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13 13:39:53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第1篇

【关键词】材料采购;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40-01

一、建筑材料管理目标

据统计,材料费用往往会占建筑工程成本的60 - 70%。所以材料的成本管理相关于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半壁江山。材料的质量直接关呼项目工程质量,材料的质量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组织建筑材料的计划、供应与使用,保证建筑材料从生产企业按品种、数量、质量、期限进入建筑工地,是项目工程进度保证的前题,所以材料的计划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能否在业主要求时间内完成。减少流转环节,防止积压浪费,对缩短建设工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有重要意义。

简单的说,建筑材料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得我们拥有一套管理制度,使得材料在计划采购管控、质量管控、现场及成本控制上按标准流程进行,以最在限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总之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材料管理关键环节

建筑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应当包括材料采购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二大关键环节。

(一)材料采购管理

材料采购管理是指建筑企业根据项目工程,预测材料需求,编制材料计划,选择并完成购买工程材料的过程。材料费用是建筑工程总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最主要方而。在采购环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定采购计划。项目部依据项目合同、设计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和有关采购管理制度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包括采购工作范围、内容及管理要求;采购信息,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检验方式和标准;供应方资质审查要求;采购控制目标及措施。2.市场调研、合理选择。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诚信观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以及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四是从建筑业界同行中了解,获得更准确、更细致、更全而的信息;五是组织对采购报价进行有关技术和商务的综合评审,并制定选择、评审和重新评审的准则。所采集的价格,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对主要材料价格,一般应组织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纪检监察等以及施工单位等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3市场招标进行材料价格的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招标货比二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同时,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

(二)建筑材料质量管理

工程建设中的材料品种繁――规格各异。在市场经济较为繁荣但又不完全规范的今天,一方而,材料的生产商、经销商可谓比比皆是;另一方――厂家的实力、技术含量、生产经营理念又严重参差不齐。应尽可能掌握相关的建筑材料知――获取、积累相关的经验,多渠道、多方式走访市场、了解市场,特别要对工程建设中必须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进行详细的多方位的调研。

另外,建立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约束的工作程序,并按工作程序操作、检查和考核,在材料计划、采购、检验、保管等环节,把质量体系标准落实到岗位和责任人,做到工作有记录、考核有依据。按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健全材料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白审、内审、监督审核等过

对材料质量计划、检验证资料、供方选择、物资招标等进行检查落实。按材料采购标准化、程序化管理的要求,重点落实材料验收制度和可追溯性制度。加强质量信息资料管理及施工现场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工程材料采购质量。做好材料质保资料的收集工作,应督促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随同其它资料存档,以备日后随时查阅。

(三)建筑材料成本管理

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在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制度控制、限量控制、主材控制、材料索赔控制。

1.制度控制。树立“先算后用,节约有奖,浪费扣罚”的风尚,建立限额领料制度、余料回收奖励制度、合理化建设节约提成的激励制度;强化现场工程材料预算、计划和进场验收制度,对商品砼、钢材、水泥、砂石料、干粉砂浆和砼砌块等大宗材料应有专门采购收料制度,确保质量合格和数量准确;建立常用小器具和废旧料管理制度,扶梯、栏杆、灯架、配电箱等各种常用材料应设专人保管,废钢材、废电线等可回收材料应建立收集和处理制度。

2.材料限量控制。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3.主材控制。加强项目中主要材料的控制。比如一般情况下,项目商品砼、钢材和模板所占材料总成本很高,如何做好计划管理,避免数量失控,可有效节约成本。

三、总结

从实际工作中看,材料管理一直都是施工企业领导重点管控项目,当然除了做好建材的采购管理、质量控制和成本按理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其他环节,如建材的现场管理,建材信息系统管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下,如何做好材料管理,节约材料成本,把控材料质量,对于建筑项目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第2篇

关键词:钢材销售 营销体系 构建 目标 前提 重要职能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使我国钢铁工业在世界钢铁行业中逐渐拥有了话语权。但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迅速衰退,各国的钢铁需求量迅速萎缩。与此同时,为控制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维护我国社会秩序的安定,我国政府大力加强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控制。这样就导致了我国钢铁工业出口大幅度下降,对内需求日益降低的不利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力加强市场研究的力度,构建适合市场发展特征的营销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钢铁销售,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确定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构建的目标

构建全新的钢材销售中的营销体系,首先必须在认真分析市场特征的条件下合理确定构建的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钢材市场已经发展为买方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真正拥有话语权的是买方,买方对于整个市场的走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钢材销售营销体系的构建就必须围绕买方做文章,以钢材销售企业和买方互利共赢为目的,以创新发展为基础,构建为买方服务的营销平台。

二、明确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构建的前提

为实现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构建的目标,钢材销售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影响钢材销售的因素,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适合钢材销售企业销售业务发展的营销体系。

通常情况下,构建钢材销售中的营销体系,钢材销售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是不是具有应对钢材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是不是具有开创全新钢材市场的能力,是不是能够对既有营销渠道进行挖掘,是不是具有针对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是不是具有绝对竞争能力的钢材品牌,是不是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等内容。

三、正确分析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的重要职能

研究发现,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职能:1、钢材市场销售管理职能。通过营销体系,可以收集分析并处理市场信息,制定销售计划,研究目标市场,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合理制定钢材产品价格,回收贷款,创建或者维护钢材销售渠道等。2、钢材售后服务管理职能。建立维护管理售后服务体系,妥善处理客户的投诉,及时收集钢材以及服务信息并及时反馈到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客户档案、培训客户等。3、钢材销售合同及订单管理职能。认真分析客户的信用,接受客户询价,完成合同的签订,合理处理订单,完成合同订单归档。4、创建与维护钢材品牌职能。制定钢材品牌发展战略,制定钢材品牌延伸策略,有效管理钢材品牌资产。5、财务管理职能。进行日常销售结算,和银行间的业务结算,处理各种票据业务,加强成本控制等。6、存储与物流职能。恰当安排钢材存储,合理调度配送钢材产品。7、管理国内外办事处职能。对国内外办事处进行管理,协调销售任务,完成销售目标。

四、合理构建钢材销售营销体系

(一)建立健全钢材营销服务管理

在钢材销售体系建设过程中,钢材销售公司要认真分析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钢材营销服务管理的需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目的,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钢材营销服务管理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钢材销售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钢材销售服务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制定销售服务管理方案,按照客户的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销售营销管理细则,使营销服务管理有章可依,从而不断提升服务工作质量,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二)合理制定钢材营销政策

在钢材营销过程中,国家政策的变化对于钢材销售企业的营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钢材销售企业要针对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的市场变化特点,合理制定钢材营销政策,改变钢材销售模式,促进钢材销售,完成销售目标,实现企业销售利润的最大化。例如,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首钢集团针对天津市场及时展开调研并调整营销政策,提出了以62B线材为主要销售目标的对标销售模式,出色地完成了钢材销售任务,确保了首钢钢材销售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首钢集团还在掌握客户生产以及资金状况的基础上,将现货市场作为钢材销售的运作平台,强化了首钢集团在天津钢材市场上的主导作用。

(三)创新钢材营销策略

合理构建钢材销售营销体系,还要不断创新钢材营销策略,通过多种营销策略不断提高钢材营销水平。例如钢材营销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提高钢材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创知识营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营销管理,多方面获取市场信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实施营销整合;创新营销理念,创新文化营销;创新强强联手营销,通过和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推广高端产品,促进钢材销量的不断上升。

总之,在当今经济形势下,钢材企业只有努力创建钢材营销体系,才能不断提高钢材销售企业的销售水平,不断提高钢材销售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为钢材销售企业不断获取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爱琴.21世纪服务营销发展趋势初探[J].兰州学刊,2004,05:101-102.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材料管理;质量控制

一、材料管理目的

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目的就是以价廉物美的,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检查,保证进场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且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二、材料流程管理

1、掌握建筑工程所需材料方面的相关法规与规范。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木材等实行备案证明管理,工程项目部要对每次进场的主要物资按《进货检验大纲》等规范进行验收,并按要求填写《工程材料进货检验记录表》,按要求输入成本管理软件,且需要建立签章制度,交易数量必须满足实际使用量。

2、制定材料员的岗位职责,如部分施工单位实行项目为主采购管理的,施工现场材料员是指采购员及保管员,采购员要及时与现场施工材料人员进行沟通,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和施工员编制的材料用料需求计划而制订采购计划,进而采购到既合格又经济的材料。采购员在采购前要了解材料市场价格方面的信息,根据材料特点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从而尽可能降低采购成品。采购的材料要有出厂合格证、合格检验报告、质量保证书等质量证明资料,销售材料的单位要经过认证,有些材料要有“三证一标志”,运输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以免受潮、损坏。材料保管员在组织材料进库时,要先验收合格后才允许入库,入库的材料要科学地分门别类堆放、保管,要防雨雪、防潮、防锈、防水、防碰撞,并建立完善的材料出入库手续和材料的管理制度。

3、加强业务培训。由于建筑业快速发展,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规范的推广执行,所有的管理人员的数量、水平已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急需补充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因而业务培训的力度必须加强,其业务水平和管理工作的好坏,已成为建设项目能否有序、高效、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三、施工前的材料供应管理

1、准确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提高施工估料的准确性。施工估料是工程项目现场材料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其估料方法推行单纯图、排版图,所谓单纯图就是以工程项目的工艺流程或系统图为基础,根据平面、侧面的布置及音容走向所勾画的单纯示意图,能直观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材料等,不单主材,所有辅助材料的估料也必须有计算依据、计算过程书,采取这种方法施工估料才能把好现场材料成本管理的第一关,同时,施工技术管人员除了熟读施工图纸,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外,还必须将自己的施工估料意图灌输给班组,以单纯图、排版图的形式做好用料交底,防止长料短用,优料劣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2、由于最近建筑材料市场呈现供不应求趋势,钢材、 水泥两大材料尤为严重,市面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要把好供应商评审关,凡是对计划进场的材料, 采购前都要对其生产厂家资质及质量保证措施予以审核,通过缜密的市场考查,认准合格材料,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经营手续、经营规模、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然后再对订购的产品样品要求其提供质保书,根据质保书所列项目对其样品质量进行再检验。样品不符合规范、标准的,不能订购其产品。

3、把好材料的进场检验关,做到“一要、二核、三看、四验”,“一要”即向供应商索要“试验报告单”和“到货通知书”和“防伪备案证明”;“二核”即核对品种、标号、质量;“三看”即通过目测看外观质量、点数;“四验”即重点工程、重要工程的主材应委托质量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4、把好材料价格管理关。采购材料要遵循“质优价廉”的原则,采购模式要做到“供货、保管、使用”一体化,其采购流程:掌握市场信息―制定采购方案―业主招标确定材料价格―合理安排运输―工程结算。

掌握市场信息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调查过程。业主方主要以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材料价格,也可以直接走进市场,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确定采购地点,制定采购方案,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工程结算时,材料价格以实购价(含运杂费)为基础,采取加权平均法的方式计算。

四、材料存放发放管理

材料的存放,一定要严格按照材料的性能要求,不能因管理不善而降低使用寿命,针对市政工程的主要材料,应注意:

1、力求做到专门库房,妥善存放。如水泥的存放,贮存水泥的库房应注意防潮、防漏,存放袋装水泥时,地面垫板要离地30M,四周离墙30M,袋装水泥垛不宜太高,以免下部水泥受压结硬,一般以10袋为宜,如存放期短、库房紧张、高不宜超过15袋。

2、水泥贮存应按照水泥到货先后,依次堆放,尽量做到先存先用,水泥贮存期不宜过长,一般为3个月,3个月以上为过期水泥,存放期愈长,强度降低值愈大。

3、标识清楚,分类存放,如钢材有诸多规格,其设计标号是有差别的,绝不能错用,混用。

材料的发放,要遵循“先进先出,推陈出新”的原则,项目部的物资耗用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结算,严格实行限额/定额领料制度,领料人员要认真填写领料单,仓管员在发放时需作较详细的验交,并由领用双方凭证上签字认可。

五、材料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对进场材料进行管理,这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的必然要求。

1、施工前的准备,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提供必要材料,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做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作好场地、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2、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保证施工需要,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浪费,防止丢失,组织机具的合理使用。

3、施工收尾阶段的材料管理。材料的回收是施工项目材料成本管理不可忽视的最终环节,除对剩余材料的规格型号进行分门别类外,还应注意材质的偏差,以利再用,严禁收尾工作中的随意浪费现象。材料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管理效果。

结语

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应从材料质量、材料价格、材料运输、材料存放、材料出库等管理环节上做文章,只有严格完善规范材料验收和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损耗,才能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消耗和节约工程成本,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第4篇

【关键词】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创新

1.施工管理方法创新的必然性

当前施工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缺乏转劳动密集型为知识管理密集型的技术手段和动力;分散管理导致资源浪费,有限的资源难以进行有效的集中管理;信息渠道阻滞,信息收集不准确不及时;缺乏生产、经营、管理的资料数据等多方面的问题,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施工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2.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2.1 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到不同的程度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市场经济时代,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竞争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要被市场淘汰,因此,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2 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包括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2.3 要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因此,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提高企业的文化这一重要问题。

3.提升施工管理创新方法的建议

3.1 加强对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对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生产成本等起重要作用。施工人员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在项目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意识,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有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严”字当头,才能带动施工人员施工时“一丝不苟”。其次,应确保项目部施工现场人员和投标文件中保持一致,避免高资深的优秀项目经理和高水平的技术负责人仅仅挂个名,流于形式。再次,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质量奖罚政策。最后,结合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做好质量教育。

3.2 做好技术管理的事前事后工作

3.2.1 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施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技术要领、施工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是指导施工作业活动,设备使用于检修等技术依据。

3.2.2 建立健全技术原始纪录,包括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绘审记录和设计交底记录,以及设计变更,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及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因为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

3.2.3 技术档案管理,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管理,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负责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业务的工作;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施工图放样;技术措施。只有做好以上各项管理工作,才能在管理过程中做出全面规划并付诸实施,使资料的管理接近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档案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使企业的管理活动正常有序,有章可循。

3.2.4 技术信息、情报工作,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革新及新工艺法的开发,新材料、新设备的维护应用,使建筑业的施工水平日益提高,必须十分重视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情报信息,推广使用科学技术先进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适应任何形势下的竞争。

3.2.5 计量工作,包括如下内容:计量技术和测量计量,以上两个内容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是工作的基础,在任何项目技术管理中,直接关系到工程量的保证和规格位置的正确性。要力求没有失误或减少失误,应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落实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现场计量工作的标准性,要求和考核办法挂钩,第二,正确配置计量器具,合理使用、保管、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器具的准确性,确保器具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第三,开展经常性计量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3.3 材料质量控制管理

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际工程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控制材料质量。第一,材料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按要求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及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第二,材料采购: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和质量,避免材料订购不符影响施工进度。第三,材料的验收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第四,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注意对易燃品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3.4 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经济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和工具,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从而确保机械设备处于一个最佳使用状态。

4.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必须具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单位内部管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

4.1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抓意识形态,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应始终把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明确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确保安全,关爱生命。

4.2 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工作的动态性,调整管理机制,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平衡发展。安全生产需要从企业角度人手,落实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是动态的,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4.3 与时俱进抓安全。发展信息网落建设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在建筑市场准入方面,应严格企业安全施工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条件,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制度。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第5篇

沈阳市的造价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价格信息的采集、汇总、整理、分析和等几个环节。信息采集主要依托信息员的报送和实际调查的结合,信息分为周报、月报等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造价信息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员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不够高,与市场实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信息的品种及规格还不够完善,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三是在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价格信息发挥作用不够充分,没有从源头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四是价格信息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发挥作用不够,提供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

2工作举措

做好价格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搞好“四抓”,就是抓队伍、抓内容、抓源头和抓重点。通过这“四抓”实现信息管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2.1抓队伍

高效责任的信息员队伍是做好价格信息工作的前提保障,我站主要是通过建立四级管理机制,实行信息效能服务。一是准入机制。信息员来源于成员单位。所以成员单位的准入与挑选就特别重要,主要是从四个方面精选,选择信誉好诚信度高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选择管理规范的造价咨询企业;选择生产规模较大的建材生产厂家;选择经营规范的建材销售商。二是管理机制。我站对信息员分三类管理,一类是负责土建相关材料报价的信息员;二类是负责装饰相关材料报价的信息员;三类是负责安装相关材料报价的信息员。按照类别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进行精细管理。三是激励机制。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考核,实行激励机制。一级信息员也是核心信息员,除了年终总结表彰外,每月给予一定补助进行经济激励;二级信息员每半年支付一次信息费,根据报价综合情况实行差别报酬;三级信息员不支付报酬。年底表彰,颁发“优秀信息员”证,同时,在期刊上进行宣传,调动积极性和提高工作质量。四是淘汰增补机制。对工作不积极,报送价格信息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的信息员,调整出信息员队伍。同时,发展新的信息员充实其中。

2.2抓内容

新清单计价模式下,建设市场对材料价格信息品种和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建筑节能绿色环保新兴建材的不断涌现和推出,原有价格信息已不能满足清单计价的需要。所以,扩大厂商报价信息内容是价格信息品种与数量的有益补充,及时做好三新补充工作是做好造价信息工作的新着力点。一是吸引厂商,丰富报价内容。通过召开座谈会、信息会等形式吸引厂商自主报价,从而扩大了厂商报价的内容,丰富了信息品种和数量。对于报价比较真实,价格水平比较贴近市场实际成交价的生产、销售厂商,可补充为价格信息网络成员。二是制度保障,加强报价管理。通过建立厂商报价承诺制度、完善价格备案制度、实行厂商报价调查核实制度,减少厂商报价价格虚高现象,提高其真实性,发挥了对预算信息价的有益补充作用。三是强化三新,提供依据支撑。做好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价格信息的采集、补充和估价工作。随着我市现代建筑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沈阳市财政加大对建筑产业的投入力度,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不断出现,很多新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建设项目中,但有时这部分材料价格补充不及时,给甲乙双方结算、经济纠纷等问题的处理也带来缺少计价依据的不便,因此,我站特别重视这块工作,做到及时了解市场、掌握价格,及时的补充和完善估价表和补充定额内容。

2.3抓源头

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人依据企业定额、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掌握的市场价格信息报价。但是,部分投标单位为了中标,竞相压价、恶意竞争。特别是压低材料报价、以次充好,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甚至哄抬价格等现象扰乱了正常招投标市场秩序。为发挥市场价格信息在清单招投标中的指导作用,我市实行主材价格控制系数措施,从源头上有效维护和调控招投标市场秩序。主材价格控制系数是指选取主要建筑材料作为投标报价控制的对象,投标材料价格高于或低于造价站的市场价格信息的百分比数。由市造价站与招标办协调,选取对造价影响大的材料例如钢材、商品混凝土、木方、电线、电缆等作为投标报价控制材料。招标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对这部分材料设置投标报价浮动控制系数,作为投标人材料报价是否合理的控制依据。招标评审时加强对主要建筑材料报价的评审,以当月的市场价格信息和浮动控制系数为依据对投标材料价格进行评审,超过控制线范围的作为废标处理。进而从源头上切除不良现象的发生。

2.4抓重点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第6篇

关键词:市政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安全;施工现场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市政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质量控制存在诸多缺陷

1、工程质量意识淡薄

市政建筑工程与房屋建筑工程相比,其的设计、施工、监管以及相关的质量建议等较为淡薄。由于市政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部分项目工程为应付监督单位的检查,通常侧重于工程的施工进度,而忽略了工程的施工质量,甚至出现蛮干或者抢干的现象。各责任主体未按照制定要求严格执行,缺乏了解强制性的指标。甚至有人认为,市政道路的排水工程、施工工程和其的安全结构毫不相关,只要加以修补即可,忽视工程的质量标准。另外,市政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技术资料未能同步进行,表格不一致,出现后补资料或者假资料等。

质量标准有待完善

市政工程质量标准是市政工程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的统一技术规定,是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共同依据。随着市政建筑行业的发展,该领域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已经滞后,无法适应现今的市政建筑工程建设,给质量监督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检测标准的落后,以及见证取样制度执行不力等,均会造成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1、对施工安全管理重视不够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市政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市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于国家有关市政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市政建筑施工的安全。

2、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市政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在资金投入上没有得到落实或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安全条件的需要,一些地区安全生产费用根本没有按规定纳入工程概算成本中。建设单位不按时拨付工程进度款,造成施工单位安全费用无法按时投入,安全条件无法保证。大部分工程实行低价中标,施工单位互相攀比,竞相压价,不少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造成恶性循环,施工企业要想维持正常经营,往往挤占安全费用,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能省的省、能拖的拖,这种做法给市政建筑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到位

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及时、不落实,从业人员的素质远远达不到安全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大部分工人都是农民工,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进场后又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差,“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严重,特种作业人员不能持证上岗。

(三)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市政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比如缺少必要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员粗心大意,违反操作规程,工伤、设备事故层出不穷,食堂卫生管理不到位,安全员视安全如儿戏、马虎大意等。另外,缺少用电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未能充分理解和学习与施工用电相关的规范标准。不管是材料采购还是现场使用,整个施工过程都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在采购材料时,材料员无计划性,未制定合理的采购量,材料浪费非常严重。在存储材料时,未能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存储方法,造成材料变质和浪费。

加强市政建筑施工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市政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1、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要做好市政建筑施工每道工序、每个环节质量控制。优良工程首先是做出来的,是施工单位精心施工的成果,是企业内部各部门通力协作、各环节严格质量控制的结果。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综合反映,企业提高工程质量关键在于提高领导、管理及操作层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做到明确责任,层层把关,各负其责。

2、控制施工工艺质量

施工工艺的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施工工艺的合理可靠还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制订和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3、严把工程材料质量

原材料、半成品、设备是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故加强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工程项目投资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前提。并采用“三把关,四检验”制度,即对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必须对市政建筑工程各类人员的生产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等各方面素质进行培训,因此在市政建筑工程开工前对特殊工种如水下作业、高空作业、技术难度大、要求高的作业工人,有计划的组织培训,控制培训效果及上岗认证,同时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确保市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二)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1、加强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就应根据工程项目类型、特征、规模,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以及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等风险,按照工序识别与各类施工作业和管理业务相关的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等方面存在的危险源,列出清单逐一进行评价,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而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包含监控措施,检测方法,安全技术措施,应急人员的组织、应急材料、器具、设备等内容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后续的施工中重点监控,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2、加强市政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进行人的行为的控制的重要办法和手段,市政建筑工程项目部要根据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素质的高低安排相应的岗位。并让操作者在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后能了解、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接受安全技能训练后能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并能自觉的坚持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接受安全教育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劳动岗位。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技术制定安全教育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

安全检查对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安全生产情况、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进行检查,是发现并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宣传落实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提高市政建筑施工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自觉性和责任感,掌握安全生产情况和寻找改进措施的重要手段。有力的安全监督检查是落实安全规章制度,促进标准化作业的保障,在监督检查中要坚持“有规必依、有标必达、违章必纠”,充分发挥安全、工会、群众以及各专业部门的作用,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以及节日前后等多种类型的安全检查。

(三)规范市政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

1、认真做好现场材料和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

(1)材料的发放

市政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门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材料出入库、领用登记台帐的详细设计,认真根据具体的施工进度并借助材料出库单来进行材料的发放。与此同时,也应该跟踪检查所发放的材料,防止出现材料丢失浪费的问题,尤其是应该严格控制好钢材、水泥这两种费用比较昂贵的材料的发放。另外,仓库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及时整理盘点材料的库存量。

(2)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

在施工机械设备被送到现场之后,施工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用途及特点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对于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组织调配,实现机械设备的利用率的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在使用施工机械设备的过程中,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一定要做到正确操作、认真保养,合理维护,切实增强机械设备管理理念,杜绝机械设备带病运转的现象的出现,严厉禁止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不维护机械设备的管理方式。

做好施工现场环境的管理,努力创建文明工地

(1)噪音污染的防治

对于市政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要采取措施,隔音降噪,主要措施是:

①尽量将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远离居民区。

②在建筑施工前先进行围墙建设,对于有特殊要求或者敏感部位的施工,要包裹降噪安全围帘。

③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降低物体搬运、模板拆除等作业产生的噪音强度。

(2)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的防治

①水污染的防治

对于混凝土等搅拌作业现场,设置沉淀池,并且搅拌后排放的废水必须经过沉淀池两次沉淀之后才能排放。对于没处理过的泥浆,禁止直接排放。施工过程中随产生的污水,合理控制污水的流动方向,防治污染蔓延,经过沉淀处理过后,才能排入城市污染管线。

②大气污染防治

防止大气污染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在施工现场及时洒水,尤其是现场的垃圾,必须及时清运,采取一定的水量对垃圾进行喷施。对于水泥等粉粒状材料,必须在室内进行存放,必须要露天存放时,应采取严密的遮盖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的道路,可以简单采取固化措施,来减少现场车辆运行时所带来的尘土,导致空气污染,并且严格控制运输车辆的超载。

(3)废渣的防治

①施工及生活垃圾应分别集中入垃圾池,适当覆盖并及时清运。

②木工作业产生的废料应及时回收清运。

③电气焊废料及废弃的包装材料应及时收集,统一处理。

④现场的金属废料应及时收集入池。

⑤对油漆、油料等易污染的化工材料分类存放,配备沙土、铲、托油盘等防泄漏物品及工具,防止泄漏引起化学污染。

参考文献

[1]张汉,宋晓英,邵志凯等.浅谈我国市政工程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

[2]徐华颖.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与体系完善[J].中国西部科技,2009.5.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第7篇

施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并有很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优化现场管理,因为现场管理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每天都离不开现场管理。因为现场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从企业宏观发展角度来看,现场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也代表了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外抓市场,内抓现场,用现场保市场,用市场促现场。并且要不断的优化现场管理。

1 搞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作为整个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的管理,我们应该优化现场管理。因为良好的现场管理可以使现场的整个环境优美,整洁大方,施工现场有条不紊,材料放置有序,使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也会使项目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相反,如果现场管理不得当,就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为施工事故埋下隐患,进而有损项目相关方的利益。

1.1 现场管理是项目的“小镜子” ,镜子虽小却能照出施工单位面貌。施工现场直接代表着施工方的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尤其是靠近市区或者市区内的施工现场,由于市区内人口密度大,行人众多,良好的施工现场会为施工方增加社会信誉,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否则就会影响施工方的社会声誉。

1.2 现场是进行施工的“大舞台”。如果把成型的建筑物比喻成将要上映的节目的话,那么施工现场就是这个节目的舞台,所有的人力,物资和机械设备都需要这个舞台来运转进而变成节目,所以这个舞台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节目的顺利进行。

1.3 现场管理是处理各方关系的“聚焦点”。施工现场与社会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居民生活,市容整洁,城市规划,文明建设等等范畴,所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有高度的社会主人翁精神才能担当此任。

1.4 现场管理是连接项目其他工作的“桥梁”。现场管理和其他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处理好现场管理其他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比如:安全工作要求设置防护,现场管理就必须对现场进行围护,二者结合,工作就能顺利进行,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是其他事故。

2 优化现场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优化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质量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作业管理,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和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优化,来达到优化现场的目的。

一是优化人力资源,完善强化岗位责任,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就市场的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施工方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不够严格,对项目经理的约束不够,简而言之,项目经理部的监督体制有待完善。由于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自身素质也各有不同,再加上责任心不强和财务把控不严,容易加大项目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流失,进而使项目利润大大降低。同时由于项目经理的经济观念不强,搞施工的只负责施工安全和进度,搞技术的只负责施工质量和技术,搞采购的只负责材料现场的点验工作,这样看起来是分工明确,但是违背了成本管理的核心,所以施工方应该大力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树立起全员的经济意识,不断完善岗位内部责任制,建立起一套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这样才能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利润。

二是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工作,切实做到任何施工事情都有制度可依。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现场考勤制度,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例会制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保卫管理制度等等,建筑施工方应该根据自己的施工实际现场建立起不同的制度,让施工的每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依。

三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控制现场的投入成本,是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尽可能多的回报。

四是编制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施工前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条件它的内容以工程的规模,结构,性质,施工的复杂程度,建设地区的经济条件及自然条件和工期要求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以最低的投入来完成合同要求,能够合理的利用施工现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所以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造价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施工前应该对施工,质量,技术,机械,材料,劳力等共同研究之后才能编制这个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来编制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其设计进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对其执行也应该严格进行。

五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预防施工安全隐患。方法有:①全员参与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全员了解其重要性,增强自我调节和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领导者要对安全进行精心策划和果断决策。

②建立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彻施工全过程。自1994年开始,大部分建筑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贯标认证(ISO9000、ISO14001、ISO18001)的工作,“三合一”贯通确保企业各项管理部门能够达到其管理目标。

③预防工作,事前控制为主。施工单位一定要对项目的危险点做好分析和部署工作,并且把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安全时刻处于我们掌控之中,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需要事前做好准备。

六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能耗及物耗,减少资金占用现象以降低成本。为了实现生产经营中的高效益和高效率,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浪费,科学施工。

七是严格对材料进行管理。材料费用占整个建筑安装工程的60%到70%,所以材料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作为施工方,要提前对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做好预算工作,采购合理的材料和设备,并且对这些材料和设备的货源进行多家比较,以选择成本最低且质量最好的材料。

现在,建筑工程中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问题。因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材料供应。设计方确定了所需材料的材质,规格,数量之后再组织材料商供货。

②材料采购。仔细研究了材料采购单之后必须对材料的数量,规格,品牌和产地一一标识清楚之后,保证订购材料的材质,模板和尺寸必须一次性到位,绝对不能因为材料订购的原因来影响工程的进度。

③材料分类堆放。材料采购之后要进场,进场的过程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材料进场,并且要对其材料进行验收和抽样检查,而且要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对不同的材料放置不同的地方。

八是严格对资料进行管理。一个项目除了管理施工,技术,材料,人员之外,还要对资料进行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竣工资料都是必备的。而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如检验报告,合格证,验收报告,竣工图,测量记录,设计变更,隐藏工程验收单,工作联系函,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在整个项目中手机归纳并分类存档。如有遗漏,将会影响项目的结算,有的影响甚至是无法估量的。

3 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经济效益。施工现场不能单纯的只抓质量或者只抓进度而忽略成本。项目部应在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精品奉献的同时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第二,原则要科学要合理。施工现场各项工作要在科学合理的原则下进行。

第三,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是施工现场进行的必然要求。

4 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第一,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有很多局限性,这也是它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比方说工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有可能影响到。施工现场杂乱,工作岗位和工种繁多,使得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的做到监督和全面的检查。因此,优化现场施工的管理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同时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也要重视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第二,以班组为重点。因为它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障,班组的活动范围就在现场,工作对象就在现场,我们现场的工作全部都是通过这些班组来完成的,它就是现场管理的核心。

第三,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质量是最高要求,成本也是企业的生命,这两者都不可缺,它们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情况下,市场最看好的还是质优价廉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当然需要更高标准的现场管理来保证。所以企业将因为质量和成本的问题会难以开拓市场,从而影响到企业市场的占有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成本控制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地实现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已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材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价廉物美的(较好的性价比)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

1材料供应与管理

1.1掌握建材方面有关的法规及有关条文

在我国,政府对大部分建材的采购和使用都有文件规定,其中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石材、胶合板实行备案证明管理。根据文件精神,工程项目部要对每天进场的主要物资按规范填写《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需要建立单位签字,交易数量必须覆盖实际使用量。

1.2通过市场调研,认准合格材料

考察调研的范围首先应是生产经营厂商。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

察调研的另一个范围是建筑业界。通过对建筑业界的了解,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一般来说,真正质量过硬的材料会得到建筑界的认可,质量低劣的材料会被人唾弃。通过了解建筑业界,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

1.3把好材料的进场检验关

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其“防伪备案证明”。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重点工程、重要工程的主要建材应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1.4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

施工过程是劳动对象“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材料消耗的过程,称为“牺牲”过程或使用过程。使用过程中材料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检查、保证进场施工材料的质量,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1.4.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3)确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4)作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5)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1.4.2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1)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2)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需要。(3)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4)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5)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

1.4.3施工收尾阶段:施工即将结束时,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收尾工程,清理料具。(2)组织多余料具退库。(3)及时拆除临时设备。(4)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5)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及管理效果。2材料价格管理

2.1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

掌握市场信息,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材料价格信息收集过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调查过程。所采集的价格信息,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2.2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运费支出是构成材料采购费用的重要因素,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运输费用的节约问题:材料订货时考虑运输距离远近的问题。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而材料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

2.3采取合理的采购模式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广泛吸取诸多建设单位,对于采购供应模式,我们总结了如下三点内容:

(1)施工用主要材料由甲乙双方共同采购,其材料质量由甲乙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权拒收、拒用。

(2)材料的价格主要由业主方依据市场行情确定,承建方、监理单位可广泛参与。业主方主要以招标的方式确定材料价格,也可以直接走进市场,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3)工程结算时,材料价格以实购价(含运杂费)为基础,采取加权平均法的方式计算。少数由承建方自行采购的辅材则执行信息价。

这样做使供货、保管、使用一体化,减少甲乙双方的扯皮情况;业主方可以降低部分材料价格,降低工程造价;当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供应模式。

3材料存放发放管理

材料购回至使用是有一定时间差的。在这段时间内,应加强材料存放管理,不能因保管不善而降低使用寿命。主要应注意两点:

(1)专门库房,妥善存放。建筑材料应存放于符合要求的专门材料库房,否则,会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应避免潮湿、雨淋。钢材(及制作成品)堆放在潮湿的地方或被雨淋,会很快被氧化锈蚀,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水泥回潮或被雨水冲淋了,那根本是不能使用的。

(2)标识清楚,分类存放。一个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一种材料有诸多规格,比如钢材从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几十个品种,又有圆钢和带肋之别;水泥有标号高低之不同,又有带R与不带R、硅酸盐、矿渣、立窑、悬窑之别,建筑物的不同浇灌部位,其设计标号是有差别的,绝不能错用、混用。

外对于材料的发放,不论是项经部、分公司还是项目部仓库物资的发放,都要实行“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项目部的物资耗用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核算、严格实行限额/定额领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须由项目施工人员开签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栏目要求填写,不可缺项。对贵重和用量较大的物品,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凭领料小票分多次发放。对易破损的物品,材料员在发放时需作较详细的验交,并由领用双方在凭证上签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