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刊

编辑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Editors Monthly

杂志简介:《编辑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16/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开卷有议、深度思考、传媒观察、书林短笛、传播前沿、刊林采英、中外书案、历史回眸、编海拾贝、议犹未尽

主管单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国际刊号:1007-3884
国内刊号:31-1116/G2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3
复合影响因子:0.63
总发文量:1891
总被引量:4289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132
期刊他引率:0.9366
平均引文率:2.0397
  • 阅读,呼唤理性

    作者:郝铭鉴 刊期:2007年第03期

    于丹又一次创造了书市神话!她在签售《于丹〈庄子〉心得》一书时,一口气签了10个小时,一共签掉了15060本。

  • 树立出版生态观

    作者:曹洁 刊期:2007年第03期

    何谓生态性的出版学 单纯的“生态”的解释,来自自然科学。它之所以有嫁接进入人文学科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它通过自然生态之间的相互关联即依附性表明了生物环境与类型都处于一个链环式的存在中,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科学的审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引发形成了一种新的生命观念:生态性的伦理观。它所应对的是此前的“人类中心...

  • 媒体时代的图书宣传策略——浅谈出版企业媒体关系的维护与利用

    作者:方颖芝 刊期:2007年第03期

    当今社会,是一个资讯的时代。由于新闻传播强大的舆论力量,欧美有些学者把媒体看成是继司法、立法和行政三大权力后的第四种权力。

  • 图书版权贸易的七个常见误区

    作者:虞正春 刊期:2007年第03期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信息为表现形式的无形财产权的交易越来越获得重要的地位。图书版权贸易作为无形财产权贸易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内的出版社已将图书版权贸易作为一个重要的业务增长点,而且有了一些非常成功的个案。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图书版权贸易人员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尤其是对版权...

  • 图书营销的网络登陆途径

    作者:冯雁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一、网络营销的优势 简单地说,网络营销就是指出版社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宣传销售出版物的行为。网络营销之所以成为出版社的一种合理选择,不仅仅因为网络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工具,与传统的营销形式相比,网络营销有以下几个独特的优势:

  • 核心信息增值,带来纸媒的春天——-平面媒体的多媒体融合之路

    作者:林晖 刊期:2007年第03期

    数字技术为电脑、电视机(加上移动电视)、手机等多种终端融合提供了支持。打造全面覆盖的立体传播网络、真正追求“一网打尽”成为可能。

  • 非媒体传播不可小觑

    作者:胡峙峰 刊期:2007年第03期

    即便是现在,在出版行业内的许多人看来,图书推广似乎就是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图书信息报道,或者更深入一点的就是发几篇书评作为变相的广告来宣传图书。

  • 南京大学设立编辑出版学博士点

    刊期:2007年第03期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同意南京大学在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自行设立编辑出版学的博士学位授权点。这是华东地区第一个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博士点,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编辑出版学博士点之一。

  • 深度开掘出版文化资源库

    作者:董中锋 刊期:2007年第03期

    出版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指可用于出版的历史、民俗、知识、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它蕴藏在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存在于社会文化状态里,贯穿在整个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创造过程之中,是出版的基础、选题的来源。在选题策划中如何开发出版文化资源,利用好出版文化资源,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些探讨。

  • 大刊在哪里崛起?——谈我国期刊业发展与地区经济的关系

    作者:汤喜燕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一、我国期刊业与地区经济的关系分析 纵观我国目前的期刊业整体市场,可清晰地发现期刊市场上已形成五大期刊重镇—北京、上海、甘肃、湖北、广东。这些期刊重镇都有他们的代表性期刊或期刊群甚至期刊集团。如北京的《时尚》《瑞丽》,上海的《ELLE世界时装之苑》《故事会》,甘肃的《读者》,湖北的《知音》期刊集团,以及广东的《家庭》等。...

  • 如果有来生,我还干出版——李朋义的多个人生侧面

    作者:刘琼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一、从“土记者”的诱惑到留校的“权宜之计” 每个人进出版业,似乎都有个契机。尤其是在80年代就进入出版行业的那批入,有更多的人生故事。所以当我面对一贯有着儒雅风范的李朋义先生时,第一想寻找的,就是他和出版的结缘始自何时。听到的,是李朋义非常坦诚的回答。

  • 一个不知懂几国语言的挖过防空洞的“狗崽子”

    作者:雷群明 刊期:2007年第03期

    我在学林出版社工作的20多年里,结识了不少作者。他们的高尚品质、精湛学业、优良作风和独特个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彭恩华就是其中一位。

  • 一生与出版结缘

    作者:戴文葆(口述); 刘琼(记录整理) 刊期:2007年第03期

    1938年鬼子打南京,苏北盐城高级中学只好解散了。我回到老家阜宁,家乡的《淮滨日报》正缺少编辑,我被约去帮忙。每天晚上收听广播,主持人一条新闻念三遍,我记录下来,编上题目,送到排字房,变成明天报上抗战报道的消息。这是我接触新闻工作的开始,当时我才十五岁,高中二年级没有读完。

  • 品牌效应与金牌作者的“联姻”——《万古江河》编辑出版案例解析

    作者:李欣 刊期:2007年第03期

    当《万古江河》受到学术界读书界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当它被全国27家媒体评为2006年度十大图书的时候,当它在半年时间重版多次,累计印数已达4万册的时候,总会不断有人问我,作为一部有相当专业性的学术图书,《万古江河》到底是怎么热起来的呢?

  • 关于图文书,以及《马尔特手记》

    作者:止庵 刊期:2007年第03期

    图书配图,目的何在。在我看来,不外以下三点。一是解决文字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侦探小说,常以图示意凶杀案发生时的各种位置关系,俾读者一目了然。关于绘画、摄影的书,涉及画或照片的细部,配图也很有用处。有些书,图本身构成内容的一部分,不可或缺。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图片的位置、大小、质量,以及希见还是常见之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