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爱国主义征文

爱国主义征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9 22:42:29

爱国主义征文

爱国主义征文第1篇

汤池中学高一(7)班张玥

我羡慕那些为了崇高理想辛勤付出甚至忍辱负重的人,那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成就感,是任何实惠都无可比拟的。

----题记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路是无止境的,路是我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梦想,是路上最美的一处风景,我们会为这风景加快脚步;梦想,是与我们结伴同行的伴侣,她伴我们度过炎炎的夏日,度过萧萧的秋日,度过寒寒的冬日。

刚刚迈进高中校园的我,心中一直揣着一个梦想——3年后顺利的考上南开大学。因为南开大学是总理的母校,而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我敬畏他年少时立下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崇尚他精明灵活的外交策略,我崇拜他简朴高尚的工作作风,我爱戴他是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好总理。对于我,南开大学就像一座神圣的殿堂,那里浓郁的艺术气息、深厚的人文内涵吸引着我。我要踏进那片还温存着学习激情的热土,我要呼吸那同一方天空下的气息。

考上南开大学像一粒饱蕴着希望的种子,深深地埋在我的心灵最深处。南开大学,那是我心中最美好的一个梦!从此,我踏上了追梦的路。

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我为这条路上的一草一木而欣喜,我为她美丽而痴狂。我是一个倔强的女孩,自己认定最美好的事物,我总是不断地追求,决不言弃。我为了心中的这一甜美的梦,努力地努力地学习着。

可是,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山路,这甚至是一条朦胧虚幻的路。尽管我总会拼了命去努力实现自己认定的事,在这条路上,走累了,稍作休整,我又精神焕发,但我遇到了第一个岔路口——文理分科。我不知该如何选择,我感到茫然。

虽然,文理分科这道选择题无关高分与低分,但她关系我今后人生的走向,我彷徨很久。我本身有文科优势,但如果选择理科,就可能有进入南开大学学习的机会。我犹豫,是铤而走险,迎难而上?还是放弃心中的理想,与现实妥协?我在为梦想而踌躇。不,我不曾放弃过任何梦想!这虽是一条崎岖曲折的山路,我不会因为她的险阻而怅然。经过一番心理纠结,为了心中的梦,我毅然选择了理科!

我心中燃起了学习理科的热情,我爱记化学课中繁杂的分子式,她像一截又一截的链条,串起一个个知识点;我爱聆听物理课中深奥的定律,她像一个又一个魔盒,解开物质世界一个个谜底;我爱探究生物课中有趣的种群,她们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诠释生物圈中一个个生命的真谛。然而,好景不长,理科的学习难度超出了我的预料。虽然之前已经做好了迎接艰难的准备,可是当真正面对的时候,仍然会措手不及。一次次的希望,在无情的事实面前,总是那么不堪一击。强悍的真的是命运?为了这个梦,我在哭泣。不曾忘记!

我倔强的个性又一次占了上风。这虽不是一条平坦开阔的大道,但我曾经为此而欣喜。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为当初的选择而自怨自艾,懊悔只会消磨自己的意志,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心中的梦想,再艰难的路,我也要走下去。有了这样开阔的心境,眼前的路,似乎平坦了,理科的学习再难,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会笑着向困难发出挑战。

爱国主义征文第2篇

关键词:践行长征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218-01

长征精神是指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力量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坚定理想和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我们践行和弘扬长征精神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教育广大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奋斗。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蕴含着一定的时代性,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和当代大学生思想信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面临着空前的冲击,很多大学生都感到迷茫,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现象,面对这种问题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用长征精神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塑造当代大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红军长征是受迫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进行一项艰苦卓绝的历史工程。红军走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道路,并最终取得胜利,使得中国革命生命力得到了保存,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通过长征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战士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虽然战争年代已经原远离大学生,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同样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鉴定的信念,这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才能坚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追求,促使当代大学生奋发成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归根结底是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坚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和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稳定奋斗目标,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好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和功能,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家领土、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家自豪感、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多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以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民族独立为己任,将中华儿女的使命放在第一位,为祖国明天更好发展,民族繁荣昌盛无怨无悔的贡献自己的一切。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家奋斗的志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拼搏,团结同学,将爱国主义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其次,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发挥好高校文化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拥有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是开展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全面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建设作用,可以借助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从而潜移默化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三、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

长征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一直以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必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首先,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要强化政治理论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好高校两课教育优势,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其次,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就要组织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国国情、社情和民情。在社会实践中不断锻炼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长征精神更好指引当代大学生前进。

参考文献

[1]柯丹,马素梅.论新时期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04)

[2]张学昌,谷照亮.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 思想研究. 2013(06)

[3]韩光道.论长征精神及其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14)

爱国主义征文第3篇

关键词: 超验主义思想 美国文学 独立 发展 影响

一、超验主义思想及其基本主张。

超验主义是美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哲学思潮,是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也是以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为领袖的文学和哲学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外,通过直觉得以把握。其思想观点如下:(一)强调精神,或超灵。超灵是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所属,它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内。(二)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而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三)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此观点的自然内涵是:自然界万物具有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客观上加强了美国文学的象征主义传统。

二、超验主义思想掀起民族意识的高潮,推动了民族文学走向独立。

爱默生是美国文学本土化的积极推动者。1837年8月31日,他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发表了演讲《论美国学者》宣告美国文学已经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他指出了美国文学独立的必要性。他说:“我们依赖于人的日子,我们心智向其他大陆智慧学习的学徒期,这一切就要结束了。全新的事件和行动正在发生,这一切需要被歌唱,它们也要歌唱自己。”①在他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做到自助自立。做到自助自立有两件事十分重要,这就是他在《论自立》中指出的:一是不能去“迎合”,不能不顾自己的实际,国家的国情,民族的不同而一味地削足适履,修剪自己,适应他人。二是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伟大之处,要发掘自己的伟大潜能。不要相信权威,要执著地、切实地着眼于当今。这些思想在美国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映。受此影响,美国文学界出现了许多独立、有个性的作家如霍桑、惠特曼、狄金森,他们为了建立独立的美国文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三、超验主义文学运动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其鼎盛,也标志着美国文学真正的独立。

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文学一个主要特征是对18世纪理性至上的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反叛。超验主义文学对新古典主义的第一个背叛就是强调“直觉”。爱默生在《论自然》的序言中说:“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也跟宇宙建立一种直接的关系呢?为什么不能有一种不是依据他们的历史传统而是直接启示我们的宗教呢?”②他呼吁人们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依赖别人或已有的知识,赞同个性发展。另一个背叛是反对作品只强调秩序而忽略了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力。爱默生认为美的艺术目的不在于模仿,而在于创造。他认为:“形成一首诗的不是韵律,而是由韵律所组成的主题,是一个如此热情奔放和生气勃勃的思想。”③他主张树立美国的风格,描写美国的主题。他以一个新民族所特有的口吻说:“我们为何要在历史的枯骨堆里胡乱摸索,或者偏要把活人推进满是退色长袍的假面舞会呢?今天的太阳依然光照人间。田野里有了更多的羊群,更多的亚麻。世上发现了新的土地、新的人与新的思想。让我们来呼唤我们自己的著作、法律和崇拜吧。”④这实际上是在宣布新大陆的精神文化的独立。他还为创造民族化、具有独立性的民族文学大声疾呼。“过去的水槽已被喝光,美国人渴望一种更好的,更丰富的食物”。⑤“我们要用自己的脚走路,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工作,我们要发表自己的意见”。⑥这些强烈反映出美国人民追求民族文化和文学的炽热愿望。

四、超验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超验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学发展的影响颇巨,这里集中讨论它提倡的自然象征主义对美国文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代表作家的影响。

作为同时代的作家,麦尔维尔在《白鲸》中运用的象征主义手法就是一例。白鲸是上帝的象征,是正义的化身,或者说它就是大自然本身。它又是对人怀有敌意的神秘力量的化身,进而被理解为一切恶的化身,最后甚至等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白鲸的白色,象征它本身的无辜,同时也象征着无情,它是善与恶的统一体,也是真实和永恒的体现。

美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巨匠马克・吐温在其作品中非常娴熟地运用了自然象征主义的方法。例如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他用密西西比河象征大自然,用它代表自由、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而河岸上贫穷、衰落的村镇不仅是对当地贫困景象的如实表现,更象征了美国文明社会的精神衰落,象征了文明社会的自私、残忍和人情的冷漠。

以自然中具有灵性的动物来象征自然力量,表达人与自然地关系是海明威对自然象征主义的阐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马林鱼象征大海,也象征大自然的智慧和力量。捕鱼的过程,是人对自然认识的加深和情感的转变的过程。老人对鱼的情感从纯粹的现实功利目的转向精神上的审美。他佩服大鱼的力量和英勇,欣赏它的美,为它的死亡叹息,并最终感觉到自己与自然的息息相通。

五、结语

总之,作为美国人民精神独立宣言的超验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学的影响颇为深远,它不但造就了真正的美国文学,而且推动了美国文学不断前进。学习其精神,研究其思想,意义非凡。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赵一凡等译.爱默生集[M].三联出版社,1993:62,6,499,6,79,84.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姜涛.爱默生思想与美国文学发展[J].北方论丛,1997.6.

[3]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王屹.爱默生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1997.3.

爱国主义征文第4篇

论文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代表作《爱娃》中成功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通过人鬼交融、多重视角、时序跳跃、神话原型在土义等 艺术 手段,增加tt,说的艺术魅力,拓展了小说主题的文学意义及社会意义。

一、 作家与作品简介

在群星灿烂的美国黑人文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英里森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其作品 “深深根植于美国黑人独特的 历史 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同时汲取 现代 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的影响,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叙述手法的运用上,都将黑人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王守仁、吴新云,1999:22)”。

自1972年托尼 ·莫里森的处女作 《最蓝的眼睛》问世后,她又先后发表了《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娃》《爱娃》《爵士乐》《乐园》和 《爱》等七部长篇小说。其代表作 《爱娃》(beloved,又译《宠儿》《娇女》《宝贝》《心爱的人》)于1987年问世,并获得年度普利策文学奖,该著作标志着继赖特、艾里森之后又一次造成世界影响的2o世纪黑人文学高潮的到来,足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有j评论家甚至认为 “不读《爱娃》,就无法理解美国文学”。莫里森的 《爱娃》之所以具有如此不同凡响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更与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全面而富于技巧性的运用密不可分。《爱娃》已跻身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而作者莫里森也被称为善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绘 “现代神话”的小说家。

二、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特点及技巧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形成和 发展 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拉丁美洲,到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它曾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对不同地域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是把现实放到一种带有魔幻色彩的环境和氛围中加以客观地描写,魔幻只是其表象,它的目的是反映现实。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采用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将现实变为神话或梦幻,创造出一种富有神奇色彩的新 “现实”。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集客观的现实主义描写与神奇的表现于一身,超越了现实主义的限制而从寓言、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汲取素材,同时又与当代变幻莫测的 政治 和社会现实相关联。

在写作技巧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善于采用魔幻现实主义夸张、荒诞和神秘的手法,通过描述生活中荒诞不经的离奇事件来表现社会现实及人们的生存处境。具体表现如下:一、双关、指代和象征手法惟妙惟肖的应用。二、在事件叙述方面,经常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件事或人物,或从一个角度叙述不同的事件或人物。三、对人物的描写上,通过采用逐步推进的电影平行蒙太奇的艺术手法给人物增添神秘的色彩。四、通过黑人神话或宗教传说的广泛应用使作品产生亦幻亦真的效果,为小说披j-神奇瑰丽的外衣。

三、《爱娃》中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在作品 《爱娃》中,英里森从自己所处的历史文化边缘处境入手,积极汲取非洲的神话传说,采用非传统的叙事策略、多重视角和象征主义等表现手法,熟练而巧妙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技其创作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1.人鬼交融 

《爱娃》讲述的是一个在奴隶制下被杀的两岁女婴 l8年后借尸事。莫里森在讲述这一故事时打破了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创造出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以一种问接而又别出心裁的手法反映现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依据非洲的传统文化,一个人的死亡只是他的肉体的消亡,而他的灵魂是不死的,“如果活人没有尽到对死者的义务,鬼魂就会变成某种乖戾的幽灵,天天来作恶作祟,折磨活人 (宁骚,1993:142)”。小说开篇第一句 “124号恶意充斥,充斥着一个婴儿的怨毒”就隐含着一种神秘的“幽灵色彩”,充满了恐怖与凄凉的气氛。爱娃在很小的时候被她的母亲杀死,因为满腹委屈,她的灵魂盘旋在 124号久久不愿离去。124号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口目闹鬼,夜夜不宁。整个故事情节在人与鬼魂之间展开,将生者与死者放在同一时问层面上出现,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这样的处理使得过去、现在和将来并置在一起,拓展了小说的覆盖面,创造了多重叙事的机会。 

2.多重视角 

莫里森在小说 《爱娃》中运用福克纳式的多角度叙述全方位地重构了整个事件,拓展了小说的主题。整部作品通过不同叙述者频繁转换的视角相互补充说明,即 “同一事件不是以一个人或一个声音为中心一次性讲述的,而是通过 ‘泛中心’多次讲述的。每个人虽然讲的是同一事件,但都不是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而是从不同层面为故事提供和积累了互为补充的信息 (吕炳洪:1997(1): 89-95)  。这种叙述方法也被称为 “后现代式拼凑”。对于故事中先后出现的谜团,莫里森总是有意识地运用这种 “拼凑法”,由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进行解释说明。如对故事的中心情节杀婴事件的看法就是通过多重角度来表现的,许多人认为赛丝疯了,曾救过赛丝的艾拉声称 “我没有朝自己孩子动锯子的朋友 (托尼·莫里森,1996:223)”。甚至深爱赛丝的保罗d也指责赛丝“你有两只脚……不是四只 (托尼 ·莫里森,1996:197)”。而斯坦普则认为 “她没疯,她爱那些孩子,她是想让那些害人的家伙加倍偿(托尼 ·莫里森,1996= 280)”。可见,由于故事人物的立场不同,他们的叙述态度,叙述重点以及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认识,对各种谜团的解释都大不相同。读者们只能从不同人物的叙述中寻找自己认为可靠的、符合常理的信息,对作品进行解读和再创作。视角的多变使主要人物的叙述相互补充,人物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得到进一步的表现,为爱娃的故事提供了多层次的解读,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主旨。 

3.时序跳跃 

“小说本质上是时间的艺术,叙述的空间化实际上是对叙述空阃中变形时间的一种比喻。小说中物理对问和地域空间是主宰作品框架、支配故事情节的统治力量。无论是作家还是其笔下人物都无法摆脱时空的影响 (焦小婷,2002(6):36-39)”。在小说《爱娃》中,莫里森采用了非传统的叙述方法,打破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和线状结构,按照时间对人物的影响程度,将过去和现在交织到一起,依照心理时间重新安排小说的顺序。整部作品以1873年的实层面为基点,以1855年为主的几个过去层面为散发点,米回往复地讲述故事。其结果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互交织,其问的界限被混淆甚至忽略。该叙事手法巧妙地增加td,说的纬度和涵盖面。

美国黑人文化界向来主张美国黑人应正视过去,接受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开创未来。 《爱娃》的叙述方法 “不仅足作家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化,蕴含着历史的沉重,同时还孕含着她对公众心理承受能力的体恤,抑或还隐藏着她本人对人物心理的认同(陈发春,2000(3):79-84)”。作为负有历史责任感的黑人妇女作家,英里森决定在自己的作品中重现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尽可能忠实地表达黑人奴隶,尤其是黑人妇女的生活经历。通过对叙述时间的精心设计,莫里森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只有在历史中确认自我,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塑造和把握自我。时间的这种特殊性反映了美国黑人在历史上的悲惨经历及在现实社会中的艰难处境,深化和拓展了小说主题。 

4.神话原型 

“探求原型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学上的人类学 (frey,1970: 典小说选》一书的导言中写到“难说魔幻现实主义与神话——原型批评有什么关联瓜葛,但魔幻现实主义所展示的种种现象又无不印证了神话——原型批评家们的想象与推断 (柳九鸣,1995:7) ”。莫里森在《爱娃》中通过各种神话原型的 自然 显现,将文学同古老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乃至巫迷信结合起来,出色地表现了魔幻神奇的现实以及民族文化特性。首先,《爱娃》的故事情节来自非洲神话。在非洲的宇宙观中,时间具有延续性, “个体死后仍存在于他们生前的群体中,只是形式发生变化——不再有肉身,但其个性保持不变,仍影响着现实中的事件。他们在时间甬道里前后移动,连接着祖先和生者(miss dehnkubitschek,1998:22)”。作品的主要人物爱娃 l8年后死而复活的故事是完全符合非洲的传统文化的。其次,爱娃强烈的恋母情节的表现是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情节的体现。当爱娃化身为一名少女还魂归来后,为了独霸赛丝的爱和注意力,在平日的生活里大搞作刷,想要赶走赛丝身边的每一个人,赛丝的百依百顺仍然无法满足爱娃对爱的强烈的占有欲。作品中各种神话原型的采用,将西方文学与非洲文学的精华精心地编制在一起,使《爱娃》成为一部富有非洲文化特色的当代西方经典作品。

5.象征手法 

《爱娃》这部作品中隐喻和象征无处不在。ron david在 tonmorrison explained一书中列举了保罗·d的烟盒、河流、红色、贝比·萨格斯、四个骑马人等26项 《爱娃》中具有隐喻意义的人物事物及事件 (ron david,2000:133一i34)。作者莫里森 “以诗化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的意象与黑人 历史 文化和主人公的心理真实结合起来,虚实相称,巧妙地深化了全书的主题,重现了黑人经历的诗一般的美妙和痛苦(孙薇,2002(4):97—100)”《爱娃》中阴森恐怖的奴隶主种植园被叫做 “甜蜜之家 ,冷酷无情的奴隶主形象被称为 “学校老师”,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莫里森在小说中还着重描写了人物身上的印记。如赛丝背上苦樱桃树状的伤痕,赛丝母亲肋骨上的圆圈和十字,爱娃被杀时留在脖子上的印痕等,这些都是奴隶制留下的痕迹,象征着黑人奴隶内心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另外,爱娃作为千百万黑人奴隶的代表,隐喻着三百多年来奴隶制惨害的所有冤魂,赛丝则是非洲黑人母亲的象征。 

隐喻的运用深刻地反映了黑人在白人文化传统的压迫下寻找自我的方式。用隐喻和象征来解构白人价值观,重构黑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莫里森小说重要的 艺术 特色。再者, <爱娃》中与大自然有关的象征意象如花、树、雨、冰的鲜活意象被莫里森独具慧眼地拈来,给整部小说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为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和色彩鲜明的艺术效果的同时,深化和充实了小说的主题。四、结语 

《爱娃》以历史现实为背景,运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神奇与现实的手法,通过人鬼交融、多重视角、时序跳跃、神话原型、象征主义等艺术手段,展开了对黑人内心生活真实而深刻的揭露,有力地抨击了奴隶制的非人性和残酷性,引领读者回到曾被压制、忽视、忘却的过去,重温历史,也引起了他们对自我、对历史、对现实的深思。正是这种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使莫里森的作品充满了喜悦与苦痛、精妙与恐惧的结合,经常被称赞为 “深沉”、 “令人难以抵御”、“令人目眩神迷”、 “不同凡响” (转引自王守仁、吴新云,1999:128),其创作风格至今在整个美国黑人文学中独树一帜。

参考 文献 : 

[i]frey.the archetypes ofliteratures|n  century literary ch#cismlml lodge:pergamon press, 1970 

[2]miss dehn kubitschek.tonimorrison:a critical companion[mi.london: greenwood press,1998. 

[3] ron david toni morrison explained imi.new york:random house,2000

[4]陈发春.于迂回中言“惨不堪言”之事一《娇女》叙述手法的心理意 [j]国外文学,2000(3). 

[5]憔小婷.文本的召唤性——小说《宠儿》写作艺术初探明.河南大学学报。2oo2(6).

[6]吕炳洪.托妮·莫里森的 《爱娃’简析[j1.外国文学评论,1997(1). 

[7][i]鸣.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小说选[c].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 

[8]宁骚.非洲黑人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爱国主义征文第5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再次提出要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最深层的认同――文化认同的核心就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首要前提。

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丰富的情感化内容易于让大学生产生共鸣,因而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能够让入党积极分子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增强责任意识和民族自信力,能够提升个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促进入党积极分子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二、入党积极分子爱国主义意识现状及情感表达特征

1、新时代入党积极分子情感表达丰富,但情绪容易波动

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有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理性的爱国主义思维。如在奥运健儿取得荣誉时而自豪;在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时而振奋;在人民危难时刻自告奋勇的参与到救灾行动中;在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时国家主权立场坚定,信念始终如一。

在生活阅历的不断累积和与社会接触的不断增加中,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变得复杂,因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中会有情绪易激动的情况,比如过激的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甚至变为发泄个人情绪的违法举动和暴力行为等。

2、新时代入党积极分子智力发展水平高,但辩证思考能力有欠缺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维能力随着学识丰富的过程不断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思维的辩证性有所发展,比如在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的过程中,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但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思维能力仍不成熟,还存在不平衡性。比如缺乏对国家历史和中华民族传统的深入了解,出现两种极端,一方面热衷于西方节日,对民族传统节日漠不关心,知之甚少,另一方面难以正视国家发展历史渊源,盲目抵制外国文化,比如带头发起抵制日韩等活动,缺乏公正的评价,闭目塞耳,甚至出现言语辱骂等暴力行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意识淡化,过多追求优越条件而摒弃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等。

3、新时代入党积极分子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自身甄别能力不足

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迅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面,了解国内外形势,传播爱国事迹,表达爱国情感,比如在?W络中出现有损于国家和人民的言行举止时,他们能积极抵制,有力回击,成为网络媒体中传播正能量的“小卫士”,协助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但因为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新媒体多样的功能、便捷的信息传播和高度共享性吸引着大学生,因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存在对网络依赖性过大以及自身甄别能力不足的问题,容易盲目跟风,随性评论,反而被网络文化蒙蔽和利用,失去了自身判断力。

三、入党积极分子培育工作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案例

1、发挥教育基地资源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的资源优势,是各高校培育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开展的首选。通过走访革命历史遗迹等,融入短小精悍有教育意义的经典事例,让入党积极分子在聆听故事的同时能够接受精神的洗涤,在红色经典的宣传中感受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走访革命纪念馆、烈士墓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志愿精神”等主题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诚挚敬意和深切怀念,感受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情感,在革命前辈的艰苦历程和当下幸福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激发爱国热情。

2、重走长征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契机下,部分高校通过社会实践平台带领积极分子“重走长征路”,融合长征旧址等物质资源、长征精神等精神资源、红军标语口号等信息资源,及红军长征代表人物等人物资源,走访长征遗址、重温红军故事、采访红军代表人物,深切的体会烈士壮举,感受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坚定,通过带入性的实地走访,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中,增强教育的效果。

3、融合文化资源强化爱国主义内涵建设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形成具有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窗等媒体宣传传统文化知识,定期举办文化沙龙、知识竞答、读书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实践,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领会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提升爱国意识;以重大纪念事件为契机,如国家公祭日、纪念建国建党等重要纪念日开展缅怀历史主题活动,激发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热情。

4、借助“互联网+”增添爱国主义教育新思路

新时代互联网的高效利用让课堂教学更加灵活生动,其多样的功能、便捷的信息传播和高度共享性吸引着大学生,这为积极分子培养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部分高校采用通过互联网在线课程、在线讲座、视频资料等方式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规划党性学习的内容,提升了入党积极分子的主动参与率;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故事制作为动画宣传短片等,用崭新的形式去诠释爱国情怀,使之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通过两微一端等网络交互平台实事新闻、传统文化典故、爱国励志故事等,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力度。

5、举办思想研讨会落实爱国主义行动

爱国不是空喊口号,在新时期,我们的爱国情感表达不需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而是重在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思想研讨会是H高校的党建特色品牌项目,主要是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思辨研讨的活动中,通过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结合弘扬爱国主义的主题,入党积极分子在参与思辨研讨过程中走进校园组织、民生社区开展调研活动、爱心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着眼时事热点,落实爱国行动的能力,在体察国情和了解民意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对时事热点问题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和敏锐的洞察力,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个人成长成才和国家建设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有效途径

1、构建全方位体系的培养方式

单通过一种形式、一项活动来进行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其作用是有限的,若要最大程度提升有效性,需要构建集合文化熏陶、思想教育、宣传教育、网络教育、红色资源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培养体系,即内容上重视思想理论和文化的熏陶作用,形式上重视用当下青年学生更倾心的方式以及有效利用红色资源优势,且注重通过宣传氛围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注重完善各方信息的监管机制来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具体而言,可以在传统培训内容中加入实事分析,采用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讲解真人真事、爱国典故、社会热点,给予通俗易懂的阐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在校园中设立标语宣传栏,吸引学生的关注,完善其对国情的全面认识,使爱国热情升华为理性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他们自觉成为爱国意识的宣传大使;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进行正面引导,创建“互联网+”与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的工作平台,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简单实用的宣传资源,积极主动的在学生中宣传爱国主义基本知识,让积极分子全面了解国情、认识国家、拥护党的领导,提高政治觉悟,积极向组织靠拢。

2、采取实践性强的培养形式

爱国主义征文第6篇

如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同科任教师沟通,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现行的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管是语文、数学、社会,还是音乐、体育、美术,无不蕴藏着爱国主义思想。作为班主任,应经常召开各科教师参加的德育研讨会,认真研究挖掘各科知识潜在的德育内容,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制订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和德育计划,将具体的要求落实到各科知识的传授之中。例如:数学教学中,讲授《圆的周长》,介绍圆周率的知识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是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他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论早六百多年,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教学中,介绍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平时刻苦训练,终于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鲜艳的五星红旗首次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作为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在音乐教学中,要求人人会唱《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社会教学中,通过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对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并举;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作为班主任可把德育内容变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各科教师的不懈努力,共同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发挥升旗仪式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校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作为班主任应把握好升旗仪式这个教育契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升旗的意义,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国旗的升起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象征着华夏各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奔向新的生活。其次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升旗活动。升旗时,军乐队演奏起雄壮的国歌,全体少先队员行队礼高唱国歌,然后在国旗下宣誓:“为了祖国我们要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全体学生振臂高呼,怎能不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同学们心中升腾?每次升旗后,班主任应在班里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讲话,把本周的德育内容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行动中去。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进一步围绕升旗开展一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组织《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站在国旗下》等征文活动,开展“争当升旗手”的活动,把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对升旗的向往变成努力学习,为国效力的自觉行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三、以班队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班队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内容包罗万象,形式灵活多样,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班主任,要十分注重班队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整体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依托。如通过举办“党史介绍”、“队史知多少”等知识讲座和竞赛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较系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初步的共产主义信念。举办《祖国在我心中》《做新世纪的主人》演讲比赛和征文等活动,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纲要活动,如“学道德纲要,做文明公民”主题队会,利用板报、知识竞赛、讲座等多种形式介绍《纲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哨兵”等活动,在队(组)之间开展道德竞赛,让他们体会实践道德纲要,做文明公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以影视教育为手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与直观性。

电影电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可视读物,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胜过家长的罗嗦,胜过老师的说教。好的影视节目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班主任,可以国家制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运用优秀的影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为指针,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如《虎门销烟》、《董存瑞》、《雷锋》、《孔繁森》等,让林则徐、董存瑞、雷锋、孔繁森等一个个英雄走进学生的心中,让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发展史和新中国的强国史一幅幅宏伟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注意关注反映新时期建设事业的影视动态,及时引进时代活水,一有合适的影视作品,就千方百计组织学生观看,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影评、征文等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大决战》,同学们观后围绕着影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不仅认识到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同时深深体会到没有革命前辈打江山,没有英雄烈士流热血,就没有新中国,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班主任,每学期都应组织学生观看若干部爱国主义影片,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中一次又一次点燃、升华。

五、以本地资源为德育材料,努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爱国主义征文第7篇

文章都是通过一个个人物和事例描绘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的光荣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奋斗征程和一个个鲜活的英勇人物。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价值倾向的影响,对课文中革命先烈和著名历史人物的言行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通过教师讲述当时时代背景以及人物成长历程来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物行为的必然性以及其思想的崇高伟大,纠正学生的错误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二、增进学生对祖国历史的了解

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中还有《长城》《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颐和园》等一些反映我国人民伟大劳动(发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将延绵不绝的中华历史文化以及人民的璀璨成果渗透其中,加强学生对凝聚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历史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了解,增加他们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对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传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热爱学习、发明创造的不竭动力。

三、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英雄的故居、抗战遗迹、革命旧址等,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爱国英雄们在中华大地上的奋斗历史以及伟人、烈士为国奉献、牺牲的伟大精神,加强学生建设富强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在《》《狼牙山五壮士》《别了,我爱的祖国》等一些课文的教学之后,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请亲历长征的老红军讲长征故事,让学生结合课文,增进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了解,让学生在浓厚的红色氛围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的阅历以及思想认识有限,许多时候并不能理解一些深奥的道理,但他们却能对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朴素的共鸣。

爱国主义征文第8篇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一个人,首先要有对祖国深厚的感情,才能正确分清善恶美丑;否则,必然是美恶不分,容易步入歧途。中小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应该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

一、在审美素质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渗透性原则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搞空洞说教,应该渗透在审美素质养成的每一个环节,运用感染、熏陶等手段,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增长爱国主义情愫,使爱国主义象“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象“仔细看山山不动”的轻舟,潜移默化,渗透学生心灵。

2、情感性原则

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必须充满对祖国、对人民、对美好的事物的深厚的爱,对丑恶无比的恨,爱憎分明,才能爱的真、爱的切。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情感,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种种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学生养成如此素质,才能追求善与美,嫉恨恶与丑。

3、时代性原则

曾经说过,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要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随着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时代主题的不断转换,爱国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表现形式,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如果忽视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教育将失去灵魂,偏离主题;突出时代特征,跟上时代步伐,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建筑其上的审美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

二、在审美素质养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悠久历史,鲜明的特点和风格,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中国画、中国戏曲、文学和汉字对世界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识别正与邪、美与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历代书画名作、诗文名篇,可以陶冶学生性情

三国时曹植说:“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足知有乎鉴戒者,图画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污好色之徒。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的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在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注意启发学生爱国主义,树正气,讲节操,辟邪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养成高尚人格。

3、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