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地震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arthquake

杂志简介:《地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93/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地震学术论文、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研究简报、地震目录速报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0-3274
国内刊号:11-1893/P
全年订价:¥ 216.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5
复合影响因子:0.79
总发文量:793
总被引量:9708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8.5125
立即指数:0.0656
期刊他引率:0.8982
平均引文率:22.8197
  • 对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考(一)——地震预报某些经验与做法的再认识及思考地震预报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作者:陈章立; 李志雄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地震预报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科学性和社会性。该文着重对地震预报科学性的问题做了评述,强调地震预报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观测资料为基础,以预报经验为借鉴。文中对当前中国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以及根据地震前兆持续时间将地震孕育过程划分“长、中、短、临”四个阶段和相应的地震“渐近式”预报程式,和“以...

  • 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及地震预报、预警、预防综合决策问题的讨论——浅释唐山、海城、松潘、丽江等大地震的经验教训

    作者:罗灼礼; 王伟君 刊期:2008年第01期

    唐山地震、海城地震、松潘地震和丽江地震等大地震的观测与预报实践,在科学上提出许多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地震前兆复杂性的理解和认识问题。从上述大地震的重要观测资料中,得到对大地震的短临前兆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新理解,认为:短临前兆异常不同于趋势异常,异常现象的突发性、差异性、特殊的无序和不稳定性,不可重复性是其主要特征。其...

  • 利用GPS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强震危险性预测的探讨

    作者:杨国华; 张风霜; 武艳强; 韩月萍; 沈午春; 杨博 刊期:2008年第01期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自1999运行以来已经积累了8年多的观测资料,目前针对地震预测、观测对象和数据处理方法,广义地提出了“点、线、面”的分析方法。实际应用表明,利用“线”的分析方法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在恰当的空间范围内不但可降低噪声,而且可突出异态信息。在目前较低测控能力的基础上,可通过全空间扫描与现...

  • 2007年苏门答腊8.5级、8.3级地震强余震库仑破裂应力触发研究

    作者:周龙泉; 马宏生; 夏红; 周俊杰; 邵志刚 刊期:2008年第01期

    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8.5级地震,9月13日其西北边又发生了8.3级地震,震后在附近还发生了一系列6级以上强震。该文依次计算了苏门答腊8.5级地震后各次地震前其所在主破裂面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2007年苏门答腊8.5级地震的后续强震都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显著增加区,其应力变化值均大于0.01MPa,即后续强震可能都是被...

  • 利用PETSc和FEPG编制海啸数值模拟程序的研究

    作者:张超凡; 石耀霖 刊期:2008年第01期

    海啸的数值模拟是海啸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于帮助理解海啸的基本物理特性和预防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海啸数值模拟程序的编制是一项繁杂的工作,该文介绍了利用两种功能强大的通用软件(PETSc和FEPG)来进行海啸数值模拟程序编写的研究。PETSc和FEPG采用有限差分、有限元、有限体积等多种离散方法,可以对数值问题给出稳定的求解。该文采用了...

  • 小地震发生率和累计次数变化的理论解释及应用实例

    作者:马禾青; 杨明芝; 李春贵 刊期:2008年第01期

    对区域小地震发生率和累计次数的变化进行了理论解释,可以得到小地震的发生率和累计次数与区域应变能量积累速度呈正比,并且发生率取不同值及累计次数曲线斜率产生变化时,区域应变能量的积累状态不同。并针对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的不同小区域计算了小地震的累计次数及发生率,表明在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前,区域小地震累计次数曲线斜率及发生率...

  • 天津地区断层气方法应用中的两个问题

    作者:邵永新; 任峰 刊期:2008年第01期

    运用海河断裂、沧东断裂、天津北断裂和天津南断裂断层气测量结果,同时结合人工地震探测结果,讨论了土壤气氡异常位置与断层上断点位置的关系和土壤氡背景场与背景值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层的厚度对土壤气氡异常的位置存在一定影响,覆盖浅的断层,断层气异常一般在断层上断点的上方;覆盖厚的断层,断层气异常往往与断层位置不一致,至...

  • 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天津地区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作者:马建英; 刘学领; 李君英 刊期:2008年第01期

    分析了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慨5.1地震前,天津地区王3井、王4井水汞及潘庄井、高村井水位出现的前兆异常。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在震中区周边,流体观测前兆异常表现明显,但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一、不连续的特征;位于不同构造位置井孔的相同观测项目,异常形态却不尽相同;从异常出现的时间上看,异常主要集中在短临阶段,并且有随着发震时...

  • 广东阳江4.9级地震序列尾波Qc值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叶秀薇; 闻则刚; 杨马陵; 胡秀敏 刊期:2008年第01期

    采用Aki的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广东阳江地区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尾波Qc值,流逝时间为24~27s、28~31s、38~44s的Qc值平均值分别为95、115和124。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前后,流逝时间较短的两个Qc值变化较为同步,Qc值出现“低值-回弹-发震低值”演化过程,而流逝时间38~44S的Qc值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未出现显著异常过程。研究表明,Qc...

  •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两次M_S5.9地震前后长波辐射时序特征分析

    作者:丁风和; 哈媛媛; 魏建民; 赵铁锁; 王建营; 马义; 周小龙 刊期:2008年第01期

    以卫星对地遥测长波辐射(OLR)信息为基础,分析了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Ms5.9地震和2004年3月24日东乌珠穆沁Ms5.9地震前后震中附近的45°N,120°E点位长波辐射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在这两次Ms5.9地震前后,位于45°N,120°E点位上长波辐射(OLR)月平均值、月距平值异常特征比较明显,这种基于不同点位上的时序特征分析对地震监视和预报具...

  • 北天山中东段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

    作者:龙海英; 高国英; 聂晓红; 李莹甄; 沈军 刊期:2008年第01期

    主要对北天山中东段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系统聚类和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中小地震震源断错性质主要以逆断层为主,地震主破裂面基本沿NWW向或近EW向,与该区域的NWW向构造带基本一致;研究区内主压应力P轴近NS向,倾角较小,主张应力丁轴倾角较大,表明区域应力场主要受NS向水平挤压作用;分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中、西部最大...

  •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序列的破裂过程研究

    作者:陈学忠; 吕坚; 王慧敏 刊期:2008年第01期

    利用江西南昌遥测台网和临时台网资料,借助于主地震相对定位法,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分析了该序列的破裂过程。这次地震的余震震中呈线性分布,约沿北西37°,与美国哈佛大学给出的主震震源机制解中的N35°W节面和北西向的洋鸡山-武山-通江岭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该断裂的东南端。这次地震破裂...

  • 2005年新疆克孜尔震群的重新定位

    作者:李志海; 曲延军; 马宏生; 翟世龙; 吴传勇 刊期:2008年第01期

    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5年9月23日克孜尔震群进行重新定位。从平面上,重新定位地震集中分布在一个长约14。5km,宽约9.0km的长方形内,其长轴为N30°W向,与克孜尔断裂近乎垂直。从震源深度来看,重新定位地震的震源深度全部分布在21km以内,集中分布在10~19km,平均深度为13.6km;震群中绝大部分小震发生在沉积层内,而震级较大地震基本发生...

  • 西宁盆地浅层滑脱面与地震关系探讨

    作者:张军龙; 田勤俭; 李智敏; 任治坤; 郝凯 刊期:2008年第01期

    滑脱面空间特征的研究可以反映次级浅断裂与区域深断裂之间的构造关系,在西宁盆地中,第三纪地层在NNE向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沿近NW向发生弯曲褶皱变形。利用平衡剖面方法,通过对垂直构造走向的一条剖面进行反演,得到西宁盆地的滑脱面深度在4~5km,并向南倾,与物探资料得到的盆地沉积盖层的底界位置和形态基本相同。因此得出盆地沉积盖层...

  • Google Earth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

    作者:陈强; 姜立新; 帅向华 刊期:2008年第01期

    Google Earth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三维虚拟地球仪软件,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丰富的遥感影像资源而著称,得到了许多行业的普遍应用。我国目前地震应急指挥工作的GIS数据还是以二维展示为主,引入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Google Earth在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工作中可以采取如下应用方案:制作并加载行政区划图,公众地震信息;与GPS结合,进行救援路线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