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

植物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植物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480/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植物新类群、研究报告、研究方法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国际刊号:1673-5102
国内刊号:23-1480/S
全年订价:¥ 214.00
创刊时间:1959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3
复合影响因子:1.07
总发文量:1541
总被引量:17571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7.1625
立即指数:0.1231
期刊他引率:0.8808
平均引文率:23.5615
  • 珍稀濒危植物,中国山茶属(山茶科)一新种——牦牛山山茶

    作者:刘建林; 孟秀祥; 罗强; 李晓江; 袁颖; 杨红 刊期:2007年第06期

    描述了山茶科一新种——牦牛山山茶(Camellia maoniushanensisJ.L.Liuet Q.Luo),并绘制了形态图。本种与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en Stuart)相近似,不同在于叶狭小,狭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9cm,宽1.1~2.7(~3)cm,叶面全部向上强烈内弯呈半圆形,花瓣在外面中部以下密被白色伏生短毛,外轮花丝长2.2~2.9c...

  • 贵州竹子新报道

    作者:史军义; 易同培; 王海涛 刊期:2007年第06期

    发表了产于贵州的玉山竹属2新种,即窄叶玉山竹和细弱玉山竹。赤竹(Sasa longiligula McClure)、单枝竹(Bonia saxatilis(Chia,H.L.Funget Y.L.Yang)N.H.Xia)为贵州新分布竹种,并对其中赤竹的花做了补充描述。

  • 国产赖草属的分类修订

    作者:蔡联炳; 苏旭 刊期:2007年第06期

    通过标本研究和野外考察,对中国赖草属(Leymus Hochst.)进行了分类修订。结果在中国共确认了3组、33种、7变种赖草属植物,其中多穗组包含4种,少穗组包含24种、7变种,单穗组包含5种,新报道的3个种和新修订的4个类群(即3个新组合和1个新名称)皆隶于少穗组。同时对赖草属的研究简史、属的形态特征和一些类群的地理分布也分别作了简要介绍...

  • 铁箍散(五味子科)的核型研究

    作者:杨志荣; 林祁 刊期:2007年第06期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首次对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Wall.)Baill.)做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铁箍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2n=2x=20m+8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2n=28=2L+14M2+8M1+4S,染色体长度比为2.14,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0.59,无次缢痕和随体。铁箍散的核型特点表明其在五味子属中处于较进化的地位。

  • 单叶蔓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作者:王仲礼; 孔冬瑞; 王磊 刊期:2007年第06期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单叶蔓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四层细胞构成,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2)花药壁表皮细胞具多细胞腺体。(3)药室内壁和部分药隔细胞具纤维性加厚。(4)绒毡层细胞有两种来源,外周部分来源于初生壁细胞,近药隔部分来...

  • 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小麦幼苗多胺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研究

    作者:马晓丽; 郝金花; 韩榕 刊期:2007年第06期

    采用He-Ne激光辐照对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的损伤修复作用进行了研究。小麦种子在盛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25℃下进行萌发。萌发后小麦幼苗在经10.08kJ·m^-2·d^-1的增强UV-B辐射,然后再用5mW·mm^-2的He-Ne激光进行辐照。通过小麦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多胺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测定了He-Ne激光对小麦UV-B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表明...

  • NaHCO3处理对西伯利亚蓼叶细胞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魏志刚; 杨传平; 王艳敏; 连莲; 刘关君 刊期:2007年第06期

    对西伯利亚蓼扦插苗进行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aHCO3处理,研究了NaHCO3处理浓度和时间对西伯利亚蓼叶细胞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NaHCO3处理浓度分别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不同NaHCO3浓度处理...

  • 中国蓼属分叉蓼组和冰岛蓼属植物叶下表皮微形态研究

    作者:朱立涛; 鲁法军; 侯元同; 李法曾 刊期:2007年第06期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section Aconogonon)和冰岛蓼属(Koenigia)的21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波状;(2)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兼有非典型不等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

  • 萝卜品种指纹图谱SRAP与AFLP分析

    作者:赵丽萍; 柳李旺; 龚义勤; 王明霞; 郁樊敏; 汪隆植 刊期:2007年第06期

    应用SRAP与AFL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萝卜品种鉴定分析。对萝卜基因组DNA的SRAP—PCR反应体系中引物、Mg^2+、dNTPs浓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优体系为引物0.3μmol·L^-1,dNTP0.2mmol·L^-2,Mg^2+3.0mmol·L^-1。对SRAP—PCR中的退火温度(50℃)设置了12个梯度处理,以em2-me2为引物时带型无明显差异。7个供试萝卜材料的SRAP和AFLP指纹图谱分...

  • 微管解聚剂和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诱导的黑麦和玉米中蛋白质组分变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雪梅; 陆国芳; 王振英; 彭永康 刊期:2007年第06期

    研究了黑麦、玉米在经甲基胺草膦和Atrazine两种除草剂处理后叶绿索含量、叶绿体和根尖分生组织内的蛋白质组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0.1mg·L^-1的Atrazine可使黑麦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分别从对照的1.72±0.034mg·g^-1 FW下降到1.62±0.05mg·g^-1FW、1.25±0.015mg·g^-1)。2种除草剂均可使黑麦、玉米中的蛋白质组份产生改变,如当分别用0....

  • 假俭草和结缕草营养器官结构对抗逆性的影响

    作者:王晖; 周守标; 史国芹 刊期:2007年第06期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采用石蜡切片法,叶片离析法等实验技术对假俭草和结缕草的茎,叶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和表皮微形态特征作了研究;通过角质层厚度,维管束数目,气孔指数,泡状细胞等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抗逆性差别;首次从微形态角度初步了解假俭草和结缕草及其不同种群之间抗旱力,耐践踏性差异的原因。

  • 濒危植物夏蜡梅及其伴生植物的光合日进程

    作者:马金娥; 金则新; 张文标 刊期:2007年第06期

    用LCA4型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在自然条件下,于7月下旬的晴朗天气测定了群落冠层和林下两种不同光环境下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呼吸速率(Rd)、气孔阻力(rs)的日进程,并与其伴生植物悬铃叶苎麻(Boehmeria platanifolia)、盐肤木(Rhw chinensis)、水马桑(Weigela japonica v...

  • 干旱胁迫下藜的光合特性研究

    作者:孙存华; 李扬; 杜伟; 金会丽; 王东升; 陈湘玲; 徐新娜 刊期:2007年第06期

    通过人工控制水分模拟干旱来研究生长期的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以期望为干旱农业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的藜为材料,用称重控制浇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藜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午休”现象(13:00)且受气孔限制;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上午8:00。与正常条件下生长的藜相比...

  • 沙枣和柠条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研究

    作者:刘宝玉; 张文辉; 刘新成; 姜珊 刊期:2007年第06期

    采用室内控制实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沙枣和柠条种子萌发、生长、活力以及生理过程;对萌发、生长及活力指标与盐胁迫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了实验室条件下沙枣和柠条种子萌发期的耐盐临界值;对生理指标与盐胁迫,生理指标与相应的萌发及生长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在生理水平对沙枣和柠条种子萌发期对盐胁迫的响应进行了解释。主要结果包括:...

  • 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酶活性和理化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潮; 冯玉龙; 田耀华 刊期:2007年第06期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为探明其入侵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比较研究了紫茎泽兰、云南菅、狗尾草群落和撂荒地下0~30cm的4层土壤中6种酶活性和12种理化因子。结果表明群落类型和土壤深度对测定的各参数均有显著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以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钙、水解氮、有效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