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课件论文

语文课件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26 16:08:06

语文课件论文

语文课件论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课件;运用妙处

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有效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知识化、情感化、层次化、人文化的多元性,也更深更广地挖掘出了语文知识的深层内涵,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和人性培养的双重任务。

一、能够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具有很大的知识性和潜在的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将知识、人文素养、情感传授给学生,关键是教师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和怎样的教学手段,方式的新颖和手段的多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挖掘到课文中蕴含的宝藏。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功能,恰好满足了师生的需求,教师设计新颖、简洁、丰富、多变的情景课件,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知识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使学生在高度集中的过程中完全投入到教学当中,汲取知识,领略情感。

二、能够突破语文教学中的层次性

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的最大区别就是语文教学具有层次性,一个小小的课文情境,里面蕴含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人文情感。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方式,才能突破其中蕴含的多种知识。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第二次赛马这一部分”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内容设计成如下三层。 第一层,内容层。将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的这一过程,用简单的示意图显示,简洁明了,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第二场比赛的结果,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学生就会从图中自然地看到孙膑舍小取大的聪慧。第二层,智慧层。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田忌取胜的原因,教师因势利导,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得出孙膑这样做的依据,自然地总结出了孙膑的聪明才智,不同人物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第三层,情感升华层。通过前面环环相扣的图解和句解,学生自然会对人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做出合理的评价,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中积累了学生评价人物的词句,发展了学生的总结能力。这种分层次的教学设计,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是无法将教学知识、技能和情感分层实现的,只有在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中,才能形象、简洁地将课文调换层次,分解细化,实现预想不到的意外收获。

三、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设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些相关的图片,故事情节,动画作品等,让学生在倾听、观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见解和感想。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结束课文时,教师播放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搜集了一些桂林山水的资料,让学生看后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都讲得很好,对内容的掌握更全面了,想象完全飞出了教师的预想,学生运用语言,提炼语言的能力在实际情境的感染中更是超乎寻常。

四、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语文知识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的学习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目标在齐头并进,逻辑知识也隐含在语文教学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教学中的目标之一。怎样在推理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学方式和教师把握目标的确切程度。教师在传授知识、解析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呢?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恰好能够透过图示和层层推理,简化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涵,给学生一种简洁、生动的推理图示、在图示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楚国人让晏子钻狗洞时,可以这样将晏子的回答运用课件显示:狗洞――狗国,钻狗洞――访狗国,“我”访楚国――钻狗洞,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中,学生自然地推理出结论,“我”访问的是狗国。我用推理的图示课件层层展示晏子第二次、第三次巧妙应对楚王的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自然地总结晏子回答的结论:楚国是个下等国,楚国是个强盗国。看似简答的几句话,将楚王说得无法回答,在图示的简化中,学生从心里理解了晏子运用的巧妙逻辑,从而使学生对晏子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无形中贯穿给学生一种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语文课件论文第2篇

(一)巧妙地设置字体颜色、大小与格式

英语多媒体课件中应体现出主板书和副板书。所谓主板书,又称基本板书或中心板书,它集中体现了教学目标、知识要点、主要内容或重点、难点;副板书又叫辅板书或辅助板书,它表现与教材有关的零散知识,或书写与教材有关的图表、例子等,是对主板书的一种注释、说明和充实、补充。主板书和副板书在课件制作时应加以区分,否则,学生就会分不清主次,以至于想把课件上出现的内容统统记在笔记上,影响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主板书的字体设置得稍微大一些,并可以加粗,选用比较鲜明的颜色,如果是复制粘贴上的图片,可以用加框的方式区别于副板书。需要注意的是,课件中的字体并非越大越好,虽然字体大一些,学生会看得清晰,但是太大就会影响容纳量,显得切换频繁,内容在屏幕上存在时间太短,给学生记笔记造成困难,而如果放慢播放速度,又会影响讲课进度,所以字体选择以适合教学实际为好。

(二)合理使用超级链接,精心设计播放效果

将授课题目置于同一页面,通过超级链接把题目和具体内容链接起来,或者把主板书与副板书通过超级链接连起来,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课件的活泼性。需要注意的是,超级链接要合理使用,太多会使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在课件制作时,我们应考虑到课件的使用效果,如果上课时将每一页都一次性播出,势必会造成学生接受上的困难,教学效果会很差。较好的做法是在每个页面中插入多个文本框,一个标题或一段文字放在一个文本框里,图像也是一个一个地插入,然后进行设置,从文件菜单选择:“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文本1——效果——随机效果(或选择其它效果)——动画播放后变为其它颜色——确定”。如教学九年级英语Unit7Wherewouldyouliketovisit的第二课时,我用ppt出示了本课话题:Everybodylikestraveling.LastyearIwenttoEngland,然后用英语口语询问:“Wherewouldyouliketogo?Todaywe’lltravelaroundtheworldinthepictures,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国家的国旗、国名、首都名。当讲到法国巴黎时,我还特意展出了美丽的巴黎市名胜(超连接到网上),概括介绍了一下巴黎风光,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后,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谈一下。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过程。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保持头脑清醒,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选准切入点,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而不能围着屏幕转,随意使用多媒体课件。

(二)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此教学理念。目前英语学科中很多用PPT或flash制作的课件,它们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结合多媒体课件,把教材中的素材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视听效果得到了强化,加强了对文章或对话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时态时,我就在多媒体屏幕上一张一张出示图片,带着学生一起问与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多媒体运用的频度和质量

语文课件论文第3篇

    一、图像:语言符号的感性辅助

    多媒体是“用词语和画面来共同呈现材料”[2]的,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图像符号在文学概论多媒体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毋庸置疑的。文学概论教材不再像过去那样灰暗死板,色彩和图案的运用使教材显得活泼有生机,具有时代气息。在多媒体教学中,师生面对的也不再是单纯的一张漆黑的黑板,还有播放课件的屏幕。课件不同于黑板,它是图像与语言文字等符号的有机组合。有些教师的课件做得单调无趣,这就没有达到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在中文学科课程中,文学概论是属于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之一,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有了图像的插入,教学内容便显得活泼生动。所以,从事文学概论多媒体教学的教师,都喜欢将教学内容图像化。内容的图像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他们对文学概论的学习兴趣。然而这种教学内容的图像化,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随心所欲,一定要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文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才行。因此,文学概论多媒体课件的图像选择,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注重课件本身的形式美。文学概论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课件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所以不能忽略课件自身的形式美。课件的封面设计、背景图案的选择等,都需要教师精心处理。教学课件上的图像,呈现的应该是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个性化的视觉美,而不是与课程无关。而且,这些图片的选择,不能喧宾夺主,掩盖或者妨碍学生对文学概论内容的接受。第二,补充课件的文字内容或者教师的口头表述。比如在童庆炳主编的文学概论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所附的光盘中,在讲到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的时候,就选择他的一张相片插入到课件上,让学生在了解他理论观点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他的感性认识。形象的图像符号与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相结合,更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第三,与教学内容相互印证。比如在举李白诗歌《静夜思》以说明诗歌的文体特征时,可以插入相关图片来辅助对诗歌的内容的阐释。这类图片的插入,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来理解教学内容,但图片的选择应该非常慎重,有的图片不能呈现李白《静夜思》的诗歌意境,就不能用,否则会误导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的学习会受损害”[2]。第四,以图像作为讲解的对象。比如在讲解文学作品的时候,把余华小说《活着》出版物的相关图像直接放在课件上,不出现任何文字。这时候,特别要注意,这类图像只是起到提示教学内容的作用,《活着》的具体内容,教师要进行口头表述,不能以图像代替作品的语言内容,要把学生注意力最终引向教师的口头讲解中。第五,用图表概括理论知识内容。比如探讨文体的分类,教师可以把不同文体类别编辑成图表或知识结构图。这类图像符号,往往概括性强,且又层次清晰,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上面也提到了,文学概论教学中使用的图像符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抽象的图像和具象的图像。需要注意的是,抽象的图像,没有照片之类的具象图像那样形象,但又比语言文字形象。在教学中,具象图像和抽象图像的作用和感受力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图像符号的使用,是顺应学生的接受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深他们的记忆与理解。但具象图像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较容易限制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拓展,正如拉什所说的“不去询问文化文本(即图像文本———引者注)表达了什么,而是询问它是什么”[3]。所以,具象图像使用时要注意它的适用范围,文学概论教学最好多采用一些抽象的图像,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达到文学概论的教学目的。课件成为文学概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工具,图像符号是课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概论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图像化,是文学理论教学不能回避的时代变化,我们恰恰要针对这种变化,进行适合新情况的教学改革。但特别要注意,图像符号并不能受视觉文化的影响而无限制地增加,更不能因单纯追求“视觉奇观”[4],而造成图像符号能指的膨胀。形式上看,过多的图像符号的使用像是绚丽多彩,实际的知识含量却很小,干扰了学生的知识接受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由此影响到文学概论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学内容的图像化,只能限定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教学内容的图像化,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需求,但是它必须围绕文学概论教学目标。文学概论研究的对象,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有些教学内容是不能够图像化的,有些教学内容是没有必要图像化的。图像符号只是文学概论教学一个重要感性辅助元素,它必须围绕教学对象———以语言为符号的文学才能有效展开。

    二、影像:理论推演的适当点缀

    除了图像符号之外,文学概论多媒体教学还经常使用影像符号。由于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把影像引入到教学之中,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轻松地欣赏到相关影视资料等。但是教务部门却非常质疑在课堂上放电影的合理性,对于文学概论教学来说,我们必须重视这种质疑。前文提到,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规律的,文学是它的研究对象。而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是用语言创造审美观照对象。影像符号能否成为文学概论教学的对象?我们要看影像和语言的区别与联系。在文学概论课程使用影像符号,基本是将影像作为作品的例子来讲。很少有教师自己不讲课,拿另一个教师讲课的视频来代替。比如我们分析典型的特征时,会举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例子来分析,现在很多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电影视频来了解的。传统教学中没有多媒体,教师必须用语言把《红楼梦》的相关内容复述一遍,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也是通过语言媒介获得的。相对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语言表述成分更多些,教师需要通过语言表述把一堂课的内容贯穿起来。诚然,影像也能把曹雪芹《红楼梦》的基本故事用视觉方式表达出来,但是电影版的《红楼梦》和语言文字版的《红楼梦》是有差别的。电影版的《红楼梦》,严格地讲是另一件艺术品,它的作者不能再说是曹雪芹了,只能说原着是曹雪芹。这意味着电影版的《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红楼梦》的复制品,不能将两者划等号[5],应该将前者理解为是在后者基础上的创新。所以,一般我们不主张用影像完全代替语言符号来作为分析的例子。如果取代了,文学概论研究的就不是文学的基本规律,而是其他门类艺术的基本规律,这不符合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要求。另外,在课堂上播放大量的影像资料,长期用影像资料代替语言文字,必然导致学生阅读语言文字的能力下降,影响到对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正如杨文虎指出:“坐在电视机前长大的这代人长于视象思维而弱于文学思维,成为‘读图的一代’。阅读文学作品非常吃力,这也是他们越来越少光顾文学作品的内在原因。”[6]这里所说的“文学思维”,主要是阅读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果阅读者的这种阅读语言文字的能力下降,则审美观照作用就不能正常发挥,阅读者就不能真切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这肯定不利于文学概论抽象思辨能力的提高。因为思维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参与认知活动的,而又以视觉活动为主,人们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占整个感觉器官获取信息量的83%[7]。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但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视觉并不是长项,而语言符号却是苏珊?朗格所说的最典型推论性符号[8]。有些文学概论的内容,比如复调小说、形象思维、神话原型批评等理论问题,思辨性很强,必须依靠语言符号才能说清楚。当然,在文学概论课堂上并不是绝对不能播放影像材料,关键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播放频率上看,只能偶尔为之。同时,教师要精选影像作品作为分析的对象。其次,要掌握好播放的时间,要适度。播放视频,目的是为了形象生动,增加视觉鉴赏的冲击力。但文学概论教学与文学鉴赏教学是不能划等号的[9],播放视频的时间不能长。虽然作品鉴赏也是文学概论研究的问题,也是文学概论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对于实现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目标是有利的。但是二者之间无疑是有区别的,鉴赏课重在对具体作品的阐释评价,重在对具体作品的感知、体味、判断和分析,重在帮助学生掌握作品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学鉴赏的水平;概论课重在对理论命题的理解消化,重在把握理论知识结构,培养理论思维能力,重在对理论问题归纳、演绎和抽象思考。所以,不能因为消费社会带来的享乐主义,为了直观、趣味而一味追求影像符号的视觉快感。过分加大影像符号的量,是与文学概论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再次,在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应该适当点评。通过比较播放的影像文本与原来的语言文本之间的差异,加深学生对语言文本的理解,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影像符号在文学概论教学的负面作用。如果把握了以上这三个方面,在文学概论教学中适当进行影响符号的“点缀”,不仅无碍,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件论文第4篇

关键词:讲义;课件;语音备课;出题;阅卷;写作;

一.过去工作的回顾

①讲义书写

作为教师,讲义是必须要有的。没有讲义是成就不了教学的。优秀的教师绝对是讲义书写的能手。讲义是课堂上要讲的全部内容,既来自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往往是教学内容的绝对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教授的全部知识的程序化,全部化。

a几次讲义书写

讲义书写不是一次的事情,经过几回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添加新的内容,并且在原有的内容中有所改进,力争每一次教学,讲义上一个新台阶,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b几本讲义书写

讲义不能就一个本子,而往往是几个本子。当然,过多也是不现实与不可能的。英语教学讲义应是一课为一个单位,几本笔记本为一课的全部讲义。往往是一课是多本笔记本,经过几个班的教学轮回,教师能攒住一课的全部讲义笔记本,当然,数量不会过多,也就是几个本子,但是这几个本子却浓缩了一个教师这一生的教学备课。

②课件制作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跟住时代的发展,一定要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课件来进行教学,这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的问题。用课件教学与不用课件教学,教学效果绝对不一样。用课件是高级的教学设备与设施,高级的教学方法与思维,高级的教学精神与教学科学。用课件教学绝对是现代化的教学之必然归宿。用课件教学绝对是高水平教学之必然选择。

a几次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人计算机水平的发展过程。开始的课件真是处于计算机水平的初级阶段,做出来的课件是以单课为单位的,一课上几次课做成几次的课件。当计算机水平发展到高级以后,再回过头来看以前的课件,真是觉着水平太低。一般的课件决不是那样的,而是一个整体。将全部课程的课件做成一个文件,连续播放即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计算机水平影响着一代人的工作,也必将决定人类工作的水平高低。因此,我们下大力气提高计算机水平绝对是正确的。

b几次课件修改

一次课件做完,紧接着是课件的几次修改。再增加些内容,再添些新东西,在这一张幻灯片后再续上新的一张幻灯片。往往一个完美完全的课件作品,需要几次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每一次都是一次完美的上升,从这个角度来说,完美课件是没有止境的。

③语音备课

a平时语音备课

语音备课在英语备课中是最耗时间,最叫劲的。语音备课如同滴水穿石,需要教师绝对地付出努力与辛苦。语音备课是每一个词都需要查、需要记。全查全记的语音备课是需要教师坚韧地努力奋斗才会有所成的。不怕麻烦,不怕费时费力,要将所讲授的全部英语内容的音都查都记,这样才会在讲课时读写自如。语音备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等全部的音全部硬化全都记住,需要5、6年时间,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5、6年里,一个教师经历语音的从无到有的发展,经历纯英语的精通与熟练,没有一股子共产主义革命的干工作的精神与劲头是成就不了这番事业的。

b课前语音备课

在上课前,要集中进行语音备课。语音备课要求教师记忆的英语内容是大量的。作为一名教师,记忆水平应该说是绝对的。记忆没有什么神秘,就是个写,就是个重复写。无论怎样的水平,在每一次授课之前,一定要进行课前语音备课。无论多么简单的内容,无论多么有水平的教师,这课前的语音备课是必须要进行的。要在每一次授课之前,一定抽出时间将所要教授的全部内容从头至尾地进行语音备课,确保每一次教学的顺利正常进行。这每一次教学的正常顺利进行恰是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所在与生命延续。

④出题、阅卷

a出题的艺术性

出题要不难不易,不多不少。良好的出题会给人一种极完美的艺术享受感。题量绝对不会多于两张试卷纸,题目更不会过难,绝对是适合于目前所教的学生的真实水平,不高也不低,只要学生平时努力学习,在考试中稍加努力就会取得好的成绩。

b阅卷的连续性

学生考完了试,最后一关就是教师的阅卷。教师阅卷其实也是一件很苦的事情,需要教师连续操作,不像平时工作那样有休息,因为教务处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试卷的结果。教师阅卷需要教师带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连续作业,尽快评卷,尽快给教务处返回试卷。教师要不怕苦,以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将试卷的真实情况真实并及时地反应给教务处。教师判卷不能给人情分,不能判人情卷,要真实,反对那种送人情式的批卷。不但不能人情卷,而每张试卷的评判都是极其精确的。每1分,每一个0.5分都是极准确的。这样的阅卷才是高水平的阅卷,才是我们作为教师应有的态度。

⑤写作

写作是人生存的命脉。任何人、任何团体都必须要写作的。无写作无人之存在,无写作无团体之发展。写作中能写出宇宙世间的一切,因此,教师就更应该爱写作,爱写是人性的最质。

a论文写作

一说到写论文,我们永远会觉得亲切与熟悉。论文写作是作为教师的一大乐事,论文写作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论文写作就是来自于看书,看书的笔记就是最好的成文。论文来自于看书,学会看书必定学会成文。论文不但要有数量,而且要有质量。论文分专业论文与政治论文。写本专业领域的论文,在评职称上是最需要的。在自己工作的本专业领域,尽情地研究与成文,力求不达百篇誓不罢休。这样才会在人生的轨迹中书写出最灿烂的篇章。

b译著作写作

学习英语的不翻译些文章和著作不是好的英语专业学习者。译著写作需要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不但要学习,而且要创造。译著写作是最练人的事情。争取将自己用中文写的文章都翻译成英文。这是一个最完美的人生,这是一项最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学者应有这样的胸怀。争取全部都译成英文,把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地球的那一方,把共产主义思想传播到西方世界。

⑥一句话:备课的前进,水平的提高,英语的发展,革命的实现。

备课在前进,在奋进的精神推动下前进着,怎样的一步一步地发展上去,开展自己的工作,运作笔纸本书,收获着记忆的甘甜。英语水平在记忆的收获中提高。英语教学的人生就在这种干练中向前平稳地发展,在这种英语知识的收获中实现着自己人生的革命理想。有朝一日能将自己写的全部的汉语文章都能翻译成英语,这就是人生的最高级的境界。我相信,在我的有生之年是能达到这一高度的,我必将用我勤奋的努力与一天又一天的刻苦干练来实现这一个高度。

二.今后工作的思路

①加强语音备课

语音备课绝对是正确的,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正常顺利地读英语。别小看这读英语,别小看这语音备课,作用是极大的。要是能更早一些地认识到语音备课那该多好。背课文也是必要的,但是将语音备课替换背课文,那样的英语备课将是更理智、更科学,尽早地达于语音备课还是英语教学的聪明与智慧。一定要达到所教的教材及讲义全部进行语音备课。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今后的备课中尽量保证语音备课的正常与顺利进行。直到每一个单词的音都固定住,都记住,那大约需要5-6年,不要怕时间长,要下狠心,要立志向,一定要把语音备课进行到底。一定要确保全部内容的语音备课。不要惧怕语音备课的缓慢、漫长与量大,这是最考验英语教师的事情。

②分阶段发展

人类的任何工作都是分阶段发展。工作的分阶段发展,精神与水平也都是分阶段发展。正常工作的发展就是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来的学习与工作都是分阶段而发展过来的。英语备课就是分为讲义书写阶段、课件制作阶段、语音备课阶段、课前备课阶段这几大阶段而进行的。今后要在这几个阶段上下功夫,在每一个阶段上都要确保工作的持续发展运行,不能有一天的暂停与偷懒,保证教学备课永远的正常顺利进行。

③总复习力度加大

不能“熊瞎子掰苞米,拾一穗丢一穗。”要加强总复习。语音备课总有一天会全部结束。那么前面的语音备课记忆的内容必须经常回头总复习,这总复习必须经常,必须天天。不能因为任何事情而无故取消总复习。必须重视总复习。在今后乃至全部人生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必须加大总复习的力度,必定保证以前进行的内容及时得到巩固,真正做到进行的全部语音备课记忆的内容真正全部装入脑中,全部记住,不经过几遍语音备课的总复习是达不到的。

④英语教学成型:

备课四阶段:①讲义书写;②课件制作;③语音备课;④课前备课。英语教学工作三大内容:①备课②写作a写作文b写著作③准备晋职称考试。

语文课件论文第5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外文文献研读;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

0、引言

软件测试是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专业的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活动之一,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工作量通常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50%以上,而对于某些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软件系统,如航天、银行等领域的软件系统,软件测试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比例甚至达到60%~8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并及时修正这些软件错误,以减少软件在后出现错误,提高软件产品质量。软件测试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它包含许多理论和实践。如果缺少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测试的深度和广度就不够,测试质量也就无法保证,从而导致软件质量达不到要求,影响软件的可信性。

由于国内软件产业的现状所致,很多的软件公司属于软件外包型公司,这些公司以软件开发为主。这样,软件工程专业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通常从事软件开发或者程序员工作,这也影响着学校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设置。因此,当前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往往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软件开发课程的设置上,如各种语言的学习、软件开发方法的学习等。但是,软件工程不仅包括软件开发,还包括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大部分国外大型软件公司,如微软、IBM等公司,这些公司对软件测试非常重视。在这些公司内部,软件测试人员数量并不比软件开发人员少,因为一个优秀的软件产品最终是通过不断的软件测试进行验证和评价的。随着软件工程课程的不断完善,当前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重视,很多高校已将软件测试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连接软件开发和软件的纽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软件测试及其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软件测试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研究设计测试用例和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能力,能将测试驱动的理念融入软件开发、维护的研究与应用中,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尽管软件测试课程已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该课程的调查反馈发现,教师觉得该课程不好教,教学效果不好;而学生感觉该课程较空洞,没有发现其在实际软件开发中有多大的应用。这主要因为在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听教师授课,听教师讲授各种软件测试概念和方法,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这些理念,并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应用。所以这种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方法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软件测试课程作为一门双语研究性课程进行试点改革,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与学。本文将以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为例,探讨学生自主学习的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方法。笔者作为该课程的授课人实施了本文的软件测试教学方法,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促进学生进行双语研究性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软件测试新技术,从而让学生学到软件测试课程中的一些测试理念,让他们了解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1、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

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教学、研究、实践。这三者在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中的关系是:以教学为本学习,以研究为重点突破,以实践为辅助训练。下面分别介绍这三方面的内容:

1)教学方面。

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和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一样,根据软件测试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概念、软件测试基本方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等。由于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研究,所以教学是以基本的测试理论和技术为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程属于双语课程,所以教学过程中采用英文PPT,中文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另外,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讨论,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研究方面,所以这里对教学不做详细讨论。

2)研究方面。

本课程采用的是研究性教学,因此研究是本课程的重点和特色。本课程所采取的研究方式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用阅读文献的方式。由于本课程是双语教学,研究过程中所提供的文献材料全部是英文论文,这些材料都是从当年软件工程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中选取的有关软件测试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方法,及软件测试发展的方向。这一部分的实施方法将在第3节进行详细介绍。

3)实践方面。

软件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样,软件测试也是如此。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将测试理念贯穿到软件工程项目中。本课程软件测试实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验证性实践,熟悉已有测试工具,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并利用已有测试工具生成测试用例;二是自己开发软件测试工具,主要根据研读的论文进行工具的设计和开发;三是软件测试工具的验证和评估,主要是对自己开发的工具进行验证和评估。一方面利用已有测试工具来验证当前软件测试工具,另一方面,利用已有软件测试知识评估测试工具在故障识别方面的效率,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地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了解什么样的测试技术是好的测试技术或者方法,是有效的测试工具。这一部分也不是本文的重点,因此不详细展开讨论。

2、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特色

本课程作为扬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试点课程,采用双语研究性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授课和学习。对于双语性教学,主要采用英文材料,中文授课;而对于研究性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研读相关的英文论文,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并鼓励学生开发实现这些技术。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5个特性。

(1)自主性:让学生从给定的英文材料中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组建团队,自主与英文材料作者联系、沟通、交流和讨论。

(2)协作性:学生必须要组建团队,团队成员数量由2~4人构成,团队之间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

(3)互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与论文作者沟通和交流,真正把握论文作者的真正意图,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论文作者进行讨论。

(4)实践性:要能够实现论文材料中的软件测试方法,在工具开发过程中,鼓励学生采取测试驱动的开发方法,并利用所掌握的软件测试技术去测试自己的工具。

(5)研究性:在研读论文过程中,要对论文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特别是对作者的思想以及未来工作、论文中的不足进行研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3、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实施

笔者主要针对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研究过程的实施进行讨论。在本课程中,研究主要是采用学生阅读文献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针对当前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研究性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教师从当年软件工程顶级国际会议中选取软件测试相关的研究技术论文放入文献库中。这样的文献库主要用于学生对当前软件测试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本科学生来说,独立地去研读这些最新技术还有一些难度,而且时间上也紧张。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采取团队方式一起研究,这样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且每个小组指派一名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该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进展。

有了文献库以及学生分组后,就进入自由选题阶段,即各个小组从文献库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论文。在各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论文后,进行论文的研读。在论文研读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每周至少讨论一次,讨论各小组的分工任务完成情况,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以及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项目小组要及时记录这些讨论记录,每周发送给任课教师。另外,在研读论文过程中,每个小组要用英文与论文作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如果作者没有回复,可以选择与课程教师进行交流),并将交流过程中的对话记录下来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

在论文研读后,需专门安排几节课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主要用于检查各小组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专题讨论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生对论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学生需要提出对论文的见解和观点,挖掘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对论文中的未来工作部分提出见解;三是本小组研读论文的体会分享。在专题报告中,我们还邀请了学院的一些其他教师参与进来与学生们一起讨论,一方面,教师对各个论文本身进行点评;另一方面,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另外,在专题报告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就是大家要多提问,多讨论。

专题讨论后,各小组要对原文中软件测试技术进行实现。其中,在软件测试技术实现过程中,鼓励采用测试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另外,需使用已有的软件测试技术和工具进行测试。在完成开发软件测试工具后,需要选择一些例子进行软件测试技术的验证。最后,各个小组需要提交一份总结报告,主要是关于技术实现进行总结,包括这几方面内容:对论文原文的理解或技术改进,采用的测试技术和工具,技术改进效果的验证和评估。

4、实施效果

该课程已在2012-2013年秋学期的扬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一个班按照本文教学方式进行实践。该班学生40人,我们从2012年ICS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FSE(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SSTA(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CST(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Sottware Testing,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ICS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等国际顶级会议上选取了44篇软件测试相关的论文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库。然后让学生自由组队,每组2~4人一起研读论文。最后组队15组,选择了15篇论文进行学习和讨论。在研读论文过程中,建议学生自己与论文作者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论文中不能理解的内容;在研读完论文后,我们组织了专题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论文主要内容;二是学生对论文的看法以及学生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是分享研读过程中的体会。另外,我们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报告(其中一组采用英文进行报告)。专题报告过程中我们还邀请软件工程系相关教师一起进行点评。

通过这样的学习,大部分小组完成得较好,基本能理解论文内容,也提出一些想法和改进措施。在研读论文后,学生对论文内容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实现相关技术并进行实验验证。几个月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比较认可。我们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主要包括对课程教学方式的认可,对自己收获的认可等。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有效调查结果28份。该调查问卷由11个问题组成。前10个是选择题,如表1所示,是对当前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同意或支持程度,由1~5这5个选项构成,其中1表示非常支持(同意),2表示支持,3表示无所谓,4表示不支持,5表示严重不支持。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最后一个调查问题是关于这门课程的建议。从表1中可见,学生还是比较渴望学习新的知识,比较认可这种学习方式;另外,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也比较认可。最后,无论从考试效果,还是学生的反响来看,这门课所采用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比较成功的。该教学方式也得到学院的认可,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得到科技日报、新华报业网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语文课件论文第6篇

关键词:EDA技术;双语教学;多媒体

作者简介:蔡剑华(1979-),男,湖南桂阳人,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郭杰荣(1973-),男,湖南汉寿人,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湖南常德41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863计划(项目编号:2006AA06Z105)、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光学基金、湖南文理学院教改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72-02

为了紧密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迅速推动“双语教学”的文件(2001 年4 号文),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国家加人WTO急需发展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必然趋势。鉴于此,课题组对“EDA 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总结几年来课题组在双语教学上的经验,论述“EDA 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供同仁讨论。希望将双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摸索出一条适合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际的,且能有效推广的双语教学道路。

一、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

“EDA 技术”课程是本科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讲述的是硬件描述语言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技术。EDA技术是信息时代的热门技术,在实际应用的前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本科“EDA 技术”课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滞后于学科自身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再者,EDA 技术所用VHDL 语言是基于英语的硬件描述语言,EDA 的开发软件(如:MAXPLUSSⅡ,QuartusII等)都是国外研发的,其界面也是全英文的。学生在使用这些工具调试和仿真时,其交互界面和提示语都是英文的。所以,在EDA 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在英文的环境中进行。这正是促使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将双语教学应用于“EDA 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能力和运用英语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原版英文教材的能力和应用英文版软件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专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材的选用

在教材的选取上,学校采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igital System Design with VHDL》,本书由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系高级讲师Mark Zwolinski编著的原版英文教材,为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也是重点引进教材。本书还有中文译本,十分适合教师与学生参照学习,是为学习数字设计课程的学生和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集成数字设计与VHDL综合的工作技术人员准备的,它把数字设计的原理和VHDL的使用指南结合起来了,同时讨论了系统综合问题并提供了改进模拟准确性和性能的实际原则。经过近两年学院电信专业试用,学生和老师的反映都良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采用了扩充性双语资料,如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电信专业英语书和一些CPLD/FPGA芯片英文数据手册的使用,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本课程主要讲述的是硬件描述语言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流程,把数字设计的原理和VHDL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了。本课程具体分为硬件描述语言和实例编程两部分,但这两部分不是割裂开,而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构成一门整体性的课程。

第一部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电气结构,综合逻辑设计的基础知识、使用VHDL模型的综合逻辑、综合构建块等知识

第二部分:组合逻辑设计

第三部分:时序逻辑设计

第四部分:VHDL综合、测试设计

第五部分:系统设计

上述内容的安排已经包含了实践性教学,VHDL语言及其编程思想和软件的应用穿插在每个章节中,以出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授的。在每次课堂教学之余,都要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为他们开设阅读书目,浏览相关网站;在课堂之后,教师提供大量的课外辅导和编程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班上课,板书、作业和考试用英文,加大英语的课堂教学覆盖面;课堂授课采用英语口语。在学生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跨越之间,构筑“闯关”的平台;编制和使用多媒体电子教案;自编一些讲义、生词表和习题集;采用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方法,把授课地点由教室搬到实验室,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中做,做中学”的良性循环。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教师课堂提出问题,学生当场回答或课后查阅文献,寻找答案。同时,学生也可课堂提出问题,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

(2)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绝大部分课程在实验室进行,先理论讲授后做实验,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接受理论知识。

(3)多种教学方式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小讲课、专题讲座等方式,讨论时鼓励学生发言,各抒己见,经过充分讨论后教师再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

2.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本课程的特点需大版面的板书程序,以及一对一的软件操作,多媒体授课的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83.7%。目前学校拥有专用多媒体大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2)自制和下载声像教材和多媒体教材。为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下载了多部成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自制了一批教学课件,如“可编程逻辑器件”、“MAXPLUSSⅡ、QuartusII的使用”等CAI课件。

3.考核方法

鉴于“EDA 技术”是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并采用双语教学,考试、考核方法如下:理论知识考核占50%;实验技能考核占30%;平时学习考核占20%。

五、教学效果

学生是教学的最根本体现,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学生的评价中能够得到最忠实的体现。近两年学院在电信2008级、2009级、2010级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开展“EDA 技术”课程的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接受过本课程教学的学生对本课程反映普遍都非常好,对教学方法的灵活和丰富性、知识的新颖和系统性、能力培养的切实可行性,都表示了赞扬和肯定。教师对学生评价较高,2008级学生测评分数为88.6;2009级学生测评分数为91.3;2010级学生测评分数为89.5。学生普遍认为:EDA 技术所用VHDL 语言是基于英语的硬件描述语言,EDA 的开发软件(如:MAXPLUSSⅡ)都是国外研发的,其界面也是英文的。用这些工具调试和仿真时,其交互界面和提示语都是英文的。利用双语教学有利于他们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和熟练EDA 的开发环境,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他们的专业英语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增强了他们阅读原版英文资料的能力,也有利于掌握现代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

本课程得到了校内同事的充分认可。他们认为课程“内容充实,方法多样”,是一门特色明显、高质量的优秀双语课程,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

六、问题的思考

在近几年“EDA 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1.教材建设方面

本课程可选用的教材,尤其是英文原版教材较少,所以课题组的做法是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对现有“EDA 技术”教材的引进和修编工作。

2.教学条件建设方面

鉴于本课程的特点,开辟用于本课教学的多媒体教室用于教学,尽量把课堂搬到实验室,像语音教室那样,做到一人一机的多媒体教学,但这个投入较大,应尽量做到资源共用,可让别的教学活动参与进来。

3.教学方法研究方面

组织有关教师进行调研和研讨,探讨与现代化高等教育和本课程相适应的双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主讲教师和相关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任课老师的英语口语能力。英语的听说能力是学生和老师的瓶颈,若条件允许,尽可能聘请外教对双语教学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英语口语和听说训练,或聘请国外几家大的CPLD/FPGA芯片公司的驻华外国工程师来校讲学。

4.网络教学方面

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网络系统和相关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便学生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把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课件、习题、课程参考文献、实践教学资料和典型工程实例等内容传上网并供学生下载,建立师生互动区,随时了解和反馈教与学双方的要求,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苑,李俊山,李继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改实践及发展思考[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6):107-109.

[2]Mark Zwolinski.Digital System Design with VHDL[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语文课件论文第7篇

1.双语教学的含义。双语教学即“binlingual education”,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提倡师生间的互动,而决不仅仅是听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用外语授课,是达到既能学会学科知识,又能通过学科知识掌握外语的目的。国内双语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学生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即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中国不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双语种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2.国内外现状。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是老牌基础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内容固定,缺乏必要的创新,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对该课程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单纯的理论知识教授乏味、缺乏吸引力,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翻阅大量的英文资料,营销学起源于美国,现较发达的美国、英国等国家,知识先进、理论新颖,而我国起步晚、且发展滞后。目前,国内纯英文版的营销教科书非常多,其中典型的代表有“营销学之父”Philip Kotler 所著的《Principles of Marketing》、中外营销学专家合作编著的《Marketing for China’s Managers Current and Future》、John Quelch编著的《Marketing Management》、以及William D. Perreault.Jr所著的《Basic Marketing》等等。因此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入英文理论知识,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中英文对照的部分,也有纯英文的案例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进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市场适应力。

二.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思路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预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运用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得以实现。在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课堂互动,要求学生课堂学习中能够由浅入深掌握的中英文营销专业知识,课下翻查英文学习资料,能够在掌握最新最前沿服装营销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英文听说能力和案例阅读能力,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在该课程教学中加入服装营销专业词汇,以单词与短语的形式出现;再提升英语授课内容的比重,逐步将该课程英语教学部分提升至40%的比例,加强师生课堂中英文互动。

课程建设思路,涉及两方面内容,分别是硬件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指课程的教案、讲稿、教材和课件建设,软件建设指教师自身建设,包括专业知识、英语水平以及解读案例的能力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两手抓。首先,做好调研工作和英文资料的收集、整理,教学内容加入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与案例;其次,在中文讲稿与课件的基础上,加入英文知识点,将中英文知识很好融合,在多媒体课件方面体现新颖性、实用性、易理解,并有视觉吸引力。最终将英文部分的讲解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中英文双语教学。

三.实施规划

首先,进行前期调研,包括了理论调研和实践调研,掌握国内外该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尤其是英文资料收集的部分,通过编撰整理,将中英文资料内容上有机结合,做到从基础的重要的知识点开始,有的放矢、由浅入深,容易理解。作为授课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能力,加强与学生用英文进行课堂互动的能力。

其次,修改完成课程教案及讲稿,制作完成双语多媒体课件,要求内容充实,表现灵活,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初步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施教过程强调教师和知识的关系;培养过程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与知识的关系。

最终编写完成学生用的课程学习资料。实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双语教学,中英文并用,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具体安排:1、调研(包括理论调研和实践调研)、中英文资料收集,强化专业英语。2、完成教案、讲稿和双语多媒体课件制作,强化专业口语。3、完成学生用中英文学习资料。4、课堂教学实践,获得反馈。5、修改完善,总结教学环节、修改讲稿和课件,并最终完成。

四.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主要包括:服装营销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和将中英文知识点的有机融合的能力。从双语教育的师资看,双语教学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是外语。作为双语教师,他们不仅要会外语,也必须精通学科内容,这是对专业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2.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建议课程开设在大学本科的第六或第七学期。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理解基本营销专业术语和营销概念的英文含义。能够进行课堂互动,课下自主学习营销英文资料。通过课程学习,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英语能力方面都有提升。

3.对教材的要求。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整合中外教材,编写贴合课程教学的实用性的学习资料,难易适中,重难点突出。

语文课件论文第8篇

语文教学资源使用的广泛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来自书本,以书本作为教学的依托,而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用的资源非常广泛,包括语文学科素材库(视频、动画、学科图片、配音、Flash课件片段)、语文教学课件库(按编目分类整理的知识资料)、语文同步教学(高中各章节知识点同步的教学、知识要点、教学辅导、教案、练习测试等)、语文教研论文库(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实验、素质教育等)。学生使用的语文素材库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博览(字音、字形、标点、词语运用、熟语运用、病句修改等语文学科相关的知识资料)、语文知识提高博览(散文、小说、杂文、戏剧、诗歌等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语文音效博览(诗歌朗诵、散文朗诵、古文朗诵、评书等),供学生参考,便于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汲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有利于课堂内容衍生。

语文教学手段运用的多样性

利用网络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要在教学手段上有所突破:(1)采用电子备课来满足语文教师的备课需求,进行教学研究、教学资料查询、多媒体资源汇集、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等工作。教师还可以共享并借鉴网上教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手段,丰富、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语文知识直观化,把一维语文教学变成多维化,把单一讲授变成立体感受。(2)教师利用计算机信息设备手段,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形式丰富课堂内容;通过网络,教师实时抽调网上课件资源。利用信息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大信息来源范围和信息量,传递给学生大量的知识、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学生通过调用网内共享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学习软件,实现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这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培养兴趣。

语文教学交流的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