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Regional Culture Study

杂志简介:《地域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424/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建党百年与红色文化、区域历史与文化研究、满族家谱研究、文献研究、考古与文物研究、文史纵横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2096-434X
国内刊号:22-1424/G0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201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
总发文量:460
总被引量:195
H指数:6
  • “中华民族”的成词及定格

    作者:冯天瑜 刊期:2019年第04期

    由"中华"和"民族"两个古典语素组成的"中华民族",成词百余年,然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已延绵数千年,是以华夏-汉族为主体,包括数十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共同体。

  • 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风格城市文明的形成

    作者:李麦产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征程中,应当进一步密切国家城镇化战略与文化战略的协同或融合程度,把建设城市及城市文明作为有效实现国家文化战略的载体与抓手,使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能够转化为城市实现更加美好愿景的助推剂,既让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找到落地空间,又有助于建成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城市。

  • 唐诗镜像中的陇西

    作者:石云涛 刊期:2019年第04期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陇西即今黄河以南、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有唐一代陇西地区颇受诗人关注,其原因一是地处丝绸之路要道,从长安出发赴蜀、吐蕃、河西、西域、北方草原和从这些地方赴长安的行人都经行此地。二是这一带是抗击吐蕃的前线,吸引了唐代众多士人的注目。他们关注国家形势,自然关注陇西的局势;他们向往立功边塞,这里是他们追逐梦想的...

  • “江南多出铜”--北宋初年对江南铜资源的开发及铜钱铸造业的发展

    作者:刘晨曦 刊期:2019年第04期

    北宋初年用了大约30余年的时间在江南开发铜矿,并在饶、池、江、建四州建立骨干铸钱监。这次开发改变了之前唐代铜矿开采的地理分布格局,宋初铜矿开采和铜钱铸造的中心彻底转移到江南地区,这也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缩影。宋初在江南开发铜矿和铸造铜钱,既是因为时人观念中认为"江南多出铜",也是统一货币,实现国家经济统一的需要。江南地...

  • 明世宗时代“祥瑞现象”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吴华军; 邓天红 刊期:2019年第04期

    祥瑞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可以"佐证"君主统治"合法性"的工具,历代统治者均设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管理,对祥瑞的处理也有专门的处理方式,明代也不例外。但在另一方面,明代统治者受儒家文化影响,多次下令禁止举行祥瑞庆贺活动。祥瑞在明世宗朝显现出短暂复苏的面貌,表现为:一是祥瑞现象众多;二是确立了完善的祥瑞运行机制;三是明世宗本人呈现出喜好祥瑞...

  • 论现代科技对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作者:黄意武 刊期:2019年第04期

    现代科技对于新时期地域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改变其生成环境,促进其发展演变,还扩展其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现代科技的开放性、变化性、创新性对传统地域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对新时期的文化消费和文化发展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必须克服唯技术论,借鉴科学精神、科技手段,以完善地域文化精神系统为核心,不断弘扬...

  • 河洛文化研究述论

    作者:李乔 刊期:2019年第04期

    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河洛文化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片面到全面、由零散到系统的渐进过程。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河洛文化的空间与时间范围、河洛文化的内涵与特性、河洛文化的地位与影响、河图洛书问题,以及河洛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关系等方面。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的带动以及河洛文化...

  • 地方公共建筑营造中的家国互动--以佛山通济桥为例

    作者:陈恩维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地方公共建筑的营造,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并被社会关系所生产。佛山通济桥的明代修建者乃是科举成功和经商致富的本土巨家大族;清代则出现了僧人、士人和商人的联合修建;晚清民国以来,则出现了周边社区力量的介入;到了当代,传统士人乡绅阶层瓦解,通济桥的修筑完全由政府主导,佛山民众对通济桥的关注,转化为大规模的民俗参与。通济...

  • 地域文化的竞争:闽粤荔枝优劣论及其演进

    作者:陈灿彬 刊期:2019年第04期

    闽粤荔枝优劣之争一直是荔枝书写中的潜伏因素。从汉代至中唐,岭南荔枝一直占据着荔枝史的首要位置。然而中唐以降,其地位受到来自四川和福建的挑战。宋代以后,荔枝闽优粤劣更是伴随着蔡襄的《荔支谱》变成了主旋律;以徐火勃为中心的晚明福建士人牢牢地控制着这个话语权,并不断在荔枝谱录和文学文献中巩固这个看法。入清之后,重夺荔枝话语权促进...

  • 伪满初期“新京”市营住宅计划述析--以伪满《大同报》为中心

    作者:彭超; 赵环宇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解决由人口迅猛增长带来的"新京"城市住宅困难、租金腾贵的问题,"新京"特别市公署在伪满建立之初就运用现代融资手段,规划并实施了两次市营住宅计划。市营住宅建成后仍归"新京市"所有并由其管理运营,针对有一定职业和正当收入者进行招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京"住宅困难的问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市营住宅又多为伪满官吏所租住,事实上变为伪...

  • 梵净山区生态与文化的关系特征及启示

    作者:张永; 曹勇 刊期:2019年第04期

    梵净山既是地理意义上沅江、乌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边墙",又因山水奇幻而成为佛教盛地。梵净山区的人民自古注重保持文化与生态的平衡,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首重生态环境。

  • 旅游经济与地域性文化遗产景观塑造--以恩施土司城为例

    作者:高旸; 郭子欣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地域性文化资源既是所属民族的共同记忆,也是进行民族文化识别和区分的显性要素。在乡村旅游场域下文化资源在市场机制运作下,以文化资本的形态进行着生产和再生产,恩施土司城作为土家族土司制度的物质性遗留物,虽然存在着空间上的固定性和时间上的难以延续性。但其所承载的屯堡文化直到今日已然具备着较强的文化生命力。饮食、服饰、文字、仪式...

  • 京奉(北宁)铁路与北戴河海滨的休旅文化(1893-1937)

    作者:闻虹 刊期:2019年第04期

    1881年,开平矿务局为便于开平煤炭外运,开工修筑唐胥铁路。此后,该路不断向东、西方向延展,至1912年,京奉铁路全线通车。京奉铁路的修筑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和生活理念,引发了沿线休闲旅游空间的变迁。1893年,津榆路段修筑之初,英国工程师金达发现北戴河具有等同于西方海滨的天然条件,遂在西人中广为宣传,北戴河名声大噪。1914年,京奉路局修筑海滨...

  • 彝与夷:民国时期凉山彝族的称谓

    作者:李鹏翔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彝族的发展历史中,他称和自称皆不断变化,但是"夷"的称谓却总是伴随,许多民国时期到凉山地区去考察过的民族学家,在当时撰写民族调查报告时,也用"夷"这一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进行民族识别后,用"彝"字替代"夷"字。而在之后有关该地区民族的著作之中开始渐渐采用"彝"字,这也导致后期在对民国时期有关彝族的民族志再版过程中,出现"...

  • 福州喜娘:传统婚礼的独特传承人

    作者:陈祖英 刊期:2019年第04期

    喜娘是旧时婚礼中的重要角色,是履行婚姻礼仪全过程的主持人。福州喜娘不仅是传统婚礼的积极传承人,也为新娘传承传统规范起到指导示范的作用。现在的喜娘通过婚礼前与东家充分沟通,婚礼进行时的言传身教和喝诗的方式传承传统婚礼。由于福州喜娘多是散兵游勇,且良莠不齐,要想充分发挥喜娘在传承传统婚礼中的独特作用,需要政府、学者、喜娘等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