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职信息化教学

中职信息化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1:34

中职信息化教学

中职信息化教学第1篇

1 我国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然而距离职业教育目标还比较远,目前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数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实效,成本,就业者就业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 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效果不明显

相对于其他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无论建设规划,经费投入还是在队伍建设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推进,即使在目前实施基础能力建设,骨干专业建设等工程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也不明确。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中对于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等硬件建设非常重视,而对于网络课程,媒体课件等软件重视不够,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1.2 中职教育人员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

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需要专业人才开发资源,对成果进行评价,对政策进行研究。而目前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广力度不够。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人才素质不高,不能满足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规划,管理,指导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中职教育专业课程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1.3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普遍存在着盲目,随意的问题。建设层次不高,标准不明确,无疑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的浪费。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政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发展的资金需要,因此,需要通过相应政策的制定,扩大职业学校建设资金的来源。

2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不但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并且也为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经过不断发展实践,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和市场信息化的要求相差较大,因此,基于信息化的背景,结合中职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改革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

2.1 构建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因此,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就业。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该构建基于专业为主的教学方式,适应市场发展,为社会服务。基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层次进行准确定位,确定为市场培养初级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充分发挥远程教学,虚拟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师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为学生学习营造互动交流的平台,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获得。

2.2 构建科学的中职教学课程体系

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的核心。职业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实际上对职业教育起指导作用的是生产活动规律。基于此,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企业的需求,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中职教育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化课程的改革力度,使得专业课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

2.3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对中职教师素质的培养

当前,中职教育师资在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方面都不能满足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实践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已经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了影响。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职教师不但专业课理论基础扎实,同时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基于此,中职学校需要构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利用政策引导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中职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对新技术掌握应用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4 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信息化技术加快了教育领域的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该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使用,构建校园网,通过校园网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得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网络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按照教学实际,开发相关的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使得教学效率提高。

2.5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存在着重视理论而对实际应用重视不够的问题,造成了学生不能适应市场实际工作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及时变革计算机专业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强化对实验和实训的教学,同时,通过教产学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中职信息化教学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资源;中职教育

2016年12月2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作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巨大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总理重要批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使职业教育在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要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必先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走在教育信息化的前端。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信息化教学,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值得思考、改进。

一、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教育信息化实践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应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在传统的中职教育中,教师很少接触到信息化教学设备;尤其是一些年老的教师和女老师对此更是束手无策。比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科学启、停;多媒体操作平台的使用;常用教学软件(白板软件、办公软件)熟练使用等都是制约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因素。虽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培训,但这些培训大多也存于理论阶段,收效甚微。

2.教学资源的缺乏

信息化教育对教学资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课程资源、学习资源、微课慕课等。通过对目前全国知名教育装备公司进行了解: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教学资源已经比较丰富,并且也形成了体系;但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几乎没有对职业教育的课程、学习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

学校实践信息化教育后,没有专人和专门的部门负责,缺乏系统规范性。要想保障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就会有许多繁杂的工作:设备的常规维护、设备的检查与维修、软件的升级、教师的培训等。大部分学校都是由任课老师兼任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工作,工作量大,工作量核算模糊,所以老师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便会造成拖沓滞后的问题。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误区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很多中职学校教师和实训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部分学校的老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诸多误区。

1.对信息化教学理解有误

信息化教学不仅应该是教学资源的信息化,还要在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都体现信息化。但在中职学校中,仍有一部分老师觉得,只要将多媒体素材(视频、图片、动画)制作成课件,通过展示给学生就叫信息化教学。这只是叫做电化教育手段,而不称为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应该是以学习者学习需求为前提,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危将学科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地嵌入其中,是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

2.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过程有误

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师采用信息化教学辅助教学, 但老师们挖空心思所做的也只是在课堂过程中实现信息化,只注重教师信息化的“教”,缺乏学生信息化的“学”的设计。信息化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实时性,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来实现。

三、中职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1.为加快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运用能力,学校应立足信息技术,推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的完善,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质量。

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资源环境三个部分。对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来说:信息化教学已从前几年的电脑+加投影仪实现简单的互动到近年来普通使用使用交互电子白板、智能化录播教室、智慧教室等。中等职业学校在考虑本校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引进适合于本校的设备和技术。职业教育的资源目前无法通过引进实现,最好的办法是由学校或是同类型同专业学校联合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收集教师平时信息化教学的材料和学生数字化的作品,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开发;并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修改提升,最后形成系统化资源。

2.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虽然学校具备了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但教师集体无意识、信息化教学能力薄弱。所以,学校应加强教师网络教育应用能力的培训与提高、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与使用、校园网络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具体有如下方法供参考:

(1)对教师开展全员培训。考虑到职业学校教师结构的复杂性,应分阶段、分层次(老、中、青)、分类别(学科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国家、省、市等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文件、了解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政策,熟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等。

(2)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运用能力的考核。首先,聘请信息技术专家、企业工程师来校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化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操作使用技能,培训内容以实操为主,并分专业进行专项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学校严抓考核过程,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结果。

(3)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信息化比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备赛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支持,并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同时,也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远程学习、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校际协作、专题研修、教研互助、现场观摩、活动比赛、教学会诊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着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3.健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组织

学校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要求科学系统的起草本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并且成立由校长牵头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管这项工作,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和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成立专门的部门,安排专业人员组织实施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并对学校所有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中职教育信息化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作为广大一线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把信息化更好地融人课堂教学,提升多媒体运用能力,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广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A].中文信息,2014(5):287-287

[2]辛俊林,张有录.中等职业专业学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25-27

中职信息化教学第3篇

关键词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75-03

一、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职教师的信息搜索能力较好,具有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但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信息加工能力普遍薄弱。特别是长期以来职业学校重点加强了教师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培养,而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考核要求低,中职学校教育科研氛围不浓,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导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难以承载现实的教学任务,难以胜任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的教学改革要求。很多教师缺乏对现代教学理念的关注和学习,容易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教学成绩,不愿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认为采用信息化教学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甚至对新技术、新资源和新模式有抵触情绪。

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能力就等同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片面加强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而忽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应用,造成教学内容陈旧,呈现方式单一,不能满足现代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心理和认知需求。

一些教师在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以系统的、联系的观点将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进行统筹安排;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内容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忽略自身在课程中的主导作用;选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契合,教学环节繁杂、教学实施拖沓,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思维能力以及过于看重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评价功能;在过程性评价中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造成授课过程中难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不良情况。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环境包含完备的计算机设备、优化的校园网络和浓厚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完善计算机设备。提供必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开展教师信息化培养的物质前提。基本的硬件设备包括教师备课用机和学生多媒体教室。很多学校采取上级统配与学校自筹相结合的方法逐年更新,完善信息化硬件,取得良好的效果。

优化校园网络。畅通无阻的校园网络是教师获取信息、整合资料,开展活动交流、教学评价的资源保障。中职学校在确保建立开通校园网络的同时,还应配备专人进行校园网络的日常维护,确保网络畅通。

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氛围,引领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专业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加强对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自主获取专业知识、信息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对能够积极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的教师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肯定,要及时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论传播至一线教师,还要搭建校内外的信息化教学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网上课堂、网络教室和网上实验室、数字化仿真实训室等。使教师在良好的信息化氛围中形成自我提升和自我优化的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到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之中。

(二)完善培养制度

信息化是一个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过程,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必将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和无止境的工程。建立和不断完善培养制度,能够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工作保驾护航。

不同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制度:明确教师入职信息化能力标准,明确实施培训的部门和人员职责,明确参培的教师范围,确定年度培训的时间周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标准,聘请专家的标准要求,参培教师管理办法,受培教师绩效评定标准,培训经费保障办法等。在制度中要体现出对于不同教龄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开展分层次培训,把教师信息化能力和参与培训的实绩与常规教学考核。结合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变化情况定期对培养制度提出修改意见,并逐步加以完善,切实服务于教师能力的提升。

(三)确定培养内容体系

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指导思想,教师信息化能力包含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化课程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协作能力、信息化自学能力以及信息化创新能力等,对于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也应从以上方面展开。

信息化获取能力。指教师能够依据教学需求,在明确分析所需信息、知识要素的前提下,通过网络、数字化资源库、自行编辑拍摄或者交流共享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资源,有能力及时使用和妥善保存已获取的资源,并能够结合现代国际化专业发展需求使用英语查阅、获取相关技术文献资料。该项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应用培训为基础。

信息化课程整合能力。指教师能够恰当、灵活、巧妙地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有机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完成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在充分开展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统筹确定最佳的课程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一般通过信息技术优化改造课程和在课程创新研究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及资源两种途径加以整合。教师整合课程的过程一定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在学习、了解、掌握当代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整合课程。开展信息化课程展示、教学信息化设计、信息化课程评教是增强教师实践课程整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指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学生、同事、教学管理者、行业、社会进行交往沟通的能力,其核心是教师在虚拟的信息化教学情境中与学生的交往互动能力。中职学校实操课程是专业教学的重点,利用手机终端开展课前、课上和课后师生互动有利于进一步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

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指教师或教师指导学生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过程性和结论性教学评价活动,具有公开性、公平性、实时性、真实性、及时性、可量化等评价特点。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够满足中职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信息化协作能力。指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同事、学生、专家、家长等开展教学协作的能力。开展信息化协作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帮助,有利于从多元角度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教师信息化协作能力的前提是教师有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必要的协作交流平台是教师开展协作的基础。

信息化自学能力。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自发、自觉地获取知识解决信息化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项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只有通过必要的教学实践积累才能够取得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自学能力。有效的培养途径是借助自学能力强的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引领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信息化创新能力。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情境中对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教学理论建设等方面的创新能力。鼓励并要求教师在遵循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推陈出新,更加有效、全面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四)规划培养方式

校本培训与教师自助相结合。对于教师普遍不认知、不掌握的共性问题应采用校本培训的方式。例如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论,采用校本培训不但能够节省培训成本,还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谈论;对于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障碍应鼓励教师通过学校搭建的网络、教研活动等多种平台自发提出问题,寻求解决。

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有条件和能力通过互联网、校园网获得培训的内容,将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并通过网络交流共享实践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两者结合的培养方式不但能够满足更多教师参与培训的需求,降低培训成本,还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教学实践与参与大赛相结合。教师日常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仅仅是自知的,缺乏必要的评价和指引,不利于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稳步提升。鼓励教师参与到各级信息化教学比赛中,不但能够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能为教师提供一个专项交流、展示平台,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提升教师能力。

(五)聘请专家与树立骨干相结合

聘请专家传授新的理念经验,对教师实践教学情况给予诊断指导,学校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树立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名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名师工作室,实现多元化的培养格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8.

[2]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67-74.

中职信息化教学第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诗词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37-01

随着普通高中一年年扩招,供中职院校选择的生源愈来愈差,以性格调皮捣蛋、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为主。如何引导他们在古诗词的涓涓溪流中汲取知识营养、成长的力量,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所必须面对的课题。教学中,笔者巧妙地把信息技术和古诗词教学结合了起来,出了一条信息化古诗词教学的新路子。下面就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为例,阐述一下自己于信息化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铺就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那些大浪淘沙之后的诗词精品在教师嘴里晶莹闪烁,于他们却充耳不闻,这有学生知识底蕴的问题,更有教师教法不当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恣意徜徉,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也铺就了一幅古色古香的诗词画卷。

记得给高一机电专业的学生上课,内容是苏轼先生的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班里90%都是男生,他们思维活跃,主动学习的意愿很淡薄;动手能力较强,在知人论世、鉴赏诗歌方面却严重欠缺。课堂伊始,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经典场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思维视角引向了赤壁之战当中的指挥官――周瑜。当然,也有学生会说到诸葛亮,这时笔者早有准备,从资料库中调出了与小说不同的历史资料,引发了学生们对周瑜的赞叹与钦佩。话锋一转,我告诉同学们,英姿飒爽、年少有成的周瑜不仅是我们当代中职生倾慕的偶像,也是谪居黄州时四十七岁苏轼的偶像,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苏轼缅怀周瑜时会发出怎样的慨叹,是不是也与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段短短的视频,一些看似极不起眼的史实资料,这些信息化的产物却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生发了积极的化学反应,将学生们带进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历史年代,带进了一个高效、快乐的学习课堂中来。

二、拓展视野,挖掘一条幽深神秘的隧道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无疑只是一个“例子”,其更广阔的天地应该在教材之外。如何以课堂为基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拓展视野,这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毕竟,三年过后,学生们就会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课堂拓展出去的是终生学习的学习态度,是语文的学习理念,是一条幽深神秘的隧道。这方面,信息技术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诚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运用网络,学生们可以从中搜索更丰富、详实、精彩的关于“赤壁”的美景,什么悬崖峭壁、奇峰屹立,什么大江东去、滚滚滔滔,一切都尽收眼底;除了周瑜、诸葛亮,更有庞统、魏延、曹植等“豪杰”人物。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他们对苏轼的生平,当时的写作背景会了解得更多,对这首词作的主题也就了解得更深刻。

三、读写结合,打开一扇拥抱阳光的门窗

阅读现代作家的作品,他们时不时地会引用一两句经典的古诗词,让文章散发出浓郁的文学色彩,显得深邃、厚重。受此影响,笔者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常组织学生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并积极地应用信息化设备辅助评价,打开了一扇中职生拥抱阳光的门窗。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为例,课堂上,笔者曾组织学生针对以下三个问题开展了读写结合教学活动:

1.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上网查询资料,用笔写下自己对赤壁景色的憧憬。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将苏轼复杂的情感世界流露得淋漓尽致,根据你的了解与想象,写下苏轼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

3.结合余秋雨的《坡突围》,林语堂的《坡传》,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为其写传,要写出自己独有的内容特色。

经过整理,笔者将学生们极具代表性的作业上传到了相关论坛、微博群、QQ群当中,供广大网民品鉴、评论。别说,无论是学生的作业,还是网民的留言不少都有着独到的地方,为今后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为引导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注入一支强心剂。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给我们语文课堂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给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选择。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引导中职学生沉浸在古色古香、诗情画意的语文学习当中,给课程改革做出积极、时尚的注解。

参考文献:

中职信息化教学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实施环节;优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55-0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中职数学教学。根据2009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信息化教学”。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值得广大一线教师探索和思考。

一、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近代代表人物有杜威、皮亚杰等,其理论目的在于探讨人类学习的实质。该理论的三大要素为:情境、协作与会话、意义建构。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课程整合技术等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创设符合学习主题的学习情境,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设计新颖的教学结构,最终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环节

结合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我们主要运用“同课异构”、“同课多轮”进行中职数学教学设计,总结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功能”。

1.对中职数学课堂运用“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性探讨,解决“要不要用”和“什么时机用”的问题。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必须在教学设计上多花精力,认真准备。同一课采用两种乃至多种设计,有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设计,有的只用传统媒体进行设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设计,时机和目的也不尽相同。研讨中侧重于对异构的优劣进行比较性探究。例如,在《正弦型函数图像变换》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参数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两节课:一节课设计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教师通过传统的作图方式,让学生观察参数变化对图像的影响,得出结论;另一节课设计用几何画板软件,通过设置不同的数据,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参数的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异构的两节课上完后,大家普遍感受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如下优势:第一,图像清晰,节省作图时间,有利于学生辨析和思考;第二,学生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性加强,探求问题解决的欲望高。如果只用传统方法设计则显得平淡,效果一般,而且教师作图比较费时,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过于仓促。经过多次“同课异构”的研讨后,大家一致认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设计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必须将其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运用时机则要根据课题、课型、课时及中职生特点而定。

2.对中职数学课堂运用“同课多轮”的教学设计进行连续性探讨,解决“怎样用才有效”的问题。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数学中“怎么用才有效”是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大家都认同现代信息技术“确有优势,必须要用”之后,“怎么用才有效”成为中职数学运用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这里的“有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效果,发挥了它的功能优势;二是有效率,发挥功能优势所需的代价不大。因此,要解决“有效”问题,就要探讨它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能发挥哪些功能和优势,怎样用最少的代价发挥最多的功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运用了“同课多轮”的教学设计。“同课多轮”指一位教师在教学某一章节时,经历多轮研讨,不断修改完善,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笔者认为,可采用四轮的设计,第一轮:执教者独立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内容,同时掌握运用时机;第二轮:执教者上演示课,课题组成员针对公开课内容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设计方案,包括课件中生活实例的引入怎样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运用时机的选择等,从而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激趣功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学;第三轮:执教者在平行班先按修改后的方案授课,课后反思并请听课者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形成第二次修改方案;第四轮:执教者在本班按第二次修改后的方案施教,课后进行反思,由听课者进行研究性评价,形成研讨后的共识,而后整理较成功的教学设计,供推广迁移。同课多轮研讨的优势在于既发挥执教者的个人智慧,又凝聚了备课组的有益经验。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按照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适时、适当和适量”原则制作课件,既有利于推广迁移,又有利于执教者和备课组成员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专业成长。

3.“同课异构”与“同课多轮”的教学设计课交互,进行综合性探讨,解决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有效教学遵循的原则问题。通过上述两个环节的实施,教师在深入反思和研讨中开始将问题聚焦到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日益引起教师的重视,势必涉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发挥相应的功能。因此,“功能”与“原则”也成为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交替运用“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与“同课多轮”的教学设计进行综合性探讨,初步总结出中职数学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的几个“功能”:①激趣功能,即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形象,克服抽象,多感官刺激,调动学习积极性;②质疑功能,即提供信息,引发质疑,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③启思功能,即启迪思维,引发思考,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④互动功能,即师生、生生及时交互,及时反馈,益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⑤演示功能,即各种操作,提供示范,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⑥增效功能,即增大教学容量,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课堂效益。

同时,我们也总结出中职数学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①辅原则,即课件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②适宜、适度原则,即不要用电脑课件代替学生动手操作,不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不要在一节课连续用多个电脑课件,不要搞课件的“豪华阵容”;③互容性原则,即电脑课件要与常规媒体和传统教育结合使用;④效益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简单的电脑课件要高效使用,一个课件的教学设计要多次使用。如果不考虑这些,应用时就会出现偏差。

三、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上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或把数学问题还原成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就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懂,从“怕”数学到“爱”数学。

2.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知识面。通过信息技术挖掘生活素材,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交流、反思中领悟数学并学习数学,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3.提高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感悟)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形成)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浓、活动能力更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所提高;②喜欢质疑;③积极参与同伴间的交流,喜欢争论,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成果;④逐步形成在生活中喜爱质疑、探索求知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思辨能力、探索能力有所增强与提高,超出教师预期的水平,这是在教学别值得注意的。

中职信息化教学第6篇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学基础设施、教学方式、课堂形式都有了一定的完善和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课堂表现形式,可以采用“图”、“文”、“音”、“像”等多种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时代的发展对中职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也需要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

1信息技术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1.1扩展了教学时间和空间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他们不再像传统时代的学生一样严重依赖课堂上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所需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中职教师获取教学信息资料的渠道拓展[1]。不仅如此,学习时间也被延长。他们可以随时拿起自己的手机上网,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保存老师课堂展示的ppt,在课下随意翻阅,还可以利用学习软件背背英语单词等。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式。

1.2“以教师为主”课堂形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教学学习模式,也冲击着传统教师的地位。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很大程度的依赖老师传授,而更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弥补思维缺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老师扮演的是一种辅助角色。

2信息技术对中职教师的影响

2.1改变了教学心态

从小我们就比喻老师为“辛勤的园丁”,他们热情耐心的浇灌着我们,哺育我们成长,在生活中悉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因此我们十分依赖老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老师的影响被逐渐削弱,我们可以从网上轻松获取各种想要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应该改变心态,接受新的事物的到来。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让学生大胆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料。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

2.2创新了课堂表现形式

传统的教学需要依赖纸质书本,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简单明了又突出重点。同时,还通过可以展示视频、插播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丰富课堂表现形式。课堂形式的创新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眼球,激起学习的兴趣。当然这需要中职教师首先自我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才能灵活合理的使用这些技术从而发挥其价值,??现对课堂展现形式的创新。

2.3辅助教学

可以说在过去,课堂是“老师的课堂”。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疯狂的“复制粘贴”,一堂课下来书本上满满的笔记,实际不知道到底消化了多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在那个时代,老师就是知识的垄断者。然而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世界,知识需要不断被更新。中职教育是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也要紧跟时展潮流。应用型人才更要学会应用。学习不仅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2]。信息技术使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也不断引导着学生去主动学习。在这样的改变之下,也让老师们更加明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他们能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让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仅会“纸上谈兵”,在实际运用中也能够灵活应对。

2.4用数据说话

传统的经验主义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发展。经验认为哪些题目错的多就重点讲哪种类型的题目;经验感觉哪些学生比较优秀,就重点关注和培养哪些学生。然而每一届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力、领悟力都是不同的,每一位学生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用数据说话才是王道。可以用信息技术分析学生的考试合格率、优秀率,通过电子读卡,分析学生错题来源以及各个选项的错误率,进而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劣势等,发现不同学生的潜力所在。

3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3.1争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是国家以及政府更加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育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国家对教育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大,因此,中职院校更要策划出发展方案,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抓住发展机遇[3]。同时,可以与企业接洽,设立企业奖学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有利于提升资助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同时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人才。通过多方力量的集资,是教育资金更充足,更有利于院校的发展进步。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许多校园都有全面的wifi网络覆盖,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在图书馆常常还有单独的图书馆无线网络,让学生在纸质上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及时从网上得到资料补充。现代教学常常使用ppt放映教学资料或者展示教学视频,那么对于投影设备的质量应该有较高的要求,以免影响教学进度。毕竟许多学生都出现近视的症状,一旦投影效果不清晰或者投影设备损坏,那么会大大降低该堂课程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学生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等也都网络化了,因此需要加强学校网站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以免出现网站损坏、服务器繁忙等问题影响各项工作进度。

3.3加强对中职教师的网络培训

一些中职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可能习惯了以往的教学风格,而不愿意在教学中使用互联网技术,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接受新事物,并且利用新事物为教学质量的发展提升做出贡献。通过培训,可以使中职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更好的教学,也有利于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职信息化教学第7篇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改的整合呢?笔者觉得应该采取“借鉴主义”,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去大胆地尝试、探索、研究,找准两者之间的接合点,实现成功嫁接,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开花结果。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

运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水平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走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直观、高效等特点,与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其对课堂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深知中职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自控力都有所欠缺,因此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从而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其生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勾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可以使课堂更加活跃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与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正好与语文课堂要求的标准相一致。

二、通过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接合点,也就是教材与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对接。当然,这一接合点是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之上的。在语文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始终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随意拔高和降低。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设计导入,示范临摹

比如口语交际课、写作课,就可以根据信息资源中现有的材料来确定具体的训练内容。对于口语交际课,可以调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或其他资料,让学生看图说话或发挥想象,联系实际,展开辩论。还有在一次写作课上,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轻松地写李煜《虞美人》的读后感,笔者从网上找了有关李煜人物介绍的图片和文字,以及李煜写这首词的社会背景制成精美的PPT,先让同学们欣赏和交流,然后再提笔写。由于有了视觉、听觉的感悟,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就能写出不少佳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写作课上下笔难的问题。

(二)查漏补缺,自给自足

有些时候,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或专项练习,在网络中找不到相应的信息资源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师生的能动作用,采取“查漏补缺,自给自足”的做法。

1.教师事先备课时,应根据课堂的需要,自行设计教学课件。

如在教学王维《山居秋暝》时,知道学生对古诗词的文学常识了解较少。教师为了形象的介绍写作背景,出示王维在仕途上不顺的文字加以解释,有助于学生了解诗人归隐的情感倾向。

2.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课件。

在新授白居易《琵琶行》的课上,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合作精神,共同对琵琶女演奏乐曲的过程进行探讨。或者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独立讲评,然后评比。有课外知识储备的同学还可以把课文中描写音乐的文字与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描写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的文字进行比较,说说异同点。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提高学习兴趣,还可增强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

(三)增加课堂密度,扩大教学容量

课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课文教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提出:“对待职业岗位的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文字、图像、影像等相关资料,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大量的增加听和看的容量,信息量是原来传统语文教学的几倍或几十倍,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解决以往传统教学中中职生厌学语文的棘手问题。

三、信息化技术只是辅导,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强化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这对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认知能力是有帮助的。但是这种手段只是对语言内容的浅层诠释,往往不能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相提并论。换言之,形象、优美的语言(尤其是文学作品)所包涵的丰富多彩的意蕴远非简单的画面所能反映的,特别是这种语言经过老师富有情感色彩、形象生动的描述,启发学生以联想和想象进行了补充和丰富以后,更非画面所能比拟。因此,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无论多媒体的功能如何完善,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以计算机人为地割裂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更是设计课件软件之大忌。只有二者紧密配合,互相联系,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的认知能力。

中职信息化教学第8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技〔2012〕5号)精神,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上,提高信息技术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和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省于2014―2016连续三年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简称“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含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工作,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10月13日上午,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现场会在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综艺厅举行,全省各所承担2014年至2016年省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学校及未承担该项目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副主任科员詹宗超主持。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调研员吴艳玲、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黎国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罗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信息化专家王强、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员陈建国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此次议旨在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校长陈仕楷在大会上介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沙溪理工学校作为国家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推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教学模式。他表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学校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沙溪理工学校副校长冯子川作了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推广使用》的发言,肇庆市农业学校副校长曹希培作了题为《立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及使用的相关经验。

在当天下午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会议上,罗俊主任介绍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情况,展示了相关成果。吴艳玲调研员总结了广东省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绩,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回顾展望,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全省概况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旨在提高信息技术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成果真正落到教学实处,让信息化成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是我省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两大任务,为此,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资助这两个项目立项,以实现让学生在实训室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技能学习任务,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开展教学,完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辅导及实训学习成果的评价。所有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广东省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与全省中职学校师生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省顺应这一潮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要求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建立全省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生学籍、资助和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就业和人才培养信息。建立职业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员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信息化考试平台,支持远程教育和自主学习。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善的省级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是广东省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重要工作,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我省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三通两平台”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技能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尤其是实训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助力下不断改进和创新,屏幕上教师一对多的直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另外,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有了新的平台与途径。数字化还使教学资源的集约利用、校内共享、区域共享、全省共享变成现实,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不足的难题。这一做法及推广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做出了很好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提出两个引导性原则,一是引领性。要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二是实践性,要建设突出职教特色,对接岗位技术技能培养,支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核心课程,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实训室学习系统。在“引领性”与“实践性”的导向下,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进行项目申报,涌现出沙溪理工学校、肇庆市农业学校等一批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先进学校。

沙溪理工学校作为项目建设学校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项目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2014年7月,沙溪理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成为当年广东省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建设立项项目,项目建设历经公开招标、校企共建、中期检查、运行使用、结题验收等环节,于2016年9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目前,系统使用效果良好。2015-2016年,工艺美术专业申报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申报的院 《一体化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会计专业申报的《移动教学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再获批准立项。

沙溪理工这四个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均以原有的实训室(工作室)为基础进行改造,建设和强化数字化课程学习功能,除配备学生学习用电脑、教学服务器或教师电脑、智能会议通教学投影设备、视频音频录播系统以及接入校园网外,重点是校企合作开发了各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和教学资源包。其功能主要涵盖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视频录播与存储、虚拟仿真、课堂交流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学习评价、校企连线等,师生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使用。

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中的使用,效果非常明显,以“《汽车维护与保养》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为例,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使用时,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各自的账号登录学习系统,打开《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查阅和观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PPT课件、微课、教学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利用教学视频录播系统,将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汽车维修时的示范操作实时高清转播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无死角观看,同时将教师的示范操作视频录制存储起来,供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然后学生在小组实操时又可将自己的实操过程录下来作为作业提交给教师检查和评价;课后学生还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与同学、老师或企业师傅进行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