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施工工艺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1 19:32:43

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施工工艺第1篇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外板内模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浇筑工艺。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本要机具:

2.1.1  水泥:用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用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构造柱、圈梁用粒径:0.5~3.2cm卵石或碎石;板缝用粒径0.55~1.2cm细石,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用不含杂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掺入量由试验室确定。

2.2  作业条件:

2.2.1  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2.2  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规定时,要堵塞严密,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钢筋办完院检手续。

2.2.4  构造往、圈梁接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

2.2.5  常温时,混凝土浇筑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浇筑、振捣

混凝土养护

3.2  混凝土搅拌:

3.2.1  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3.2.2  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标量。磅秤应定期核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计量精度: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3.2.3  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3.2.4  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3.2.5  投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掺合料在倒水泥时一并加入。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3.2.6  搅拌第一盘混凝上,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

3.2.7  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

3.2.8  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两次。

3.3  混凝土运输:

3.3.1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3.3.2  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得大于90min,C30以上时不得大于60min。

3.4  混凝土浇筑、振捣:

3.4.1  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3.4.2  浇筑方法:用塔吊吊斗供料时,应先将吊斗降至距铁盘50~60cm处,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铁锹灌入模内,不应用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

3.4.3  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可每层一次浇筑。

3.4.4  混凝土振捣: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入。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φ30mm小型振捣棒。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外砖墙、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使其损害,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

3.4.6  表面抹平:圈梁、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3.5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时每日至少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d。

3.6  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混凝土试块。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l  水泥、砂、石、外加剂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4.1.2  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符合规范的规定。

4.1.3  按标准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评定混凝上强度并符合设计要求。

4.2  基本项目: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1。

表 4-31

允许偏差 (mm)

砖  混

多层大模

1

构造柱中心线位置

10

10

2

构造柱层间错位

8

8

3

标高 (层高)

±10

±10

水准仪或尺量

4

截面尺寸

+8  -5

+5  -2

尺量检查

每    层

10

10

用2m托线板检查

5

垂直度

10m以下

15

15

10m以上

20

20

成品保护

5.1  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污染清水砖墙面。

5.2  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移位。

5.3  钢筋有踩弯、移位或脱扣时,及时调整、补好。

5.4  散落在模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混凝土材料计量不准:影响混凝土强度,施工前要检查,校正好磅秤,车车过秤,加水量必须严格控制。

6.2  混凝土外观存在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混凝土振捣不实,漏振,钢筋缺少保护层垫块,尤其是板缝内加筋位置,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1  材料(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出厂合格证明、试验报告。

6.2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6.3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6.4  隐检、预检记录。

6.5  冬期施工记录。

混凝土施工工艺第2篇

关键词:土建工程 清水混凝土 施工 工艺

前言:

一般,清水混凝土工程是指采用先进模板体系而进行施工的混凝土,其具有良好的观感、平整度、垂直度等屏幕参数,不需要后续进行抹灰处理,只需要简单的抹上腻子就能够进行后续的装饰作业。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工具式大模板,在对应的起重吊装机械设备参与下,在科学的施工组织基础上,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再系那次进行标准化施工,浇筑形成建筑结构体。其施工特点是以建筑物的开间、层高以及进深为标准,采用大模板为施工手段,将现浇混凝土墙体作为主要工序,具有施工进度快、机械化作业程度高、劳动强度相对较低、建筑结构整体性好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

1.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

1.1.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

由于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工程施工行业中起步的比较晚,因此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而为了保障建筑结构的质量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人们通常都是以普通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的标准和外观要求,来对清水混凝土进行处理。目前,在对清水混凝土水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对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要求:

①清水混凝土的尺寸要符合工程施工的标准;②清水混凝土线条必须要顺直;③表面结构平整光滑,而色泽均匀;④其表面结构没有黑斑、气泡等现象的出现;⑤在进行模板接缝施工或者施工缝留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保障其清水混凝土结构的规律性。⑥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没有漏浆现象的出现。

1.2.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外观要求

①菱角防止、线条顺直,而且其混凝土结构表面光滑平整是人们对清水混凝土的外观的基本要求,只有清水混凝土结构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有效的保障建筑结构的外观美感。②清水混凝土模板在实际应用,还要保障混凝土模板拼缝的整齐和规律性,避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建筑结构的外观。③表面质量上的要求对于表面的光洁度有着相关的要求,表面要色泽均匀,平整光滑,没有污染以及破损等;对于表面平整度的要求主要是平整度的偏差不能大于 3mm;在表面的颜色上,要求颜色要一致,在 5m 左右的距离以内看不到色差为准[2]。 对于气泡的要求是,表面的气泡应该要大小一致均匀,最大的气泡的直径不应该大于 2mm,深度不应该大于 3mm。 在裂缝上的要求是,表面不应该有明显的裂缝,另外,裂缝宽度最多不能超多 0.15mm。 对于感观缺陷上的要求是,不应该有漏浆、胀模以及跑模等形成的缺陷, 也不应该有冷缝和错台。 表面不应该出现蜂窝、砂带、麻面、露筋、孔洞等缺陷。

2.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2.1工程测量放线技术

以设计规划单位所确定的坐标点、水准点为基础,将定点数据引测至施工现场,并将之标记在永久建筑物上,便于后续以之为参考。对于竖向轴线,可以采用经纬仪、借线法等方式来控制其垂直度,同时进行轴线引测作业。以各层所选定的测点为基础,以控制轴线为基准,利用经纬仪进行投测,然后用钢尺测量实际间距,与设计数据进行比对。在放线过程中,除了各角处竖向控制线之外,还需要在外墙角的窗口处弹上中心垂直线。当建筑物的高度超过30m或者50m时,应该另外设置标高控制线,并保证层间的测量偏差在士3mm之间,建筑总高测量偏差在30mm以下。

2.2钢筋安装施工技术

首先需要对钢筋的规格、种类以及钢筋的制作、搭接方式、锚固、构造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设计及规范要求。之后,对入模钢筋表面存在的锈斑予以清除,且在进行钢筋连接时要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钢筋的安装及焊接工作必须在电焊位置处设置金属薄板,以免焊接产生的焊渣对模板造成伤害,使得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在其表面出现麻点。施工过程中若是采用防锈镀锌铁丝对钢筋进行绑扎,为了减少因为外露而导致的锈斑影响外观质量,绑扎过程中应尽量将绑扎丝头向构件的内侧弯折。当清水混凝土成型之后要搭设操作垫板之后再进行后续作业,研究踩踏。在安装粱板钢筋时,严禁在模板上直接拖拉钢筋,使得钢筋面授损伤。在采用保护层时,应该选择颜色与清水混凝土颜色相近的塑料垫块,且厚度控制在35mm一40mm之间。

2.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清水混凝土模板的设计、安装是确保建筑效果,同时还是控制结构受力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模板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简单合理、拆装方便、承载稳定”作为基本原则,对模板的明缝、禅缝、阴阳角、预埋件以及洞口的位置等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模板施工要确保其拼装之后接缝严密,模板间的接缝高度差、宽度误差等进行严格控制。在选择模板时,应该尽量选择刚度合适、吸湿性强、吸湿均匀的钢木组合结构体系。而且在拆模时必须等到达到必要的拆模强度之后方能进行,以免出现缺棱掉角的问题,为保证混凝土外观整体质量提供基础保护。

2.4混凝土施工工艺

首先需要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控制,要求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尤其是在高温的夏天,混凝土浇筑工作应该尽量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早晚进行,当天气炎热时,可以采用在拌和水中加入冰块的方式降低拌和温度。同时,砂石料场应该设置遮雨阳蓬;其次,需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控制,坍落度的稳定性是控制清水混凝土色差的重要方式,必须对之进行经常检查。另外,在对混凝土进行浇注、振捣作业时,需要对下料厚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不得超过30cm。而且在振捣过程中南要采用附着式与插入式振捣相结合的振捣方式。振捣过程中要对之予以严格把握,要求不得出现漏振、过振现象。在具体的施工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二次振捣方式,以达到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对振捣时间、振捣棒插入深度进行严格控制,通常要求振捣深度控制在50cm以上,直到混凝土翻浆而不出现下沉为止。

2.5浇筑后养护技术

清水混凝土在浇筑后若养护不当,特别容易在其表面出现因为失水而造成的细小裂缝,直接影响清水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外观。所以,对于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应该在其面层铺设粘性薄膜或者其他喷涂型的养护膜,以达到保湿养护的目的。在冬季施工时,可以在其面层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之后,再在保护膜上覆盖草帘、岩棉被等保温性材料。在气温正常时,只需要直接覆盖塑料薄膜与保温材料之后即可。当设计没有具体要求时,混凝土表面及其内部温度应该低于20℃一25℃。而且在温度测量时可以将普通的水银温度计插入预埋在混凝土中的测管孔中,或者采用电子测温仪进行测量。

2.6后期的缺陷修补

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成品后期修补是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重要构成环节。由于在拆模之后需要对混凝土表面的胶带纸、浮浆以及砂子等相关杂物进行清除,同时用批灰刀将梁、柱接头以及模板拼缝处存在的毛搓清理干净,对于较严重的部位则必须使用砂轮磨光机进行微磨处理。当清水混凝土表层出现小蜂窝、麻面、露石、露筋以及气泡等问题时,可以采用同厂家、同批次的混凝土浆进行修补,然后抹面、修整。

3.结语

随着施工人员施工经验的不断积累,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在对清水混凝土施工方面一定能够具备更加完善的施工技术,进一步促进清水混凝土工程的顺利施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为社会为人们建造出更多具有安全质量保证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工艺第3篇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concrete is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is the most widely and very advanced building materials used, but because of clear water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personnel,so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oncrete can meet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construction must carry on the concret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fair faced concrete and the detailed application of fair fa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I believe that readers on the clear water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building engineering also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All in al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s cast finish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modern construction, and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building, we must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fair faced concrete analysis.

Keyword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建筑建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本能,同时建筑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建筑也有了新要求。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中,随着对各种先进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应用,使得现代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而为当前的建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因此,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如何提高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尽管当前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却还是不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到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甚至还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从而才能够为建筑工程的后续施工奠定基础。本文从某工程实例出发,对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今后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工程实例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混凝土技术,为了对现代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更全面的剖析,本文通过某工程实例对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全方位讲解。某工程的占地总面积为 704.618 亩,并且该建筑工程分为了 A、B、C 三个分区。在该项目工程中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施工单位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由于该工程是商住两用,因此,对于建筑的结构和质量以及性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选择应用新技术项目

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它使混凝土结构拆模后不另加装饰层,表面直接外露,以其独特的本色,体现简约大方的朴实美感,常用于市政桥梁、建筑小品乃至一些公共建筑的共享空间中的局部构件上。为降低工程成本并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解决普通混凝土传统工艺施工过程中漏浆严重、浪费工料,混凝土表面不平整,造成装饰抹灰层过厚及天棚抹灰空鼓、剥落坠灰伤人伤物等质量通病问题,选定应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在本建设项目中应用清水混凝土构件拆模后,表面仅进行刮腻子加涂料刷浆罩面,即清水混凝土构件加薄抹灰技术。

3 新技术应用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

在实施过程中,为确保清水混凝土施工达到预期效果,必须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方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3.1.1 水泥。选用的水泥应具有质量稳定,含碱量低,C3A含量小,强度富余系数大、活性好,标准调度,用水量少,并且原材料色泽均匀一致,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R。

3.1.2 骨料。精骨料选用的原则是强度高,连续级配好,并且颜色一致的碎石,含泥量应小于1%,大于5mm的纯泥含量,应小于0.5%,针片颗料含量不大于15%,骨料不带杂物。细骨料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3以上,颜色应一致,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大于5mm纯泥含量小于1%,有害物质控制量不大于1.0%,粗细骨料其碱活性必须符合要求。

3.1.3 磨细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物掺合料已是混凝土 发展 的一个趋势,故其粉煤灰等掺合量应不超过胶结料总量的25%,矿粉要求密度在2.5g/cm3左右,平均粒径0.1mm~0.2mm。

3.1.4 外加剂。外加剂要求减水效果明显,能够满足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且与水泥相适应,如进入冬季施工时,应对各种外加剂进行试验选用,以达到施工及成品的效果。

3.2 测量放线测量

测量放线作为先导工序应贯穿于各个环节,它是保证主体结构外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是使主体结构达到清水混凝土的基础,在实际施工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3.2.1 施工竖向精度

a.水准点埋设水准点是竖向控制的依据,要求一个施工场区内设置不少于 3 个,点与点间距离 50~100m,以利于互相通视和校核,墙上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以便于保存、查找、引测。

b.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在场区依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由市测绘部门引测),建立高程控制网。

3.2.2 平面轴线投测

平面轴线精度受控,是确保设计轴线和细部线准确的基础。根据轴线控制桩,将所需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图上,同一层上所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 2 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和细部线。在实际施工中需注意:①各楼层的轴线投测,上下层垂直偏差不得超过 3mm;②轴线投测后放出竖向构件几何尺寸和模板就位线、检查控制线;③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方可进入竖向施测;④墙体拆模后,在墙体上测出结构 1m线以供下道工序使用; ⑤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施测完后,进行自检,合格后由专职人员复检,合格后再报检。

3.2.3 引测标高

要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先要进行高程控制网点的联测,检查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确认无误后引测标高。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必须正确,同一层不少于 3 点,以便于互相校核,其 3 点校差不得超过 3mm,取其平均值作为平面施工中标高基准点。

3.3 清水混凝土模板设计和施工

模板设计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一环, 面板和支架的选择妥当与否对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选择材料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不易吸水受潮变形。且几何尺寸准确的面板,如酚醛树脂浸渍纸复合胶合板等;选择扣件式钢管架或门式钢管架做为支架,减小整体和局部附加变形。模板安装:模板安装方案如下:①墙模板、电梯井筒模分别选用整体式全钢大模板及提升伸缩井筒模;②现浇楼板底模采用支撑、早拆头、木龙骨、胶合板散拆支模方案;③门窗洞口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组合式模板,边框木楞采用定型角钢护角,阴角配置快拆装置,使用效果好、拆卸方便、周转快,门窗洞口垂直、方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从而涌现出了大量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而随着这些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当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进而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水混凝土就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且非常先进的建筑材料,然而由于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对施工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何提高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水平以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就成为了当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就当前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实际情况而言,要想进一步提高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分析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陈书杰.探讨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

[2]焦述伟.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4)

[3] 黄昌利.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重庆大学.2008(10)

[4] 施兆文. 清水混凝土的模板挠度控制[J]. 福建建筑. 2002(S1)

[5] 颜家露,刘兆瑞. 核电站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 2000(09)

[6] 王汉猷!221002,徐州,王安华!221002,徐州,储小雪!221002,徐州. 清水混凝土在凤凰国际机场候机楼工程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 2000(09)

[7] 郑芸.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施工技术浅析[J]. 人民长江. 2003(03)

[8] 张卫才. 建筑装饰中的清水混凝土[J]. 中国勘察设计. 2004(10)

[9] 郑红勇,欧志强. 空间异型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 太原大学学报. 2005(01)

[10] 徐春荣,席中华,杨秀. 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证[J]. 低温建筑技术. 2005(02)

[11] 申永新. 清水混凝土顶棚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J]. 山西建筑. 2005(12)

混凝土施工工艺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建筑形式。在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整体工程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工程标准的施工要求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泌水及开裂现象,从而对整体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高层建筑中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规范,努力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震性能,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施工的质量要求,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

1大体积混凝土的概述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当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在1米以上时即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结构中的温度应用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1整体要求高。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较为常见,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其施工要求较高,浇筑过程中需要采取连续浇筑的方法。

1.2混凝土结构的整体体积过大。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即是其整体体积较大,这就使其在浇筑作业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水化热及温度应力产生,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大体积混凝土会发生膨胀,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2.1施工准备工作。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做好施工材料、施工器具及施工技术等的准备工作。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选择的骨料要确保表面清洁,表面没有弱包裹层,线膨胀系数小及级配好。需要掺加的外加剂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选择,选择的外加剂在配置计量前需要有复验单和质保单。使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配备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施工器具,而且在施工前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所有的施工机具进行检查。

2.2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做到科学、合理,因此在具体配制过程中需要利用理论计算及试配等方法。在试配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强度的要求,减少水泥的用量,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泥水化热情况。在大体积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还需要掺加适当的外加剂和粉煤灰等,对于这些物质在投入时需要准确计量,确保做到精准性。在混凝土配合完成后,需要搅拌均匀,每槽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尽可能集中进行混凝土拌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商品混凝土。

2.3混凝土的运输。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需要掺加适当的减水剂、沸石粉及粉煤灰,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水泥的用量,确保混凝土达到较好的和易性。对于采用混凝土泵输送的情况,还需要掺加一定量的泵送剂。在泵送前,需要对泵车做好调试工作,由专人进行操作,统一指挥,根据浇筑的要求来控制泵送的速度。使用振动器的操作人员要穿橡胶鞋、佩戴绝缘手套,电箱也要安装漏电装置。

2.4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形式有两种:全面分层浇筑、斜面分层浇筑、分段分层浇筑。全面分层浇筑的方法是待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开始浇筑第二层,并保证在第二层浇筑的时候第一层并未初凝,然后以此类推逐层浇筑直至完工。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大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沿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斜面分层浇筑适用于结构厚度是长度1/3的情况,要求斜面坡度也要小于或者等于三分之一,并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步往上移;分段分层浇筑的方法则主要是从底层开始浇筑,到一定距离以后开始第二层的浇筑,并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待全部浇筑完毕后第一次末端还未初凝,才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开始分层浇筑。

2.5混凝土的养护。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为了保证其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符合工程施工的标准,就要对其大体积混凝土进行要对的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情况下。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对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的养护技术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它们分别是保温和保湿。保温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将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保持在一定恒定的温度下,使得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度不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避免温度应力过大导致混凝土结构上出现裂缝。而保湿则是为了对混凝土结构的湿度进行很好的控制,避免应受到周围稳定的影响,从而发生干裂收缩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一般不超过28天,不过对其一些特殊部位进行养护的时候,其养护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而且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外观的质量,在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平整度进行严格的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3.1混凝土原材料方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质量的好坏会对整体工程施工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需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对于混凝土施工原料要进行严格检查,合格后才能允许其进场。进场的原材料还要在保管过程中要做好防潮和防水措施,避免影响到原材料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随时抽样检查,一旦发现与工程施工标准要求不符时,则需要及时将其撤离施工现场,避免对整体施工质量带来影响。

3.2施工技术方面。

在施工技术方面,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和技术人员做好相应的交底工作,并且按照工程施工的要求和施工图纸的设计,对其进行施工,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如果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相关的质量问题,施工人员一定要及时的采用相关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其施工问题不会对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施工完毕以后,施工人员还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质量复查,在检查无误以后在投入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而且对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当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难点,但随着开发和研制力度的不断加强,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不断改进,从而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戴俊生.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5(4):15.

[2]张立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8):15.

混凝土施工工艺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 防渗墙; 施工; 工艺

作为工程基础处理措施, 混凝土防渗墙被应用得相当普遍, 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 既可防水、防渗, 又可挡土、承重的功能所决定的。混凝土防渗墙是在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坝坝体中以泥浆固壁连续造孔成墙, 在泥浆下浇筑混凝土或回填其他防渗材料筑成的、起防渗作用的地下连续墙。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大部分是在坝面向下凿孔, 地下进行混凝土浇筑成墙的隐蔽工程。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1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法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首先得建造施工平台与导墙,在造孔前要制备好泥浆,槽孔建造完成后浇筑混凝土。下面就各阶段施工过程、方法与要求进行简单介绍。

1.1 施工平台与导墙

防渗墙施工平台应坚固、平整,适合于造孔机械和运输车辆行走,宽度满足施工要求。平台高程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应高出地下水位1.5m 以上;(2)控制施工期水位;(3)能顺畅排出废水、废浆、废渣;(4)尽量减少施工平台的挖填方量。

导墙为防渗墙施工时建造的临时构筑物,一般为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功能是为钻具导向、保护槽口和承重。其结构型式、尺寸应根据防渗墙墙体厚度和深度、导墙下土质情况及施工机械等施工荷载综合确定。导墙平面轴线应与防渗墙轴线平行,中心线与防渗墙轴线应重合,其内侧间距宜比防渗墙厚度大40~100mm。

1.2 泥浆制备

严格说,泥浆制备只能算是防渗墙施工的一个辅助施工过程,但它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泥浆一方面支护了槽孔孔壁,另一方面对施工机械起了、冷却作用。拌制泥浆的土料可选择膨润土、粘土或两者的混合料。应根据施工条件、成槽工艺、经济技术指标等因素进行选择,宜优先选择膨润土。制备好的泥浆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流变性能、稳定性以及抗水泥污染的能力。

1.3 造孔成槽

造孔成槽根据施工机械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方法,如:钻劈法、钻抓法、抓取法、铣削法等。

采用钻劈法造孔时应注意:a、开孔钻头直径应大于终孔钻头直径,钻头直径应满足设计墙厚要求;b、选择合理的副孔长度;c、一般情况下,主孔终孔后方可劈打副孔,采用钻抓法建造槽孔时,应先用钻机钻进主孔,后用抓斗抓取副孔。采用两钻一抓时,主孔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抓斗的开度。

采用抓取法和铣削法时,主孔长度等于抓斗开度或一次铣削长度,副孔长度宜为主孔长度的1/2~2/3。槽孔建造时,固壁泥浆面应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30~50cm,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槽孔周围的废水、废浆、废渣。

槽孔开挖结束经检查合格后,应进行清孔,并清除槽孔间接头槽壁上的泥皮。清孔合格方可浇筑防渗墙混凝土。

1.4 墙体施工

混凝土防渗墙墙体材料可采用普通混凝土、粘土混凝土、塑性混凝土等,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塌落度值应为180~220mm,扩散度应为340~400mm,初凝时间不小于6h,终凝时间不大于24h, 密度不小于2100kg/m3。

混凝土浇筑应采用直升导管法,开浇前,导管底口距槽底应控制在150~250mm范围内。浇筑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不宜大于6m,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得小于2m/h,混凝土面应均匀上升,各处高差应控制在500mm以内。混凝土终浇高度应高于设计规定的墙顶高程0.5m,防渗墙墙体应均匀完整,不得有混浆、夹泥、断墙、孔洞等。

2 挖槽方法和设备

在黏土心墙内选用BH - 7 型液压抓斗挖槽,配5 t自卸汽车出碴。为了砂砾石层槽孔的稳定,以及避免在槽孔底部形成弧形的底角,在砂砾石层和嵌入基岩部位选用国产CZ - 22型冲击钻机冲击钻进,使用十字钻头,冲击破碎基岩,遇坚硬岩石必要时辅以小药包聚能爆破(爆破控制振动波速≤50 mm/s) ,用砂袋将药包压贴基岩表面施爆,然后钻凿槽底到设计位置。砂砾石层和基岩凿槽通过砂石泵进行的反循环出碴,槽孔底部沉碴采用抽筒掏碴清底。

根据机械的实际效率、完成工程量分配及利用率等计算,抓斗与冲击钻的配合比取1∶ 5,即选用1 台液压抓斗配5台冲击钻机(包括其中1 台备用) 。

3 泥浆固壁

鉴于在坝体黏土心墙内造槽挖出的黏土可能含有水泥结石和其他杂质,制浆质量和数量难以保证,故选购当地黏土制浆,泥浆相对密度为1. 05 ~ 1. 20,黏度为18 ~ 25 s。在透水性较大的砂砾石层、松散土层、漏失地层段施工,应采用相对密度较高、黏度较大( 漏失严重地层可将黏度增加到60 s以上) 的泥浆,以增加阻力、防止漏失和维护槽孔稳定,并应做好堵漏泥浆的各项准备,例如: 对于中等以下的漏失情况,采用石灰泥浆堵漏; 对于中等以上的漏失情况,采用水泥泥浆乳或锯末碱剂泥浆堵漏; 对于漏失严重的地层可用快速水泥浆( 石膏水泥浆、胶质水泥等) 堵漏。如果出现槽孔坍塌,埋住钻具,应首先把钻具提上来。如果没有埋住钻具或没条件处理,则可将坍塌部位回填压实,回填材料应采用黏土。

4 墙体混凝土浇筑

在槽段清底换浆( 二期槽孔还要采用冲击钻机,用钻头上设置的钢丝刷清除接头上的泥皮) 并通过槽孔验收后,及时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采用直升导管法浇筑,工艺流程为:拌和站拌料混凝土泵输送料斗导管槽孔。对于6. 0 m左右长的槽段布置2 根φ250 mm导管,导管接头用胶圈密封,用以钢丝绳为键的键槽连接,每根导管顶部安设一个漏斗,混凝土泵直接输送混凝土下入漏斗。在混凝土浇筑前,在导管内的泥浆面上,放入厚度约10 cm的苯乙烯泡沫片将混凝土与泥浆隔开,浇入的混凝土压迫它将泥浆挤出导管后,泡沫片可漂浮到导管外泥浆顶面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2 ~ 5 m,少每隔30 min测量1 次槽孔内混凝土面深度,至少每隔2 h测量1 次导管内混凝土面深度,并及时填绘混凝土浇筑指示图,以便核对浇筑方量,特别是砂砾石层浇筑后应加密测量核算,以便将普通混凝土更换为塑性混凝土。混凝土浇注上升速度控制在4~ 5 m/h。鉴于防渗墙混凝土最远浇筑点到混凝土拌和站水平距离不足400 m,为减少坝顶运输影响,采用混凝土泵从搅拌机出口直接输送到混凝土导管内。根据浇筑强度≤30 m3 /h,选用1 台HB30 型混凝土泵,为保证浇注连续进行,再布设1 台同型号混凝土泵备用。

综上所述,随着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具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水库大坝防渗加固的一项重要措施。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与施工用泥浆、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混凝土与泥浆的密度差、造孔工艺、孔斜、导管间距及埋深、导管底高差、混凝土浇筑速度、孔底淤积厚度等因素有关, 为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提供可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钟璞等编著. 大坝基础防渗墙[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2]陶景良 著.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M]. 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8

[3]张鹏,李清富. 塑性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 水力发电. 2008年08期

混凝土施工工艺第6篇

【关键词】模板工程;混凝土;施工

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和构建按其要求的几何尺寸成型的模具在混凝土施工中是不可缺少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基础设施。模板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占主导地位,往往决定着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工期和造价。采用先进的模板技术对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模板的基本要求和种类

1、模板施工的要求

模板工程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模板包括模板本身和支撑系统两部分,模板是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保持正常的形状和尺寸,指正体系是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承受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重量级施工荷载。因此模板和支撑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1 保证工程结构和构建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1.2 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高,能可靠的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身重量和测压能力,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其他施工工序带来的荷载;

1.3 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能够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及其养护;

1.4 模板的拼缝严密不应当出现漏浆的问题,并能够多次周转使用。

2、模板的种类

模板的种类很多,可按材料、结构类型和施工方法进行分类。

2.1 按照材料分类

模板按照材料可以分为木模板、钢木模板、校核板模板、竹胶板模板、钢模板、玻璃模板、铝合金模板、预应力薄板模板等;

2.2按照结构构件的类型可以分为基础模板、柱模板、梁模板、楼板模板、墙模板和各种结构建筑物模板等;

2.3按照施工方法可以分为装拆式模板、固定式模板和移动式模板。

随着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模板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其发展方向是构造上又不定型向着定型模板发展;材料商有单一的木模板向着多种材料模板发展;功能上有单一功能向着多种功能发展。由于模板发展的过程中,使得混凝土结构逐步的试下定型化、装配化、工具化、大量节约了模板材料尤其是木材,提高了模板的周转率,降低了工程成本,加快了工程进度。近年来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大模板,滑升模板、爬升模板施工工艺,以整件大模板代替了普通模板进行混凝土墙开进行施工,不仅仅节约了模板材料,还大大的提高了工程量和施工机械化程度,甚至使用模板本身形成了家建筑体系。支撑体系逐渐向与脚手架通用性能的工具方向发展。

二、模板的安装工艺

1、木模板

木材是一种传统的模板材料,其加工方便,能使用各种复杂的形状模板需要,目前仍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由于木模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周转率低,木材消耗多。为了节约木材,较少现场工作,木模板及其支架系统一般现在加工厂或者现场木工棚进行加工其基本元件,然后在现场进行拼装。拼版是木模板的基本元件之一。是有半条和拼条构成的。施工的时候可以根据工程结构和具体特点、混凝土构件设计尺寸等设计要求进行不同尺寸的拼装,以便于统一加工使用。由于每块拼装拼版的重量不一,当拼接的过程中半条长度不够要求的时候,半条接缝应当位于拼条处,并相互的错开,以保证拼版的刚度。

2、定型组合钢模板

定型组合钢模板是一种工具是定型模板,有钢模板和配件组成,配件包括连接件和支撑件。钢模板是通过各种连接件和支撑件可组合成多种尺寸和集合形状,以适应各类型建筑物的梁、柱、强、基础等构件的施工需要的模板,也可以用来拼成大模板、滑模板、简模和台模等。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拼装成大块模板或者整个构件模板,用起重机吊运安装。定型组合钢模板的安装功效比木模板高,组装灵活,通用性能强;潮装方便、周转次数多,每套纲目可以重复使用50~100次以上;加工精度高,浇筑混凝土的质量好,完成之后的混凝土尺寸精确,棱角整齐,表面光滑,可以节省装修施工。

2.1定性刚组和模板在组成的过程中包括平面模板、阳角模板、阴角模板和连接模板。平面模板是有边框和面板以及纵横肋但部分组成,是当前模板的木梳尺寸关系到模板的使用性能的主要影响问题。在组成的过程中,是结合当前混凝土浇筑的需要尺寸为基础进行拼装的过程。连接件是当前定型组合钢模板安装的基础,其包括U型卡、L型插鞘、勾头螺栓、对拉螺栓、紧固螺栓和扣件等。

2.2 定型组合刚买别的构造安装

定型组合钢模板在安装的过程中主要分为基础模板安装措施、柱模板安装措施、梁、楼板模板安装和墙模板安装四部分。

2.3 定型组合钢模板陪伴设计

为了保证模板支撑工程的质量,做好组合钢模板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进行配模板设计,并画出模板配板图,以指导安装,其设计要求有:绘制模板放线图、根据模板放线图画出各构件的模板展开图、绘制模板搭配图、根据配板图进行支撑件的布置、列出模板和配件的规格和数量清单。

三、模板的设计

在模板工程中,当前常用的模板类型主要是木模板和定型组合钢模板。在其经验使用的范围内一般不需要进行设计和验算,但是对重要结构的模板、特殊形式的模板或者超出经验使用范围的一般模板,应当进行设计和严肃眼,以确保功臣曾质量和施工安全,防止材料的浪费。

经过长时期的工程实践,因模板结构的变形而造成的混凝土质量很多,因此在模板结构出去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外,还应当保证又足够的刚度,验算模板及支撑结构的时候最大限度的满足以下要求

1、对结构不做装修的外露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2、对结构表面装修的隐蔽模板,为模板构建计算跨度的1/250

3、支撑体系的压缩变形值或者弹性挠度,应小于相应结构跨度的1/1000。

四、模板安装的质量要求

模板及其承受结构的材料质量,应当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安装的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的时候,下层楼板应当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者架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当对准,并铺设垫层和垫板。在涂刷模板隔离剂的时候不得站务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其模板的接缝不能够出现漏浆,在施工之前应当用水浇湿模板,但是不能够出现积水情况。

混凝土施工工艺第7篇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 杯口 基础 施工工艺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预制混凝土构件施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预制桩作为混凝土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在施工中主要的结构方式有实心桩和预应力桩两种不同的结构体系,同时其施工方式和施工体系也可以分为锤击式、振动式和静压式桩式结构体系。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我们综合进行处理和总结以完善施工措施和施工标准。在预制桩混凝土施工的基础上,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施工标准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主要重点,也是现代化工程施工的重点方式。

一、杯口基础

所谓的杯口基础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装配是钢筋混凝土柱施工中,在施工基础中应当提前预制相应的留放柱子结构,这种结构的采用是一项与孔洞尺寸相关系的工程模式,其在施工中,柱子在进入孔洞体系之后,其周围都是采用细石混凝土结构来进行浇筑,这种基础也被人们称之为杯口基础结构,又叫做杯型基础结构。根据当前施工标准和施工条件进行分析,我们常见的杯口基础结构是通过基础本身高低和形状来进行深入控制和分析的,其中两部分分别都被人们称之为普通的杯口工程施工模式和高被扣基础工程。杯口基础和传统的独立结构下的基础结构相比较,其中普通的柱子结构是在季节性的延伸之下伸到基础表面的一种工程模式,而高杯口基础结构是在柱子与基础表面之间的施工中架设一定的过渡短柱,这个短柱与普通柱子结构相比较有着断面大、施工复杂的要求。

二、施工措施

预制钢筋混凝土是目前混凝土结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也是当前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最值得我们研究和总结的一种新工艺和新方法。在工程施工中,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通过在预制构件厂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成型与加固,而在施工现场直接进行安装与施工的过程。这种施工体系和施工措施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体积与外表精确要求十分关键和中哟啊,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的特点在于坚固耐久、不受周边自然环境和地下水位的限制,从而使得建筑结构的上部荷载能够发挥出人们的最大需要和要求。一般来说,在目前的预制桩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传统的预制桩混凝土杯口基础结构施工方法

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采用预制柱杯口基础来进行施工已成为诸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也是整个预制混凝土吊装结构在施工之后,对于裂缝校正之后采用的一种常见手段和方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工程中通常都是分为两次进行的。在施工中,第一次施工中都是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构件置放在临时的固定住以及基础结构体系之中,等到混凝土结构达到相关的施工标准之后在进行浇筑。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慢度标准值的25%以上时,将楔块拔出进行第2次灌缝至基础顶面。该做法形成至少有30年以上直红各种施工手册和工程教科书中沿用,使很多工程技术人员认为该做法就足唯一的规范做法。实际上,因为那足在计划经济时代,钢材比较匮乏,钢制楔块作为工具,用量比较人,价值比较高。该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取出钢制楔块,重复使用。

2、革新思路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不断采用,混凝土杯口基础结构的施工工艺进行改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整个社会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应当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按照传统做法,混凝上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25%以上一般需要养护1―2d,且需要2次灌缝,工序繁琐,施工小便。经过多年的社会实践和研究发现,多数企业和公司经过分析比较和工程实践对原做法进行了革新,具体为:预制柱吊装校正后,采用限位钢件分2层对预制柱进行四面固定后直接取出钢制楔块,这样,杯口混凝土即可一次灌缝至基础顶面。

3、技术经济分析

与传统做法相比较,采用新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减少了不必要的技术间歇,缩短了工期。传统工艺中要求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25%以上,虽然指标上是量化的,但现场很少去测量灌缝混凝土实时强度,仅仅是根据经验推定的,一般是按浇筑完2d来控制,实际上并不准确,人为地制造了技术间歇。新的施工工艺在应用中将杯口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了一次灌缝至基础顶面,这种施工措施和施工方法的采用至少可以将工程的施工周期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左右。

2)避免了混凝土在施工中产生冷缝的可能,保证了柱脚混凝土结构整体性。

3)减少了施工环节,节约了人工,降低了施工成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工人人供需紧张,建筑人上费用逐年飙升,人工费价格增长远大于钢材价格上涨。新工艺明显减少了混凝土灌缝用工数量,当时时也人量减少了钢制楔块用量,每个吊装作业面只需要配套楔块(校正1根柱子用的)即可。新工艺施工中仅在每个杯口消耗了少量钢筋(或角钢)料头,材料成本很小。

4)采用厂双层限位固定.使柱脚根部更加稳定,混凝土浇筑质量更容易控制。以往施工,由于预制柱是采用楔块临时固定的,一般都担心振动棒振捣引起预制柱根部扰动而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新工艺后,彻底消除了对柱根部浇筑振捣的担心,采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浇筑质量更容易保证。

5)新工艺使柱脚根部稳定可靠。防止了预制柱因振捣时固定受外界影响失效倾斜或倒塌,消除了对柱倾倒的担心,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安全。

4、工程实践

某单位在目前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预制桩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采用的是预制柱为17.195m长双肢格构钢柱,杯口为双杯口,采用了新工艺后.进行一次灌缝.效果良好,具体施工过程如下:在钢柱安装之前,先对杯口(底部)轴线进行确定,根据轴线距杯口底部4个立面的距离,用钢筋在钢柱底部4个面进行限位固定,以保证钢柱底部轴线,在钢柱徐徐落入杯口底后对钢柱轴线进行复核及微小凋整,下部轴线调整好后,用千斤顶对钢柱栏体垂直度进行双而校正,校正完成后,用角钢在钢柱所在杯口四周进行支撑固定,角钢端头用小楔块楔紧以保证钢柱稳定。在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一次浇至杯口上平面并用振动棒振捣密实。经过该工程预制钢柱施工的成功经验,使我们联想到颅制混凝上柱的施工也可以采取该工艺,仅需要在混凝上柱预制时在柱脚根部设置2层环形、点状预埋铁件即可。

混凝土施工工艺第8篇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后张法;施工工艺

人们为了改善结构构件在工作状态下的工作性能、提高其强度而在使用前预先施加的永久性内应力称为预应力。预应力施工工艺有多种,随着技术进步,后张法施工工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信赖。

1 孔道的留设

预应力筋的孔道形状有直线、曲线和折线三种,施工中可采用钢管抽芯法、胶管抽芯法和预埋管法进行孔道成型。

1.1 钢管抽芯法

钢管抽芯法用于直线孔道。预先将钢管埋设在模板内孔道位置处,在浇注和养护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慢慢转动钢管一次,以免混凝土与钢管黏牢。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钢管抽出,形成孔道。

钢管要光滑平直,预埋前要除锈、刷油。为保证钢管位置准确,可使用钢筋井字架固定,其间距为1.0~1.5m,与钢筋骨架扎牢。

抽管时间与水泥品种、气温和养护条件有关,一般以用手指按压混凝土表面不显指纹时为宜。抽管过早,会造成坍塌事故;过晚,混凝土与钢管黏结力过大,造成抽管困难,甚至抽不出来。抽管可用人工或卷扬机,顺序应先上后下。抽管后,应及时检查孔道情况,并做好孔道清理工作。

1.2 胶管抽芯法

留孔用胶管采用5~7层帆布夹层、壁厚6~7mm的普通橡皮管,可用于直线、曲线或折线型孔道。

胶管位置固定采用钢筋井字架,其间距为600mm,与钢筋骨架扎牢。在浇注混凝土前,将胶管充水(或充气)加压到0.5~0.8MPa,此时胶管直径可增大约3mm。混凝土初凝后,释放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待胶管端面缩小与混凝土自行脱离后即可抽管。抽管顺序一般为先上后下,先曲后直。

1.3 预埋管法

预埋管法是采用与孔道直径相同的金属管埋入混凝土构件中留设孔道,金属管无须抽出,因而施工简单,且孔道的形状、位置比较容易保证,目前应用较多。

金属管一般可采用薄钢管、镀锌钢管和金属螺旋管(波纹管)制作。镀锌钢管仅用于施工周期较长的超高竖向孔道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位;金属螺旋管由于具有重量轻、刚度好、弯折方便、连接容易、与混凝土黏结良好等优点,可作成各种形状的预应力筋孔道,是现代后张预应力筋孔道成型用的理想材料。

2 预应力筋地张拉

2.1 预应力筋的张拉方式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特点、预应力筋形状与长度,以及施工方法的不同,预应力筋张拉方式有以下几种:

2.1.1 一端张拉方式。张拉设备放置在预应力筋一端的张拉方式。

如设计人员根据计算资料或实际条件认为可以放宽以上限制的话,也可采用一端张拉,但张拉端宜分别设置构件的两端。

2.1.2 两端张拉方式。张拉设备放置在预应力筋两端的张拉方式。

当张拉设备不足或由于张拉顺序安排关系,也可先在一端张拉完成后。再移至另端张拉,补足张拉力后锚固。

2.1.3 分批张拉方式。对配有多束预应力筋的构件或结构分批进行张拉的方式。由于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造成预应力损失;所以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张拉力应加上该弹性压缩损失值或将弹性压缩损失平均值统一增加到每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内。

2.1.4 分段张拉方式。在多跨连续梁板分段施工时,统长的预应力筋需要逐段进行张拉的方式。对大跨度多跨连续梁,在第一段混凝土浇筑与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第二段预应力筋利用锚头连接器接长,以形成统长的预应力筋。

2.1.5 分阶段张拉方式。在后张传力梁等结构中,为了平衡各阶段的荷载,采取分阶段逐步施加预应力的方式。

2.1.6 补偿张拉方式。在早期预应力损失基本完成后,再进行张拉的方式。采用这种补偿张拉,可克服弹性压缩损失,减少钢材应力松弛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等,以达到预期的预应力效果。此法在水利工程与岩土锚杆中应用较多。

2.2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使混混凝土不产生超应力、构件不扭转与侧弯、结构不变位等;因此,对称张拉是一项重要原则。同时,还应考虑到尽量减少张拉设备的移动次数。

2.3 张拉操作程序

预应力筋的张拉操作程序,主要根据构件类型、张拉锚固体系,松弛损失取值等因素确定。

2.4 张拉伸长值校核

预应力筋张拉时,通过伸长值的校核,可以综合反映张拉力是否足够,孔道摩阻损失是否偏大,以及预应力筋是否有异常现象等。因此,对张拉伸长值的校核,要引起重视。

3 孔道灌浆

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为防止预应力筋锈蚀,增加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抗裂性和承载能力,应立即进行孔道灌浆,利用灌浆泵将水泥浆压灌到预应力筋孔道中去。

在水泥浆中掺入占水泥重量0.05‰的铝粉,可使水泥浆获得2%~3%的膨胀率,对提高孔道灌浆饱满度有好处,同时也能满足强度要求。

水泥浆应有足够的强度,较好的流动性、干缩性和泌水性。搅拌好后的水泥浆必须过筛置于贮浆桶内,并不断搅拌,以免沉淀析水。

灌浆工作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顺。在孔道两端冒出浓浆并封闭排气孔后,宜再继续加压至5.0~6.0MPa,稍后再封闭灌浆孔。对直线孔道,应以构件的一端灌向另一端;对曲线孔道,应从孔道最低处向两端进行。灌浆顺序宜先灌注下层孔道,再灌注上层孔道。

对较大的孔道或预埋管孔道,宜采用二次灌浆法。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0MPa,当灰浆强度达到150MPa时,方能移动构件,灰浆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时,才允许吊装。

4 结束语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应采取优质的原材料,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管道以及锚具安装位置及尺寸,保证压浆所用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及浇筑、振捣质量,张拉工艺应得当等才能最终保证施工质量,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