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论丛

政法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杂志简介:《政法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016/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民法典》中重大疑难问题研究、法学理论、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法律人工智能创新与实践、仲裁立法与实践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国际刊号:1002-6274
国内刊号:37-1016/D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11
复合影响因子:2.11
总发文量:1144
总被引量:8883
H指数:33
立即指数:0.0614
期刊他引率:1
  • 关于法学中国化的追问与思考:何谓法学的中国化

    作者:何勤华 刊期:2006年第02期

    法学的中国化既不同于法学的近代化,也不同于法学的本土化,它是西方法学和中国法学的双向互动融合过程,强调中国法学对西方法学的审视,对本国国史民情的客观评价,促使中国法学的内生发展,形成具有本国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法学中国化本身就是对经历了100多年的法学建设的反思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中国法学睁真正品格。本组笔谈比...

  • 中国古代法研究的西方化与中国化

    作者:饶传平 刊期:2006年第02期

    一、中国古代法研究的西方化道路及其批评 传统律学在引入西方学术分科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四部之学”的法家嫁接成近代意义上的“七科之学”的法科,中国法制史完成了自身学科的创建。由是观之,中国法制史在肇始之初便与中国近现代法学一样,刻上了鲜明的西学烙印。不仅如此,1949年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前苏联的法制发展模式...

  • 法律解释学的嬗变及在中国的研究

    作者:曾坚 刊期:2006年第02期

    法律解释学是当代法学体系的一个分支,是指“运用解释方法阐明成文法规范意义,理论上使其调和,组成体系的科学”。它是以西方哲学的解释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西方哲学将解释学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古典解释学,二是一般解释学,三是哲学解释学。从三种形态的解释学来看,第一种意义上的解释学,中国古代就已经具备且在解释的技术上相当完备。

  • 从分权学说在中国的发展看法学的中国化

    作者:郭延军 刊期:2006年第02期

    分权学说是近代宪法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产生权力的滥用,因而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分权学说也被作为两方民主政治文明的精髓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近代先进人物们的重视。这一学说经中国学者们的阐释,并和中国的宪政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

  • 探寻中国行政法学的童年

    作者:刘志欣 刊期:2006年第02期

    从1902年中国有了行政法学研究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中国行政法学研究,既是一个移植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本土化的过程。移植的过程,就是将西方的行政法学理论传播到中国,并为行政法制近代化准备知识资源的过程;而本土化的过程,则是将已经移植的行政法学理论结合中国实践进行独立研究,并用于指导中国行政法制实践...

  • 从妨害风化到妨害性自主——简论台湾强制性交罪条文及其概念发展

    作者:陈郁如 刊期:2006年第02期

    《大清律例》“犯奸律”中提到:“……凡问强奸,须有强暴之状,妇人不能挣脱之情,亦须有人知闻及损伤肢体、毁裂衣服之属,方坐绞罪。……。”副由于强奸既成的犯罪行为人必须要以生命作为代价,因此对于举证上有很多的要求。在律文规定中,犯奸律的成立,着眼于被害妇女受到“无法挣脱”的暴力,但“若以强合以和成,犹非强”这一点来看,律...

  • 深化与呼应——民法学的中国化进程

    作者:于晓青 刊期:2006年第02期

    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异质性,西方理论移植到中国有一个本土化过程。民法学的中国化所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吸收改造西方理论,将之整合成中国自身的学说体系问题。

  • 本土抑或移植:制度的源与流

    作者:王素芬 刊期:2006年第02期

    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已勿庸置疑,但这一法律制度到底是中国本土的,抑或源于日本,及其在中国境内的转化如何等问题都有待详查。本文通过较为详实的资料梳理,对如上疑惑予以简要回答。同时,也试图以“”制度的起源与流变的考察,作为中国民法学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概观民法学的中国化之旅。

  • 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中国化

    作者:刘显娅 刊期:2006年第02期

    国际法学是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产物,其标志就是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国际法学,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几乎都是从国外移植的。一般认为国际法学最早是在1839年林则徐组织人翻译西方著作时传入的,而国际法学的系统输入则始于19世纪60年代来华传教士尤其是丁韪良对西方国际法学著作的翻译;到20世纪初则主要是留...

  • 新法学学术团体的诞生及特点

    作者:穆中杰; 饶传平(整理) 刊期:2006年第02期

    法学的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主要表现为法学与社会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为了加强对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研究,董必武等90余人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发起成立了新法学研究会筹委会。1953年,在新法学研究会筹委会和新政治学研究会筹委会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以下简称政法学会),宣告了新法学...

  • 逻辑与经验:现代实证主义法学方法分析与借鉴——以哈特新分析法学方法为视角

    作者:房文翠; 郭艺 刊期:2006年第02期

    逻辑和经验是实证主义的两大研究方法。在法学研究史上,因对这两种方法取舍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法学流派。在当代法学研究中,逻辑和经验方法的相互结合的倾向日趋显著。以哈特为代表的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方法便是逻辑和经验实证主义方法结合的典型例证。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方法转变的实质,与其说是向自然法的靠近,毋宁说是实现了逻辑与经验...

  • 法理的视角:性别对自然人的影响

    作者:赵杰 刊期:2006年第02期

    性别是区分自然人的重要依据,不同的自然人由于性别的不同,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有所不同。自然人的性别影响着自然人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尤其是自然人的活动空间、国籍、住所、职业等。性别也是一些犯罪的特定的构成要件。

  • 论我国法治文明的两个重要范畴

    作者:刘炳君 刊期:2006年第02期

    各国基于历史条件和法律文化的差异,在法治文明进程中,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有所不同的。就当代中国而言,对公权力的有效制约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社会权利的有效保障,是现阶段法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该两项要务的法治化和常态性的强力构建,很大程度上将成为2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和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题中要义和执...

  • 授益行政的义务主体及义务属性

    作者:柳砚涛 刊期:2006年第02期

    授益行政由一定的权利义务构成。授益行政时于受益人而言,主要意味着权利,但它同时也负有一定的义务;对于行政主体而言,主要意味着义务,但对个人和组织负有义务的又不仅限于行政主体。国家、社会、受益人以及第三人均负有相应的义务。合理界分各方义务主体的义务属性和义务内容,正确处理各方之间的关系,科学配置权利义务资源,是完善授益...

  • 我国备案审查制度的若干缺陷及其完善——兼与法国的事先审查制相比较

    作者:王锴 刊期:2006年第02期

    随着《立法法》的出台和2004年5月全国人大法工委法规审查备案室的成立,预示着备案已经从一种程序性的登记制度演变为一种对立法的审查方式,即“备案审查”。但是备案审查制度面临着不少的缺陷:备案机关缺乏审查权;备案审查决定的冲突;备案审查性质的模糊;备案机关缺乏上位法解释权等等。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法国的事先审查制度采予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