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地震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arthquake

杂志简介:《地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93/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地震学术论文、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研究简报、地震目录速报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0-3274
国内刊号:11-1893/P
全年订价:¥ 216.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5
复合影响因子:0.79
总发文量:793
总被引量:9708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8.5125
立即指数:0.0656
期刊他引率:0.8982
平均引文率:22.8197
  •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启示思考

    作者:邵志刚; 王芃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已经过去10年,在此期间关于地震预测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从未停止,本文作者从地震预测业务人员角度,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相关的地震地质、大地测量、地震学、前兆观测异常等方面的现象。针对不同研究方向,从震情跟踪角度提出了预测意义的讨论、可能问题的分析、不成熟的一些建议,并就综合预测给出了一些粗浅的思...

  • 利用近场高频GPS、强地面运动和远场地震波形数据联合反演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震源时空破裂过程

    作者:孟国杰; 苏小宁; 王振; 廖华 刊期:2018年第02期

    联合近场GPS测站1-Hz运动学位移、强震仪加速度波形和全球台站P震相波形作为约束,以时空滑动分布约束条件和ABIC模型参数选择方法,结合先验的滑动方向变化范围,反演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震源时空破裂过程,给出了能够综合反映震源破裂过程的统一模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总体上存在4个主要的破裂区,最主要的一个破裂区位于震源东北40~120km,断层...

  • 汶川Mw7.9地震周边地区布格重力异常与岩石圈垂向构造应力场

    作者:付广裕; 金红林; 王灼华; 佘雅文 刊期:2018年第02期

    前人研究给出,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地壳均衡异常显著,具有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深部动力背景。2016年6月,我们围绕该均衡异常显著区域开展重力/GNSS加密观测,提高了该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壳均衡异常场的空间分辨率。依据上述观测结果与前期同类观测数据,反演了汶川MW7.9地震周边地区地壳密度构造。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是地壳密度变化的高梯度带...

  •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GPS应变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的关系

    作者:李承涛; 苏小宁; 孟国杰 刊期:2018年第02期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较强的区域,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就发生在该区域内。利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解算GPS应变率场,分析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2009年至2017年的应变率场分布特征,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GPS应变率场按照不同的空间尺度进行小波分解,给出不同空间尺度的应变率场。结果表明在2017年九寨沟地震之前,震中附近应变积累...

  • 定量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与汶川地震发生的关系

    作者:罗钧; 赵翠萍; 汪荣江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为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与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关系,通过求解二维孔弹耦合层状介质下解析解形式的扩散孔隙压,获取了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的扩散孔隙压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以及北川—映秀断裂带断层面上应力变化量的计算。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的库仑应力变化量值较小,为-0.001 MPa,表明蓄水对汶...

  • 2013年芦山Ms7.0地震序列断层结构及震源区应力场特征

    作者:李文超; 王勤彩 刊期:2018年第02期

    使用芦山地震序列2013年4月20日至5月20日一个月的地震震相数据和MS4.0以上地震的波形数据,通过双差定位方法得到了3 398个地震的精定位结果,利用时间域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17个地震的矩张量解。综合分析地震双差定位结果和芦山地震序列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发现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由主震断层和次级反冲断层组成,主震断层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

  • 汶川Ms8.0地震的前兆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及其力学分析

    作者:张小涛; 刘杰; 宋治平; 薛艳; 张永仙; 晏锐; 苑争一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为了研究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10年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采用地震破裂区的几何中心和余震区椭圆中心线为中心的两种方法计算前兆异常的震中距。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前2年左右前兆异常逐渐增多;近源区(震源2倍左右尺度)异常测项比大于25%,远源区中震源3~5倍尺度区域的异常测项比为17%~24%。前兆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存在三个不同的变化阶段,即...

  • GRACE观测的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大地震关系探讨

    作者:王武星; 梁明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GRACE重力卫星观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喜马拉雅俯冲带及周边几次7级以上大地震前后的区域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5年巴基斯坦MS7.8、2008年汶川MS8.0、2011年缅甸MS7.2、2013年芦山MS7.0和2015年尼泊尔MS8.1等大地震都发生在重力显著变化区域及周边,地震前几年开始区域重力在原变化趋势下呈现快速减小特征,而后,减小后的重力恢复增加,...

  • 基于PSInSAR的2008年汶川Ms8.0地震震后形变场特征

    作者:董彦芳; 洪顺英; 孟国杰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同震形变,地表破裂带分布广泛。为了研究汶川地震震后形变的分布特征,收集了震后2008年5月28日至2010年9月15日的多时相ENVISAT ASAR数据,该数据包括两个相邻条带,能够覆盖震后形变区域。使用基于单一主图像的PSInSAR处理技术分别对两个条带进行处理并拼接,获得了震后时序形变图和年平均形变速率图。研究...

  • 2018年汶川Ms8.0地震前成都台NE向地电阻率趋势异常的数值模拟

    作者:钱家栋; 张学民; 王亚璐; 李雪浩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针对汶川大地震前位于源区特殊部位的成都台NE测向地电阻率的大幅度趋势下降过程,以测区地表地电阻率变化与测区内部介质(真)电阻率变化的物理联系的理论为依据,模拟了测区底层因受孕震过程影响出现一个电性变化区域,计算了该区域电阻率变化的程度以及其上界面逐步(向上)扩展对成都台地表装置系统地电阻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底层电...

  • 几次大地震前后地电场中长期变化分析与研究

    作者:席继楼; 关华平; 刘超; 庄楠; 武建华; 颜晓晔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地电场是地球表面天然存在的电场,包括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利用"合成能量累加"方法,分析处理了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所辖部分台站2007年7月至2017年12月的地电场观测数据,研究和讨论了汶川8.0级地震等几次大地震前后地电场中长期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几次MS7.0以上大地震前后,均出现了地电场区域性准同步异常变化;地电场异...

  • 地球自转减速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作用

    作者:陈学忠; 王恒信; 王生文; 隗永刚; 郭祥云; 陈丽娟; 李艳娥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将地球看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对称弹性球体,给出了地球以匀角速率旋转情况下产生的应力场的解析表达式,计算了地球匀速自转时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应力,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自转减速有利于汶川地震发生。如果地球自转减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起到了触发作用,那么在震前震区...

  • 全球强震与地球自转角加速度变化过程关系统计研究

    作者:田韬; 冯志生; 祝涛; 李鸿宇; 王维; 叶碧文 刊期:2018年第02期

    统计分析了1962—2017年全球强震活动与地球自转角加速度变化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角加速度下降期的概率相对自然概率高出12%,达到64%,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但7.5级和7.8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没有显著性。分区统计结果表明,全球强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地球自转角加速度上升期,高于自然概率的强震主要分布...

  •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定点形变高频异常特征的研究

    作者:武善艺; 刘琦; 龚丽文; 张治广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以中国大陆西部定点形变观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变换和超限率时频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距离震中600km范围内的定点形变个别台站观测到高频异常,异常持续时间较长;距离震中300km范围的个别台站临震高频异常非常显著;并且不同的定点形变观测手段对高频信号的响应不同,地倾斜测项临震前高频...

  • 龙门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构建

    作者:任梦依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以龙门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1931年至2010年历史地震数据,时限取80年,时间间隔取10年,构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估计龙门山地区震级上限和强震重现水平。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服从具有有限上界的Weibull分布,震级上限为8.3,未来20年、50年、100年龙门山地区的强震重现水平分别为7.9、8.1、8.1。起始年由1930年至1933年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