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技工作汇报

科技工作汇报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20 09:51:08

科技工作汇报

科技工作汇报第1篇

一、深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加快推进科技进步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科技进步程度。我作为县长,不断强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注重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两年来,我始终将科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列入议事日程,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发挥政府班子集体力量,明确主要领导、主要部门职责,做到科技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一起抓。在发展实践中,我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县农业土地资源有限,增收幅度不大;工业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后劲不足;湖泊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面临这样的困难仅依靠量的扩张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科技和人才,坚持实施科技兴县战略,走内涵发展之路。两年来,县四套班子领导先后就我县的重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赋予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思路新的内涵。我在处理关系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时,还注重发挥科技顾问团的重要作用,认真听取专家顾问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近两年来,先后科学地作出了加快南山农业综合开发进程,对博斯腾湖实施整体经营开发,规划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制定工业经济发展优惠政策,这些工作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1、以科学的发展观念部署科技工作。一是在研究确立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将“科教兴县”贯穿于发展经济的全过程,确立了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二是县人民政府每年召开三次以上办公会议,专门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始终将科技工作列在县乡两级的重要议事日程,县人民政府每年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落实,严格考核,形成了全县抓科技的良好氛围。

2、以项目实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我县始终把科技项目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论证、严格筛选,认真实施。同时坚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两年来,我县共组织申报自治州重点科研项目3项,已落实项目经费4万元;争取科技兴州启动项目3项,落实资金28.5万元。其中,蓝翔食品水产公司技改项目周转资金7万元,农业局草莓种植项目贴息资金11.5万元,红沙梁湾综合养殖场周转金10万元;从自治区科技兴新办争取自身建设资金2万元;争取自治区地县技术开发课题即速生杨基地建设项目资金8万元;组织申报“博斯腾湖特种水产苗种早繁基地建设项目”落实资金25万元,已到位10万元;组织申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斯腾湖野生鱼类研究与保护”项目,落实资金8万元,今年计划拨款4万元;组织申报自治区星火计划项目即“博斯腾湖特种水产品引种繁育开发”项目,已落实200万元贴息,目前正在申报验收阶段。

在具体项目管理上,科技管理部门严把项目质量关,对申报的各类科技项目,多次组织业务人员或请相关行业专家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努力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并符合本地实际的项目纳入博湖县重点科技项目,并给予重点扶持。对于纳入博湖县科技计划的项目,项目管理部门严格按照《管理办法》与项目承担单位或个人签订项目管理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多次进行督促检查,项目实施后及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从而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了科技项目的管理质量

3、以企业和农村为重点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在科技向经济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坚持面向企业和农村,建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机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是狠抓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农业、科技部门、龙头企业把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传授和推广给农民,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档次、科技含量和产量。如推广较为成熟的番茄新品种(早熟品种立原8号、红杂10号。中晚熟品种:新番4号、石红9号)和种植新技术(深沟宽垄高畦、膜下穴播、连片种植)。今年,工业番茄种植面积4.18万亩,同比增长32.2%。经测产,工业番茄钵盘育苗移栽产量平均每亩7.3吨,较常规种植产量高2吨。工业番茄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103元。黄牛胚胎移植、冻精冷配技术、饲草料“三贮一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土壤深松耕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村沼气等一批农业科学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全县农业科技覆盖面达到90%以上,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1%,农业已开始由粗放型向科技型、由数量型向效益型方向跨越。二是持续开展企业技术创新示范活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县蓝翔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改制后,加大新产品科研开发力度,现已先后开发出十多种公鱼系列产品,并出口日本、韩国。辣味鱼罐头被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名牌产品,公鱼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腾湖”水产品被评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2004年,蓝翔食品水产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万元。县凯泽公司、万福辣椒制品有限公司、鸿博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番茄红素、系列辣椒酱、番茄酱等产品销往国内外。

4、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发展后劲。为了增加科技投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争取经费,保证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县人民政府每年坚持把科技三项费列入预算盘子,优先考虑,重点保证。两年来,我县科技三项费均达到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2003年博湖县科技三项费达94万元,占当年财政决算支出的1.12%。2004年科技三项费达102万元,占当年财政决算支出的1.07%。此外,2003年县财政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5万元为县科学技术局更新了3台电脑,改善了县科学技术局的办公条件。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快科技进步。2003年,制定出台了《畜牧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大力扶持畜牧业、水产业发展。今年为发放的4122万元畜牧水产贷款发放贴息331万元,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畜牧业养殖大户逐步发展壮大。渔业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博斯腾湖鱼类苗种早繁中心和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基本完工。沿湖水产养殖开发带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工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36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0.9万亩。梭鱼试养及鱼苗鱼种培育、湘莲等相继引进并获得成功。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5、以健全的网络加快科技普及。按照“管理、吸纳、转化、创新”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科技网络。县上成立了科技兴县领导小组,设立了科技兴县办公室,并根据领导干部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科技兴县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乡镇科技机构健全,现有科技推广服务站(所)个;六个乡镇25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和科技副村主任;乡镇农民技术文化学校所,科技示范乡镇个。为加大科技信息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县上还建立了科技活动中心和网络信息中心,面向县内外开展信息查询、信息服务,拓宽了信息服务领域。

6、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特色产业开发,采取综合与单项、骨干与普及、课堂与现场、项目与生产四结合的办法,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科技进步程度。一是建立科技人才库,大力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全县各类人才信息库、企业在职职工信息库、个体人才信息库、企业人事信息库等13个人事人才信息库。2003年我县选派46名县、科级干部参加自治州党校和区内外培训学习;2004年选派了127名县、科级和一般干部参加自治区党校和区外干部培训学校学习培训。分两批选派了30名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到巴州巴音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15天的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同时,还采取选派科技人员到基层挂职、参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使现有人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

二是大力开展“科技之冬”、“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活动,普及科技知识。两年来共投入培训资金14.24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379期,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10800人次,企业管理人员700人次,农牧民43700人次,城镇待业人员3900人次;编印发放培训教材、资料10.76万份,播放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光盘(录像带)704盘。通过开展“科技之冬”活动,广大农牧民致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04年,博湖县荣获巴州“科技之冬”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2005年科技之冬活动于12月6日展开。目前,培训工作已在各行政村深入开展。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两年来相继出台了《博湖县选拔和管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意见》(试行)、《博湖县科技进步奖奖励暂行办法》、《关于批转〈博湖县重点科技项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强科技工作的政策、措施,同时我县把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作为考察、培养、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全县有24名专业技术人员先后被提拔到领导岗位(2003年14人,2004年10人)。208名专业技术人员被列入后备干部名单,1名科技副乡长转任行政副乡长;为干部、科技人员解决208套住房,每套补贴3万元,创造了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良好环境。版权所有

科技工作汇报第2篇

创造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形成各级领导抓科技的氛围

1、认真贯彻实施区委“一中心、两基地”发展战略。开发区作为全国首批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区,发展初期即提出“三为主、一致力”即“以现代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区方针,“科教兴区”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2002年5月,在区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中心、两基地”即“现代物流中心、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以此统揽全区经济工作,更是把发展高科技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实施“一中心、两基地”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科技工作上新台阶。

2、区委、区政府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把科技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强区之本,认真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定期召开区委或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重大科技工作,及时听取科技工作的汇报,有效解决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建重点建设科技园区快安片的基础上,把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生产促进中心、孵化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有效载体和突破口,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的倾斜,以此提升科技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3、加强科技工作领导和科技行政部门自身建设。调整充实了我区科技工作、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和科技进步考核等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区科技工作。在我区的机构改革中,科技工作的力量不但没有削弱,而是明显得到加强。增设了3个事业编制,与此同时,为了加快科技园区的发展步伐,2001年,以市委、市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规格为契机,适时成立了科技园区管委会副处级机构,并配备了30余人的领导和工作队伍,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外语等专业技术人才12人,从而使我区专门从事科技工作的行政事业人员人数增加了2倍多,科技工作力量得到明显加强。我区的两镇一街也都配备了科技副职。

4、健全了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通过三个层面逐级建立科技责任制,每年区委书记与区长,区长与分管科技的副区长签订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包含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科学技术普及、科技型企业招商、火炬和星火计划项目的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等内容,年终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使全区科技进步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工作中去,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科技进步工作的良好局面。

构建有利创新的机制环境,促进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工作全面进步

1、高度重视科技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落实,为推动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两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法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用好用足国家及省市科技政策的同时,结合法规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的形势要求和我区实际,借鉴和吸收兄弟先进开发区出台的相关政策,并在已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两高”政策即《开发区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办法》、《促进开发区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发展的若干规定》,特别是根据开发区优惠政策逐步弱化、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园的优惠政策“一枝独秀”的趋势,加快区内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步伐,并协调省市税务、科技管理部门,促使更多的企业比照享受科技园区税收优惠政策,把税收优惠政策取消的冲去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对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有效保持和促进了全区财税收入、工业产值等经济总量的稳步、快速发展。

2、利用地缘优势聚才引智,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设立经济顾问团和智囊团的基础上,把全区科技及产业发展纳入其决策咨询的主要内容,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的立项、管理和许定,均听取顾问团和智囊团的意见,同时进行跟踪调查和研究,并作出公示和公告,使决策和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与此同时,针对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省内外专家开展软科学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靠性,其中,与厦门大学、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了《促进科技成果向先进生产力转化、提高开发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软课题研究,该成果对认真营造适应WTO规则和科技进步所需的政策环境,促进科技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3、重视科技发展规划导向,实现科技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我区科技工作“九五”发展现状,特别是2000年底基本实现百亿电子城“九五”发展目标,具备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基础上,依托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大学软科学研究所分别制定《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区科技发展“十五”和2010年规划纲要》,确定“十五”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保证我区科技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夯实基础性科技工作,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

1、加强科技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在总结以往科技三项经费管理改革试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不断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果,严格按程序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实行项目合同制管理办法,及时掌握项目承担单位的服务需求,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杜绝了项目承担单位随意挪用资金的现象,规范项目验收制度,加强项目验收和资金回收,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项目开发和研究上。

2、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基本形成。积极争取省、市区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无偿经费和科技贷款,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新型科技投入体系和以种子基金投资为试点的风险投资机制,推动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2001、2002年分别安排科技三项经费609、462万元,占当年全区一般预算支出的2.11%、1.59%;科技发展基金分别为306万元、137万元。在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主动与资本市场相衔接,华融电子与上市公司福日股份进行资产整合组成华融科技股份公司,加强了华融公司的软件开发整体实力;省留学生创业园管理中心与上市公司三木集团合股成立留学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市融资1.4亿元;新大陆利用上市融资的契机,实现跳跃式发展,新大陆科技园的建设明显加快;创识、瑞迪、梅生、宏智、福大百特、凯特等企业积极整合优质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在股市二板上市的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瑞迪、联恒、福龙、福大百特等企业均争取到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区内高科技企业“有项目、无资金”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建成信息情报中心的基础上,城市中心区已实现数据通讯从窄带逐步向ATM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发展,广播电视已初步完成双向宽带综合业务网的先行铺设、传输基站建设。目前正致力于推进区域财税、结算、商务信息、海关通关系统以及经贸、科技文教、社保等经济社会的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

4、加强科技普及培训。全区建立了以区科协、街镇科协、村居科普小组为骨干的科普网络,以专业学会协会、联合会创办的各类培训中心为阵地的科技培训体系,建立了一支科技人员、社区骨干和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其共193人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每年都结合省市科技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深入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区政府每年均拨专款用于科普教育,2001年为5万元,2002年为5万元,两镇一街科协均配有宣传员,每个社区、居委会都有1名主任分管科普宣传工作,并设有科普宣传栏,每年出刊达400期以上,受教育面达20万人次以上。在科普宣传中,十分重视对居民群众进行破除迷信和反对伪科学的教育,利用宣传阵地和网络,深入揭批“*****”,使居民群众认清了其的本质。重视加强对干部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各镇街及有关部门都制订了职工培训计划,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班和科技讲座,进行再教育,1999年和2000年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均98%。2002年6月区科协被中国科协普及部授予在全国开展“为了社会更美好”科学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2002年11月“区科协科普画廊”被省科协确定为“省科普示范画廊”。我区获得“省一级达标文明区”、“市创建文化先进区”等称号。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进一步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制定一系列科技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度,积极引导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其成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围绕我区产业布局与产业特点,有选择性地加大对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显著的高科技项目的招商力度,吸引了一批如电子信息集团、梅生医疗、新大陆科技集团等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在我区建立产业基地,壮大了我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形成产业相互配套、企业发展连动的高科技企业群体和产业发展格局。2001、2002两年,共引进科技项目49项,总投资5.4亿美元;其中外资项目38项,总投资4.5亿美元,协议外资3.9亿美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区产值的60%以上。同时,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基地作用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与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相结合,与技术创新体系相结合,与高新技术孵化中心的建设相结合,使其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2002年6月与省科技厅创业中心共同组建了“开发区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建成了开发区建区以来的第一个孵化器,迈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坚实一步,到2002年底,创业园已吸引入驻企业22家,注册资金2亿多元。

2、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支柱产业正在形成。科技园作为首批部级高新区,在10多年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发展高科技企业为主,目前已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环保为支柱的科技产业城,并成为全省四大电子产业基地之一。现在园区内落户的生产型企业有99家,其中国际知名企业12家,有日本JVC、EPSON、NEG、韩国LG、中华映管等;国内知名企业23家,有省电子信息集团、福日、实达、新大陆等全国电子百强企业。2002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实现98.29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57%,科技含量综合指标位居全国部级高新区前列。特别是2002年,是科技园区建区以来建设速度最快的一年,项目建设纷纷由地下转地上,为科技园区和江滨大道沿线出形象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全年新增动建项目19项,总投资3.31亿美元,其中4万美元以上的8个,总投资7000万美元的LG荫罩板项目和17000万美元的NEG玻壳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分别可于2003年上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中华映管五期、日本东北理光、福嘉显示器等10个项目实现建成投产,总投资2.29亿美元,预到达产后工业产值可新增37亿元。

3、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新成果。加强与北大、清华、中科院、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二年来全区各类科技型企业共开发新产品73项,其中创识公司开发的明文数据安全传送系统、自助网络终端、新大陆公司开发的C波紫外光消毒设备等10个项目被评为部级火炬项目,实达公司开发的通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创识公司开发的货记卡系统等5项被评为省级火炬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2项,国内首创1项,国内先进16项,使我区历年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达570项,其中部级火炬项目39项,省级火炬项目7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52项,已有151个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申报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18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使我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数达45家。新北公司的高灵敏度高活性鲎试剂和新大陆公司的现代紫外--C大水量消毒系统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获得资助260万元,占全省同批项目总数的40%和资助资金的38%。一批科技产品走俏市场,如福日激光开发国际首创的波长1341.4纳米激光治疗机;实达的“世纪梦”计算机、SNT201激光打印机;新大陆的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试剂盒、环保紫外C水消毒系统等。

区内外资企业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了企业产品研发中心从海外从区内转移的步伐,中华映管、JVC电器、东北理光等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已将研发中心机构和人员从日本、台湾等地向我区转移,大大提高了区内外资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4、采取多种方式,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强科技横向联合,进一步拓展合作与交流空间,与结对子、友好开发区进行优势互补,重点在项目、产业等方面促进优化升级。二是加快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从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上给予支持,主动引导、鼓励其进行技术嫁接、改造和创新,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和技术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2001年以来,先后吸引人造板厂、国棉厂、大通机电公司等市区国有企业到我区与外资嫁接,实现“异地技改”采取“以商招商”的方式,通过中华映管引进LG荫罩板JVC偏转线圈、NEG玻壳等大项目,通过统一食品引进中富吹塑、紫江包装项目,通过LG荫罩板引进KMC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大取得明显成效。三是重点办好如中华映管等骨干企业。四是加大对新大陆等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壮大。目前全区累计民营科技型企业40家,工业产值约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的15%。

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区经济保持着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区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亿元,比增10.5%,实现工业总产值143亿元,比增13.3%,出口总值4.6亿美元,比增3.1%,财政总收入7.45亿元,比增21.74%,实际利用外资1.88亿美元,比增24.4%。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亿元,比增17.8%,实现工业总产值79.8亿元,比增38.2%,出口总值5.1亿美元,比增16.9%,财政总收入8.6亿元,比增15.47%,实际利用外资2.16亿元,比增15.2%。

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科技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1、加强社会劳动者再教育工作。突出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农干校、农函大、职工培训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党校等,广泛开展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提高科技知识与业务水平。同时,还选送一些干部职工到省外或国外学习深造。尤其是中华映管、瑞闽、LG等企业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技术骨干到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进行技术培训。

2、加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坚持以政策吸引人、待遇留住人、事业激励人的招才引智策略,相继出台了《开发区关于引进优秀人才的若干规定》、《开发区人才储备实施意见》等,建立了引进科技人才的“绿色通道”和人才储备中心。两年间,先后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渠道,引进了一大批学有专长、有志于开发区建设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其中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及博士、硕士和本科各类毕业生;累计为企业引进各类高新技术人才500人以上。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致力从提高城市品位和营造鲜明城区个性出发,站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创造一流城区环境的高度,编制了《沿江景观规划》、《快安控制性规划修编》、《后山片住宅小区规划》、《商贸中心概念性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城市设计》等10余份有份量并有前瞻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发展规划,全方位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着眼于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按适度超前的原则,先后投资20多亿元,建成了江滨大道、污水处理厂、青洲大桥、二水源工程等高标准的基础设施。

2、推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污染严重不符合环保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对有污染而国内无法配套治理的项目要求同时国外先进的治理技术,如中华映管、NEG玻壳、LG荫罩项目总计投入1.78亿元的环保投资。几来,我区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区的环境质量除个别指标外,仍保持在建区初期的水平,即空气污染指数优良天数占90%,地面水环境质量主要指标达到三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6分贝。区内企业中华映管已通过了ISO19000、ISO14001、OHSAS18001三认证,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区还有5家企业已通过或正在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我区坚持按照“一控双达标”要求,全面推进污染防治,通过城市绿化、道路硬化和巩固烟尘控制区等措施有效防治大气污染,不断提高我区城市环境质量。两年来我区每年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甚至超过2%。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日处理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投资1亿元建成白眉水库二水源。2002年底,我区生活污水和企业生产废水处理率达60%以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6分贝,空气质量持续控制在一级水平,实现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百家区”、“全国改水改厕先进单位”、“全省最佳环境区”。

科技工作汇报第3篇

一、科技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

按照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产业扶贫基本要求和脱贫目标为统领,统筹整合农业科技资源,针对我县深度贫困县脱贫工作,充分发挥部门、技术、人才优势,紧扣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科技扶贫培训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大工程,推进“星创天地”建设、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产业技术转化引导、农村技术承包、科技扶贫培训等工作。通过顶层设计,服务产业,扶持企业,培植人才,提高素质,使科技领域扶贫攻坚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今年计划实施“三区”人才计划3项,引进15名专业技术人才;构建星创天地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组织申报1-2个“星创天地”,实施1个市级农村技术承包项目;组织推荐5名基层乡土人才到高等农业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实施1项科技产业扶贫引导示范项目。

(二)重点工作

1、实施科技产业扶贫引导项目计划

面向全县,集成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计划、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三区”人才计划,以及忻州市科技研发计划,正在实施市级科技产业计划项目1项,即迭台寺乡彦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的“羊品种改良示范推广项目”。示范引导产业科技扶贫。 同时组织宁武县怀道乡白马崖村兴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省科技厅精准扶贫200万专项项目,现已经过省级专家实地勘察,等待资金下拨。

2、建设“星创天地”

进一步加强“星创天地”建设工作,营造有利于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高效”的原则,重点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企业、创投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作用,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在全县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星创天地”。在已有的1家省级“众创空间”(宁武县青年创业就业园)的基础上,成功为山西高源薯业申报成功市级“星创天地”,进一步加强运营管理,大力支持提质升级。

同时组织宁武县康仁药草有限公司申报部级星创天地,已通过初审,有望申报成功。

3、构建科技扶贫行动科技服务体系

围绕农村技术承包和科技特派员,构建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实施1个市级农村技术承包项目(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同时推荐该技术承包项目申报市级农村技术承包奖,目前已上报市科技局。以鼓励广大科技特派员继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搞好技术推广服务。并依托技术承包做好贫困地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4、“三区”科技特派员人才服务

响应上级精神,积极开展人才扶贫战略,大力实施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与市科技局及有关科技专家联系,完成了3个2018年度《“三区”人才专项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填报工作,统筹安排3个“三区”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的实施,引进了15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我县农业发展。同时组织推荐我县12名乡土专家到山西农大为期42天的深造学习。

5、科技扶贫培训

5月9日,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专业研究所一行6位专家来我县蔬菜种植大棚和黑枸杞种植进行了现场指导和培训,培训50余人。5月17日至23日,以系列“宣传周”活动为载体,积极做好科普工作。我们结合农科院食用菌科技活动周活动,开展了以“科技创新 强忻富民”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活动周期间,我们开展了座谈、咨询、专项培训等项活动,培训80余人。6月11日,在宁武县交通宾馆举办山西农业大学“三区”科技人才中药材培训班,培训农民技农技人员50余人。

6、指标完成情况

(1)、高新技术企业数(任务数1个) 

我县一直无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我县已经组织推荐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两次省科技厅专家评审,今年只能入库培育,暂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先进装备引进数量(任务数2台)

  目前完成数为1台,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3)、先进装备引进投资额(任务数50万元)

目前完成数为120万元,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4)、技术合同交易额(任务数0.0515亿元)

目前完成0.005亿元,占任务数9.7%。

(5)、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任务数1个)

 目前已结组织1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6)、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入总额 (未下达)

(7)、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入增长速度  (未下达)

(8)、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任务数1个)

目前已结组织1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9)、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新增在孵企业增长比例 (未下达)

(10)、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数(任务数1个)

现有省级众创空间1个,运营正常。

(11)、省级及以上新增入驻企业/创新团队增长比例(任务数20%) 

目前完成5%。

(12)、高新企业培育库入库数(任务数1个)

我们组织了1家企业参加了高新技术企业入库评审会,已入库。

(13)、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务数1个) 

目前已结组织1家企业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需等待市科技局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1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任务数4个)

 完成4个,任务已完成。

(15)、发明专利申请量(任务数5个)

 完成5个,占任务数100%。

(三)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县科学技术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指标稳步推进,态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科技中心对考核指标完成企业缺乏监管权限,企业上报数据不及时。主要表现在先进装备引进、技术合同交易额、省级及以上新增入驻企业/创新团队增长比例等指标上,县级科技管理部门对企业没有监管权限,企业完成情况没有向科技管理部门报送的必要。数据依靠关系了解,造成有些数据不准确不及时。

2、补齐短板仍需加大工作力度。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仍是制约创新发展的短板。

二、全面技能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是落实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省政府2018年确定的“六件民生实事”之一,为确保完成我县今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2690人的培训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于2018年4月26日制订出台了《关于印发宁武县2018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8]10号)文件的实施办法,为全面贯彻落实好这项工程,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王卓任组长,副县长李俊、杨丽琴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劳动就业局,统一协调推进,现将其完成情况和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市给我县下达的任务

     总培训任务2690人,其中,农村进城务工培训人数2030人(含山西护工100人、家政服务50人专项培训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培训660人。

    (二)目前完成情况

     截止2018年11月25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5个,培训2835人,完成培训任务2690人的105.39%。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2067人(精准贫困劳动力609人),完成任务2030人的102%,城镇失业人员培训768人,完成任务660人的116%,培训后就业人数1144人,就业率达40%,超额完成了培训后就业要求30%的任务。到目前因资料手续正在审核中,各培训机构均未享受培训补贴。具体培训情况如下:

创业培训4个班,培训101人;医疗护工6个班,培训 267人;电子商务5个班,培训204人;机电3 个班,培训 143人;矿井通风与安全2个班,培训97人;采煤2个班,培训 90人;美容美发6个班,培训 270人;母婴护理 1 个班,培训 49人;美容化妆师 2个班,培训 96人;家政1个班,培训 50人;旅游客房服务1个班,培训37人;旅游餐饮服务1个班,培训25人;安全保卫1个班,培训42人;护林员4个班,培训 197人;中式面点5个班,培训244人;保育员1个班,培训50人;刺绣6 个班,培训277人;电工1个班,培训41人;中药材种植1个班,培训34人;中式烹调5个班,培训245人;缝纫班2个班,培训82人;茶艺1个班,培训27人;餐饮服务4个班,培训167人。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培训工种(目录)与县情实际不相适应。2018年我县在全县经济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中药材、食用菌、种养殖、异地搬迁、小杂粮、旅游业、光伏发电等7大主导产业。在实施全民技能工程中,我县计划着重培育与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但市里确定的45个培训工种(目录)中没有以下专业:猪、牛、羊、驴等畜禽养殖技术专业;食用菌栽培技术专业;中药材种植技术专业;农作物栽培技术(小杂粮种植)专业,无法组织上述专业的技能人才培训。建议增设这些培训工种或出台相关政策,由各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具体的培训工种。

科技工作汇报第4篇

一、突出科技项目的争取

共推荐上报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1项,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国家星火计划4项(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推荐上报各类省计划项目116项,已立项32项,获补助经费572万元。其中“武夷山市珍稀名丛繁育与高效安全生产配套技术示范”等6个星火计划项目已通过省厅立项,共获得项目经费69万元。“高性能高强度车用活性炭”等6个项目获年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立项支持,获立项资助资金165万元,立项项目数和资助金额数居全省前列。通过牵线搭桥,为海博斯化学技术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泉州宏远集团搭建合作平台,共同承担省科技厅功能性纺织面料重大专项,海博斯公司承担了其中的“精细化竹原纤维加工新技术中试研发”专题。

同时,在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具体指导下,我局积极和省科技厅联系沟通,谋求市与科技厅建立市厅会商工作制度,初步提出了建立厅市会商工作制度的设想,并和省科技厅进行了前期方案设计与沟通。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厅市会商的重点支持,在电线电缆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闽西北水稻生物技术育种研究中心、中国笋竹城农业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海西科特派服务“三农”信息化支撑平台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强化科技成果对接

成功举办市首届科技成果交易会。做为第十一届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市首届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武夷山举行,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厦门大学等省内外23所高校院所和上百家企业参加交易会。交易会共征集到技术需求项目202项,涉及化工建材、纺织、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农业林业等领域,现场签约的40个项目,总投资7.7亿元,预计新增产值30多个亿。科技成果交易会由省科技厅、市人民政府主办。省科技厅、农林大学、省农科院领导以及市委书记雷春美、市政协主席车达卫、市委常委、纪检书记骆安生、副市长何三保出席项目签约仪式。交易会对鼓励催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品,攻克一批关键性技术,带动单项技术研发向集成创新的转变,促进创新要素向产业、企业集聚,带动全市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的跃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真做好全市科技成果推广与新产品开发工作,全市完成科技成果推广112项、新产品开发121项。接收省级成果登记7项,市级成果登记14项,市级科技项目通过评审6项,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励13项。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截止到5月,全市专利授权量85件,武夷山市设立知识产权局,浦城县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有效将知识产权工作向县市延伸。推荐铝业、源光亚明等9家企业申报“”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组织各县(市、区)科技局、市本级和县(市、区)民营科技企业10家参加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完成科技查新35项,企业对接成果项目16项,其中合同项目8项(包含自主转化2项)、协议项目8项;完成技术需求项目征集6项,对接5项,其中合同项目3项、协议项目2项,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三、组织全省(市)科技•人才活动周

承担了“年省暨市科技·人才活动周”主会场开幕式。此次活动是贯彻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省”、“人才兴省”战略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策部署,通过在全社会举办大规模群众性活动,号召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伟大事业中来。副省长李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庄荣文、市领导雷春美、龚清概、郭跃进、何三保,以及省、市活动周组委会成员单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活动周由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科协主办,参与单位包括省委农办、省委文明办等26个省直部门和9个设区市。一批主题鲜明、实效性强的活动,特别是把农村科普与科特派制度有效结合起来,更加突出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开展科普活动、在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中起到示范推动作用的活动。市科技•人才活动周,全市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40场(次),开展重点活动85项,组织科技下乡服务团40支,组织科技人员1850人次下乡,参加活动群众达30多万人次。活动周期间,副省长李川,在省科技厅、市领导陪同下,前往武夷山市兴田镇考察闽北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详细听取了农村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并现场观看了演示。李川副省长对市科技局构建农村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深表赞赏,并指示要进一步扩大系统的覆盖面,提高系统的利用率,惠及更多的农村百姓。市科技局从2005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户的农村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使农村广大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收看高水平专家讲课,接受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新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市已建立省、市、县、乡、村、户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点113个,利用该系统,举办远程农业科技培训7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3万多人次。

四、强化农业科技的导入

一是认真做好省、市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组织建阳市抓好联合国UNDP(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项目实施,迎接科技部专项检查督促。对武夷山兴田镇黄土优质稻制种推广示范基地等7个省科技特派员示范点,以及顺昌县双溪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顺昌县红心柚标准化示范园建立”等5个市科技特派员试点进行专项调研,了解实施中的经验和做法。

二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宗旨,开展星火科技培训工作。主要依靠农校、建瓯技工学校、延平农函大、工业技术学校等四所国家、省级星火学校及市级定点星火培训机构,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视频培训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闽北星火特色产业农民工技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已累计培训农民工5000多人次。

三是不断丰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内容,为开通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热线展开前期调研。通过远程视频培训系统组织培训、会议15期;由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与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搭建的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正式开通,平台汇集了维普资讯、万方数据、中国专利库、国研网等国内知名数据库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权威性高、查询方便、阅读快速等特点,在各县市科技局、市重点企业及部分乡镇开通共享平台服务点31个。

科技工作汇报第5篇

一、特色做法

会前准备充分,会议重点突出。在规划实施专题组织生活会过程中,我局紧密结合前期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及单位实际,将理论学习环节放在会前,让各参会对象有充裕的学研时间,切实保障学习成效;并在会前安排了党员间深入地谈心、充分地沟通,夯实会前准备。同时,以对照检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会议重点,全程突出聚焦“”、亮短揭丑,透过充满辣味、剖肝见胆的批评指正,使与会党员干部真正在红脸出汗的会场氛围中推心置腹,化解矛盾,增进团结。

二、会议梳理出的突出问题

此次专题会以查摆问题、亮短揭丑为重点,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全方位审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缺点不足,经梳理汇总,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主要负责同志工作不够大胆,科技工作缺乏创新意识;

2.分管业务工作的局领导科技业务知识还不是很熟悉,科技业务管理不是很到位;

3.分管办公室工作的局领导对办公室工作布置任务较多、亲自跟踪落实较少;

4.普遍存在联系群众不够、下基层调研不足、深入企业偏少的问题;

5.普遍存在节约意识不强问题,文件单面打印、空调保持常开问题突出,纸张、水电耗损严重。

三、会议取得的成效

科技工作汇报第6篇

各位领导:

正当我县各族人民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地委工作会议精神,以高涨的热情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为完成年初县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工作之际,各位领导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科技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诚恳接受上级组织的考核。下面,就我县2001—2002年科技进步目标管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XX县辖八乡两镇,一个直属管理区。总人口2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3453万人,少数民族占99.99%,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农业县。由于受历史、地域、自然、交通、人才、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部级贫困县。

跨入新世纪,县人民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的决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将富民强县作为第一目标,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全县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国内生产总值一年一个大飞跃。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903万元,比上年增加4.9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30万元。

——农业生产连获丰收,2002年粮食总产达14.07万吨,棉花总产6000吨,蚕茧总产702.75吨,牲畜年末存栏50万头(只),提供商品畜27.08万头(只)。经济林定植面积已达20万亩。

——农牧民人均收入又创新高,2002年达到950元,比上年增长102元,增长率为12.03%。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2002年共解决了1753户7115人的温饱问题,使530户2226人摆脱低收入贫困状况。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5‰以内,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9.86%。

——城乡建设一年一个新变化,城市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喜获自治区“最佳卫生县城”殊荣。

总结两年来的宝贵经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XX县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和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关键在于上级常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关键在于上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关键于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把“科技兴洛”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了实处。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组织到位

县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每年至少召开四次政府常务会议和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成立了县"科技兴洛"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科技兴乡(镇)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使科技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自与各乡(镇)签定2001—2002年科技目标责任书后,县组织部、县科技局还经常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基层督促检查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在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将责任制的考核结果记入党政领导工作政绩中,严格奖罚,使科技工作做到了即有安排部署,又有检查落实。今年元月29日我县召开了高规格的科技工作大会,对在科技工作表现突出的3个先进集体,9名先进个人;6名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技术改造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极大地鼓舞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与各乡(镇)领导签订了2003-2004年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全县上下营造出了重科技、用科技、学科技的浓郁氛围,使全县的科技工作步入了正规化运行轨道,形成了书记、县长主要抓,分管副职重点抓,科技部门和乡(镇)、部门领导直接抓的运行管理体系。

二、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落实到位

两年来,为全面发展XX县的科技事业,创造“科技兴洛”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情况的变化和要求,先后制订和完善了《XX县“科技兴县”纲要》、《XX县2001—2005年“科技兴洛”规划》、《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狠抓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的建设工作,把科技"三项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每年还组织农、林、牧、科技、卫生等部门,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开展以实用技术培训为核心内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的《科技之冬》活动,在近三年内,共培训10万余人,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普意识有了很大提高。2002年共举办17期科技素质干部工程,共培训759人,合格率达到100%。与此同时,还加大以“巴扎新风”为主体的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宣传力度,宣传在科技推广应用中取得显著效益的先进人物和示范典型,优先提拔和重用工作成绩突出的科技人员,增强了全民的科技意识。

三、重视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科技兴洛,关键是人才。合理调配专业技术人员,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为我县的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良好环境已经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我县初步制订了一系列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稳定科技人员队伍。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储备未来人才,树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以人为本”的观念。为了稳定科技队伍,我县采取了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等措施,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科技人员进行了继续再教育,知识更新,并做出了计划、形成制度。重视培养和任用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中青年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中的骨干作用,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强的年轻科技队伍。壮大农村牧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各种途径加以选拔培养,发挥了他们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40名,其中高级36名,中级495名,有地区级拔尖从才3名,县级拔尖人才14名。

四、大力支持科技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竭力帮助和解决科技部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县人民政府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具体体现。县人民政府积极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做到上下一致,有效地发挥了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除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外,科技副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协助主管领导督促“科技兴洛”成员单位一项一项的落实,还要带头试验、推广、应用科技项目。因此发挥科技副职的作用,配备好有知识、会管理、能协调的科技副乡(镇)长尤为重要。在完善组织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用责任制、示范乡科技管理机构,加强了农村科技网络体系建设;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科技培训保证了农业增产丰收。据统计,每年参加科技培训人数均在4万人以上,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不仅加快了农村适用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而且增强了科技工作的活力,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农牧民科技素质。

五、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不能正确对待科技工作,有“等、靠、要”的思想;

2、上级下拨经费太少,一些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得不到充分利用和推广;

3、掌握高科技、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奇缺,少数专业技术人员创造热情、奉献精神不高。

六、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扶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强化“科持兴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科技与经济联结一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用科学技术来优化和带动生产力的其它要素,更加科学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促进优势资源转换,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我县脱贫致富步伐。按照地委提出的“12412”战略,结合我县实际,抓住“两个重点”,即科技兴农、科技兴工;实施“三大工程”,即科技素质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区域支柱产业培育工程;突出“四个强化”,即强化对“科技兴洛”的领导,强化对“科技兴洛”的资金的投入,强化人才资源开发,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两个带动”,即加强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兴洛”的工作创新,大力开展全县科技进步乡(镇)和“科技兴洛”活动,带动县域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到200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0%以上,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60%,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畜类良种及杂交种覆盖率达60%左右,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55%以上,科学技术在解决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促进XX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在2000年,实施的《紫花苜蓿》项目区划;地区划拨2万元资金,由县农业局具体实施落实,实施场地共有20亩,在蚕种场下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在县委支持下,县人民政府联合县农林水牧、科技、教育、等单位和部门,结合我县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这项以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为宗旨,以实用技术培训为核心内容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广泛而又深入地开展起来每年进行的一次《科技之冬》,在近三年内,共培训10万余人。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在2001年7月15日开始,《农村党员电教科技工程》由县组织部、县科委具体负责实施落实。共培训人,参加考试人,合格人。

4、在2002年恰尔巴格乡被我县上报自治区"科技兴新"先进乡镇称号。该乡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对科技的领导,增强了科技意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个人。二是科技示范、以点带面,全乡科技示范村14个,示范户600户。科技示范村中实现了有60%的科技明白户。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棉、园、畜、蚕为四大支柱产业,农产品率达到80%以上;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十项,经济效益显著。四是科技扶贫在全乡总户数7854户、34802口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并实施手拉手科技扶贫帮扶工作。

5、。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技兴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科技工作汇报第7篇

今年以来,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兴街”和“人才强街”的进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狠抓重点、攻克难点、培育亮点,科技和人才工作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工作态势,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现将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七分类)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4%,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13.33%;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完成15.1亿元,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0.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5.29%,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13.23%;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0%;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6家、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0%。

2、预计大中型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2.1%,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9%;R&D支出完成5500万元,完成区考核指标2000万元的110%;科技经费实际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5%,完成区考核指标。

3、政府主导的“三创”载体总开工面积15.43万平方米,完成区考核指标15万平方米的102.8%;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完成区考核指标。

4、预计完成专利申请总量320件,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6%;发明专利申请完成52件,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4%;完成专利授权260件,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6%;

5、截至10月底,“530”企业实现销售的有12家,销售总额2350万元,其中实现销售100万以上的企业有5家、销售超1000万以上的企业数量1家。

6、引进市“”初创式创业人才5名,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66.67%;引进嫁接式创业人才1名,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0%。

7、新增人才公寓8套。

8、新增引进人才总数270名,完成区考核指标250名的108%;新增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0%;新增民营企业经营性管理人才21名,完成区考核指标;培养高技能人才18名,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5.8%。

二、全年主要工作特色

1、工作推进体系再完善。

进一步完善领导体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首次把基层各社区(园区、街区)单位一把手、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充实进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把科技人才工作指标列入对基层单位年度两文明考核体系之中,实行单项考核,增加考核权重,与干部报酬、评优、晋升相挂钩。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筑强了“五个抓”的工作网络(即: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亲自抓,街道分管副书记、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具体抓,街道组织科牵头抓,街道党政办、经贸办、科技科协、劳动保障所等部门配合抓,基层各单位协同抓)。进一步完善推进体系,每月在街道领导班子工作例会上专题研究,每季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分析情况,每半年组织专项检查,年末进行考核验收,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载体建设力度再加大。

今年以来,街道把加快三创载体建设作为建设人才特区的突破口来抓,注重“三措并举”:竣工项目抓投入招商(商旅大厦、翡翠大厦等约8万平方米),以街道楼宇办、商业街管理办公室2个招商单位为平台,成立工作队伍,健全例会推进,强力主攻项目。截止目前,商旅大厦已落实意向单位10个,翡翠大厦已落实意向单位5个;在建项目抓开工建设(科创中心约15万平方米已全面开工建设),通过工作例会、现场推进会等手段,着力推进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并明确建设进度时间节点,确保形象进度;规划项目抓加快设计(科创园载体项目、城中村改造项目以及社区载体等),完善地块策划,加快优化方案,科创园总体设计方案已完成,城中村改造经营性地块、中南发展大厦、夏联发展大厦等项目都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据统计,目前全街道三创载体累计已建成约13万平方米、在建约15万平方米、规划约90万平方米,为后续发展营造了广阔的空间。

3、科技成果转化再加快。

产学研合作加速推进,目前我街道一些骨干企业已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西安大学、东南大学等26家国内著名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其中:永大集团、永新合金、福克斯流体等建立了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沈氏轴承与长春理工大学合作成立博士后工作站,进行产品自主开发,使企业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全年街道共新增高新企业1家、省民营企业6家,正在培育2家省高新企业,高新企业占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达23.07%,培育超亿元企业6家,组织申报联动1家市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几丁生物省创新团队1家,成功申报几丁生物省级双创人才项目;全年完成专利申请320件、发明专利申请50件、专利授权260件。530企业产业化加速实现,街道20家530企业(今年新增1家A类企业)实现销售的有12家、产业化率达60%,截止10月份销售总额2350万元,其中:超1000万元1家、500万元1家、100万元4家。

4、配套政策服务再加强。

以人才发展基金优化环境,按照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的标准设立专户,用于奖励优秀人才、改善人才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以科技创新基金招才引智,科技经费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以上,用于科研设施的投入、高新技术的奖励、专利奖励等。以人才联系制度留住人才,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与省333工程人才、市(区)学术技术带头人挂钩结对,与530创业人才挂钩联系,开展530企业走访月活动,每月走访联系不少于1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在环境一流的湖滨商业街预留530人才公寓5套。以人才引育平台提升水平,街道与商院合作,分层次对餐饮行业开展企业老总、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系统技能培训,已成功举办总裁能力、职业经理人管理、餐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等“多层次、多领域”培训班5批1200人次;发挥街道人力资源分中心作用,用工招聘信息835条,解决企业用工荒困难。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1、辖区企业基础不强,双创人才引进较难。

企业是人才引进的依托。与周边单位相比,我街道辖区内工业企业数量较少,科技型企业不多、基础不强,规模骨干企业少之又少,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几乎处于空白,因此,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仅局限于合金、华美、永大等少数骨干企业。同时随着科创园改造提升的推进,一大批优势企业又将拆除搬迁,还将暂时削弱人才特区建设的工作基础。

2、园区改造进程不快,三创载体建设缓慢。

三创载体是人才特区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创园改造定位为科技研发及创新型经济园区,是街道人才特区建设的主阵地。从街道来讲,尽管三创载体规划的比较多,但目前仍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目前科创园的规划方案、运作政策虽已基本到位,但后续的拆迁难度很大、建设周期较长,园区三创载体建成、投入招商引资引才尚需很长时日。

3、政策环境缺乏优势,区域竞争处于被动。

由于我街道在建设人才特区方面,政策配套(土地、税收政策等)、产业配套、创业配套等远远不及周边蠡园开发区、科教产业园,导致建设人才特区的基础薄弱、优势不大、竞争不强,事实上使我街道成为很多高端创业人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同时街道财政盘子不大,资金运作紧张,必须优先保障安置房建设、各类载体建设,又无力在引才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要引进530归国创业人才、人才等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无形之中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明年工作设想

2012年是街道基本完成了城市化改造任务,全面进入了后城市化进程的起步之年,更是后城市化进程中“整合资源添优势、全力以赴快建设”的开局之年,如何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大力发展科技和人才工作,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明确定位、完善方案,加快推进园区改造。

科技创业园的改造提升工作事关街道经济转型提升、构筑新兴产业的大局,也是街道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主阵地。明年,我们将加快推进力度,完善设计方案,明确改造定位。一是明确改造定位。打造和谐之城,创造一个科技创新、特色产业的和谐幸福之城,营造人、环境、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个性,重点打造河畔绿廊、公园;打造创意之源,创造一个注重效能、倡导绿色交通枢纽高科技城,吸引先进的高科技产业研发创意总部;打造尚品之区,承袭城市百年文脉、传承浓厚文化底蕴,营造高品质、舒适节奏的高档工作环境栖息地。二是明确地块功能。园区改造共分A、B、C三个地块进行开发,明确A块以商业居住功能为主,B块以科研设计、商务办公、金融保险、展示服务等功能为主,C块以商业办公功能为主。明年,我们将启动A块载体建设,开工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三是加快地块拆迁。明年,我们将完成A块34家非住宅拆迁,完成B块20家非住宅的评估、签约,为园区总体改造提升奠定基础。

2、加速实施,力求实效,加快实施载体建设。

一是建设标准化。明年,街道将建成大批的楼宇载体,对于在建的项目,将举全街之力、聚全街之财,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实施全程跟踪、全程帮扶,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为街道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载体基础。二是达产效率化。发展载体的达产见效是产业和人才引进的主要平台,我们将按照“早开工、早竣工、早达效、早产出”的要求,加快推进商旅大厦、科创大厦、中南发展大厦等一批已开工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快载体的达产见效。三是推进同步化。在三创载体项目的建设中,我们将做到项目规划建设与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后续管理同步考虑,努力使项目发挥最大效应。

3、狠抓质量,提升内涵,加快提升招商水平。

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充分利用科技产业园改造提升、胡埭工业园提高产出和在建的楼宇载体,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企业创新性强的优质企业。二是提高选商水平。精心挑选有两点、有特色、有前途的优势项目,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充分开展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争取各类扶持资金。三是提高服务水准。跟踪服务好现有530项目和科技孵化企业,关注它们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动态,注重引进各类嫁接式项目。

4、载体驱动、科技先导,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培育主导新兴产业。以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把加快培育和发展传感网产业、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明年力争引进传感网、软件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等企业10家,生物医药产业达超2亿元、传感网产业总量达超3亿元、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达超5亿元。二是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加强对格林通安全设备、几丁生物、尚慧科技、联动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产业支撑。明年力争将几丁生物创建成省双创计划和创新团队,力争培育联动1个亿元企业,瑞聚科技、尚慧科技2个超5000万元企业,几丁生物、古德电子2个超3000万元企业。三是加快“530”企业产业化。加快530项目产业化。530企业产业化率达到70%,培育销售3000万元、1500万元、500万元的企业各1家。

科技工作汇报第8篇

一、主要工作及亮点工作

(一)河北丰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亮点工作

河北丰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15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全国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自创建以来,紧紧围绕《河北丰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河北丰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园区已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根据《河北省科技厅关于开展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工作的通知》“冀科农函﹝2019﹞9号”要求,2019年对河北丰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验收。验收分为现场考察和视频答辩两个阶段。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6月10日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团现场验收,8月29日顺利通过远程视频答辩验收,取得了第七批8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排名第28位的好成绩。

(二)科技扶贫工作

2019年科技扶贫工作正式纳入我县脱贫攻坚十九个专班工作,制定出台了《丰宁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科技扶贫实施方案》,成立了丰宁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丰宁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科技扶贫督导检查小组,并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出台了《科技特派员派出方案》“丰科字〔2019〕27号”,全县共选派2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及5名北京科技特派员到27个深度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实现了科技特派员深度贫困村全覆盖。科技服务人员贫困村全覆盖。加强对全县科技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了部门联动推进科技扶贫的工作协商机制,各相关部门科技扶贫工作展开有序,成效显著。26个乡镇及开发区均已建立科技服务站,并培育了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或个体经营者),转化1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培育1项特色扶贫产业(“一业”),打造1个特色产品(“一品”),截止目前,共建有科技小院1个,科技服务站27家。

(三)科技项目管理工作

1.加强实施项目管理。根据项目的实施时间,功能性杏仁乳开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冷凉山区春夏蔬菜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加工出口蔬菜基地建设、隧道钻爆法施工粉尘控制技术研究3个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其他项目按任务书进度要求实施中。

2.组织申报省级科学技术项目8项。根据省厅的项目指南,结合丰宁产业特点,调研谋划申报项目8各:一是县医院承担的“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联合功能性脾栓塞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的民生科技专项项目,二是平安高科承担的“菊苣菊粉生产加工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优化升级产品优化升级及产品应用开发”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专项,三是缘天然乳业承担的“奶业全流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研究应用”的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四是承德沃润农业承担的“金莲花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五是元始种植承担的“特色杂豆基地建设及绿色轻简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和志合汇创承担的“志合汇创农业科技成果承接转化平台” 两个环首都示范带科技示范带专项项目,六是承德九运农牧申报的院士工作站专项,七是丰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建设的科普基地专项等8个项目,其中缘天然乳业、元始种植、志合汇创、承德九运农牧申报的项目获得批复。

(四)创新平台及主体培育工作

近年来,我们将创新平台及主体培育工作做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强化申报数量与质量并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工作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质量和数量双提升计划。按照分类分级帮扶原则,在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遴选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荣达农业、金龙黄金、鑫炎热力3家企业已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全年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农业科技小巨人5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目前为止,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2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14家、星创天地7家(其中部级星创天地1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

(五)完善和落实科技政策

2019年为落实省、市《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中共丰宁自治县委、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转发了《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科研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

落实2017年应该兑现的科技奖励140.095万元,2018年奖励451万元列入2020年预算,完成征集、公示、预算申报等各项前期工作,待财政资金到位后兑付。

(六)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

积极与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对接,在北京的支持下,在不同产业分别建设了高级别专家工作团:一是京冀丰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吸引京冀畜牧兽医方面院士专家15人,支撑了饲草饲料种植、畜禽养殖、畜禽产品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北京制冷学会专家服务团5人长期支撑我县制冷方面技术,支撑了农产品冷链储藏运输技术,特别是爱尚羊食品有限公司制冷设施建设技术得到了及时的保障;三是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院士、张福锁院士和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院士分别在九运农牧、首正生物科技、丰大农业建设了动物营养、植物营养、设施蔬菜院士工作站,吸引院士专家团队3个,驻站院士专家达23人;四是建立了奶牛、蔬菜、林果、食用菌、肉羊、杂粮、中药材7个产业扶贫工作团,专家达31人,同时建设了9个企业扶贫工作站,加强对产业和企业的科技指导服务。4月15日,北京农林科学院许晓玲博士一行4人参观了信远牧业对其进行了技术指导。4月28日,首个牛精英科技小院挂牌,开创了科技扶贫新举措,培养留得住的技术队伍,支持奶牛和肉牛产业发展。6月21日,北京科特派(丰宁)肉羊产业扶贫工作站、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承德市农业农村局等多家单位领导和专家在丰宁共同举办了“丰宁肉羊产业科技大集”,对140多养殖企业(户)进行了培训,助力了肉羊产业发展。8月份,李天来院士、李德发院士分别来丰指导产业、培训、授课,参加培训技术工作人员50人。今年北京专家科技特派员团队已4次46人来我县进行调研指导,进行日常线上指导235次。9月8日至12日,科技局联合北京怀柔区科委深入企业组织开展5场科技培训。

(七)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根据承德市科技局、承德市委宣传部、承德市科协关于举办2019年承德市“科技活动周”的通知精神,结合丰宁的实际情况,5月13日,丰宁科学技术局、丰宁科学技术协会、应急管理局、联合气象局、丰宁消防支队和科普惠农先进单位黄旗皇种植有限公司和乐拓牧业有限公司在我县民族文化广场举办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和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5月23日-24日,丰宁满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协会、丰宁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在丰宁大滩镇大下营村、喇嘛波罗村开展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培训班。聘请农牧局蔬菜办专家来到村委会举办讲座,现场传授科技致富经验,邀请该村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来到现场听讲座,两个村组织培训了96人,并发放科技图书供群众免费阅读。

二、党建、党风廉政建设、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

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贯穿到了科技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据全年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班子成员的分工,量化了目标责任。按照县委部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两个维护”、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持不懈的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实。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观看“榜样3”等录像、学习报告、听专家解读、支部书记讲党课、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努力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核心要义。

(二)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强化“网格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责任分解机制。年初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任务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任务,并结合本局工作实际,形成有效的工作落实机制,每位班子成员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档案,督促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履行党风廉政责任,认真完成季度任务清单的工作任务,严格财务手续,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确保“网格化”管理落到实处。深入开展“四项工作”整改“回头看”工作,推进中央、省、市巡视巡查专项行动,建立长效制度机制。开展纠“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活动和懒政怠政不作为不在状态活动,按时上报每月自纠自查台账及工作进展情况,做到一人一事一档。

(三)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科技局党组书记梁军为组长、办公室主任张强为副组长的“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技局普法工作实施方案》,对普法工作提出了总体规划,明确了具体任务和工作措施。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普法氛围。以各种“纪念日”、主题“宣传月”为重点,广泛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认真按照普法工作计划,紧紧围绕“12.4”全国法制日等各种纪念日开展活动。组织开展集中法制宣传教育,发放法制宣传材料。

三、2020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落实项目管理和创新平台建设工作

在做好现有立项项目实施的基础上,重点搞好项目调研、筛选和申报工作。以“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和“河北丰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为依托,面向京津重点院校、科研单位引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聚焦产业链高端,实施一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着眼特色产业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平台引人才、以平台促创新、以平台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发展驱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在支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加速补齐基础创新短板,加大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实验室及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

(二)持续抓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

按照“梯度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的发展思路,搭建企业成长阶梯,继续抓好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申报工作,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完善后备培育库制度。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高企扶持政策,确保政策落地。引入科技专业服务机构专业服务人员入企进行全方位服务,对复审企业做好跟踪服务。早日完成目标任务。

(三)持续推进科技扶贫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扶贫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开发式科技扶贫的工作方针,立足我县资源特色和发展实际,继续出台科技扶贫的相关政策;大力引进专家团队,带动发展富民产业;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中的引领支撑作用;狠抓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学技术普及,加强科技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继续搭建科技扶贫创业载体,提升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助力脱贫攻坚。

(四)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工作

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提高思想,充分认识平安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强化工作保障,确保平安工作有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