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会计就业论文

会计就业论文

时间:2022-05-03 10:07:51 关键词: 会计就业 会计论文 会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职业教育的目标发生很大变化,“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就业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能仿真就业环境来学习专业知识成为职业教学的新方向。

会计就业论文

会计就业论文:当前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会计学专业作为所谓的“热门”专业,在就业浪潮中也受到不小的挑战。本文首先对会计学专业的就业趋势进行简要介绍,接着对当前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几点有关会计学专业的就业建议,旨在提高会计学专业就业的质量和数量。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就业;现状;趋势;建议

一、当会计学专业的就业趋势

一方面,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先进管理工具的运用,国内国际的会计行业大环境也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化,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尤其对于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虽然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但是许多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初衷并不是热爱和擅长会计工作,而是认为学会计、好找工作,从而出现会计行业就业人员的数量不断上涨,但其素质良莠不齐的局面。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稀少,许多企业无法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会计人才,而大部分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都较为普通,有限的工作岗位无法让每一名毕业生都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会计学专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

二、当前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现状

1.初级人才市场趋于饱和

近几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尤其是会计学专业,目前已成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由于会计中高级职称考试有相关的限制条件,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考取了初级会计职称,并且也有部分非会计学专业学生以及社会人士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由此导致初级会计人才已趋于饱和。大部分初级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市场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

2.用人单位招聘门槛高

据调查,我国有超过七成的大学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存在就业歧视现象,而超过五成的大学毕业生亲身经历过就业歧视。当前许多用人单位设置了较高的招聘门槛,有些职位对于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足够胜任,但其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这就造成了用人单位所选择的员工能力水平与职位性质不匹配的情况,不仅让大学毕业生失去了一次就业的机会,更阻碍了企业本身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中的会计岗位直接接触企业的财务工作,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外来人员进行财务工作十分排斥,所以直接拒绝对外招聘会计人员,而是选择企业内的老员工或者是自己的亲戚朋友担任会计职务,由此增加了会计求职人员的就业难度。

3.学生择业盲目

一方面,学生选择专业盲目。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盲目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部分学生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会计并不感兴趣,专业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造成本身专业能力方面的缺失,这对毕业后的就业有着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盲目。在求职过程中,许多学生过于依赖一纸本科毕业证书的分量,对自己的职业期待过高,就业地点要求大城市、就业环境要求大企业等,而自己的实际能力却没有达到理想中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最后使得这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

三、促进会计学专业就业的建议

1.学校方面

各高校应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设置,不能单纯的为了招生而设置热门的会计专业。在学生进入会计专业学习之后,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更加有计划的培养方案,并将职业发展教育贯穿始终,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此外,各高校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将更多能够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锻炼的实践活动引入到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竞争力。

2.企业方面

一是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设置招聘门槛,给一些能力过关的本科毕业生工作机会,实际上,即使是二本、三本大学,同样也有许多工作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的毕业生,能够胜任企业的会计工作。二是企业管理者也要拓宽眼界,开放思维,与高校进行合作,吸纳更多实习生进入企业学习,同时发现更多可塑性强的专业人才。

3.学生方面

在学习期间,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从而提升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是成功就业的关键所在。除了本科学历之外,学生必须始终保持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等会计相关的职称。同时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里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积累宝贵经验。除此之外,学生面对就业时要摆正心态,不一味的追求大城市、大企业,而是给自己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计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逐渐实现自己的目标。

4.政府方面

一方面,国家政府在“就业难”的浪潮中应当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建立起及时、安全、权威的网络就业信息平台,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对当前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进行科学的管理,平衡师资力量,保证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同时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为市场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四、结语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80年代开始,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一直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一直是社会上最具竞争力的人才之一。然而,从近几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一些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总而言之,面对就业压力,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到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首要目标,努力W习专业基础知识,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会计就业论文:基于就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摘要:随着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最鲜明的时代特征,给我们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信息化在会计领域的深入,也给传统的会计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基于就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就业导向;会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

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是当前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业难、工作难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突出重围,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自身的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就需要我们的各大高校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据数据调查显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高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各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还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量,同时还存在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对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变革,积极的推动基于就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本文主要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具体论述。

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到具体的环境中去体验,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提高[1]。但是,就目前来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实践机会少

一般院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太高的要求,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在学生即将毕业的这一年来进行。而学生由于即将面临毕业,需要对许多问题进行处理,所以也就相应的减少了社会实践的时间,或者是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了毕业社会实践成为了一种形式,丧失了原有的价值。

(二)社会实践与就业导向的关联性较小

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与自己的专业对口的企业来进行实践,导致学生只能去一些专业不对口的企业去完成实践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很难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出来,所以也就很难体现出社会实践与就业导向的关联性。

即便是一些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实践单位,这些企业也只是将学生当作了免费的劳动力,认为培养学生耗时耗力,所以把一些无足轻重的任务教给学生去完成。学生没有实际上手操作的机会,只能够在一旁进行观摩学习。不经过亲身体验也就丧失了社会实践的意义,学生的专业技能依然没有办法得到提升,严重影响了学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三)社会实践缺乏现代性

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成为了最有价值的资源,如何搜集到高质量的信息成为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2]。如今,会计领域已经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过渡,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有所提高。然而我们各大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还是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手工记账能力,而忽视了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对会计信息化实践给予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且缺乏专业化的会计信息化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造成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学生毕业以后,到具体的工作单位中去对于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显得无能为力,还要重新花费时间去自己学习,费时又费力。

二、基于就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措施

(一)更新会计信息化教学观念

学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理念,对以往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更新,提升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3]。只有教育理念更新了,相应的才会产生行为的变化。一是要将信息化实践教学方法融入到会计教学中来。除了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要增添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技术、会计软件操作技术的等课程。二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要时刻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意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学任务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任务的主导者。在学生进行会计信息化实践时,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把具体的动手操作步骤留给学生去自主完成,切实的提升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能力。

(二)创新会计教学考评体系

由于我国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所以对学生的考评主要以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评为主。这种考评方法即片面又缺乏科学合理性。用这种方法考评也是导致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对当前的以成绩考评为主的考评方式进行革新,将学生在会计实际操作中的信息化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实践课程的实际表现融入到前的考评方式中来,促进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的构建。

(三)积极构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

除了平时的课后会计信息化专业实践之外,学校还要积极的推动校企合作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感知和学习,将实践的价值实现最大化[4]。由于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估计到自身的经济利益,所以面对这一情况,学校要积极的充当好中间协调人的角色,构建双方互动交流平台,将学生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同时实现最大化。

(四)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有专业化的信息实践技能,而且要求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到更扎实、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所以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结语

通过对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探讨,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学校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化信息会计人才。

会计就业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财税一体化会计课程建设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而财务会计专业更是热门专业。基于专业特点学校不能大批量的安置学生就业,就业压力非常大。因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学校的核心职能。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能力,显然不能只抓就业环节,而必须从整个学校学习校期间抓起,应确保学生毕业时具有在他们所选专业和职业成功的能力和素质,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据往届毕业生的调研结果,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税务应用能力以及财税知识的结合是毕业生的短板。因此,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是专业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石。

关键词:会计专业;财税一体化;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1 课程建设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为中小企业培养能直接上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从培养应用性会计人才的角度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与企业实务脱节,我们设置了会计、税务等理论课程,分别给学生讲授这两门课程的系统知识,并且就会计实务,我们也进行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账的模拟实训,满足了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要求。但税务实彰挥薪行专业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到了就业岗位面对报税平台束手无策。这样的课程设置满足不了企业需要多学科支撑的岗位需求,即依据企业用人岗位及其需求来设计课程及其教学内容。二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尽管设计了一些“实践”课程,但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这些实践也只是书本上的“实践”,与社会一线的实践活动还有一定的差距;

就以企业销售业务为例。财务会计课程讲解,从销售收入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作出会计分录,然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直到登记报表,表面看,从理论做到了实践;税务课程也讲收入确认,讲各种税的计算纳税计算、申报,但税法与会计的收入确认是又是不同的。两门课分别去讲,甚至有时还相隔一、两个学期讲,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若将税务、会计两门课程“合二为一”,放在同一门课里,对销售业务,讲解会计分录的同时也进行纳税计算和申报,再确认二者收入确认的差异,也就做到了企业实务相吻合,学生也就能掌握透彻了。

目前会计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像,我们教给学生的是一个一个的“零件”,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却是一台“机器”,那么学生缺的就是如何将单个的“零件”进行组装成“机器”。

我校在“会计本领域”实施了“会计手工模拟”、“会计信息化实训”, “税务领域”实施了“税务仿真模拟实训”等教学环节,但很多时候分别做过“会计模拟”、“税务仿真”的学生,处理同时涉及会计和税务企业实务问题是仍有困难。为了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实施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践来解决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就显得势在必行。

2 课程建设的意义

为我国高等职业高校的会计及相关专业创建一门全新的应用型课程,即以就业为导向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探讨全新的面向就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我们目前会计学实践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在会计教学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并且基本都是单一课程的模拟。特别是我们的教师队伍大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年轻且学科知识单一,大都没有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我们学校应该从基于实践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着手,大力探索面向实践教学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理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是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飞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有助于完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会计专业要想做到“学以致用”,若将会计课程和税务课程放在两门课程,甚至放在不同的学期,学生在会计实务中要想将会计税务有效联系在一起确实有些困难。若将两门课程联系在一起,进行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我国有些会计教师不懂税务,税务教师不懂会计。财税一体化课程又“兼容”会计和税务知识,如果教师都偏科怎么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呢。求因此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复合型教师队伍,满足社会实践需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就是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并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学生有了知识或者兼有一部分并不能融合的实践能力,脱离“财税合一”的实践活动,单门课程的“各自为战”学生便不能“学用一致”。要使学生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建设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解决会计与税务课程“断裂”问题,就是迫切的问题了。

3 课程建设的原则

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要遵循“合二为一”和“有效兼容”的原则。

1. 合二为一

将财务知识、税务知识“合二为一”是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必要条件。在企业实际业务中,会计业务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原理、企业会计制度,侧重于日常经济业务核算和信息披露,;而税务工作则遵循税收法规和相关税收条款,侧重于税款的计算、申报和缴纳。两者面对同一业务,要同时进行处理,因为依据不同,则财务数据和税务数据存在差异;因而二者存在有机结合的基础和融合的天然“基因”。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内容,将会计和税务两门实践课程“合二为一”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流程依据企业财税业务处理得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了解企业从经营过程、资金流转,即企业购进、生产、销售的流程。对一笔经济业务,在讲解过程中既讲解会计处理方法也讲解税务处理方法,会计岗位既能掌握会计理论、会计手工、电算化实务,又能掌握税务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报税的实务知识。

2.有效兼容

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的多方面配合,有效兼容。

目前我国会计教师队伍因为工作量或者片面强调某一门课程的熟悉度,存在财务知识、税务知识不兼容的问题。会计教师不熟悉税务知识,税务教师不懂会计知识,这就难怪学生,到了就业岗位上,财务、税务知识不能相互结合、熟练转换变通、调整。借此培养财税一体化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向就业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必将促进教学设施的升级,比如模拟实验室,通过与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我校建立了“财税一体化模拟实验室”,为学生财税知识由理论到实践的动手实操提供练习场所,必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我校积极参加了“航信杯”全国大学生财税技能大赛,大赛的主旨在于为全国大专院校财税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搭建从学校走向企业的桥梁,并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及职业化技巧指导。通过实战竞赛的方式,考核学生的财税一体化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参赛学生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财税实操能。通过学赛结合,给了学生动力,也切实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顺利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

鉴于财税一体化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任课教师在授课时除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外更应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课堂与网络相结合、手工与电算化网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效果。

会计就业论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就业与一个专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研究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影响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借助SPSS作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性别、户籍、学习成绩、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党员、期望工资、家庭收入、就业心态、驾照获取等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交叉列联表 影响因素

本项目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计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16JYC09);项目主持人:贾鹏芳。

研究问题及方法

1.问题提出:在高职教育中,一个专业能否很好地生存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就业来决定的。会计专业为高职教育中较常见的专业,近年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相当一部分学生顺利就业,但是每年仍然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就业。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呢?笔者期望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找到主要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1.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个人工作经历及就职情况。

2.样本选取:本次研究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所需数据计划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一手资料。调查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抽样方法为整群抽样,笔者在某高校整群抽取应届毕业生作为样本,具体抽取样本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会计专业所有学生。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在参与调查的116人中,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有102人,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人,将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份样本剔除。以下进行的统计均是针对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2人的分析。下文指的调查对象均是指这102人。本研究涉及的会计相关工作包括会计、出纳、成本、工资、统计、收银等。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基本情况

性别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在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2人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64人,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38人。按性别分,男生18人,女生84人。在男生中50%从事会计相关工作,50%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在女生中66%从事会计相关工作,34%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女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男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

户籍与就业: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有城镇户籍的为16人,占比15.6%;有农村户籍的为86人,占比84.4%。城镇户籍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3人,占比81%;农村户籍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51人,占比59%。从中可以看出,城镇户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比例要远远高于农村户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

2.学习成绩

班级排名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成绩占前20%的为51人,成绩占20%-70%的有43人,后30%为8人。其中,前20%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7%,成绩20%-50%的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0%,成绩在后30%的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50%。从中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学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

奖学金与就业: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取得奖学金的有17人,占比17%,没有取得奖学金的85人,占比83%。其中,取得将学金的学生中从事会计工作人数占比65%,没有取得奖学金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占比62%。从中可以看出奖学金取得与否对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影响不大。

3.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81人,占比80%,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占比20%。其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5%,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52%。从中可以看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者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有6人,占比6%,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有96人,占比94%。其中,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67%,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63%。可以看出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比例略高于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比例。

4.实习工作经历

校内实践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有校内实践经验的 有52人,占比50%;没有校内经验的50人,占比50%。其中,有校内经验和没有校内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均为63%,不存在差异。

校外实践与就业:在本次调查对象中,有校外实习经验的有59人,占比58%;没有校外实习经验的43人,占比42%。其中,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58%,没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70%。从中可以看出,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比例要低于没有校外工作经验的比例。这个结果与我们推断的存在差异,可能是学生从事的校外实践非会计相关工作而导致的。

5.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与就业:在本次调查对象中,期望工资为2000元-3000元的有29人,占比28%;3000元-4000元的有34人,占比33%;4000元以上39人,占比39%。其中,期望工资为2000元-3000元的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52%,期望工资3000元-4000元中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76%;期望工资4000元以上的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59%。从中可以看出,期望工资在3000元-4000元者从事会计工作比例最高,其次为期望工资4000元以上者,比例最低的为期望工资2000元-3000元者。

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

性别方面:女生的就业率要高于男生的就业率,这与会计工作的性质有一定关系,会计工作要求细心、谨慎、沉稳,而这些特性刚好女生优于男生。

户籍方面:城镇户籍学生就业率要明显高于非城镇户籍学生就业率。这与预期一致,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一般在城镇,城镇学生家庭的人脉关系要优于非城镇学生。另外,受中国以往城镇与乡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城镇学生综合能力可能要优于非城镇学生。

学习成绩方面:排名靠前的学生就业率明显高于排名靠后的学生。会计专业为技能型专业,用人单位在选录人才方面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专业知识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学习成绩来反映,与预期一致。

获取奖助学金方面:调查显示奖助学金对会计就业无显著影响。目前,国家政策在奖学金方面名额较少,助学金方面投放名额较多,一般学校在评定奖助学金时,奖学金看成绩排名,助学金看贫困程度。因此,结合学习成绩分析来看,奖助学金对就业无影响是成立的,与预期一致。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方面:调查显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就业率要高于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我们研究的前提指会计相关岗位:会计、出纳、工资、成本、统计、收银、仓库管理等。因此,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只能从事统计、收银员、仓库管理员等,所以就业比例低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也是和预期一致的。

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方面:调查显示,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学生就业率要高于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学生。会计为专业技术岗位,岗位对会计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用人单位看重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也是情理之中,与预期一致。

校内实践经验方面:校内实践经验是指学生班干部经历。调查显示,校内实践经验与会计就业无直接关系,这与预期不一致。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会计专业就业的技能性比较强,会计岗位需要有沉稳、细心、谨慎性格的学生,校内经验丰富的学生一般比较活跃,用人单位反而不看重校内实践经验。

校外实践经验方面:校外实践经验是指上学期间从事过校园外社会实践。调查显示,校外实践经验与会计就业率成反比,即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从事会计相关岗位工作的比例要低于校外实践经验不丰富的学生。这与预期结果是相反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从事的校外实践工作并非会计相关工作,因此,对会计岗位就业没有影响。

期望工资待遇方面:调查显示,期望月工资3000元-4000元的学生就业率最高,4000元以上者次之,就业率最低的是期望工资为2000元以下者。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与被调查者实际月薪分布相吻合,说明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定位。

2.对策建议

本次调查涉及面较广,通过调查最终找出了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性别、户籍、家庭收入、父母H学历、学习成绩、资格证书获取、期望工资与待遇等都影响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

综观这些因素我们发现,一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性别、户籍、家庭收入、父母亲学历。但是毕竟这些只是部分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考取资格证书、调整就业心态、再掌握专业知识之外的一些技能来提升自己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陕西咸阳

会计就业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教学

【摘 要】文中结合当前中职会计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文中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会计;就业导向;会计教学

在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环境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出现。在中职会计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学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工作提供了支持。

一、做好人才定位,满足社会需求

在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实用型人才,真正的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教学,学校方面就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做好会计专业人才的定位,以此为指导开展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从当前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来看,毕业后进入大企业工作的学生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进入中小企业,由此可以看出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供给方向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在学生参加工作初期,接触的工作必然是较为基础的会计工作。因此,中职会计教学可以根据此种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会计人才进行定位,注重会计人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如做帐、查账和用帐等。使学生能够在参加工作后,可以在短时间内融入岗位,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当然这只是人才定位的初级阶段,中职学校要在做好学生基础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逐渐对学生进行难度较高的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但需要注意基础才是重中之重,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学校方面一定要做好人才定位,满足社会需求。

二、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会计教学在培养会计人才过程中,学校方面和教师要认识到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的会计人才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并充分发挥出学生在会计职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变化,中职会计教育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要确保教育行为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如在学习会计学内容时,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内容多为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否定,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当前的社会需求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合中职会计教学。而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更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会计知识。相比之下,学生自主探究而获得的会计知识,要比教师口头讲解的效果好很多,因此,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中职会计教学,就要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会对会计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以实用性为主的中职会计学科,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符,那么教师教学行为无法与实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保持一致。此外,教师教学水平如果偏低或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那么无论教师的思想多么超前,其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教师自身存在问题,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中职院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合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学校还可以要求联合办学企业中的专业会计人才走进学校进行交流,使会计教师的思想和技能都得到提升,从而能更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实用型人才。

四、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实训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教学,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规定会计教学任务,协调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者的关系,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实训课上能够提出质疑,有质疑代表学生在认真的思考,教师在解答学生疑问时要从培养学生实训操作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在会计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融入实际案例时要结合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内容,如选择一个适合学生的项目,使学生可以进行模拟实训,在试训中可以采取单项实训和综合性实训,从简单的凭证填写到等级入账等过程都体现出教学内容正在逐渐的走向实训操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运用会计知识。在会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训内容合理安排,为学生营造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真实会计岗位的氛围,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进行会计操作。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教学,需要进行会计实训,其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中更快的适应,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五、组织技能竞赛,提高操作能力

在中职学校教育阶段,无论学校设计的实训课程多么科学,其与真实的工作环境都是不同的。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如果学生缺少实际操作能力,那么学生即便是顺利进入工作岗位,也会被淘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中职院校可以在校园中多组织一些技能竞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熟练的掌握每一项会计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训课程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了会计技能,如果竞赛内容是以实训课程内容为主的,这样竞赛开展的意义并不大。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在组织技能竞赛时可以借助企I力量,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布置真实的会计职业任务,这样不但能够考验学生的会计技能,还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适应会计职业环境,这对于学生未来走入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教学,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师资水平等途径培养会计人才,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实践教学中,为确保教学有效性,学校方面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确保培养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都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新疆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

会计就业论文: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会计作为所谓的热门专业,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报考率的火热程度已经连续几年高居不下,招生规模呈现出急剧增加的趋势,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人才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在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呈现出低增长状态,因此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一、会计专业发展现状

1.报考人数庞大。经济活动的存在,离不开会计从业人员,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就越来越多,导致各高校填报会计专业志愿的学生越来越多。从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会计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加,甚至到了饱和的地步,这也是目前我国会计行业领域出现的新特点。

2.就业范围更广。一方面财会工作是企业中的重要工作,财会人员是每个企业必要的人员。另一方面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随着企业的发展会计人员具有向管理层发展的趋势,很多会计从业人员逐渐发展为一名管理人员,因此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广。

3.人才结构不合理。财会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加速了会计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步伐,在各种层次教育领域里都有会计专业的一席之地,但会计人才结构层次不合理,基层会计从业人员较多,缺乏高层会计人才,高级会计人才供不应求,呈现出很大的市场缺口。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1.各行对会计需求情况。行业包括制造业、商品流通业、餐饮/旅游/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等。

2.企业岗位需求情况。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显示,企业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种岗位,比重分别为38%、20%、42%。企业普遍要求中、高学历会计从业人员。

三、影响就业竞争力因素

1.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不够扎实。财务工作的基础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基础专业知识而且是后期做好工作的关键。一名优秀的企业财务人员,除了自身要有牢固的财务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会计设计能力、会计业务日常处理能力、成本核算能力、财产清查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税费核算和纳税申报等专业技能的综合要求,这些都是有力于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学生知识面不够广泛。目前会计人才市龀鱿至街窒窒螅一种是核算型会计人才供过于求,另一种是管理型会计人才供不应求,这一现象说明企业需要的是综合性会计人才。而学生除了熟悉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外,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它相关的学科,比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

3.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通过调查了解到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最为重视,认为学校应该增加与实际工作联系较强的实践课程的课时,比如广泛应用到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等重要课程。但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未体现出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设置没有紧跟市场需求,进而影响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4.学校缺乏真实性实践教学。企业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管理就需要实践。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许多高职高专学校都是在校内提供高度仿真的实训环境进行会计实训,高仿环境毕竟与真实的职场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高强度、高精度的职场环境,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很好的在平时会计工作中予以应用。

四、改善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应依托行业优势,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与研讨,促进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注入一批“新血液”,希望学校为其培养出“量身定做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应抓住这个机遇,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2.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第一,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今后会计岗位,对会计实践教学应该面向具体的会计岗位做出会计模拟演练,即对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第二,培训基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是技能培训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即对校外的培训基地建立与完善的改革。第三,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组织教师到企业会计岗位挂职锻炼,即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3.转变单一授课方式。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需要,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学校不应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应邀请专家对会计专业学生做专业讲座、邀请企业有经验会计人员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这样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了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取得最终的竞争胜利,高职高专院校一边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一边注重职业生涯课程的开设。为了培养出社会满意的人才。院校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会计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力。

5.以技能竞赛引领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目前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财会类职业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符合国家最新职业技能标准,又要跨近生产实际;既能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的关键环节,又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表达了部级和省级技能竞赛的竞赛意义,突出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的针对性和实用化。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就业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财税一体化会计课程建设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而财务会计专业更是热门专业。基于专业特点学校不能大批量的安置学生就业,就业压力非常大。因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学校的核心职能。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能力,显然不能只抓就业环节,而必须从整个学校学习校期间抓起,应确保学生毕业时具有在他们所选专业和职业成功的能力和素质,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据往届毕业生的调研结果,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税务应用能力以及财税知识的结合是毕业生的短板。因此,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是专业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石。

关键词:会计专业;财税一体化;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1 课程建设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为中小企业培养能直接上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从培养应用性会计人才的角度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与企业实务脱节,我们设置了会计、税务等理论课程,分别给学生讲授这两门课程的系统知识,并且就会计实务,我们也进行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账的模拟实训,满足了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要求。但税务实务没有进行专业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到了就业岗位面对报税平台束手无策。这样的课程设置满足不了企业需要多学科支撑的岗位需求,即依据企业用人岗位及其需求来设计课程及其教学内容。二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尽管设计了一些“实践”课程,但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这些实践也只是书本上的“实践”,与社会一线的实践活动还有一定的差距;

就以企业销售业务为例。财务会计课程讲解,从销售收入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作出会计分录,然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直到登记报表,表面看,从理论做到了实践;税务课程也讲收入确认,讲各种税的计算纳税计算、申报,但税法与会计的收入确认是又是不同的。两门课分别去讲,甚至有时还相隔一、两个学期讲,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若将税务、会计两门课程“合二为一”,放在同一门课里,对销售业务,讲解会计分录的同时也进行纳税计算和申报,再确认二者收入确认的差异,也就做到了企业实务相吻合,学生也就能掌握透彻了。

目前会计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像,我们教给学生的是一个一个的“零件”,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却是一台“机器”,那么学生缺的就是如何将单个的“零件”进行组装成“机器”。

我校在“会计本领域”实施了“会计手工模拟”、“会计信息化实训”, “税务领域”实施了“税务仿真模拟实训”等教学环节,但很多时候分别做过“会计模拟”、“税务仿真”的学生,处理同时涉及会计和税务企业实务问题是仍有困难。为了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实施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践来解决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就显得势在必行。

2 课程建设的意义

为我国高等职业高校的会计及相关专业创建一门全新的应用型课程,即以就业为导向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探讨全新的面向就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我们目前会计学实践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在会计教学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并且基本都是单一课程的模拟。特别是我们的教师队伍大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年轻且学科知识单一,大都没有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我们学校应该从基于实践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着手,大力探索面向实践教学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理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是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飞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有助于完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会计专业要想做到“学以致用”,若将会计课程和税务课程放在两门课程,甚至放在不同的学期,学生在会计实务中要想将会计税务有效联系在一起确实有些困难。若将两门课程联系在一起,进行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我国有些会计教师不懂税务,税务教师不懂会计。财税一体化课程又“兼容”会计和税务知识,如果教师都偏科怎么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呢。求因此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复合型教师队伍,满足社会实践需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就是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并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学生有了知识或者兼有一部分并不能融合的实践能力,脱离“财税合一”的实践活动,单门课程的“各自为战”学生便不能“学用一致”。要使学生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建设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解决会计与税务课程“断裂”问题,就是迫切的问题了。

3 课程建设的原则

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要遵循“合二为一”和“有效兼容”的原则。

1. 合二为一

将财务知识、税务知识“合二为一”是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必要条件。在企业实际业务中,会计业务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原理、企业会计制度,侧重于日常经济业务核算和信息披露,;而税务工作则遵循税收法规和相关税收条款,侧重于税款的计算、申报和缴纳。两者面对同一业务,要同时进行处理,因为依据不同,则财务数据和税务数据存在差异;因而二者存在有机结合的基础和融合的天然“基因”。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内容,将会计和税务两门实践课程“合二为一”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流程依据企业财税业务处理得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了解企业从经营过程、资金流转,即企业购进、生产、销售的流程。对一笔经济业务,在讲解过程中既讲解会计处理方法也讲解税务处理方法,会计岗位既能掌握会计理论、会计手工、电算化实务,又能掌握税务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报税的实务知识。

2.有效兼容

面向就业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的多方面配合,有效兼容。

目前我国会计教师队伍因为工作量或者片面强调某一门课程的熟悉度,存在财务知识、税务知识不兼容的问题。会计教师不熟悉税务知识,税务教师不懂会计知识,这就难怪学生,到了就业岗位上,财务、税务知识不能相互结合、熟练转换变通、调整。借此培养财税一体化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向就业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必将促进教学设施的升级,比如模拟实验室,通过与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我校建立了“财税一体化模拟实验室”,为学生财税知识由理论到实践的动手实操提供练习场所,必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我校积极参加了“航信杯”全国大学生财税技能大赛,大赛的主旨在于为全国大专院校财税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搭建从学校走向企业的桥梁,并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及职业化技巧指АMü实战竞赛的方式,考核学生的财税一体化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参赛学生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财税实操能。通过学赛结合,给了学生动力,也切实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顺利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

鉴于财税一体化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任课教师在授课时除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外更应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课堂与网络相结合、手工与电算化网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效果。

会计就业论文: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会计是一门应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不仅要进行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传授,更要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然而传统的教学环境下,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导致针对于学生的教学只有理论基础教育,却缺乏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传统教学环境下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员工的招聘要求更是提升了很多,会计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岗位,其招聘准则以及招聘要求更是要比其他的行业高得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于学生的理论基础的讲解,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进而使得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面对工作,也只是“纸上谈兵”,而这主要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有关。由此可见,探讨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传统教学环境下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大都采用一书、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且教学步骤也都是亘古不变的:一,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二,教师为学生讲解新教学内容;三,教师为学生布置练习习题;四,教师为学生讲解习题内容;五,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整个教学过程下来,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互动,进而导致课堂的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不做任何的延伸,更缺乏生活化的教学体验,导致整体的教学内容十分单调,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果。

(二)教育思想落后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多教师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认为成绩好就是学生能够有发展、有前途、进入高级学府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乏一定的实践教育,进而导致学生的理论成绩都比较好,但是实践能力却比较差。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如此激励,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社会更加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人才。尤其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你的专业知识技能只是一方面,实践能力才是决定能否适应岗位的发展需求的重要准则质疑,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想办法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改革

(一)实行就业指导,树立就业目标

为了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存在的教学问题,实现就业指导下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学的改革,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学生实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就业目标。在良好的就业目标的支撑下,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树立未来的就业目标,同时,在就业目标的指引下,学生会一步一步努力实现自己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进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除了要实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就业目标以外,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即学校可以与企业之间展开合作,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可以安排一批学生到合作的企业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在实践操作中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解,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进而实现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质量的双重保障。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实践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会计这个岗位,以及会计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丰富就业指导内容

这里所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指学校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进入大学开始,就引导学生树立正_的就业目标,且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依照自己的所设定的就业目标进行努力,不要偏离方向。同时,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之前的所设定的目标不太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学生来说,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的兴趣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进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地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为以后的就业埋下伏笔。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传统的教学环境下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相信在与之对应的一系列的解决措施的帮助下,这些问题一定能够迎刃而解,进而为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会计就业论文: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究

【摘要】会计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就业能力,非常重要。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中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一体化教学、实习基地缺乏、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法的创新、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实习实训。

【关键词】高校 会计专业 学生就业能力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今天,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被赋予重要意义。高校会计专业应改革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高校会计就业能力培养的时代价值

就业能力是公民进行生存生活、胜任职业岗位的主观条件,包括就业知识、就业道德、就业技能、就业问题的处理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教育教学模式应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

就业能力是高校学生就业竞争的重要条件。企业关心员工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是企业关注的核心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的学生,可以在求应聘岗位中从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从而成功赢得工作岗位。学生角色转换为员工角色之后,较强的就业能力可以使自己在新环境中适应新岗位,胜任新岗位。

就业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学生的客观要求。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不仅大大地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职业结构和人们的就业方式。一方面,大批新职业以超出人们想象的形式和速度显现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另一方面,终身职业已经成为过去式,人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地从一个岗位更换到另一个岗位。社会最需要的是就业能力,是不断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能力。

二、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人才市场中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很大,许多高校纷纷开设这一专业,增加这一专业的学生规模。然而,由于规模的增加,一些高校的培养措施并不能及时跟进,出现了一些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比例大于实践课程比例。课程设置往往只是高校的一手规划,而带有严重的书本色彩。高校教师主编的教材往往理论性过足,实践性不足。许多理论性东西,往往泛泛而谈,高、精、尖的内容偏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会计知识和理论往往又成为过时的内容,学生学了有何用处。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一些学校往往只重视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而往往忽视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懂一点,实践知识特别欠缺,学生毕业后一接触实践问题,便不知道如何解决。

高校教学效果的考核并不科学。课程教学效果如何,应有科学的考核制度,会计专业课程的考核应注重理论和能力的双重考核。一些高校的制度设计并不合理,许多课程的考核还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核。一些课程应该实行电算化考核,无纸化,而还停留在纸张考核阶段。考核阶段的不科学,好的教学模式也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缺乏配套的会计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一些会计专业院系没有专用的实训教室,往往与其它专业的学生共用机房和教室。所谓的实训,往往只是在计算机上安装了一些财务软件而已。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难度也不少,许多企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企业接纳实习学生,学生可能将企业的商业信息透漏给社会,造成商业机密泄露。而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足,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有效地解决,导致企业不愿意接纳实习学生。

缺乏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一些高校双师型教师的结构比例并不理想。一些高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往往更注重教师的学历,一般要求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毕业。高学历教师往往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差。而学校临时性招聘企业会计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人员往往会缺乏教学经验和技巧。

三、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的设置应体现社会的需要,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服务于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员。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应按照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精选课程和教学内容。现实生活中,会计从业人员主要从事出纳、往来结算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核算、会计主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纳税申报、审计助理、统计等岗位工作。因此,高校会计专业应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而开设这些课程:基础会计、会计基本技能等课程;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岗位实训等课程;财务管理、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税法、纳税实务等课程;审计基础等课程;统计基础等课程。加大课证融合的力度,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双证书获取率。由于社会实行了资格证书制度,因此学生参加工作也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高校应把课程设置和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达到毕业标准,又能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教法和学法的优化组合。为了完成会计就业能力培养任务,教师应科学运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指导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是传统的、基本的方法,会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也离不开讲授法的配合。演示法可以展示会计用品的实物,展示会计核算流程。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中可以加深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联系。指导法主要适用于会计基础实训、出纳实训、纳税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实训类会计课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应运用讨论法、操作法、调查法、扮演法等不同的学习方法。讨论法的种类较多,可以选择课内讨论、课外讨论、集体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操作法主要针对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调查法可以收集一些真实资料。角色扮演法可以体会工作人员的辛苦,增强学习兴趣。

建立科学的会计考核评价体系。会计专业每一门课程都有独特的价值和内容表现形式,课程考试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设计考核评价指标时,有的课程不单纯考核理论知识,而且要着重考核操作能力;有的课程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上实行无纸化考核,检验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能力。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应同企业合作,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利用学校人才、科研、设备、信息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从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到企业员工的进修提高,学校都可以找到服务的位置。企业可以选拔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企业员工。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完成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虚心请教指导老师,不断反思自身素质,培养实际就业能力。

“双师型”教师培养。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历提升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专业化发展问题,高校可以制定资助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取得硕士、博士、博士后文凭。深造的地点可以选在国内重点大学,也可以选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教育可以使教师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专门的教学理论。继续教育可以使教师进行岗前、岗中培养,可以使基础性培训、提高性培训和专题性培训。高校教师,一方面应具备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一方面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高校教师应有教师职业证书,也应有从业资格证书。

实施实践实习指导制度。学生实践实习,应为学生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并完善实习指导制度。“双导师”制度是当前可行的导师制度,高校和企业各派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企业指导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的实习内容、实习安全。发放实习手册,实习手册的内容主要是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和实习计划。实习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实习掌握何种基本技能。实习要求是让学生遵守实习制度,履行实习准则。实习计划主要让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实习时间,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日志可以让学生记录实习情况,学生必须认真填写。教师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并进行教育监督、实习管理和实习评价。

会计就业论文:就业导向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摘 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状况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空前提高,传统记账会计人员已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如何使得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要求,缩小所学专业与就业的距离,是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即是基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好就业、就好业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所学内容及工作工程中所欠缺知识反馈信息的分析,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向、教学改革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给予初步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 就业 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目前经济下,传统会计专业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甚至已被淘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培养学生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在企业中能有竞争力,能够快速完成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相关负责人能够认真对待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培养人才方案,结合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对现有的教学进行改革。

1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与毕业生就业现状

1.1高职院校介绍

在我国,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称呼,高职院校的教育侧重于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熟练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更注重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例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职业技能的训练,具有高等知识且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1.2会计行业现状

会计行业是与社会经济活动紧密联系的,会计行业随着经济活动而诞生。从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会计行业存在着两级分化的趋势,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的数量再增加,基本达到了饱和状态。但是会计业务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会计核算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会计核算的范围也再不断扩大,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而高级会计人员还是比较紧缺的人才。近年来,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对高级会计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的政策与措施,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推动会计人员技能的提高。这就表明会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以高端会计人才为主。

1.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依然是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教学目标而已。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虽然是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而设置的,但是这些内容需要经过大量的学者进行总结归纳,编辑出版,再运用到课堂。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企业的业务又发生了变化,以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已经落后。另外这些知识即使可以被学生机械地记在脑中,但是学生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这样导致学生只是停留在只会做题或者考试的层面上,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的账务处理中。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实际账务处理能力更为重要,所以在对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就要和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紧密联系,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学校的课程设置没有企业的参与,自说自话,培养的学生不具备工作能力。我国在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方面没有要求,企业不会主动积极配合高职院校的进行课程设置。教育部大力提倡高职院校要进行校企合作,一般的合作方式是在学生大三实习时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前要经过面试,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这样一大部分学生将没有机会接触到会计业务的实际处理。校企合作对课程设置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就业导向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目标过低,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记账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是最终目标。在互联网+时代,智能化会计已经诞生,智能会计软件只需会计人员将当月票据整理整齐放入扫描仪,将票据图像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进行账处理。无需会计人员票据逐一编制记账凭证,一台扫描仪、一个智能记账软件即能完成从制单到报表的全过程。“记账员”的工作将逐渐被机器代替,这就对高职会计学生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只会进行账务处理,低端的会计市场日趋饱和,因此,应围绕会计业务开展相关业务的教学,提高会计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一般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从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很难有实际账务处理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有这样的要求的原因无非是:(1)不想在培训上下大成本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用人单位一般都是一岗一人甚至一人多岗,没有多余的人员来对毕业生进行培训。(2)小企业的会计岗位一般只有一名会计人员,招聘的计人员需要有账务处理能力。由于这样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没有机会从事会计工作。

2.2教学方法多年不变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教学内容一般都依照教材内容讲解,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长时间不进行修改,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有相当多的老师依然是“一师、一书、一麦”的授课形式,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现在的教学对象都是95后新生代,但是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依然处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说,学生坐在课桌前听。这种授课方式不能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

2.3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经过简单的授课培训即上讲台讲课,教师们的具备一定理论水平但是没有实际会计业务处理的经验。没有真正进行一个企业完整的会计处理程序,实际操作经验,只是依据教材进行讲授。并且这些教师也一般是按照传统的讲课模式进行理论讲解。

会计就业论文:就业导向下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探析

大量事实表明,现代企业的用人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学生职业素养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自身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所以,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重难点,是学生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会计职业素养概念的界定

(一) 会计职业

从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会计这个职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要工作人员既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税法、金融、财政、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且会计职业因其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它也会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以完善和发展。

(二) 会计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具体到中职会计专业的职业素养,则应该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比如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

(三)会计职业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会计人员核心职业素养是指完成会计职业活动以及谋求会计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集合,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看,主要体现在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三个方面,其重点就是将道德教育、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核心意旨是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和企业反馈,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有:

(1)会计学生职业素养欠缺,比如团体意识和组织纪律不强、与人交往沟通能力较差、主动灵活性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高;(2)学校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不够重视;(3)职业素养的内容没能渗透到会计专业教学 。

三、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对策及实施过程的探析

(一)转变观念,确定中职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部分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这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转变观念,重新确定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核心素养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渗透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潜移默化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让其意识到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会计专业基本技能,更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增强自身职业意识,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进而有意识去发展自己的职业核心素养。

(二)深化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会计职业技术课程改革与教学

通过实践证明,我们可以根据会计相应工作岗位需求,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培养,将会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模块渗透进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同时要有意识地将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要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核心素养有关、使用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并根据岗位的不断变化和新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培养综合职业为目的、岗位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不断推进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核心素养的拓展。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中职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

虽然校园环境和会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却又相辅相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中职生会计职业核心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突显校园环境的主体性

校园环境的主体性具有布局合理适合中职生发展、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气息,和谐的发展空间,宽松的人文环境,舒适的校园环境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工作无非是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领导的务实、教师的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优秀典范人物,高尚的品行与人格魅力、无不渗透着一种美,体现着校园环境的精神内涵,对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熏陶和激励作用,对培养学生认真求实、勤奋刻苦、虚心踏实和合作精神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2.突显特色班级文化功能

班级是学生在校时间呆得最多的地方,一个好的班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一样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为班级文化功能表现在班级环境的多个方面,主要体现为文化氛围,它能够使学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等。比如:可以在会计班级墙壁上张贴一些工作流程图,相应岗位必备的职能技能和职业素养;也可以开展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在体验中感悟纪律、合作精神和与人相处等的重要性。

3.突显校园环境的技能竞赛氛围

会计职业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其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并且与课程体系对接,我觉得可以构建一个“全方位、阶段递进、直接岗位”竞赛体系。该体系可以包括会计基本知识大赛、会计基本技能大赛和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通过营造技能竞赛氛围,使学生通过参与竞赛,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竞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竞赛的实效性,亩逐步实现会计职业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4.突显校园环境的道德氛围

教师应该以德化人,为人师表。良好的校园环境应该处处讲文明、人人懂礼貌,使学生真正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源头,用文明行为和文明思想辐射社会。

(四)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创建职业技术外部环境

1.家庭教育功能。作为家长,是子女人生成长路上的第一任教师,在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素质过程中处于重要性的地位。通过班主任与家庭取得联系,共同管理学生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要架起学校和家庭之间双向教育的桥梁,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访和信息进行互相反馈,形成教育的同盟军。

2.社会教育功能。随着社会科技化和信息化,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和进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远远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实践教学创造真实的教育环境,把职业活动作为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途径。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训,充分融入企业氛围,接受职业精神地熏陶,感受企业文化,传递企业的效率、竞争、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等,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规范管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不过当前全面实现会计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并将职业素养融合其中是一个值得继续关注的重要问题。

总之,中职会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学校作为培养适用型人才的摇篮,就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作用,将会计职业核心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常规和生活中,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会计就业论文: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也就面临着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其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性人才的地方,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任务,然而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时候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毕业生 就业竞争能力 策略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现阶段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压力较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同时也提高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既要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还要具备法律、金融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这对于刚刚从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毕业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来说这些学生在离开学学校的时候这些水平都较低,因此也就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

(二)薪金报酬与期望值有差距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渴望一些高薪报酬的工作,并不够重视那些薪金较低的工作,有的甚至不去工作也不愿意去从事那些薪金较低的工作,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我的价值,导致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薪金报酬与其期望的数额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近几年来预期薪金期望值不断攀升的原因。

(三)会计市场人员需求量供过于求

在国际上会计专业是一门比较火爆的专业,在国内的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因此在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的攀升,但是会计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不仅仅来源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还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员通过考试获得的会计职业资格的人员,因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会计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是供大于求。

二、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毕业生在就业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其中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时候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主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与实践没有得到较好的融合

可以说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科,一直以来在高职院校当中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应用型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会计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也是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实践教学,这样就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割裂,直接降低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毕业后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也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直接造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发生。

(二)培养会计人才没有从企业需要出发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就业难,大多数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都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在对会计人才进行招聘的时候,都比较倾向于招聘一些专业素质较强的人员,很少招聘一些刚刚从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然而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统一性的会计专业教育,为了完成会计教学的内容,过多的为会计专业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并通过一些考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并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从上述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利于会计专业毕业应对越来越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方法出发提高会计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

(一)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职院校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高职院校要结合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设计出先进的会计教学方案,应该扩大会计专业教学的范围,同时也应该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选择的范围,要在院校的内部设立会计实践基地,定期地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培训。

(二)加大企业的合作

高职院校为了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可以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实现,由于企业有着与高校不同的教学资源和环境资源,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来说采用的方法有:定岗实践、校企结合,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体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首先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以我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要,要经过市场调查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不能够盲目的进行扩大招生,在安排教学课程和专业知识结构的确定上要与市场的需求相接轨;其次高职院校要定期聘请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是财务经理来校内进行讲座,并指导高职院校的发展,建立起校、企、研的合作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供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基地,并建立起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网;再次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在企I和学校之间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在院校内部开设企业定向班,采用“订单式”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职业职工等级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设立相关考证来使会计专业毕业生取得相关证书,这样有利于实现对自身学历的眼神,通过考试既可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又可以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就业的竞争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要在毕业的时候持有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这样也有利于毕业生与其他社会会计人员进行岗位竞争。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要积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模式,为社会提高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为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会计就业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成本核算内容滞后、学生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承担着传授会计岗位基本职业能力的任务,教学中应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制造业的生产特点优化课程结构、利用实训软件模拟就业环境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就业导向 成本会计 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职业教育的目标发生很大变化,“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就业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能仿真就业环境来学习专业知识成为职业教学的新方向。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是对基础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是《成本会计》的先修课程,只有熟练掌握这两T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是对成本核算的一种细化,最终它的核算都会体现在财务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之中。成本会计也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要求具备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如预算、决策、分析、控制,因此成本会计通过获取和消耗资源的成本来核算所有生产费用,以核算为核心,既对财务会计提供了实际的全部生产成本和耗费,又对管理会计提供预测和决策的相关信息。

(二)方法多、公式多、难度大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和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核算的一般流程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析、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析、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内容。这些费用的分配过程复杂且涉及很多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有些区别并不大,使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加大。

(三)实务性强

《成本会计》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成本的各个要素的归集与分配过程都离不开各种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账簿的登记,因此《成本会计》与《基础会计》的内容有密切联系,只有学会《基础会计》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

二、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成本核算内容滞后

教材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按成本核算程序进行讲解,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划分以及各种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这些内容难度很大,单纯理论讲解虽然详实,由于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听得似懂非懂。而教材中介绍的有些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并不会使用到,教学内容与实际成本核算内容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因畏惧而提不起学习兴趣

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计算复杂、图表多等特点,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数学基础知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不扎实,不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中的要素消耗项目,缺乏整体的观念,就难以听得懂课堂讲解的内容,如区分不清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不会计算各种辅助成本计算方法,对平行结转与逐步结转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从而提不起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当前《成本会计》课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理论内容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得一些图表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出来,教学效果值得肯定,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有月末在产品的复杂计算中,有限的PPT文档无法呈现整个计算过程,课程上学生往往会对结转过来的成本不太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转方式,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思路

(一)通过案例教学法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某个成本会计处理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营造活跃的课堂讨论气氛来鼓励学生对该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地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通过自己动手掌握复杂的理论知识。

(二)通过到制造型企业调研组编写实用的成本会计教材

《成本会计》课程教材改革应与教学改革同时进行,目前市场上的成本会计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等大体相同,内容不新颖,与成本会计实际工作相脱节,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组织专任教师到制造型企业走访调查,根据现代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和学生学习能力来编写适合教学的教材,结合实训需要,把全书内容分解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损失性费用、成本核算方法、综合应用等模块,每个模块安排配套练习和实训要求,让学生通过课后训练,具备成本会计各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多参与成本会计模拟实训

随着计算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给《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教学提供很大帮助,如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会计实训平台中的成本会计模块,为教师进行成本会计仿真教学提供很好的平台,在系统中,学生可以通过点击模块中的各个小练习,就可以打开完成这个练习所需的资料和表格,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这些表格,系统会根据填写情况给出评分意见和错误之处,做对了能让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果做错了,也能引导学生去查找错误的原因,这个过程其实学生已经在学习本门课程。

提高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会计就业论文:基于就业导向下的中职会计一体化教学

【摘 要】素质教育下,中职学校应积极顺应时代需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促进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本文以中职会计课程教学为例,从合理改革教学安排、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三方面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以期能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顺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所需。

【关键词】中职生;会计教学;就业为导向

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中职学校必须培养出符合企业所需的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才能帮助学生去尽快的适应企业需求。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增强中职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所需,也是社会在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下面,笔者就结合中职会计课程,就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略谈浅见,以供同行参考。

一、立足认知规律,合理改革教学安排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很难让学生感兴趣,再加上电工电子课程本就比较枯燥,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初中阶段数学基础差的原因对会计专业课程从一开始就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立足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对整个会计课程进行合理改革,适当调整会计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从基础入手,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做到深入理解与掌握。

例如《基础会计》的教材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会计要素、会计方法、会计核算以及经济业务的确认核算。各章节知识缺乏必要的明显的连贯性、衔接性。为此,教学中我设计两条线索调整教学模块:一条是纵向教学,从获取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报表编制,按会计核算为主线,以实际会计工作的顺序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另一条是横向教学,在纵向教学中结合相关章节的知识平行渗透,如向学生提供会计凭证,让学生识别原始凭证、提出如何填制记账凭证等问题,从而引出会计要素、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以及经济业务的确认及核算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去讲解会计要素、账户和复式记账法,学生听起来就有针对性。只要是有利于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方法都可以去运用,合理改革教学安排,提高教学效果。

二、开展合作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中职会计课程,是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的专业课程,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经济业务核算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引入具体业务案例,如提供销售商品、购入材料、银行存取款项等的凭证,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思考分析这些业务会使得哪些账户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确定记录方向等。再比如学习错账更正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错误凭证和账簿,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查找错误地方,并说明错误理由,通过小组内的相互交流找出错误是人为故意造成的还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悉造成的。

不管是案例教学法,还是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都可以灵活多样的穿插其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较为灵活地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三、理实一体化,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基于实践导向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重在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通过将教学设备与专业设备同置一室,重新分解和整合理论知识与生产实习内容,在课堂上创设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情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

例如在《基础会计》中学习证、账、表章节中,教师可以按 项目驱动合作学习来组织教学程序:

1.引出项目,明确任务。出示学习目标,提醒学生一些要注意的要点,引导学生着手准备相应的学习资料和工具。

2.制定方案,明确步骤。学生在小组内自主阅读学习资料,根据专业信息资料,制定方案,明确步骤。

3.小组合作,交流探。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激发学生交流讨论,获取不同观念。

4.检查评价,完善方案。交流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组间互评,最后教师专项检查或抽查。

5.巩固训练,总结提高。梳理知识结构,展示好方案、好方法。

在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对学生的培养宗旨。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立足中职学生的学情,促进理实一体化,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培育出适应企业生产要求的合格的蓝领人才。

会计就业论文:新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元老级专业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笔者作为多年的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师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也略有看法,本文将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目前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

关键词: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

一、会计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会计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老牌专业,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会计专业人才。据职友集网截至2016年12月8日这一年来对企业会计专业岗位需求调查的数据显示,会计专业近一年来市场需求量总体来说还是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学生毕业季以及年底前都会有一个大的需求量。

同样,会计相比其他专业就业还算不错,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近30天对129317份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会计专业就业占管理学类46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6位,占所有1094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23位,其中上海成为会计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城市。这份数据表明,会计专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刚毕I的学生需求量仍然是偏大,那为什么如此多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原因在于,刚毕业的学生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企业要花更多的成本去培养一名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工资都在2000元以下,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原因没有办法接受这种薪酬待遇,所以他们觉得这个工资甚至不如一个服务员或者是流水线工人从而放弃了本专业的就业。

当然,用人单位会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和水平给出合理的工资待遇。例如,应届毕业生或者是1~2年工作经验的小出纳一般的工资是在2500元以下,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出纳薪酬一般在3000~4500元,月,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会计师薪酬一般在5000~6500元,月,具有5~8年工作经验的财务主管薪酬一般在7000~8000元,月,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财务总监薪酬一般在8000元以上。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专业的工资待遇是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以及职位、个人能力决定的。那么综合这些数据,按会计专业相关职位薪酬进行统计得出该专业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是在3500元左右。

二、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和方向

会计工作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所必需的一个岗位,无论是专业会计事务所,还是各种类型的企业,甚至是各种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政府都离不开会计,所以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会计部门绝对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掌握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每一笔资金来龙去脉会计工作人员都心知肚明,所以会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一直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同时,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它是人才的纵向培养,从一个初级会计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人员,每一步都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越久越受企业的青睐,当然薪资待遇也会越高。

对于会计专业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负责国际会计、审计、税务、环境会计、个人财务规划等相关工作的公共会计,这类会计人才一般到大型或者跨国、区域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最为理想,但是,这类人才也属于是会计业的顶尖人才,所需的岗位能力也相对较高。其次,就是普通的企业,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成本会计、预算分析及税务规划等日常会计工作。再次,面对非营利性组织机构的会计工作人员,如负责医院、学校、各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财务规划、预算、钞票打理及财务记录等相关工作。再者就是负责政府机关单位所需的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会计专门人才。那么,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少不了教师和培训机构等,所以会计专业学生的另外一个就业方向就是各类学校、培训机构以及科研机构等。

现在的会计职业层次分明,低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高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需求缺口较大。对于持有含金量较高证书又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会计很快就被市场一抢而空,那么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但是只要通过时间的积累以及不断的学习,迟早都会成为该行业的香饽饽。

三、会计人才培养注意事项

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首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这必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一致,确保学生毕业就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其次,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学校应把实操性教学作为教学主导,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次,学校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根据专业所需进行调整,面对专业性和技术性如此强的会计专业,教师应将企业会计人员工作流程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能够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中。当然,对于教师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授课教师常年工作在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所以所授的知识可能要么过于陈旧要么脱离实际,这就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真实的会计工作相脱节。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对于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人才成为企业的首选。那么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应培养更多适应外向型发展需要,具有应用型、高层次、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