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23 17:50:09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林业采运安全;安全;防范;措施

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林木采运工作是重要的一项流程,是将林业资产进行变现的主要途径。林业采运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危险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在现代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采运工作中基本实现了大范围的机械化作业,由此对于采运工作的安全进行增加了难度,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如何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林业生产的安全进行,是目前林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对于采运工作现存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制定出防范的措施刻不容缓,对于林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目前林业采运存在的问题

1.1 木材生产的露天性、分散性

由于林业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林木的分布面积广,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受到地形以及气候的影响,为采运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由于采运工作都是在露天环境下作业,所以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增加了生产的难度。加之对于木材的采运逐年增加,林木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所以采运工作不得不向更加危险的地带推进,使采运工作面临更大的危机。采运的对象比较笨重,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1.2 因为季节影响存在着生产管理难的问题

采运工作常年要在山地中进行,都是户外露天作业,所以作业环境存在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在多雨的季节,对于本就是沟壑纵横的地形更增加了危险性,山地的湿滑为采运作业增加很大的难度,采运机械不容易固定,牢固性不强,增加作业的危险性。在多雪的季节,地面积雪较厚,由于采运工作的地点比较分散,所以流动性较强,由此增加了劳动的强度。在露天作业中,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作业安全性受到挑战。

1.3 机械设备落后陈旧,安全性差

在现代林业生产中,机械化生产已经广泛的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具有较高强度的林业采运工作中,机械设备的应用更加重要。因为采运工作的对象是笨重的树木,所以机械化作业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的进程。但是在部分林业生产中,机械设备更新速度慢,很多老旧的设备还在继续使用,存在较高的危险性。所以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应该淘汰老旧的采运设备,并且加强对采运机械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为采运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1.4 生产方式落后

在我国的林业采运生产中,虽然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是还有部分落后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采运方式,还在使用弯把锯进行劳作,并且受到山地地形的限制,有些采运工作无法使用机械设备,只能依靠人力来完成,由此增加了劳动的强度,并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由于部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对于机械设备没有进行全面的维修养护,致使部分设备比较陈旧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在生产作业中存在较高的风险。

2 实现林业采运安全生产的对策

2.1 构建生态林采运方法和技术体系

采运作业系统是一种生态经济子系统,可以借鉴工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构建新型的生态采运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建立生态采运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流动模式,建立生态采运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实现采伐运输作业的清洁化生产。

2.2 查找采伐的安全隐患

坚持对于季节性生产的木材采运单位和以木材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单位,主要采取以查安全隐患、反“三违”为主要内容的采运安全生产综合检查。近年来,木材采运单位生产作业条件越来越艰苦,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对此,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循环往复深入基层林场,监督、检查、指导这些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从生产部门经常深入山场的特点出发,要求生产部门认真履行协助管理安全职责,解决了木材采运旺节安全监管部门人力不足的问题。

2.3 加强人员管理是林业采运安全生产的关键

人是采运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得到落实和执行。人的安全意识如何。采运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直接作用于采运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着林业采运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细化任务分工,强化监管责任,完善防范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克服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和厌倦思想,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加大安全投入,配足安全管理人员,配齐开展安全工作所必须的各种装备,在安全工作上要舍得投入。把安全当成第一政治。各生产单位要扎扎实实的做好生产前职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自我防护能力为重点,做到对全员的培训教育,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4 制定相关的林业采运制度

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规范现场管理林业木材采运生产,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而更合理、规范、有序的进行采运操作。针对不同的工种、岗位制定的要求、规定、注意事项或警示,都是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预防各类木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所必须严格执行的作业规范。而安全操作技能则是通过技术培训、学习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所获得的。

2.5 建立完善的规划设计

为减少采运对森林的负面影响,提高采伐运输作业的合理性,必须进行采运规划设计。采伐运输规划、计划、设计是确保采运活动合适、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实现采运目的的基础。采伐运输规划按实施年限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实施计划等四个层次,相应的规划要求反映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采伐限额测算、伐区调查设计、采伐施工设计等规定中。规划设计的程序具体包括: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并确定采运目标,划分采伐区块,确定区块任务,安排采伐进度,确定采伐作业技术,规划计划资金费用,明确检查与监督方式,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提出对策。最后编制规划计划。

2.6 建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型森林采伐作业系统,并构思这一系统的模式

由于在林业采运工作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为了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应该制定完善的采运工作,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面利益。在进行采运工作中,应该根据现有的林业资源量,进行合理的采伐,采伐作业要具有采伐证。在采伐作业完成后,要做好迹地清理工作,并且进行采育双包的方式,及时的培育新的树木,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98-01

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林业的安全生产是林业发展和保证林业经济建设的基本条件。与其他行业相比,林业安全生产因为其生产工艺与自然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有它显著的特殊性。当然林业工作方面也具有技高的危险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威胁工作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在现代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在采运工作方面基本都采用了大范围的机械化作业,因此对于如何安全采运的难度大大提升了,存在诸多潜在的危险。同时如何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是目前我们林业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积极因对现有的人身安全问题、经济问题进行总结,之后做出相应的、有效的防护措施,这对于林业生产的发展的意义重大。

1 林业采运方面面临的重大问题

1.1 木材生产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

由于林业发展本身具有特殊性,林木的面积分布很广泛,又有恶劣的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为采运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由于采运工作一直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所以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很大,增大了工作的难度;加之对于采运木材的的数量逐年增加,林木的数量也在慢慢减少,所以采运工作渐渐朝着更加危险的地带前进,使采运工作的难度再次加大,面临更大的危机,采运对象笨重,其本身就存在有一定的危险。

1.2 季节的影响导致生产管理难

采运工作属于户外露天作业,而且常年要在山地中进行,因而作业环境存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雨的的夏季或者秋季,对于沟壑纵横的复杂地形极大增加了其危险性,湿滑的山地路面使采运作业难度大大增加,不容易固定采运机械,使其牢固性不强,作业的危险性增加,在冬季里,如若下雪,地面积雪较厚,而采运工作的地点会比较分散,所以流动性很大,所以增加了在露天作业中的劳动强度,要求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加严格苛刻,安全生产受到严峻挑战。

1.3 由于机械设备老化落后,导致安全性差

于现代林业生产中,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强度较高的林业采运工作中,机械设备的投入更加重要,因为笨重的树木是采运工作的针对对象,所以机械化s生产作业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作业的进程。然而在部分林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应用速度很慢,老旧的设备仍在继续使用,危险性较高。所以增大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提高人民的防护意识,淘汰老旧的采运设备,并且时常对机器进行保养,可以使得机械设备稳定运行,为林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依据。

1.4 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危险性增大

在现有林业采运生产中,虽然大部分开展了机械化作业,但是还有部分落后地区仍在采用传统的的作业方式,例如使用弯把锯进行劳作等,由于山地地形的限制,有些采运工作却无法使用机械设备,只能依靠人力来完成,由此劳动强度增加了,危险性也增大。当然人民本身安全意识不高,再加上疏于对机械设备的保养,致使部分设备老化、无法正常运行,危险性会增大,效率更低。

2 怎么达到林业采运安全生产

2.1 加强人员管理是关键

林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人是主导者,机器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有思想。人们制定完善的保护措施,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安全意识,这样措施、计划都可以有效的实行;人拥有的能力,在劳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关系这生产量的高低。为此,我们要将工作任务细分,坚持做到每一步都稳当,设立监督机构,督促工作的开展,制定安全防范计划,加大检查力,拍吹各种大意侥幸的心理,当然做一行爱一行厌倦思想是绝对不能够有的,安全意识要时刻保持,管理人员不能偷懒,自然而然安全性会提高,要是能够有更多的安全设备的加入,危险性将再度减低。安全当成第一是必须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要如何提高员工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呢?这就要求领导们提供一些安全知识的培训以及安全教育,能够上岗的人操作能力必须得到肯定,所以监察部门应时刻管理自己,管理好员工。

2.2 林业采运制度的制定是必要的

防止在林业采运生产时发生意外,各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按照相依的规章制度行事,加强员工操作能力,合理的管理好采运生产的;流程,制定详细安全计划,从而可以使得管理更合理、更加轻松、工作也能有序的进行;我们强烈要求对待员工都要一视同仁,奖罚分明,因为在采运生产这一方面是要要从血的教训中总结的。制度要改善,要完美,就必须合理的安排工作量,制定计划那样才能有条有理的进行下去。

2.3 规划设计必须完善

对于森林来说,采运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为减少采运对森林的负面影响,合理的提高采伐运输作业,采运规划设计、采伐运输规划、计划设计的落实是确保采运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合适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实现采运的目的。采伐运输规划要划分详细,例如短期、长期等。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的员工制定的要求也要不同,注意事项或警示要特别指出,要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预防各类木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必须严格执行作业流程,作业必须规范!

2.4 新型森林采伐作业系统的建立,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

在林业采运工作中,生态环境会被造成破坏,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完善的采运工作计划应该被制定出来,而且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面利益 在进行采运工作进程中,应该依据现有的木材资源,进行合理的采伐,采伐作业,具有采伐证是必须的,在采伐作业完成后,迹地清理工作要做好,而且要及时的培育新的树木,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第3篇

一、林业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林业投资供求矛盾仍然突出。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对我省的林业投资增加幅度较大,但由于我省林业投资基数底、林业生产建设欠账多等原因,林业投资与实际需要相比,供求矛盾仍然突出,差距仍然很大。根据《河南省林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预算,“十五”期间林业建设所需投资约为150亿元,年均约30亿元。其中需中央投人100亿元,年均20亿元。而“十五”期间我省可筹措国家和省级林业生产建设投资约21亿元,仅占实际需求量的14%,远远满足不了林业建设的需要。2001年,河南省林业厅对郑州、许昌两市投资计划2805万元,而完成成片造林就需要投资6000万元左右,如全部用于造林,仅占需要量的47%。而实际上2805万元投资计划的建设内容包括防护林、种苗工程、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项目。

2.国家投资大的项目在河南省覆盖范围小,国家投资少的项目在河南省涉及范围大。如天保工程,全国有14个省市区的897县,总投资962亿元,而我省只有巧个县列入工程区,总投资约7亿元,占全国很小的比例。而淮河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及平原绿化工程是我省影响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涉及范围占全省60%的县市区,但国家计委一直没有正式批复规划,国家每年只有少量的投资补助。

3.林业专项贷款作用显著,但贷款难度增大。“九五”期间,许昌市利用省林业项目贴息贷款265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人,选择了一批高起点、高科技、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给林业产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经验基础,为该市林业健康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全市“九五”期间林业产业总产值计划由1.53亿元增长到3.4亿元,净增1.87亿元。在沙区综合治理工作中,焉肠陵县林业部门探索出了治理沙荒的新路子,实施了沙区高效林业产业综合开发。几年来利用治沙贴息贷款760万元和自筹资金,发展“莲鱼共养”,筑塘1500多个,栽植杂果近2万亩,营建高标准防风固沙林网和果粮间作5万亩。通过综合治理,不仅遏制了沙荒,而且提高了当地农民收人,实现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沙区粮食平均亩产由1994年的320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600公斤,沙区农民人均纯收人2000年达到5000多元。

4.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重视不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在林业投资方面还存在重项目争取和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和效果考核的问题。重点基本建设工程和国债项目必须进行规划设计,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审批,而一些单位对此重视不够、质量不高。随着林业项目的逐年增多和投资的不断加大,在资金使用上特别是在小额度资金使用上,个别单位出现滞留、串用等间题。

5.对林业系统外投资的利用缺乏协调和督促。襄县、都陵、中牟、新郑等县市在中央级和省级林业系统内投资较少的情况下,平原林网建设主要靠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来进行,效果非常好。近几年中央级和省级林业系统内投资的增加,一些单位对林业可以使用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投资、以工代贩投资的协调利用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下降。以工代贩投资河南省每年2.5亿元左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每年超过2亿元,利用这些投资发展林业潜力巨大。

二、解决投资问题的主要对策措施

解决当前林业投资问题需要各方面、各地方的共同努力,既需要林业系统领导的重视,也需要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宣传、上大项目。继续加大对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为增加林业投资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有大思路、做大规划、上大项目。特别是准确地把握住新时期林业的重新定位,紧紧围绕和抓住重新整合后的六大林业工程,实行分类经营、分区突破,筛选报批工程项目。

2.进一步完善林业投资政策,建立林木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第一,在投资政策方面,将公益林建设、管护费用纳人公共财政预算,商品林建设享有长周期、低利息的信贷政策。第二,调整不合理的税费政策,实行轻税薄费。第三,在管理政策方面,要调整、完善与林业相适应的林地管理、林木管理、流通管理和所有制结构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林业生产建设,实行“谁投资,谁收益”原则,走“林业为社会,社会办林业”之路,建立崭新的林业投资机制。要建立林木资源产业化管理制度,加大贷款工作力度。成立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和信贷资金投人林业领域提供中介。林木资源是林业行业拥有的一笔最大资产,是林业扩大再生产的坚实基础。就河南而言,有林地面积20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2亿立方米,价值数百亿元。因此,对这些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进行银行抵押贷款,对吸引社会资金投人林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进一步拓宽外资利用渠道,合理利用外资。目前河南省林业外资项目主要是营造林项目。应当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引导外资的合理流向,使林业利用外资朝着更有利于我省林业发展的方向进行。随着我国加人WTO,林业对外开放将进人新的阶段,今后要千方百计争取外资发展林业产业项目,如木材加工、果品加工、种苗花卉、森林旅游等。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第4篇

一、全县森林采伐限额木材生产计划下达与执行情况

(一)计划下达情况

1、十一·五期间省厅每年下达我县木材生产计划出材量11.3844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5.1634万立方米(出材量3.2141万立方米),非商品材6.221万立方米。

2、省厅根据我县的木材生产计划的申报情况,经审核后下达木材生产计划18260立方米(赣林资字[]480号);

3、省预留内追加2864立方米(赣林办抄字[]143号、赣林资字[]365号);结转745立方米(抚林资字[]26号);

(二)、限额采伐计划执行情况

共完成木材生产计划19822m3。其中:国营完成5131m3;各乡(镇)完成14691m3。各编限单位的采伐类型、消耗结构、森林起源、林种等各分项控制指标都完全控制在限额计划之内。

二、森林采伐工作开展的主要情况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森林采伐限额木材生产工作的管理和组织领导,保证采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全面建立采伐管理双向责任制的同时,我县还成立了由分管林政的副局长为组长,林政股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年度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双向责任制,明确采伐管理工作中,各乡(镇)及业主、国有林场是直接责任人,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二)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使用采伐指标。

我县森林采伐特别是人工商品材采伐,紧紧围绕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林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兼顾为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非商品材和商品材采伐对象、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指标。在安排实施采伐对象时,把采伐与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采伐与助农增收结合起来,保证采伐优先用于农村集体、林农及非公有制林业和抚育间伐。在安排计划时,按照规定申报,严格审核把关,所有采伐,都由业主申报,出具《林权证》。对于50立方米以上成片采伐的,由县林业局限额管理人员对作业设计文件和采伐申请报告在采伐山场进行现场审核,签字后交送局主管领导把关批准;零星采伐的,必须填写由省林业厅统一印制的《林木采伐申请表》,经当地组、村、乡(镇)、层层审查核实同意后,签字盖章上报,手续不齐的限期补齐,否则不予受理,确保了申报材料的质量。

(三)组织伐区作业设计,提高采伐的科学性。

在具体实施采伐作业前,及时组织进行了伐区作业设计。为确保伐区作业设计质量,全县商品材采伐作业设计全部由县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丁级资质)承担。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求设计单位不得对天然林、部级公益林、森林公园和生态脆弱区、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森林和林木进行商品性采伐。全县商品材成片及零星采伐作业设计率达到100%。

(四)实行伐前、伐中、伐后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采伐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当地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通过大力宣传人工商品林采伐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的典型事例,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形成有利于推进人工商品林采伐的良好氛围。在采伐前15天,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证机关将采伐人、采伐地点、面积、树种、蓄积量、出材量、采伐方式以及采伐、更新时间、公示单位、举报电话等内容向社会公示。采伐国有林场(站、所)的林木在林场场(站、所)部公示,采伐集体与个人林木在村委会的公示栏上公示。对公示情况,都进行拍照存档,以备查验。

(五)严格审核程序,集中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公示期满后,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集中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为确保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证质量,县林业局确定了1—2名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操作,负责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在发证的同时,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审核把关,对所有申请采伐的材料都逐一按规定认真进行检查 核对,确保每份材料准确无误,再呈送主管局长审查签字、盖章,最后由发证人员进行内网核发。对商品林采伐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实行单独编号,建立发证登记台账,及时汇总发证数量,确保发证采伐量符合要求。

(六)实行伐区划拨,明确采伐边界和采伐要求。

本着谁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由谁负责伐区拨交的原则,对成片林木的采伐,要求林权所有者、作业设计者、发证者、采伐者、监管者五到场指定伐块周界,填制伐区拨交单,经五方签字后才能实施采伐;对零星林木的采伐由县林业局指定森林资源管理人员到现场确定采伐对象,现场标记,定株采伐。

(八)伐后验收,善始善终。

所有林木采伐后都进行了验收。首先,各乡(镇)林业工作站进行全面自查,每一份所核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实施情况的伐区检查验收,都必须填写一份验收单,并做到谁验收、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以确保验收的真实性。全县所有伐区都己经过自查验收,并都已验收合格。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第5篇

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逐步实现入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吉林省自1998年开始,相继开展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始终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精心组织,超前运作,强化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1998-2004年,吉林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完成国债投资总计103161万元,营造林面积117.33万公顷。

退耕还林工程已经在全省60个县(市、区)全面展开,1998-2004年,国家安排吉林省的退耕还林国债投资45597万元,含苗木补助44540万元,种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0万元,前期工作费57万元。下达给吉林省退耕还林计划59.39万公顷已全部完成。

按照国家批复的吉林省“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除图们江流域的和龙、汪清、珲春、龙井、图们、延吉6个县(市)以外,其它县(市、区)为“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实施范围。根据统计,1999-2003年,国家安排给吉林省的“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国债投资15300万元,安排工程范围内的奶个县(市、区)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四期营造林建设,累计完成造林14.37万公顷。

吉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范围包括临江、三岔子、湾沟、松江河、泉阳、露水河、白石山、红石、黄泥河、敦化、大石头、八家子、和龙、白河、天桥岭、大兴沟、汪清、珲春18个森工企业局和上营、辉南、安图、长白4个森林经营局。1998-2000年,利用国债完成公益林建设投资42264万元,完成公益林造林11.5万公顷,封山育林32.07万公顷,森林抚育19.1万公顷,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任务。

通过国债资金的集中投入、建设和带动,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控制。7年来,通过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筑了林业生态新格局,初步形成了东部长白山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护林体系和中西部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体系。创造性地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实施了荒漠化土地治理工程,成功地探索了乔、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不仅破解了荒漠化土地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而且迅速拓展了林业发展空间,在由林区林业向国土林业转变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对保障工农业生产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推动了林业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多元化,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形式。在这几年的生态工程建设中,仅农民退耕地造林达20.3万公顷,占国债投资营造林的17.3%,通过采取鼓励退耕户采取承包、转让等政策引导,及时确权发证,落实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等措施,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由于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变化,带动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国家投资带动,地方配套、集体自筹、个人出资的多方位投资形式。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地方、集体、个人自筹资金进行营造林工程建设达28600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建设林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吉林省森林覆盖率为42.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9个百分点,林业用地面积占全省总幅员的50%以上,林业职工、林农以及依托于林业资源生存发展的人口超过600万人以上,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牧业的增产,农牧民的增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进步与发展。

四是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通过认真实施“严格保护,积极培育,保育结合,休养生息”的工作方针,完成天保工程转产项目10个,安置职工5.7万人,林区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进一步增强了长白山区森林的生态系统功能,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使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恢复,水土流失、水灾等自然灾害明显减少。

二、国债资金投入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为保证各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省里成立了以副省长为组长,省林业厅厅长、省发改委主管主任为副组长,省有关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省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各有关市(州)、县(市、区)政府和国有林业局也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各项工程的组织领导,为工程实施提供组织保证,使各项工程做到组织协调工作有人管,前期工作有人做,日常实施工作有人干,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有人抓、确权发证有人办。退耕还林工程实行各级政府负总责,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各市(州)政府层层分解指标,落实任务,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宣传,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和标语牌、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营造林的积极性,为顺利开展各项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各部门积极协作,确保资金计划下达

计划、林业等有关部门,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部门分工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贵,通力合作。为保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吉林省实行了严格的资金计划下达程序,具体是:依据国家下达计划与国家审批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和吉林省编制上报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省里制订下发工程建设重点、建设方向及目标;县(市、区)开展地块普查、编制县级实施方案;按地块普查和县级实施方案确定任务,下达年度计划;按下达计划签订合同、落实责任、开展作业设计、组织实施的管理办法和程序。省里下达的各项营造林建设投资计划直接明确到各县(市、区),由县(市、区)全面负责营造林实施方案的编制、作业设计、组织施工、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林木管护等管理工作。

(三)突出重点,把握政策和原则

为保证林业生态建设重点突出、布局科学合理、目标明确、规范实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工程计划下达原则。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一是落实地块,决定任务、投资原则;二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原则,确定以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荒漠化

土地治理为重点;三是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快林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积极稳妥地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五是政府负全责,实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六是政策引导和林农群众自愿相结合原则。在“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计划下达中重点安排西部县(市、区)防风固沙林建设和荒漠化土地治理,中部县(市、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安排人工造林,并根据造林地类适当安排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实行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乔、灌、草,带、网、片结合,根据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按人工造林每公顷国家补助投资1500元,封山育林每公顷国家补助投资1050元,飞播造林每公顷国家补助投资1800元标准,核定各县(市、区)造林投资规模。同时加强工程实施程序管理,依据国家的有关要求,认真地组织开展县级规划和作业设计等工作,为保证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四)规范操作,严格管理

1、建立苗木供应保障体系,完善苗木管理办法

吉林省根据重点生态工程的总体规模、年度计划安排以及对种苗品种、标准和数量的把握,积极超前组织好种苗的生产和供应。充分发挥现有国营苗圃的主体作用。据统计,国营苗圃为全省生态建设提供所需苗木占总量的70%以上。同时加强对民营育苗的管理,在现有民营苗木培育单位或个人中,选择一些经营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生产质量有保证的民营苗圃,实行发放省级苗木生产许可证制度,并在苗木出圃前进行质量标准检查验收,核发苗木合格证后,才能用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苗木供应数量和质量标准均满足工程的要求,并为以后的苗木生产和供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行县自检、省复查的验收制度,确保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质量

按照《吉林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核查验收办法》(试行)、《吉林省营林生产技术系列标准》和批准的营造林作业设计,组织省级林业生产质量检验队,对全省各个县(市、区)工程造林面积、成活率和保存率进行全面核查。核查的主要内容有审核年度作业设计、造林面积和质量、县级自检材料、档案卡片、退耕合同书。核查办法主要采用GPS定位、核实面积,设置标准地检查整地、栽植、苗木质量、成活(保存)率、幼林抚育等,保证造林质量。

3、发放林权证书,巩固营造林成果

林权证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唯一法律凭证,通过核发林权证,依法保护造林者的合法权益,为“退的下、稳的住、不反弹”的工作目标提供法律保障。

4、强化各项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

为加强资金管理,吉林省在省级财政和林业主管部门设立了资金专户,单独管理,封闭运行,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专款专用。坚持做到地块、苗木不落实不拨款,造林实施方案、作业设计不合理不拨款,并严格按照检查验收结果进行拨款,完不成任务或造林达不到标准的不予拨全部造林资金,待造林全部合格后拨付全部建设资金,提高国家营造林建设的投资效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模与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是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通过实施林业生态工程,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0.5%,基本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建立,风沙危害得到控制。但要保证该地区粮食稳产高产,满足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必须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生态体系。借鉴林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生态环境对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该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能低于20%。据此测算,该地区在今后20年时间里还应造林73万公顷。二是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大退耕还林任务投资,退耕还林成为带动吉林省生态建设和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障措施。2004年国家对退耕还林任务投资进行了大幅度调减,林业建设投资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三是由于长期以来的过量垦殖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形成的荒漠化土地达80万公顷(已治理面积26.7万公顷),固定、半固定沙丘面积6.3万公顷;东部山区形成了疏林地和灌丛地22.2万公顷,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人工造林单位面积定额偏低

“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初期,国家核定人工造林补助标准为每公顷1500元。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工费、材料和燃料等费用均大幅度提高,而实施造林地块多为条件较差、生态脆弱,尤其是松辽平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部分县(市)年均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为提高造林成活串,需浇水灌溉;东部地区的疏林地和灌丛地造林需进行割灌、林地清理等作业,造林成本大幅提高。目前实行的每公顷投资2100元,其中国家补助1500元,已满足不了实际造林需要。

四、对策与建议

(一)坚定不移地发展森林资源培育业

遵循依法治林、分类管理、分区施策和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营造林工作。东部继续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快重点公益林建设;中部加快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提高防护功能;西部地区要针对大量的荒漠化土地,积极开展乔、灌、草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建设林草复合的生态系统,同时继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尽快启动松花江中上游林业生态建设、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等工程项目。通过工程建设,提高森林防护效能和林地生产力。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缓解调减木材产量与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的矛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继续加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任务投资

为加快形成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稳定的、高效的生态体系建设,保持该地区的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战略地位,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减少东部山区水土流失,提高森林防护效能,根据吉林省林业资源状况,建议安排吉林省造林面积82万公顷。年均人工造林4.07万公顷。按新核定的每公顷投资3000元计算,需投资12200万元,其中需国家补助8540万元。

(三)提高人工造林投资标准,保证造林质量

林业具有投入大、生长周期长的特点,要保证造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吉林省对近几年造林实际发生的费用测算,平均每公顷造林需投资3000元,如果按国家补助70%计算,每公顷国家需补助2100元。

(四)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行项目管理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第6篇

一、上半年全市林业工作回顾

(一)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造林绿化。上半年,全市完成造林(含荒山、迹地更新、低改和新增油茶种植)14.1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18.5万亩的76.21%,其中完成2008年扩大内需防护林建设项目7.76万亩,占项目建设任务9.5万亩的81.7%,全市义务植树完成155万株,占计划任务155万株的100%。中幼林抚育23万亩,占计划任务23万亩的100%。

2、森林覆盖率。全市森林覆盖率58.90%,近几年的新造林逐步成林,预计今年可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60%。

3、林业总产值。上半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10.21亿元,占计划任务目标22亿元的49.54%。其中造纸业产值1.12亿元,占计划任务目标4.9亿元的22.85%;木材加工产值3.2亿元,占计划任务目标7亿元的45.71%。

4、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全市实现林业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占计划任务目标7亿元的42.9%。

5、木材产量及人造板产量。上半年,全市木材出材量17万立方米,占计划任务50万立方米的34%。实现人造板产量15.8万立方米,占计划任务34.8万立方米的45.40%。

6、沼气池建设。上半年,全市新建农村沼气池3900座,占计划任务8900座的43.8%;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39个。

7、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市各级林改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宣传、培训和试点工作已结束。目前正在全市开展村、屯级发动群众、讨论通过林改方案工作。其中,东兴市已完成1个乡镇的村民小组林改方案公示,受重大建设项目拆迁工作影响人力的港口区也已完成培训工作。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认真做好国家、自治区级生态公益林管护合同签订和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同时积极做好我市防城江流域市级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制订出台了资金补偿办法。二是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依法管理林地,全力做好重大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服务工作,特别是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上半年,全市共向自治区申报征占用林地14宗,已批复8宗,批准征占用林地面积98.3281公顷。三是稳步推进山林纠纷调处工作。认真按照上级安排,组织人员,落实经费,积极开展干部下访和“大接访”活动,深入排查,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确保了林区平安和谐。上半年,全市共调处山林纠纷14宗,调结7宗,未结7宗,调结率50%。四是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特别是针对今年上半年我市遭受中度旱灾,全市林区出现大量的枯死木、易燃物等情况,防火形势严峻,为此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防火指挥部、自治区林业局、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及时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布署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强化森林防火宣传,严格野外火源管理,加强24小时防火值班,确保火情信息畅通;做到重兵布防,全力管控,抓好培训,确保全市森林防火方面不出大的问题。上半年,全市共发生林火13起,过火面积68公顷,受害森林面积8.6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03‰,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火灾起数和受害面积均在自治区下达给我市“双控”指标范围之内。五是强化依法治林工作。上半年,全市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共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案件243起,其中刑事案件21起,刑拘25人,逮捕19人,21人,取保候审5人。收缴部级保护野生动物一批。查处林业行政案件222起,林业行政处罚340人,林业行政罚没款33万元,收缴木材846立方米,收缴广西级保护野生动物一批。严厉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地保护了我市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2、全力实施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促进我市林业发展。为确保我市中央扩大内需沼气池和防护林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积极采取超常措施、超常手段,举全市林业之力,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工作。一是及时下达建设计划。二是加强宣传动员,2008年12月12日在防城港日报刊登植树造林和建池公告,并在防城港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7天滚动播出公告,今年4月又制作了专题宣传光盘,把拉动内需造林、建池与返乡农民工政策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宣传动员。累计出动宣传车辆35台次。三是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指导帮扶活动,从林地落实、种苗供给等方面为林农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截止2010年7月13日,全市完成扩大内需防护林建设项目7.76万亩,占项目建设任务9.5万亩的81.7%,其口区完成造林0.66万亩,占计划任务1.5万亩的43%;防城区完成3万亩,占计划任务3万亩的100%;上思县完成造林2.5万亩,占计划任务3万亩的83.3%;东兴市完成造林1.6万亩,占计划任务2万亩的80%。2008年中央新增1000亿投资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2800座全面完成,39个农村服务网点基本竣工,2010年50亿中央扩大内需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2295座,目前全市已完成516座。

3、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治区林业局北海林改工作会议之后,我市进一步加快了林改工作步伐。一是在全市范围内抽调8名林业骨干组成了市林改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GIG软件等一批工作设备;印制《林改政策宣传》和《林改工作手册》2万册;录制了普通话、白话方言两种林改宣传语音光盘,分发给市辖各区、县(市)开展林改宣传工作。各区、县(市)也印制了《林改操作细则》、《致农户一封信》等宣传工作资料共4万多份,分发到乡镇、农户和工作人员手中。市林改办还组织全市林业骨干到钦州市钦北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到各区、县(市)乡镇介绍“浦北经验”。二是实行责任包干。市林改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厅级领导分包四个区、县(市),成员处级领导分包全市涉及林改乡镇。各区、县(市)也实行了处级领导分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责任包干。三是各区、县(市)林改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林改工作培训。如防城区分片分别举办政策宣传、技术操作、纠纷处理三类培训班;港口区室内培训结合野外实地操作,有针对性地对乡镇包村干部、技术人员和调处人员进行培训。四是积极解决技术力量。防城区政府批准聘用8名林业大学毕业生,东兴市聘请中南大学林学院师生23名,充实当地技术力量,突击开展外业勘界工作。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市政府已批准按1元/亩进行补贴。各区、县(市)也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目前也按每亩不少于1元的林改经费,分别拨出30至50万元作为前期启动经费,防城区林改办不等不靠,自筹资金率先开展2个乡镇村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到7月20日,全市已全面铺开林改工作,其中东兴市马路镇已全部完成涉及林改村村民小组的《林改方案》公示,外业勘界正在全面开展,争取突击在9月初完成东兴市60%以上的勘界任务。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5月下旬,我市开展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主题教育活动,成立了防城港市林业系统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主题教育活动领导机构,并召开了全市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暨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会议传达了自治区依法行政、廉洁自律动员大会精神,明确了全市林业系统从2010年6月开始开展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主题教育活动,至2010年3月底结束,同时制订印发了《防城港市林业系统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方案》,活动分动员部署学习、查摆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提高和检查验收总结四个步骤进行。目前,正在学习和查摆问题。

总的说,今年上半年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市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奋斗目标,创新理念,转变方式,突出重点,克难攻坚,各项工作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为实现全市林业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造林工作进度较慢,特别是扩大内需防护林工程造林项目还没有完成。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市木材价格下降,木材加工业、造纸业受冲击影响较大,实现产值较低。三是受今年全区旱情影响,全市林火发生率有所偏高。四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缓慢。各区、县(市)开展工作不平衡,工作措施不得力,完成今年263.4万亩的林改工作任务存在一定困难。五是沼气池建设进度不够快。六是跨地(市)山林权属纠纷多,调处难度大,维稳工作任务艰巨。

二、抓住机遇,继续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既定的各项工作目标,逐项对照,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林业工作任务,重点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造林进度,全力抓好防护林工程建设工作。现在时间已过半,虽然完成任务已过半,但造林植树的黄金时节已过,因此我们要采取超常措施、超常办法,千方百计加快造林进度,特别是扩大内需防护林工程造林建设项目。

(二)切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继续抓好林改工作经费落实,配足配强林改办工作人员,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外业、内业、配套体系等各项工作,各区、现(市)林改工作力争在近期内有突破性进展,林改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林改工作全面推进、整体推进。

(三)强化审批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做好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工作,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二是做好森林采伐审批管理和改革工作。三是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活动,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林业窗口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林业行政效能,为各林业企业和造林业主做好服务工作。

(四)坚持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是加强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积极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强化野外用火管理,做好物资储备,组织开展大练兵活动,力争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三是继续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及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控工作。四是全力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加大山林纠纷调处力度,积极开展平安林业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林业社会治安稳定。五是依法打击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活动。

(五)集中突出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待雨季过后,迅速掀起建池高潮,积极开展建池突击月活动,全面完成建池任务。:

(六)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扩大内需优惠政策,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加大生态建设投入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向上级林业部门申报建设项目,推进我市林业发展。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园林施工管理特点

1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1.1施工对象的多样性与生命特性园林工程的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色彩不同季节植物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净化空气、吸尘降温, 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

1.2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协调性追求人造景观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园林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更要讲究艺术性,其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而设计师的个别细节部分不一定能达到这种效果,这就需要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 去实现设计师的最终意图与境界。比如假山的堆叠,地形、地势的处理,同一张图纸由不同技术人员施工,产生的艺术效果及观感就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理人员不能仅仅停留于一般的熟悉图纸、按图

施工、按图监理,还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了解与掌握深层次的设计意图,督促施工单位针对该部分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认真监督把好关,力求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

2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园林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进行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控制。它们共同的基本方法就是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指集体中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 在实施中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行为科学,借助人们的事业感、能力、自信、自尊,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目标。因此,目标管理是以被管理活动的目标为中心,把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任务转换为具体的目标加以实现和控制,通过目标的实现,完成经济活动的任务。这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目标管理的精髓是“以目标指导行动”。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管理领域,成功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3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

3.1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概述

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是指在既定的工期内,编制出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执行该计划的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实际情况,并将其与计划进度相比较,若出现偏差,便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制定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地如此循环,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应以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交工日期为最终目标。

3.2 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措施

3.2.1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是指确定施工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进度控制目标,并编制其进度计划。控制是指在施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施工实际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的比较,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协调是指疏通、优化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单位、部门和工作队组之间的进度关系。

3.2.2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

(1)组织措施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在业主、监理工程师规定的时间内将人员、设备按计划全部到位;认真熟悉施工规范和合同条款,明确承包人义务和责任,全面完成组织准备工作,认真进行施工技术准备。搭建各类必须的临时生产辅助设施,保证在投标文件规定的开工日期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承担该工程的项目经理驻施工现场,如有特殊情况须临时离开现场时,事先应征得业主及现场监理的同意后并妥善安排好现场工作才可以离开。

(2)技术措施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按照工序、工艺合理划分施工段,根据互不干扰的原则组织施工作业;采用动态施工计划网络管理,明确进度管理目标,优化网络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实行跟踪落实,并根据实际施工状况不断修正完善;充分利用现场有利地段堆放材料,加快材料周转;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充分发挥专业施工企业自身的优势;严肃施工纪律,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各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及进度计划,确保各分项工程,尤其是关键工序做到切实地按施工进度计划的工期要求逐步逐项实施。

4降低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4.1落实技术组织措施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又一个关键。一般情况下, 项目应在开工以前根据工程情况制订技术组织措计划,作为降低成本计划的内容之一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月度施工作业计划的同时,也可能按照作业计划的内容编制月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4.2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把质量管理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一切可能的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隐患,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尤其对苗木及苗木栽植、养护管理等的质量把关更加严格,否则可能会导致苗木死亡,不仅增加了工程成本,还有可能损害工程形象,甚至公司的信誉。

4.3组织均衡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凡是按时间计算的成本费用,如项目管理人中的工资和办公费,现场临时设施费和水电费,以及施工机械和周转设备的租赁费等,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的情况下,都会有明显的节约。除此之外,还可从用户那里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提前竣工奖。因此,加快施工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将会增加一定的成本支出。例如:在组织两班制施工的时候,需要增加夜间施工的照明费、夜间费和工效损失费;同时,还将增加模板的使用量和租赁费。因此,在签订同时,应根据用户和赶工的要求,将赶工费列入施工图预算。如果事先并未明确, 而由用户在在施工中临时提出的赶工要求,则应请用户稚,费用按实结算。

5园林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管理

所谓园林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5.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 " 四全 " 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 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5.2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分析事故的成因, 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5.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第8篇

一、林业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性 http://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河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开展林业工程建设,林业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林木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全省林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于河南省同期gdp的增幅,每年向社会提供木材1400多万立方米,大枣、板栗、苹果及茶叶等林产品生产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河南省实现了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的“四增长”,“缺林少绿”的现象已成历史,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河南林业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并且与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工作生活的期盼相比,还存在薄弱环节。河南林业基础低,人口多,人均林木蓄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还有1100多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447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802万亩平原区沙化土地。因此,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全新的高度,重新规划林业建设。

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条件较好,南北植物并容,树种资源丰富,同其他地区相比发展林业的优势和潜力较大。2007年,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着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林业建设的正确思路、丰富内容、有效措施和实际效果,作出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科学决策,谋求林业更高水平、更快速度的发展,并通过林业减排作用拓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通过林业防护作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二、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科学性

河南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林业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关键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发展、集中民智、调查研究,并科学编制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作为今后五年全省林业发展的总蓝图和行动纲领,使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切实体现在规划的目标任务、建设工程等具体内容当中。

1、规划程序的规范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组织专家编制《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采取以县为基本单元,经过了自下而上、科学计算、逐级汇总、平衡优化、专家论证等环节,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对涉及到的林业与粮食安全、节能减排等重大问题认真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科学咨询论证,并及时吸收农业、水利、国土、城建、环保等有关行业的科研成果和业务规范。河南省政府邀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进行了论证评审,给予了高度评价。评审委员会认为“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指导思想科学,建设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处于国内同类工作的领先水平”。院士专家的论证评审意见为省委、省政府的及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目标设计的系统性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生态省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的基本要求。规划的目标任务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既有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既有造林规模又有效益价值。规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巩固和完善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了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了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有林地面积达到54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84%,森林和湿地资源年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达到8600万吨,林业年产值达到760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5100亿元,使全省的生态环境有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林业生态省。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5700亿元。所有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逐步建成林业生态省。这些目标任务均经过集思广益、民主讨论、分析研究、科学计算,是科学可行的。

3、建设工程的合理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谋划生态省建设工程。在山区和平原区,统筹安排部级工程与省级工程,统筹安排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在突出宜林荒山荒地营造林木工程的同时兼顾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村镇绿化工程。在注重造林的同时兼顾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的改造。在规划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五个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基础上,计划启动八个省级林业生态工程和四个省级林业产业工程,五个省级重点生态工程规划总任务5151万亩,包括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扩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四个省级林业产业工程规划总任务324万亩,包括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建设工程、森林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相互衔接、合理布局,形成了涵盖全省的林业工程体系。

4、保障措施的操作性

把良好的发展设想、科学的目标任务、合理的建设内容等变为现实,有赖于可靠的保障措施。为保障《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河南省政府文件明确提出了操作性强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规划执行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上级政府监督,严格考核。二是加大政府投资,拓宽融资渠道,确立林业投资机制。文件规定省本级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按照一般预算支出2%的比例列入预算。省辖市、县(市、区)分别按1.8%、1%的比例列入同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三是制定检查办法,强化核查稽查,完善工程管理机制。河南省制定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检查验收办法》、《河南省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办法》、《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稽查办法》等,把投资安排与《规划》实施情况和验收结果直接挂钩。改下达项目同时下达资金为检查验收合格后拨付资金,改单一的工程核查为核查与稽查相结合的复合型抽查,改林木休眠期核查为林木生长期核查。

三、林业生态省建设效果的综合性

林业生态省建设是林业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通过认真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加强资源培育、保护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落实责任,改革创新,贯彻科学发展观,现已取得林业生态省建设阶段性、综合性的显著效果。林业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转贴于 http://

1、生态建设协调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新跨越

按照《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全面启动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把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与省级重点生态工程统筹设计、协调推进、—起安排、一张图纸、一同督查。突出抓好山区生态体系、生态廊道网络、城市林业生态和村镇绿化等四个林业生态工程。坚持改革创新,实行全过程的“阳光林务”,对年度计划、投资标准、核查结果、奖励资金等一律在河南林业信息网公开。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生态省建设的突破口,与林业生态省建设同步研究部署、同步落实责任、同步组织实施。对纳入2008年、2009年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的新造林地。及时明晰产权,颁发林权证。经过核查和稽查,2008年全省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601万亩,是2007年的2.2倍。2009年全省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715万亩,创历史最高。两年来,森林经营进一步加强,共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460万亩,提高了森林生态质量和综合效益。有52个县(市、区)达到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20.16%,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加上灌木林、四旁树等林木资源,全省林木覆盖率达26.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产业发展逆势而上,优化结构达到新水平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河南省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特点,着眼于实现林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逆势而上,优化结构,积极推进林纸林板一体化项目建设,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林业产业前伸后延,拉长产业链,加强管理和服务,增强了林业企业的竞争力。近两年,每年完成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30多万亩,全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已达800多万亩。新发展经济林16.5万亩,全省经济林面积达1330多万亩,年产量670万吨。大力发展的苗木花卉总面积达85万亩。2008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27亿元。同比增长21%,高出河南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八个百分点。农民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达762元,比2007年增长9.6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7.1%,在林业发展中得到了较大的实惠。2009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