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史学全球化的中国探索——评《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 【正文】

马克思主义史学全球化的中国探索——评《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

作者:曹小文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学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世纪70年代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19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以其强大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包容性在世界史坛上迅速兴起,对世界历史的变迁和重大事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阐释,在许多国家形成深具影响力的史学流派。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一直吸引着各国学者的研究兴趣,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创新之作。经过一百年的积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历史学开始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影响巨大的唯物史观研究范式。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Dirlik Arif)出版了《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翁贺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德国学者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出版了《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30和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孙立新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英国学者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撰写的《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对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作了概括介绍。前两者侧重于国外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后者则主要是对二战后英国、美国、苏联和中国等主要国家产生重要影响的史学流派的梳理和介绍,意在尽可能实事求是地说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历史哲学所产生的世界性影响。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S.H.里格比(S.H.Loigly)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吴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一书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史学家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问题所能发挥的指导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国际共运走向低潮,世界范围内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也随之陷入低迷状态,唯物史观受到国际政治运动的严重冲击,影响渐趋式微,日益陷于严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