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1:35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第1篇

1.1环境条件,适用于10度以下积温2800度以上,无霜期150天以上的露地春播大豆产区,以及10度积温2500度能上能下,无霜期135天以上的地膜春播大豆产区,产地3公里内污染,大气,灌水质量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大气,水质标准。

1.2选择中等肥力的壤土或沙壤土,具有保肥,保水能力,土壤ph值7.0左右,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土壤质量标准.

2栽培技术

2.1播前准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高产,优质,抗逆性抗病能力强的大豆品种如:石大豆2号,新大豆1号,8号等品种。

2.2选择达到国家优质种子标准的大豆品种。

2.3种子处理:用2.5%适来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4%进行包衣。

2.4土壤处理:在联合整地机一次性作业完成前,每亩用氟乐灵100克-120克混土除理.

2.5播种时间:春播大豆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每亩用种量7-8公斤以条播为主。

2.6密度:行距40厘米,株距10-12厘米.每亩留苗1.5株左右。

3田间管理

3.1间苗定苗,大豆齐苗后按规定株苗留,拨除弱苗,杂草。

3.2中耕除草.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次.劳累过度同5-6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10-12厘米,大豆分枝前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15-18厘米大豆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深度7-8厘米。

3.3施肥:①基肥。每亩用优质农家肥1-1.5吨,二铵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②追肥。开花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鼓粒期叶面喷施叶面肥每亩用二氮钾100-150克间隔10天左右喷施2-3次。

3.4灌水。在大事生育过程中,应适时灌水,前期以不旱为主,中后期特别是在开花鼓粒期应及时浇水,全生育期浇5-6次水。

4病虫害防治

4.1病害防治:①霜霉病,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1-2次。②根腐病,用金纳海每亩20克全株喷雾,间隔7-10天连续喷雾2次即可。③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或病毒a600倍液喷雾,连续喷2-3次。

4.2虫害防治:①大豆蚜虫和食心虫防治,每亩用5%来福灵乳油20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②棉叶病的防治:用2.0%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阿拉万每亩25毫升可有效防治。

5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期,大豆茎杆呈黄色,有90%以上叶片完全脱落荚中籽粒与荚壁脱离,摇动时有响声,就可收割。机械收获期豆叶全部落后籽粒已归国时就可机械收获。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大豆;大垄密植;高效栽培技术;产量;经济效益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 900~2 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 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 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 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 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 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 kg/hm2,增产15.22%,增收1 648.76元/hm2。

3结论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 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 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 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 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4] 邹凤喜,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9(3):29.

[5] 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2):27-28.

[6] 刘永安,刘雪峰,郭坤友.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应用技术[j].大

豆通报,2003(3):20.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大豆;大垄密植;高效栽培技术;产量;经济效益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 900~2 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 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 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 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 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 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 kg/hm2,增产15.22%,增收1 648.76元/hm2。

3结论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 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 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 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 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4] 邹凤喜,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9(3):29.

[5] 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2):27-28.

[6] 刘永安,刘雪峰,郭坤友.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应用技术[j].大豆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大豆;农业;整地技术;品种

大豆是我国目前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一种农作物,是一种粮油兼用且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农作物。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开发高效大豆高效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是改善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优势

大豆栽培技术是目前农业生产中较为关注的一个环节,是大豆生产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大豆的生产产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益和品质。

(一)背景

当前,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极为广泛,但是其生产技术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大豆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因此,在目前要想迅速的发展大豆生产,除了在工作中引进有关的积极政策、优良品种之外,还需要对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科学、完善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优势

大豆是含有极为丰富蛋白质的一种农作物,其中还含有充分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作物之一。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研究得出,人们在生活中常吃大豆对于减少胆固醇、软化血管和促进血液循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维持人体机理、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精神忧郁方面发挥着一定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的大豆种植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大豆供需矛盾尤为严重,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大豆必然受到业内人工作人士的重视,对我国大豆种植技术进行优化也必然受到有关工作认识的青睐,可以说发展大豆高层栽培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理论研究

大豆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截至目前许多地区都已经来时着手种植高产大豆。但是由于种植技术不成熟、理论不完善,有些高产大豆还无法达到预计效果。同时,在种植的时候还容易受到品种特性、种植气候条件、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种植出来的大豆不能够适合出苗、壮苗的发展要求,甚至会受到虫害、草害以及病害的影响而产生品质低、效益差的现象。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以来,我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豆生产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会场竞争,这就使得质量不高、产量不好、经济效益不佳成为限制我国大豆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理论研究工作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和归纳:

(一)种子准备

在种子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一些适宜实际生产要求的种子,且要根据种子处理原则对已经选择好的种子进行处理。

1、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2、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3、种子处理

在保证选用品种保持原品种种性的增产潜力条件下,可采用富尔“千斤顶”(大豆专用型)拌种,最好少对水或不对水。该药剂每瓶250克,2瓶可拌1公顷地用种。要做到拌种均匀,阴干后种子不膨胀,种皮不开裂,然后在采用含防虫、杀菌、含有微量元素或膜性好的种衣剂进行包衣。

(二)整地技术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在大豆生育前期,田间杂草较多时,可在杂草基本除齐商情较好的条件下,进行化学防除,宜早不宜迟。

(三)播种方法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穴播法、60厘米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耧播、麦地套种、板茬种豆等。

(四)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稀,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宽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强品种宜稀,延期播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

(五)施肥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中应严格进行规范化生产,对重迎茬问题严重的地区要进行合理的轮作制度,采取包衣、种子消毒剂等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减少重迎茬的危害。种植密度应视土壤条件而定,对肥力差的地块不宜过多增大密度以求高产,保证大豆稳产优质。

三、结束语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粮食问题的逐步加深,解决大豆高产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作物,本身就具有高产特性,因此在技术改进中其作用也逐步的增大,成为世界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 大豆 1.1米 垄上三行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80-01

大豆垄上三行宽台密植栽培技术是吸纳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以增加群体密度、提高产量为核心,选用高产、优质、抗倒伏品种,与精密播种、合理施肥、化除化控、机械直收等技术相配套的一种成本低、高产、高效的新型栽培技术[1]。友谊农场宽台密植栽培模式普遍选用1.3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2012年,为追求群体合理密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叶面积指数,农场在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进行了1.1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的探索性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品种

垦丰23,该品种为半矮秆品种,秆强、抗倒伏、增产潜力大。

2.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安排在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12号地。位于东经131’84,北纬46’49,海拔73.1米,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8g/kg土,碱解氮含量136.9mg/kg土,速效磷含量23.9mg/kg土,速效钾含量163.1mg/kg土,PH值6.8。前茬玉米。

3.试验处理与方法

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12号地,为秋起垄、秋施肥地号,面积3200亩。试验选用秆强、抗倒伏品种垦丰23,采用大马力机车精量匀播,保苗24000株/亩。本试验在采取上述技术的前提下共设4个处理:(1)处理一(1.3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面积800亩;(2)处理二(原垄卡),面积800亩;(3)处理三(小垄密),面积800亩;(4)处理四(1.1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面积800亩.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常规田间管理,收获前10平方米测产,进行室内考种,分析产量情况。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1.对大豆生育进程的影响

表1 生育期调查

由表1看出,在大豆生育期方面,处理二各生育期比其他处理相对较晚,其他处理间并未有很大差距。这说明原垄卡栽培技术对大豆各生育期有延迟的现象,其他栽培方式的生育期并无差异。

2.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表2 产量结果表

由表2看出,处理四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处理三、处理一、处理二。这说明1.1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在产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原垄卡栽培技术产量相对较低,但是,原垄卡栽培技术具有环保、降低成本等优势。

三、小结与讨论

1.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大豆1.1米垄上三行栽培技术具有增产的效果,各产量性状都有优势,但是,一年的试验结果还不能有代表性,建议继续进行试验验证。

2.大小马力机车在1.1米垄栽培模式下都可以经过窄轮胎改装实现田间作业,而1.3米垄不适合大马力机车作业。近年来,友谊农场大力引进国外先进大马力机车,增加工作效率,但是1.3米垄宽度严重限制了大马力机车播种、中耕等田间作业,所以,1.1米垄栽培模式更加适合友谊农场。

3.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大豆1.1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在产量上有一定优势,但是该栽培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大豆1.1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中间行的大豆长势明显弱于其他两行,不但株高矮于其他两行,单株荚数和粒数都明显少于其他两行,所以,建议在播种时中间行适当减少播量,调整植株的整体布局,达到三行的产量均衡,实现高产。

参考文献

[1] 李耀武. 大豆大垄高台密植增产机理初探[J]. 现代化农业. 2011(05) .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商豆14号;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45-03

河南省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实施高蛋白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对推动全省及至全国大豆生产,提高大豆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商豆14号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效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09.6d,属中熟品种,株高96.7cm,有限结荚习性,株形收敛,百粒重17.0g,落叶性好,抗倒性较强,丰产性好,蛋白质含量41.09%,脂肪含量20.07%,适宜河南省全境夏播种植[1]。为实现商豆14号优质、高产、高效,笔者研究了不同的栽培模式品种植密度对商豆1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完善其配套栽培技术,为指导商豆14号的大面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商豆14号。试验设在梁园区闫庄新村,小麦收获后秸秆还田,1hm2基施复合肥(N∶P∶K=15∶15∶15)450kg。采用3种栽培方式(40cm等行距、50cm等行距、30cm/50cm宽窄行),每种栽培方式设4个水平(表1),12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行长5m,5行区。6月10日人工开沟,人工点播,出苗后人工间苗,单株留苗,收获时每处理在中间的3行中连续拔10株考种测产,并进行脂肪和蛋白质分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商豆14号不同栽培模式对各处理产量影响 从表2可知,12个处理中以W3(50cm等行距,密度18万株/hm2)产量最高,达4 641.67kg/hm2,其次为S3(40cm等行距,密度18万株/hm2)、S4(40cm等行距,密度21万株/hm2),分别为4 608.33kg/hm2和4 483.33kg/hm2,SW1产量最低,为3 383.33kg/hm2(30cm/50cm宽窄行,密度12万株/hm2)。产量幅度在3 383.33~4 641.67kg/hm2,极差为1 268.34kg/hm2。经方差分析,W3、S3与S4、SW3、W4、SW4、S2、W2差异不显著,与SW2、W1、S1、SW1产量差异显著,W3与S1、SW1差异极显著,S3与SW1差异极显著。从每种栽培模式看出,40cm等行距相对产量较高,平均产量4 114.58kg/hm2;其次为50cm等行距,平均产量为4 020.83kg/hm2;30cm/50cm宽窄行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为 3 866.67kg/hm2。

40cm等行距4个处理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r:0.918 2)产量趋势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其高产栽培最佳密度为18万株/hm2(图1)。50cm等行距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显著(r:0.936 5),且产量趋势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其高产栽培最佳密度为18万株/hm2;30cm/50cm宽窄行产量与密度也正相关(r:0.548 97),产量趋势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其高产栽培最佳密度为18万株/hm2。

在同一密度下,在12万株/hm2、15万株/hm2和21万株/hm2时,40cm等行距产量最高,在18万株/hm2时,50cm等行距产量最高。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商豆14号各处理脂肪含量的影响 从表3可知,12个处理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脂肪含量最高的为处理S4,最低的SW1。脂肪含量在21.0%以上的有5个处理S4、SW4、W4、S3、W3,脂肪分别为21.34%、21.26%、21.19%、21.11%、21.06%。12个处理脂肪含量极差为1.02个百分点,变幅为20.32%~21.34%。

从栽培模式看,40cm等行距不但产量最高,而且平均脂肪含量也最高,为20.97%;其次为50cm等行距,平均脂肪含量为20.87%;30cm/50cm宽窄行不但产量相对低,脂肪含量也最低,平均为20.80%。40cm等行距脂肪与密度呈正相关(r=0.862 4)(图2),有随密度增大而增高的趋势,处理S4是商豆14号脂肪最佳的模式;50cm等行距脂肪与密度呈正相关(r:0.763 5),随密度增加而增高。30cm/50cm宽窄行脂肪与密度呈弱的正相关(r:0.054 86),因此该模式不适宜大豆商豆14号优质栽培。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商豆14号各处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从表3可知,12个处理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处理S3蛋白质含量最高为42.97%,与处理SW1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S2、W3、SW3含量较高,分别为42.75%、42.65%、42.56%。12个处理蛋白质含量的极差为1.89百分点,变幅为41.08%~42.97%。从栽培模式看,40cm等行距不但产量最高,而且平均蛋白质含量也最高,为42.35%;其次为50cm等行距,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2.07%;30cm/50cm宽窄行蛋白质含量最低,平均为41.83%。40cm等行距蛋白质含量与密度呈负相关(r:-0.757 1),但不显著,处理S3、S4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图3);50cm等行距蛋白质含量与密度也负相关(r:-0.713 4)不显著;30cm/50cm宽窄行蛋白质含量与密度呈弱的负相关(r:-0.952 8)。

3 结果与讨论

(1)本试验12个处理脂肪含量极差l.02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极差1.89个百分点。可见,栽培模式对脂肪的影响要小于蛋白质。

(2)在3种栽培模式最高密度21万株/hm2中,都出现倒伏现象,产量有所减产,品质也有所降低。 (下转70页)

(上接46页)(3)3种栽培模式中每个产量最高的处理(S3、W3、SW3),与之正相关的品质含量都处在该栽培方式中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高产栽培措施也是优质的措施[2-4]。由本次试验可知,商豆14号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最佳技术为40cm等行距、50cm等行距、30cm/50cm宽窄行种植时,最佳密度为18万株/hm2。

参考文献

[1]张琪,闫延梅,闫向前,等.大豆新品种商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8:246-247.

[2]胡喜平.合丰42号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5,24(1):48-51.

[3]杨庆凯.论大豆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品质的变化[J].大豆科学,2000,19(4):386-391.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总结了秋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菜农增加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宁国市属于皖东南山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宁国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示范种植秋四季豆,产量达12~18t/hm2,年均收入在2 500元以上。在种植秋四季豆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其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仅供菜农和同行参考。

1茬口安排

种植秋四季豆,茬口安排比较灵活,前茬作物可为叶菜类蔬菜、玉米或空闲地。

2品种选择

应选用早熟、抗病、耐高温的蔓性品种,如白珍珠、绿珠等。

3播种

秋季高温干旱,故应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疏松肥沃、排灌方便、通透性好、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四季豆。底肥施农家肥15~30t/hm2、过磷酸钙450kg/hm2、复合肥450kg/hm2、氯化钾150kg/hm2。秋四季豆适宜深沟高畦,畦高0.3m,宽1.0~1.2m,每畦种2行。宁国地区秋四季豆播种期一般在7~8月。播前种子要晾晒12~16h,再用多菌灵拌种,抢墒直播。过早播种,开花结荚期正值炎热高温夏季,易引起落花落荚;播种过迟,气温下降,影响后期质量及产量。可采用直播法,避免与当年豆科作物连作。秋四季豆开花节位比春四季豆高,但分枝少,播种密度较春四季豆可适当加大。一般采用(90~100)cm×20cm或66cm×(27~30)cm的株行距,每穴播3~4粒,播4.50~5.25万穴/hm2,用种量30.0~37.5kg/hm2。

4田间管理

苗全后及时间苗、定苗和补苗,每穴留苗2~3株,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芽前除草用禾耐斯675g/hm2对水750kg喷雾。苗期浅中耕、除杂草,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如遇干旱天气,及时浇水。蔓长30~35cm时用竹材等搭“人”字架,并在架的两头插1~2根撑杆加固。引蔓应选择在晴天午后进行,防止折断茎苗。水肥遵循干花湿荚、前控后促、花前少施、花后多施和结荚期重施的原则,氮、磷、钾肥合理施用,增施钾肥。在抽蔓、搭架前各施肥1次,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15t/hm2。四季豆进入始结荚期后,要浇荚不浇花,结合浇水施入复合肥。结荚期如遇干旱,一般应5~7d浇水1次。在四季豆结荚盛期每7~10d可追肥1次,以钾肥为主,适当施入氮、磷肥,施用复合肥150kg/hm2,共施3~4次。开花结荚期喷施爱多收,有利于保花保荚。在结荚后期生长逐渐衰弱,可在采收后期摘除植株中、下部老黄叶,留少量新生叶片,连续追肥2~3次,施入复合肥150kg/hm2。以促进抽生侧枝恢复生长,利用侧枝开花结荚,能延长采收期8~12次,增产10%~25%。

5病虫害防治

四季豆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根腐病、锈病、炭疽病,虫害有蚜虫、菜青虫、豆荚螟。病毒病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病株叶片变小,植株矮缩,新生叶片偏小,不能完全展开,新叶扭曲畸形。田间发现少量发病株,即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药量1.5~2.1kg/hm2),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能减少病毒的感染,明显增强植株抗性,起到防治病毒病作用。根腐病危害四季豆的主根和地下茎。发病期间可用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菜株的茎基部,每7~10d喷1次。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敌克松1 500倍液,连喷2~3次。锈病危害叶片、叶柄、茎和豆荚,发病期间及时喷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每隔10d左右喷1次,共喷2~3次。炭疽病危害叶、茎和豆荚,冷凉多湿、土壤黏重、种植过密等条件下发病较重,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蚜虫可喷洒10%蚜虱净300g/hm2对水750kg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菜青虫、豆荚螟用Bt虫净 1.2kg/hm2对水450kg喷雾,或2.5%功夫乳油1 000倍液防治。

6及时采收

一般在开花10d后开始采收嫩荚,1~2d采收1次,可连续采收50~60d。采收的四季豆应嫩且无病虫害,集中装袋上市。

参考文献

[1]章心惠,袁小龙,郑国珍.高山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5):78-79.

[2] 吴学平,陈月仙,陈琼,等.浙西南无公害山地四季豆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45.

[3] 夏贤涛,蔡志彪.无公害反季节四季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62.

[4] 高文涛.山地瓠瓜—延后四季豆一季两茬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8(3):54-55.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 大豆;裸苗移栽;成活率;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08-01

大豆播种后缺苗是大豆生产上和大豆育种试验上常需面对的问题,因为大豆的大田生产上多为定量定距机播,不需间苗,所以一旦缺苗,只能通过已育苗来补栽,这对保证大豆产量可以起到一定作用[1-2]。大豆育种试验,定苗数要求准确,所以播种时用种量较大,以便定苗时保证基本苗数,但即便用种量再大,往往也会出现一段、一段的缺苗,这就需要补栽,一般直接用间出来的幼苗栽植到同区行缺苗段即可。但是,育种试验要求精准,这样补缺栽植的幼苗与原区行的苗子在成活率以及以后的性状发育上、抗性、成熟期、产量等方面有何异同,为此根据年初计划,在2016年夏大豆生产期间进行了2个品种的大豆裸苗移栽效果试验,以期给当地以后的移栽补苗提供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阜阳综合试验站试验田内,位于东经115.480°,北纬32.540°,海拔高度33.33 m,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900 mm,是比较理想的试验地块。

1.2 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有2个:一是阜豆15,新育成的品种,紫花、灰毛、褐荚,已通过国家审定;二是阜豆07197,参加过安徽省品种比较试验,白花、灰毛、黄荚。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分裸苗移栽和直播2个处理,其中裸苗移栽3次重复,直播不设重复。在试验田用于品种繁殖的地块划出6个行长6 m、行距0.4 m的小区,即作为2个参试品种的裸苗移栽小区。其田间管理同繁殖地块一样。

1.4 试验实施

2016年6月17日,阜豆15 和阜豆07197 2个品种的繁殖地块直播完毕,只留下6个待移栽的处理小区。另外,阜豆15作为阜阳农业科学院品种比较试验的对照品种,在6月17日和18日随着品种比较试验一起直播干地。阜豆07197作为品种比较试验的保护行(同时也是为繁殖留种用)也在这2 d播种完毕。6月23―24日出苗,6月27日豆苗已全部出齐,但是尽管整个品种比较试验种子下得多还是有不少缺苗段(30 cm以上的长度)。6月20―26日一直断断续续下着小雨,27日是阴天,正适合间苗补栽,于6月27―30日组织人力对各个试验进行间苗,并对其缺苗段进行了补栽,同时本试验的6个处理小区也移栽完毕。间出的豆苗很多,移栽的裸苗选取的是根系较完整的壮苗,弱小苗和根系少的豆苗全部淘汰。此时豆苗已开出1片或2片复叶,为保证成活率,移栽后立即浇足水。各小区均按株距15 cm栽植,每穴栽2株,等全部成活后适当间苗,每穴保留1株壮苗,每行留苗40株。6月30日阴天,傍晚下了一场透雨,使得移栽苗成活率很高,初花期时统计,成活率达98%。后期管理同繁殖地块一样,中耕锄草1次,浅锄草1次,防治病虫害2次。在盛花期出现旱情,浇水1次。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直播苗和移栽苗的初花期、初v期、成熟期等性状进行观察记载和抽样调查,测量株高、茎粗、结荚高度、有效分枝数,收获期对每个小区进行测产[3-4]。收割前对每个处理小区进行取样考种,取样方法是在每个处理的中间2行之任意1行连续拔起10株,注意需连根拔出,捆好系上标签,放在晾种廊檐下阴干;在直播的繁殖地块同样分别连根拔取10株阜豆15和10株阜豆07197作为对照。充分阴干后进行考种。每个处理小区收割后,分别脱粒,装入透明网袋(放进纸牌标签)进行翻晒,晒干后称重[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性状

移栽初期,移栽苗普遍发黄,分析原因是根系未舒展开,还不能从土壤中吸取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但是成活率非常高,只是遭受地老虎和猝倒病的危害,死了一部分苗子,2次除草又损失了一些,初花期统计,全部移栽成功率达98%,由此表明裸苗移栽成活率可以保证。

根据观察记载,移栽苗初花比直播苗初花早1 d,移栽苗叶片变小了一点,移栽苗茎杆增粗,节间缩短,长势粗壮,考种时发现,其侧根比直播苗发达。分析是拔苗移栽时主根拔断了的原因;成熟期比直播苗早2 d,节上豆荚结成簇状而直播苗许多节上只有1~2个豆荚(当然也有结成簇状的,但不像移栽苗普遍)。分析是移栽时蹲苗时间长,而大豆适应环境能力强,其要抓紧时间进行生殖生长,从而抑制了营养生长。

2.2 考种及产量

阜豆15 是紫花品种,阜豆07197是白花品种,二者许多性状都不同。但是从移栽株和直播株对照比较可以看出,除主茎节数一个是正相关,另一个是负相关不同外,其他性状的变化都是相类似的:株高和结荚高度移栽株都是缩短的(表1);单株有效分枝和单株有效荚数增加的幅度很大,直接导致单株粒数的增加,这就是产量增加的原因所在。移栽的阜豆15 增产24.03%,阜豆07197增产36.64%,增产幅度相当可观。不过对于品种选育试验来说,因为需要补栽的苗数不多,产量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裸苗移栽成活率很高(本次试验值98%);注意事项就是移栽时要现拔现栽,栽上后应立即浇水,天气晴朗干燥,次日应补浇水1次或2次;移栽株主茎缩短、茎节间也是缩短、侧根发达、分枝增加、叶片变小、生育期提前;移栽对大豆的产量影响是增加产量,并且增产幅度不小(本次试验为24.03%~36.64%)。这为以后大豆生产上和大豆的品种选育试验缺苗补栽提供了一定依据。

4 参考文献

[1] 熊飞.山区旱地麦茬套作大豆育苗移栽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8(4):27-28.

[2] 王世有,冯峰,卢永峰,等.大豆育苗移栽试验报告[J].中国农技推广,1998(4):26.

[3] 邹敦强,汪寿根,陈润兴,等.鲜食大豆衢鲜3号夏播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8):122-123.

[4] 张文明,黄光和.玉米育苗移栽套种大豆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农业信息,2013(增刊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