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研究

治理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overnance Studies

杂志简介:《治理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406/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特稿、国家治理、数字政府与数字治理、浙江现象与经验、执政党治理、社会治理、经济与治理、法与治理

主管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
国际刊号:1007-9092
国内刊号:33-1406/D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21
复合影响因子:2.11
总发文量:1259
总被引量:7844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5.8889
立即指数:0.1961
期刊他引率:0.9836
平均引文率:13.4706
  •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管理创新——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

    作者:叶笑云; 许义平 刊期:2012年第05期

    基层社会矛盾运动构成了宁波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变革的内在驱动力,而一个相对成熟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对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宁波市从“包容性发展”理念和价值观的确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结构的扩展和优化、合作治理机制的构建等几个方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社会管理的创...

  • 浙江首批三峡移民的经济适应——兼论模糊人情化扶持及其超越

    作者:刘志军; 孙泽建 刊期:2012年第05期

    基于对浙江嘉善和长兴首批三峡移民的调查,发现其经济适应上具有经济状况改善但仍存在心理落差、就业非农化但职业选择具有模仿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形成又深受基层组织在移民生产扶持中的工作方式(我们概念化为“模糊人情化扶持”)影响,而使移民工作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继续改进移民的经济适应状况,需转向明晰制度化支持,包括帮扶决...

  • 基于有效治理的地方民主发展之道——杭州“民主促民生”战略的政治学思考

    作者:赵光勇; 李力东 刊期:2012年第05期

    杭州市的“民主促民生”战略,是以民主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在地方治理中以民生问题解决为导向,建立政府主导、公民参与、多元协作的治理结构,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治理的转型与优化。在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背景下,杭州的实践开创了一条政治发展的“中国路径”:增量民主与有效发展,通过社会建设为政治建设“造因”,从社会民主与生活民主的...

  • 从科学技术批判到生产方式批判——析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观”

    作者:胡建 刊期:2012年第05期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观”从批判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非理性运用入手,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的反生态性,并据此提出了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解决对策。这主要包括:其一,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源头境遇上的反生态性,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仅是物质资料生产,而且涵纳“生态生产”。...

  • 政府经济规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作者:姜涛 刊期:2012年第05期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地抢占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但全国各地产业发展“各行其是”,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一窝蜂式发展的局面,存在产业同构和产业过剩的隐患。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准公共性、强外部性、高风险性、准同步性等特征,因而仅仅依靠市场手段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客观上要求政府对产业进行经济规制。...

  • 网络舆论与政府回应机制研究

    作者:丁白云; 顾丽梅; 陈贤生 刊期:2012年第05期

    文章分析了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的差异及网络舆论多元化的表达途径,探讨了其对官民互动,监督政府行为和解决民众诉求,缓解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以及它的局限性,即形成数字鸿沟、网路暴政、网络水军,以及网络新意见阶层的非理性冲动等。政府应通过技术发展,扩大民意收集手段,引导传统媒体与网络舆论的互动,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转变治...

  • 网络舆论与问责公正——网络舆论引发的行政问责现象探讨

    作者:邓蓉敬 刊期:2012年第05期

    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已经引起重视,但对行政问责的影响并未受到关注。行政问责固有的特性,使得它并不能和司法审判一样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如果不重视行政问责中的网络暴力和舆情审判,整个行政系统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只有将民意和法意有机融合并健全网络问责的程序性规定,才能确保问责公正,促进网络问责和网络自身的健康发展。

  • 污名化:“网络暴力”的风险效应及其现实隐喻——以“李刚门”事件为分析个案

    作者:姜方炳 刊期:2012年第05期

    污名化反映了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关系,其本质是一种单向“命名”的权力关系。在不同的社会权力结构中,污名化的对象指向是存有差异的。但就现有的相关研究而言,大都只将考察的目光聚焦于社会边缘化群体,并囿于“强一弱”二元权力结构中的单向思维,而忽略了网络时代正演绎着的另一番近乎逆反的污名图景。本文以“李刚门”事件为个案,通过对...

  • 论发展的正义维度及其评价

    作者:何建华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义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对发展进行正义评价是发展合理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发展进行伦理评价的基本尺度。对发展进行正义评价必须坚持自由与秩序相统一、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德性与幸福相一致、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社会发展向着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 对消费主义之六重维度的反思性批判与启示

    作者:曹东勃 刊期:2012年第05期

    对消费主义观念的批判,要求我们获得六大启示:(1)启示我们在当下的社会重新思考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启示我们更深层地思索制度文明的构建,在利用资本的同时,更要充分驾驭和有效导控资本;(3)启示我们应时刻警惕在那种经济理性信条下诱发的经济增长癖,追求一种健康的稳态经济状态;(4)启示我们重树对于人类当下及其未来...

  • 马克斯·韦伯的儒教经济伦理观评析

    作者:刘凯 刊期:2012年第05期

    韦伯通过分析儒教的伦理教义,在与西方的新教伦理的比较中,发现儒教“适应”传统秩序的羁绊、君子理想的约束、传统人伦观念的抑制、不拒斥巫术、缺少理性的计算法则等特征,因而认为儒教与理性资本主义缺少“契合性”,儒教是妨碍中国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作者对韦伯儒教经济伦理观的局限性进行了剖析,并指出走上人类社会资本主义道路...

  • 从身份认同到角色认同: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现代转换

    作者:鲍跃华 刊期:2012年第05期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方面。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状况直接取决于他们的代表性状况。因此,准确把握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建立科学的代表性选择机制,是增强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为此,需要根据时代特征和社会条件的变化,及时转换对党外代表人士代...

  • 当代中国“议行合一”学术争论及其硬伤

    作者:张阳 刊期:2012年第05期

    当代中国“议行合一”的学术争论所呈现出来的学术现象是非常独特的,争论的双方处在一种无法对话的状态,出现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争论中所包含的政治和法律的二元区分,这可以被近似地理解为争论的软伤。而相对应地,争论的硬伤是指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表述的误读。这些误读体现在三个角度:在译文角度,译文的偏差特别是“兼管”这个无中...

  • 刑事社会抗拒发生机理研究——以钱明奇事件为样本的分析

    作者:钟云华 刊期:2012年第05期

    刑事社会抗拒是借刑事犯罪为手段实施的对社会制度安排的抗拒,是一种由现实性冲突转化而来的非现实性冲突。刑事社会抗拒演进中,弱势方表达和强势方打压的对立与斗争贯穿始终,打压所输入的风险能量与行为人的边缘化人格交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推动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由于参与方在认知态度、制度依赖、行为选择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各阶段...

  • 社会变革的动力谱系:基于中国改革的经验性研究

    作者:郭根; 范明英 刊期:2012年第05期

    就社会变革的具体动力与性质而论,一般包括利益与危机驱动的诱致性变革、压力与竞争驱动的强制性变革以及权威与创新驱动的自洽性变革,且呈现结构性的谱系。据此对中国改革历程展开经验型分析可知,30多年的中国改革历程分别经历了三种类型,即共识主导型改革、市场驱动型改革以及民生诉求型改革等。展望未来,信任合作型改革类型或将成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