材

根据新的课程计划的课时规定,结合各校实际,每学期用六课时上英语活动 课(平均每三周上一节),并 排入课表。为了增强活动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我 们还编写了英语活动课系列教材。在研究大纲、教材的基础 上,我们根据教学 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编写具体的活动课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活动 主题(课题 )、教学目的、活动涉及的教材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规则等。

二)人人动手,做好课前准备

为保证活动课的质量,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教师要认真 地分析教科书与活动课教材的 联系,找准知识与能力的联系点,认真分析学生 的知识水平,预测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 计活动程序,写 出活动(方案)(教案)。其次,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活动课中的活动成 功与否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对于不同形式的活动,均对学生 提出不同的准备要求。如:表演性质的活动 课,教师宣布主题和要求,然后要 求学生组成表演小组,课下根据主题要求及学过的课文动手编写剧本、组织 台 词、分配角色、自己组织排练;对于实践性质的活动课,只告诉学生活动课的主 题,要求学生熟悉与某些话 题相关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活动课的准备阶段虽然不是活动课的主体,但学生为了成功地参与活动,他 们会认真准备。有的活动需要 记忆、背诵,有的需要动笔(编写剧本、串联台 词),更多的是台下相互对话表演,这无疑起到了巩固课堂教 学的作用。同时, 学生在"温故"的过程中不仅知“新”,而且各项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精心组织,上好活动课

英语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因为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活动为主,在学生 认知过程中侧重于运用;作为 活动课它又有别于以往的课外活动,因为它有明 确的教学目的、一定的教材和活动形式,并以课的形式给予教 、学双方以一定 的约束。

几年来,我们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特长这一目的,从不同的角度探 索了活动课的教学形式。

1.室内活动课

室内活动课是根据活动的主题、目的,运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结合学生 知识水平,在教室里开展的有 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的活动 课。

初中新教材的内容是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的。因此,有很多 内容就是谈论学生课堂、教室 、学校的事,以这些内容为主题的活动课均可以 放在教室里进行。如学生学了第一册第2单元之后,由于新生 互不熟悉姓名, 为了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记住班上同学的姓名,第一节英语活动课就以用英语 介绍自己的姓 名为主题开展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按座位 学生面对全班介绍自己的姓名,并将姓名由汉 语拼音转化为英语字母拼读出来; 第二层次,运用学过的“Good morning (afternoon).Nice to meet you. " 等交际用语向同桌、前后排介绍自己的姓名;第三层次,学生可在班上自由走动, 与班上其他同学打招呼, 互相介绍各自的姓名。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 习英语的兴趣,又使课文中出现的日常交际用语得到了进 一步强化。

另外,涉及教材的大量的角色表演、书面表达操作、英语阅读等活动课均可 放在室内进行。

2.室外活动课

室外活动课是指在特定的交际环境(如运动场、工厂、果园、公园等)中,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依据活动 主题自主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行为的交际活 动课。

在室外上活动课,教师除了充当组织者外,还应加强语言指导和语言示范, 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注意出现 交际中断,负责解决交际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疑难。 如,上完第一册第20单元后,我们组织了一节以"Fly ki tes"为主题的室外 活动课。首先,教师组织学生来到操场,由课代表把全班分为四组,每组有一只 风筝。教师 发出"One,two,start!"的口令后,有一只风筝很快地飞了起来, 而另外三个组的学生正围着飞不起来的风筝 犯愁。这时教师发现只有少数学生 按要求用英语对话。于是,教师发出第二次口令“Come here,class!"学生 过 来后,教师用英语说:"What's wrong?Let me have a look.Oh,there's nothing wrong.Now look,run wi th it like this.Don't run with it like that."教 师边说边与另一学生配合,这只风筝很快就飞了起来。 当学生再次分组活动时, 已经能听到他们三三两两地边放风筝边用英语对话了:

A:Hello,that's a nice kite.

B:Do you want a go?

A:Yes,please.

B:OK,run with it like this!

A:Like this?

B:Yes,that's right.

最后学生放着风筝,跟着录音机唱起"Let your kite fly high"的英语歌 曲。歌声伴着随风飘动的风筝 ,情景交融,加深了学生对歌词内容及歌曲意境 的理解,又在活动中进行了真实的语言实践。这节课,教师依 次充当了"组织 者——指挥者——示范者——参与者——监督者——观摩者”。活动课中教师这 种角色的变换 同时反映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几年来我们在活动课上尝试了以下几种形式: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形式有:小品、小话剧、情景对话等,它们是活 动课的主要形式。教材中有大 量的对话可供学生表演。初中生具有爱说、好动、 爱模仿、对话(表演)英语羞怯感较少等特点,对开展角色 扮演极为有利。教 学中开展角色扮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的教学要 求转化为学 生自己的学习愿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 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他 们走出课堂仍有兴致用英语互相对 话。

2.做游戏。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如字母和数字游戏、看图猜谜、句子 接龙、室外活动等。游戏必须 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娱 乐中学有所得。如猜物联句游戏:教师首先拿出一个袋子(里 面装有书、文具、 水果等),让学生边猜边用There be句型造句。

教师要边说边拿东西,这样做可以给学生以真实感,而且使他们产生好奇, 想知道袋子里究竟还有何物。 随着袋子里的东西逐渐减少,句子却越来越长。 整个活动,学生只有认真听、动脑猜、用心记,才能准确无误 地表达出来。在 活动中我们感到,做游戏、猜谜语等活动不仅能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增强趣味性, 而且可以发 展学生的情趣,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

3.举行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在半真实的语言环 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我们 还开展了答记者问的活动,以鼓励学生在这样的 语言实践中去了解他们还不甚了解的信息。如学习第三册第9 单元后,我们请 同年级的英语教师充当采访对象,让学生扮记者,现场采访老师,把枯燥无味的 句型操练变成 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了运用、巩固, 而且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解决了实际问题,获 得了不少信息,从而使他们产生了 运用语言的动力。

4.动手操作活动(笔头表达)。该活动一般放在重要节日前或学了相关的 课后进行。教师节前组织学生 开展给教师制作节日贺卡活动。要求贺卡内容全 部用英语书写。学生学了英文信后,我们组织学生与英语国家 学生通信,交笔 友。

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了劳动活动(如Plant trees)、辩论活动、导游活 动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及时认真地做好评价和总结

活动课的教学效果是通过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来的。一节活动课结 束前,教师要及时认真地对学 生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经常采用评选"最佳表 演奖"、"编剧奖"、"敢于开口奖"、"进步奖"和"积极 参与奖"等,以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并记载对学生作出的相应的定性评价,同时指出活动 中的不足,以 期今后改正。课后教师及时写出教学小结及教后感,以积累教学 经验。

三、实验的效果

1.英语活动课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开展活动课,以英语为主要用语组织 活动,学生有更多的听的锻炼 机会。活动中,精心创设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 了更多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场所,增加了语言实践的量,提 高了学生综合运 用英语的能力,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2.英语活动课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坚持以学生 为主体,这样,有个性和特长 的学生脱颖而出,成长为英语学习骨干。他们中 有的大胆地与外国小孩交朋友,有的主动地为外宾当向导、指 路、作简单的翻 译,显示了初步的交际能力。三年来,实验班学生撰写的英语日记、故事、对话、 短文等,共 有15篇在有关中学生英语杂志上发表。

3.英语活动课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品质。活动课使教师、学生打成一片,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 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 管理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了。由于给学生提供了较多 的交流思想和表 达情感的机会,不少比较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多了。组织、主持活动的英语骨 干不仅在活动 中提高了英语能力,也锻炼了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4.活动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以襄阳县牛首镇一中为例,几年来 实验班的成绩均超过对比班。 在96年中考中,该校英语一举夺得全县第一名, 而实验班又超过其他对比班,居全校首位。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第3篇

您好!

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我成长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我非常感谢党组织对我的信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充分履行一名学生党员的职责,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会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践行入党誓词。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了解中国的当代国情,做到像入党誓词说得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扬荣拒耻,做践行“八荣八耻”的标兵。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对比反思自己与“八荣八耻”要求的差距,带头践行“八荣八耻”.所谓正人必先正己,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不断加强修养和锻炼,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做学习模范。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课下认真复习,在期末复习时,尽力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做到共同进步。

四、关心集体,敢抓敢管,热心为同学服务。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我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五、主动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积极参加党组织的讨论,主动和党员、积极分子交换对时事、政策的意见和看法,在班级主动和同学们沟通,做大家贴心朋友。

六、从打扫卫生,按时起床等小事做起,在寝室、教室等公共场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寝室、教室主动值日,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与职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七、争当优秀毕业生,努力提高各科学习成绩,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我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再过一年就要毕业了,在这仅剩的一年里,我会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低年级同学做好榜样。辞职信范文

八、毕业后保持党员形象,为母校争光。作为一名党员,我会时刻谨记党的谆谆教诲,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母校对我的教育和培养,她将指导我的一生。

以上几点是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做出的承诺,我会以此为今后的行为准则。在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请党组织考验我!

预备党员公开承诺书(二)

尊敬的党组织:

很高兴能被党组织吸收为一名预备党员,在享受这一权利的同时,我深感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为了更好地履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现在郑重向党承诺:

在思想上,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积极拥护党组织、学习党的章程、了解党的历史,对于反动势力的不法行为坚决给予反对及打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

在学习上,更加扎实地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积极扩展自己阅读的深度及广度,更多地培养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积极迎接大三时期的到来,转变学习模式,将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相对缩减社团活动的参与,毕竟,学习才是大学生的最重要的事情。

在生活上,友善真诚对待每一位同学朋友,积极参与党支部的“三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打响党的招牌,扩大服务的知名度。乐于助人,学会更好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将严肃对待我的承诺,言必行,行必果,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承诺人:fwsir

预备党员公开承诺书(三)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正在接受党组织考验的预备党员,我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这里我很慎重地写下我的承诺书,以此在生活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一、在学习上,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也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实践性比较强的一个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会积极参与以及做好带头作用,从实践中学习,努力地把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

二、生活中,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礼貌待人处事。不计较小节,更多的是体谅和理解他人。寝室间互相支持,融洽关系,减少矛盾,努力形成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的友好和谐状态。平时生活中,节约,环保,省电。同时在生活中也会多去了解同学们的动态,深入群众,了解基层。

三、工作上,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同时又是一名班级班长,我知道我更有义务以及有了更好的条件来做好以身作则方面的作用。所以工作上,会肩负着责任,怀着热情来完成以及做好一个好榜样来为同学服务。而且努力配合党支部的工作,如“三服务”,以及宣传党支部的精神。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言出必行是我们的操守。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才是我们切合实际的做法。所以请党组织监督我,也请同学们监督我。

此致

敬礼

承诺人:fwsir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第4篇

但是,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一线教师并未对此引以为重,在许多教研活动或各类公开课中极少看见综合性学习的影子。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内涵把握不准,不敢盲目实践;另一方面可能是这种新的课型操作起来没有一般讲读课或写作课那么得心应手,不愿主动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综合性学习的题型,让学生做一些相关题目而已,并未真正将综合性学习融入课堂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北京市中考命题已取消了这个新课标的标志性题型,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可能会给广大教师造成综合性学习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错觉。事实上,综合性学习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本文以“家乡赞”为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与体会。

一、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1]。由于综合性学习贴近现实生活和实际问题,因此能够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养成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和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综合性学习的课例实践

之所以选择“家乡赞”课例,是因为家乡是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地方,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走出教室,回到家乡这个大课堂走一走、看一看,充分利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并将这种真情实感诉之笔端,从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1.教学目标设定

通过“家乡赞”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让他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发展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同时渗透并培养学生爱祖国先从爱家乡开始的思想意识。具体目标设定为:通过历时两周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家乡文化,进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表达能力,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抒发对家乡的热爱。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难点在于学生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和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教学过程组织

课堂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主渠道,而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也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尤其是针对那些平时成绩较差、沉默寡言的学生,当他们面对如此熟悉的话题时也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环节一:品名篇佳作

从“品名篇佳作”入手,让学生在朗读、欣赏中感悟名家名篇的语言美和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美。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用洪亮的声音、充沛的感情朗读文段;如实地评价同学的朗读并说出文段的写作特点。

环节二:说家乡风貌

这一环节以个人或分组比赛两种形式,通过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如:散文朗诵、歌曲、小品、相声等,让学生畅谈家乡的风土人情,描摹家乡的自然风光。如果教师作为小组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以身示范,气氛会更融洽,场面会更精彩。但要求教师尽量用文学语言、古诗文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以激发学生养成积累语文知识的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是除了教师的发言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之外,还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在整个活动中放松心情。这样,那些平常少言寡语的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通过“说―听―比”活动,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从中抓住重点、感悟用意;锻炼说话习惯――用连贯、准确、优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

环节三:写家乡美景

教师在学生余兴未尽之际布置写作任务:既然大家的家乡都那么美丽,那么就请你们用优美的文字把自己家乡的美景展现在文章上吧,也许你们的文章也能和名家名篇相媲美呢。15分钟以后,大家一起分享优美文段。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不但乐于写作,而且写出来的文段内容更加充实,语言更加生动优美,在展现自己的笔墨文采时,也会更有信心、更积极主动。这是一个练习写作的极好机会,又是一种锻炼胆量、培养朗读能力的最好方法。而且这个材料可以延伸到课下,让学生继续修改完善,为下一次的“朗读比赛”做准备。

环节四:悟家乡内涵

从“品名篇佳作”到“写家乡美景”,学生在“读、听、赏、写”活动中领略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品味、升华家乡的真正内涵:现在我们说起家乡还是某个乡镇某个村落,那是因为你们还小。等将来离开生我养我的村落,家乡可能就是某个城市某个地区,有朝一日你们可能会有机会出国,那时的家乡就是我们的祖国,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也就油然而生。而此刻教师最有发言权,他应该借机告诉学生: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是我们灵魂和精神的栖息地,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祖国的灾难和复兴。

上述教学活动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侧重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调查、访问、观察等实践中探索知识、发展能力、合作交流,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真正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一活动承载着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但最终的目的在于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点万万不可偏离。另外,在整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他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开展综合性学习,不是让学生随意研究,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朝着既定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展开,既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又要适时引导,保证学生不偏离预设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7.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第5篇

而在西方,形而上学自康德时代起,就历经了从怀疑、厌恶到放弃的种种怠慢。若加以深究,西方近代哲学放弃形而上学的隐忧,在苏格拉底那里就开始潜伏着了。因为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智慧是属于神,而人顶多称得上是爱智者。在苏格拉底看来,哲学是关于存在整体(大全、大一、无限)的智慧,它实在是太大了,因而是超人的。而形而上学在近代西方之所以被抛弃,根本原因就在于无法完成对这一智慧的证成(论证与证实)  

有鉴于中西哲学在形而上学上的窘境,中国哲学在现代转型中勇敢地担起了重建形而上学的重任。即它创造性地坚守传统,一如继往地追求存在整体(智慧),并企图通过形而上学重建达此目的。例如,冯友兰的新理学以“越过界线”的方法人“浑沌之境”;金岳霖的新道学以“道无量”说“超名言之域”;熊十力新唯识论以“体认”工夫达“证会境地”。    

然而,若以能否把握关于存在整体的智慧为标准加以评判,中国哲学在现代转型中的形而上学重建,还难言成功。一方面,中国大多数哲学家重建形而上学的方法是基于逻辑分析法。那么形而上学(智慧)又如何可能呢?这客观上又返回到了康德形而上学不可知论的困境中。另一方面,有些哲学家,如熊十力主要是通过开掘中国传统哲学资源,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体认、直觉方法,形成了关于“转识成智”的一定认识,建构了形而上学的精致体系。但由于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实践观点的缺失,其对形而上学(智慧)的把握、论证只能说是抽象的,这种形而上学总体上还是停留在中国传统形而上学直觉主义的水平上    

客观地说,现代转型中的中国哲学形而上学,仍然没有真正解决“康德问题”。而冯契“智慧说”的一个重要贡献,正是对此问题有了初步的解决,这有赖于它的辩证逻辑方法。冯契指出,元学(形而上学)问题的实质就是意见、知识与智慧的关系问题,关键是“转识成智”如何实现的问题。冯契“智慧说”根本上就是要说明“‘转识成智’……的飞跃的机制”    

这个“转识成智”的飞跃机制,概括起来就是理性的直觉、辩证的综合、德性的自证及其三者的统一。而这种机制得以实现的内在机理,就在于通过辩证综合获得具体真理的辩证逻辑方法。就方法即“以得自客观现实之道,还治客观现实之身”[1l]322来看,这个辩证逻辑方法也就是从知识到智慧的认识过程之道(理、规律),运用它应该能够说明“转识成智”,能够达到智慧的证成。    

具体来说,智慧与知识不同,它是超名言之域,而知识属名言之域。所谓名言之域,就是可以分别彼此从而可以用语言加以表达的领域,即知识把对象区分为一件件的事,一条条的理,以把握事实和条理之间的联系,进而分别由命题加以断定,用语句加以陈述。所谓超名言之域是宇宙的整体、究竟和最高境界从而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领域,即智慧要在知识基础上求“通”(通根本、通周遍、通无限),以实现对无条件的、绝对的、无限的东西的把握。但是对智慧该如何言说呢?“说不得还是要说”,冯契的任务就是要象对知识那样,对智慧予以逻辑论证与实践证实,于是他采取了辩证逻辑方法。    

辩证逻辑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辨合”与“符验”的统一。它有五个基本环节:W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到的、必要的观察,详细占有事实材料;(2)分析和综合相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做到具体与抽象的统一;(3)演绎法与归纳法的统一;(4)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的统一;(5)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总之,辩证逻辑方法以实践为基础,运用辨合与符验,实现认识从经验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再由思维的抽象进人到理论的具体(体系),即描绘出一定领域的现实的具体图像,达到一定层次上的具体真理。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第6篇

提起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总是有许多话要说,而且前人也已经点出来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因材施教,它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化发展,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的东西,有新意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个性化的东西。创新,有新意,这是个性化的核心。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日常学习提高与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努力使自己从大处落眼,从小处着手,在潜心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坚持专业知识学习,认真研读教育教学著作,广泛参阅杂志文章,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科研活动。并把这一切所得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尝试了这样两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法。

一、积累是为了使用,搭建平台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都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好词佳句、名篇背诵,但在语文实践中,我发现积累语言,不在实践中运用,就像长年不用的工具一样,使用时也有陌生感。运用语言是语感的实践过程,所以,要鼓励学生经常运用积累的语言反映生活,这就必须为学生们提供、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而课堂教学正是展示学生语言魅力的舞台,如能搭建起一座运用语言的平台,就真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外部语言的出现和丰富,关键在于大脑内部的储存和积累,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多少,是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是大量阅读,特别是“熟读成诵”,它能使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这样积累的语言,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如此日积月累,就为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放手是为了成长,自设作业锻炼学生语言能力

搭建起运用语言平台的同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设语文作业,不限制篇幅,只要求字迹书写认真,布局合理。其次,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设计出个性的作业。最后,恰当的运用符合学生个性的评语,正像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针对学生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类型的语言,有激励型的、方向型的、感慨型的……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第7篇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得有个心理学家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对实践活动关注,活动,实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语文教材中其实有很多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由课文内容产生很多问题,但有的问题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信息技术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愉悦并存的境界。

如《林海》一课,描绘的是大兴安岭的独特景色,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笔者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老舍一同到“林海”,欣赏那里的岭、林、花。随着画面的出现,配合语音朗读,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感受到岭的温柔多情,林的安谧精美,花的适当点缀,时而赞叹,时而陶醉,当画面出现利用红豆制造甜美的酒时,很多学生兴奋的问:“老师,咱们这里有这种酒吗?”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那北方的原始森林,使他们看到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色,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给语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我在教学《花的比较》这一课时,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扩充,开展了《我是小小花卉家》的语文活动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安排的活动有描花词语竞赛,有关于花的诗词的收集、理解和朗诵,有花卉知识的竞赛,有插花的表演,有插花造型的介绍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有关于花的诗词的收集、理解和朗诵,学生为了交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搜集,到图书馆、书店,上互联网查阅、搜索,向亲戚朋友请教。这样的活动,就是一次自主读书的比赛,促进了课外阅读,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从中也进行了阅读实践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促进了语文教学。

三、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动手又动脑,可以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明显特点。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乐于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又勤于动脑,因此有目的地让学生开展“办手抄报”“制作名片”“诗朗诵”“演讲”“故事会”“演出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有利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要求学生搜集鲁迅先生富有哲理的名言,为了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笔者上了一节“制作名人名言卡”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准备好硬卡纸、彩笔和装饰丝线等物;课上教给学生制作“名人名言卡”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制作,要求图文并茂,独具匠心;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里展示。学生兴趣盎然,对鲁迅先生的名言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在听、说、读、写、画的语文实践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切实实现了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四、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习的空间,激活创新思维

语文包罗万象,翻开语文书,就如同走进生活的 “万花筒”。阅读语文,会发现语文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但有的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让学生掌握的,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恰好包括学生与自然、社会的问题等。它的主题的设计和实践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因此,语文和综合实践的整合必须拓展空间,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笔者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这个广阔的空间去学语文、用语文,接受活生生的实际教育。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团结合作的态度,从而为学生创新、实践、信息、运用等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第8篇

一、灵活运用教材,提升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语文课上成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如,表演、朗诵、演讲、讨论等,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实践。比如,学习《半截蜡烛》时,我就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人物内心的体验。让他们体会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烧越短,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斗牵动着同学们的心灵。趁着他们体会,我让他们进行课本剧表演。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语言,加上逼真的动作、神态,仿佛他们就是与德军巧妙周旋的、机智勇敢的伯诺德夫人一家。

二、渗透学科联系,增强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与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古诗《过故人庄》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句中的“合”“斜”两字不够理解,我要求学生反复体会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大量地触摸语言文字,然后将其吸收、内化,最后用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出“绿树环抱整个村庄”和“村外的青山连绵起伏、伸向远方”的景象。

因此,我们以语文教材为点,以各学科知识为面,以课程整合为方法,做到各科相互渗透,知识综合教学,这样才会促进学生全面智能的开发和人格的不断完善。

三、依托课外活动,拓宽实践领域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续,是进行思维迁移训练的重要阵地,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我抓住教材中的一些语文活动项目,像“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请你当导游”“讲《水浒传》的故事”“请进小记者”“模拟导游”“模仿主持人”等,还根据班级工作的需要,开展了“手抄报大赛”“我能行”等活动。我想:勤于实践,能力必强。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二三年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习了知识后勤于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所以,我们要立足教材、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不拘一格地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