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科学

大豆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ybeanScience

杂志简介:《大豆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227/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信息索引、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分析加工、农业经济、综述、新品种

主管单位:黑龙江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黑龙江农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9841
国内刊号:23-1227/S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3
复合影响因子:0.79
总发文量:2202
总被引量:21402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7.1667
立即指数:0.0194
期刊他引率:0.8346
平均引文率:14.1456
  • 大豆对SMV SC-3株系的抗性遗传和QTL分析

    作者:郭丹丹 陈海峰 杨中路 单志慧 朱晓玲 陈水莲 周新安 周蓉 刊期:2012年第04期

    为研究大豆对SMV抗扩展的遗传机制,以中豆29×中豆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人工接种SC-3株系。以病情指数为抗性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该RIL群体对SC-3株系的抗性遗传符合B-2-3遗传模型,即抗性由2对等加性主基因控制,加性效应为-9.78,主基因遗传率为97.65%。...

  • 抗草甘膦转EPSPS大豆的基因漂移研究

    作者:刘杰 周波 杨春燕 李玉荣 蒋凌雪 张孟臣 陶波 邱丽娟 刊期:2012年第04期

    以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和不同生长类型的非转基因大豆为材料,通过表型筛选及PCR分子检测,分析不同方向和距离条件下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通过花粉向非转基因大豆的漂移率,为制定转基因大豆安全种植隔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类型大豆的基因漂移率明显不同,以育成品系ZZH015最高,在70 612株中的漂移率为0.45%;半蔓生地方品种DPZ722...

  • 利用RNA干扰技术提高大豆脂肪含量

    作者:陈子奇 李夏 王丕武 付永平 李鲁华 马建 曲静 刊期:2012年第04期

    利用冻融法将大豆11S球蛋白GY1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EH105中,以大豆"吉农28"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法导入大豆,获得T1代转基因苗12株,并对得到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RNAi植物表达载体p3301-Gy1已成功插入到转基因大豆植株的基因组DNA中;RT-PCR和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RNA干扰在...

  • 利用种子萌发法快速检测抗草铵膦转基因大豆

    作者:常晶 孟凡立 李永光 李文滨 刊期:2012年第04期

    转基因后代植株遗传存在不稳定性,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后代阳性植株成为转基因研究工作的重点。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草铵膦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普通受体大豆品种东农50在大于5.0 mg.L-1草铵膦筛选压力下,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植株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基本不能完成正常的生活史;携带bar基因的Southern拷贝T2代转基因大豆种子在添加5.0 mg....

  • 利用草甘膦作为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筛选剂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岳岩磊 于丽杰 孙石 韩天富 侯文胜 刊期:2012年第04期

    以4个非转基因大豆品种自贡冬豆、吉林小粒1号、中黄30和Williams 82以及2个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系中作J9331和中作J9333为材料,利用大豆子叶节进行遗传转化,草甘膦作为筛选剂,以丛生芽诱导率、成活率和伸长率为考察指标,探索丛生芽诱导期、筛选期和伸长期的适宜草甘膦筛选浓度。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期、筛选期及伸长期的草甘膦适宜筛选浓度范...

  • 大豆油分含量位点主要等位基因挖掘

    作者:吴琼 朱荣胜 齐照明 蒋洪蔚 杨春明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刊期:2012年第04期

    应用241份国内外大豆资源和18个SSR引物,卡方检验及t检验鉴定出3个与大豆油分含量正向相关的重要位点,分别为Satt343,Sat_295和Satt598,每一位点各含1个与油分相关的重要等位基因,分别为Satt343_3,Sat_295_6和Satt598_7,这3个等位基因对油分含量呈正效应,并在分别在引物Satt343和Sat_295附近发现已定位的与油分含量相关的基因。

  • 大豆Usp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作者:黄姗 王伟旗 侯文胜 刊期:2012年第04期

    在对大豆根系盐胁迫抑制差减杂交文库EST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了一个大豆Us-pA基因,命名为GmUsp1,其编码一个包含16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多序列比对和编码蛋白结构分析表明,GmUsp1属于泛应激蛋白(Universal Stress Protein)家族成员之一。其氨基酸序列与蚕豆Vf_enod18序列相似度最高,属于MJ-0577类中含有ATP结合位点的U...

  • 氯化锂作为转基因大豆筛选剂的研究

    作者:黄文佳 李永光 王志坤 李维娜 王涛 王朋朋 李文滨 刊期:2012年第04期

    以东农50大豆子叶节为材料,以大豆子叶节丛生芽黄化率和丛生芽高度为考察指标,确定氯化锂作为转基因大豆筛选剂的最佳浓度和筛选临界观察时间。在此基础上,对转基因大豆丛生芽进行GUS染色,并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通过对受体植株进行氯化锂叶片涂抹,确定适宜的表型筛选浓度。结果表明,延迟7 d进行氯化锂筛选,筛选浓度为60 mmol.L-1为宜,最佳筛...

  • 中国不同地区科技示范县大豆单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比较

    作者:杨如萍 宋雯雯 孙石 吴存祥 王化俊 韩天富 刊期:2012年第04期

    分别于2010和2011年对全国18和20个省(区)的130和141个大豆科技示范县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当地大豆生产田的单产及其相关性状数据。在此基础上,按大豆栽培区划进行分区统计,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判断不同地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各地区大豆的播种期因耕作制度不同和气象条件多样而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大小依次为南方〉西北〉东北...

  • 不同熟期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光合特性和冠层农艺性状的变化

    作者:赵婧 张伟 邱强 张鸣浩 张吉选 闫晓艳 刊期:2012年第04期

    对1923~2008年间育成的吉林省主推的57个大豆品种按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进行分类,研究了不同熟期组品种各冠层农艺性状和叶片部分光合特性指标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熟期品种的产量、百粒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的光合速率和SPAD与育成年代均成正相关,单株分枝数与育成年代成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荚重、...

  • 玉米套作大豆模式复合群体高产高效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作者:张明荣 何泽民 吴海英 梁建秋 冯军 刊期:2012年第04期

    利用大豆品种南豆12,在玉米套作大豆模式下,对影响玉米套作大豆复合群体产量效益的带宽比、播期、群体配置3个主要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窄行40 cm、宽行160 cm为玉米套作大豆最优带宽配置;在与早熟和中熟玉米套作时,6月18日是南豆12获得高产的最适播期,与迟熟玉米套作时,6月26日是南豆12获得高产的最适播期,玉米套作南豆12的适...

  •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大豆根系分布的影响

    作者:林蔚刚 吴俊江 董德健 钟鹏 王金生 周全 刊期:2012年第04期

    对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改善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发育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模式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均主要分布于土壤剖面0~10 cm深度。在0~10 cm深度内,不同耕作模式之间的根体积密度、根干重密度差异显著,其中免耕模式最低...

  • 栽培因子对合农63大豆产量的影响

    作者:申晓慧 姜成 刘婧琦 赵桂范 冯鹏 郭泰 王谦玉 刊期:2012年第04期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栽培密度、施肥量、播种日期与合农63大豆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3763.36788-217.91412X12-211.01982X22-275.72009X32。结果表明:密度、肥料、播期3个因子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播期〉密度〉施肥量,对2因子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密度、肥料、播期之间存在...

  • 果蔗间种菜用大豆的主要性状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洪涛 李初英 杨守臻 赵艳红 陈怀珠 黄其椿 吴建明 孙祖东 刊期:2012年第04期

    在果蔗间种条件下,考察13个菜用大豆的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鲜百粒重、标准荚率、单粒荚率、瘪荚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表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存在差异,其中95C-10、桂鲜豆1号等5个品种单株产量较好;单株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标准荚、多粒荚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果蔗间种菜用...

  • 灌溉方式对大豆光合性状及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张丽华 赵洪祥 谭国波 闫伟平 边少锋 刊期:2012年第04期

    设置均匀灌溉、固定隔沟灌溉、交替隔沟灌溉3种灌溉方式,分别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进行灌溉,每次单沟灌水量分为60、45和30 mm 3个水平,以不灌溉为对照,研究了灌溉方式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可极显著提高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大豆产量,交替隔沟灌45 mm的R4期光合速率、产量与交替隔沟灌60 mm差异不显著,而且土壤水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