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Regional Culture Study

杂志简介:《地域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424/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建党百年与红色文化、区域历史与文化研究、满族家谱研究、文献研究、考古与文物研究、文史纵横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2096-434X
国内刊号:22-1424/G0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201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
总发文量:460
总被引量:195
H指数:6
  • 中国大河文明探略

    作者:冯天瑜 刊期:2018年第03期

    水是人类文化生成的必备条件,而为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提供淡水的主要是河流,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皆仰赖大河的恩惠。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化的两大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自东周始,黄河—长江双峰并峙,构造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多元一体格局。

  •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发微——《通化历史文化研究》书后

    作者:邵汉明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地域文化研究,往往以某地区为对象,深挖具论,见微知著。如何做到有内容也有思想,有实例也有视野,需要一番斟酌探索。而如何发微索隐,全面阐释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一个颇富挑战性的文化命题。架构酝酿及具体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明确研究范围;第二,突出研究特点;第三,立足学术创新。以某地为对象,或以某事为专题的地域文化研究,既不是就...

  • 湖丝映射的历史时空

    作者:熊月之 刊期:2018年第03期

    湖丝是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交界处的湖州之特产。湖丝以其超乎寻常的外观和质感成为江南地区对外商贸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透过一缕湖丝,既可追溯其得天时地利之地域环境及江南工匠之精神,亦可窥见江南与世界交流之情势。

  • “悦近来远”的中华礼乐文化——唐贞观“十部乐”地缘政治背景透视

    作者:穆渭生; 穆文嘉 刊期:2018年第03期

    唐贞观"十部乐"具有鲜明的政治礼仪性质和功能——"以备华夷,悦近来远"。从古代亚洲"地缘政治"(国际政治空间秩序)和"全球史"角度审视,"十部乐"具有综合性政治文化象征意义:是从南北朝时期"天下分裂"到隋唐"天下一统"时期,国际(东亚和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展演变趋势——以中华帝国为中心("霸主")、皇帝为"天可汗",...

  • 边城瑷珲的中俄碰撞与交往——《清实录》中黑河古城的历史书写

    作者:谢贵安 刊期:2018年第03期

    瑷珲作为幅员广阔的清朝的一个东北边陲小城,本不会受到《清实录》的过多关注,只是因为俄国殖民者入侵,引起边疆危机,才使其受到朝廷的重视,也因此较多地得到实录的记载。为了应对俄国的威胁,清朝分宁古塔将军辖地,设黑龙江将军,瑷珲曾作为该将军的衙门驻地,从此受到实录的记录。《瑷珲条约》的签订和堪界谈判以及瑷珲本身扼黑龙江主要的地理位...

  • 苗族跨国认同研究的四个问题

    作者:麻勇斌 刊期:2018年第03期

    苗族跨国认同问题,是一个颇有热度的学术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形成了两个群体和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以西方学者为主的群体,他们认为自称为"hmong"的不是苗族,而是单独的一个民族;"苗族"是中国政府强加给"hmong"的他称。二是以中国和中国以外的部分苗族学者为主的群体,他们认为"hmong"不仅是苗族自称的一种,而且使用...

  • 浅探劳务移民中的种族歧视——以新西兰太平洋岛民为例

    作者:孙碧洋; 陈立丰 刊期:2018年第03期

    作为新西兰第三大少数族裔,太平洋岛民的经济地位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犯罪率较高,社会经济地位较为弱势。用劳务移民导致的种族主义为理论框架来分析新西兰太平洋岛民移民的历史,可发现太平洋岛民社会地位之低与其早期被新西兰政府粗暴对待关系密切。新西兰太平洋岛民移民史中重要却又鲜被研究的"拂晓攻击"(The Dawn Raids)案例,与新西兰善...

  • 高昌回鹘王国手工业发展研究

    作者:单超成 刊期:2018年第03期

    高昌回鹘的手工业发展脉络,大致经历了从无到有到丰富三个阶段。漠北蒙古高原游牧时期,回鹘人仅有的手工业萌芽于草原游牧经济,产品单一。西迁至高昌地区后,当地丰富的棉花资源和先进的纺织技术,使回鹘人受益颇丰。高昌回鹘不再食肉寝皮,依赖于游牧,人们掌握了高超的纺织印染技术,熟稔包括棉布、丝绸、绢锻等各种材质衣料的制作。整个社会以村社...

  • 关于辽代外戚汉姓萧氏由来问题的探讨

    作者:都兴智 刊期:2018年第03期

    关于辽代外戚萧氏的由来问题,中外学者曾进行过长期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迄今为止,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仍有继续深入研讨之必要。概言之,关于萧氏由来问题,学术界以往至少有五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小汉"与"萧翰"谐音说;二是来自契丹图腾青牛白马说;三是隋炀帝萧后遗族说;四是"审密""述律"音译说;五是比附汉族萧氏说。...

  • 我亦有官——清末中东铁路沿线蒙地的放垦与设治

    作者:刘晨曦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攫取中国东北的权益而修筑的。在路线选择上,刻意避开了中国东北地方政府原有的统治据点,刻意在东北地方政府统治薄弱的地区修筑铁路。为了抵制沙俄的侵略势力,黑龙江地方官府提出"彼有官,我亦有官"的对策,特别是在中东铁路沿线的蒙古族聚居地区,采用放垦和移民实边等手段,设立政区,完善统治机构,以此填补权力真空,达到抵制沙...

  • 1930年代东北地区人口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

    作者:丁绍通; 韩宾娜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东北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是自然因素与人文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性因素是1930年代东北人口变动的主导因素。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整体呈现出南密北疏的格局,人口主要集中在松辽平原东部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显著;1933年至1940年东北地区人口变化总体呈现正增长和分散分布趋势。通过GIS分析,可知人口密度分布与海拔...

  • 灾害、叙事与地方生态知识:一个东南渔港的台风记忆

    作者:张先清; 张云鹤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有关海洋灾害的记忆,是海洋社区集体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埕港是一个台风频发之地,长期以来,当地人围绕台风灾害形成了一种深刻的集体记忆。通过考察当地人对台风的多重叙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台风是如何被当作"整体性社会"中的一环而根植于社区集体记忆之中,成为其经验生活的一部分,并促使当地人重新唤起对地方生态知识的建构与实践。

  • 从“白水郎”到“水生人”:疍民的生计变迁与认同建构

    作者:刘长仪 刊期:2018年第03期

    清朝中后期,原先生活在闽江流域的一支水上人——疍民北上迁徙至闽东沙埕港,并在当地港域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聚居区,由此成为沙埕港这一海洋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闽东地区存在的歧视疍民的文化传统,导致疍民在当地社区中被"污名化"。1949年以后,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疍民得以上岸定居,并凭借精湛的捕鱼技术实现了社会地位上的逆转。与...

  • 汉代对河陇地区的开发及其文学史意义

    作者:霍志军 刊期:2018年第03期

    汉代开发河陇不仅是重大政治事件,而且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学西渐、佛法东来,首先在河西地区相互融合调适,再以新的文化形态输出或输入,源源不断地向中华文明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大量外地文士的到来、陇籍文人的成长、军屯文学的兴起等,使中国文学版图向西北地区拓展,向来被认为是文化荒漠的河陇地区初步形成了地域文学中心。以"...

  • 三晋文化与古代小说研究回顾与展望

    作者:侯晓琴 刊期:2018年第03期

    伴随文学地理研究的渐趋活跃和中国古代小说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的逐步展开,三晋文化与古代小说间的关系相应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回顾学界研究动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多维视角的研究画图。从文学外部关联的角度来看,关于三晋景观实物、民间艺术、方言、商业文化、军事文化等与古代小说关系的探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从文学内部关联的角度来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