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讨

时间:2022-12-25 09:19:04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更新,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的教具。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课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讨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学设计要注重实用、注重生活情景创设,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主要是多媒体教学,教师在此基础上尽量丰富教学内容,如在PPT中插入音乐或是动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了PPT的制作时,可以开展一些以“我班的趣事”或“运动会剪影”为主题的评比活动,看谁的PPT制作比较精美,有无图片或音乐的插入。这时结合教材再进行理论的学习,教学效果就好多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又如《EXCEL新手上路》一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认知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利用各种输入技巧熟练操作,为将来的数据处理打下基础。在教学时,是从“创设情境”入手的,首先让学生把刚开学时,各同学自行定做校服的身高、腰围等数据为材料,从而开始进行"任务分析",分析此表中的各种数据可分为哪几类。通过情景创设,从现象到本质总结出表格在我们生活中的实用性。

二、任务驱动,增强动手操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要将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于实践。如我们现在的课本中的插图有不少是黑白色的,甚至有的还印刷得不清楚,很多人都重视课本中的文字而忽视图片,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们知道,图片和文字一样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它和文字同样重要,但是黑白的图片看不清怎么办?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通过任务驱动,增加着色上色、艺术字等操作教学。例如,要求学生用Flash给朋友制作一张多媒体的生日贺卡或以自己最得意的旅游照片为题,配上文字,同时在作品中要求包含移动渐变、形状渐变、淡入淡出、插入声音等知识要点,学生完成后直接保存在教师教学的专用机上。这样有任务驱动,极大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良性循环。这样,教师有意识通过实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

三、多措并举,化解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往往会让学生听不懂,失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理论课上应该多做操作演示,而演示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极大的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办公软件来说,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版本为Microsoft2010,但一些机房的可能仍然是Microsoft2003。版本更新造成操作使用模式的变化,在日常上机操作时,教师要化解难点,不拘泥于教材,对于落后而不实用的教学知识点和操作步骤,要及时更新,让学生在上机时避免困扰。如在演示文稿制作中,如果仅是理论的讲解会使得学生难于理解,这时需要课堂教学的演示或操作,如给幻灯片、文本或其他对象添加动态、声音效果、既能使作品画面丰富,又能使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使用恰当的动画效果还会带来典雅、有趣和令人惊奇的播放效果。又如在指法的学习时,适时引用练习歌,化解了学习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在讲基础知识时,可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复制”与“移动”是比较常用的操作方式,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四、分组教学,发挥传帮带作用

创设健康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和谐上网,是信息技术课要渗透的德育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转变“上网只为游戏和娱乐”的概念。现阶段,大班的班级授课是信息技术课堂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信息技术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分身乏术,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不高。而采用分组教学与合作学习则可以避免上述弊端。教师可将每一横排的人分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水平最高者为小组长。分组学习宜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广的交流空间。同时,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