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

语言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杂志简介:《语言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25/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简讯、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国际刊号:1000-1263
国内刊号:42-1025/H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9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908
总被引量:10799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10.0663
立即指数:0.046
期刊他引率:0.9408
平均引文率:16.2989
  • 从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看《元曲选》宾白的明代语言成分

    作者:李崇兴 刊期:2007年第04期

    《元曲选》宾白里的反复fol有VP不VP、VP.neg、可VP三种类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可VP”。“可VP”型问句在书面上大量出现始于明代中叶以后。元刊杂剧里面可靠的“可VP”仅有一例。拿《元曲选》与脉望馆藏本所录同剧名的元人杂剧比对,差异十分明显:《元曲选》中的“可VP”、“可VP哩”全为脉本所无,《元曲选》中的“可VP麽”也绝大多数为...

  • 中古汉语并列连词“并”的发展演变

    作者:徐朝红 刊期:2007年第04期

    汉译佛经文献和中土文献可以证明并列连词“并”产生于东汉,并且在整个中古汉语时期不断地发展着。近代汉语时期并列连词“并”的用法在中古汉语时期能找到源头。

  • 先秦至西汉的前置方式状语

    作者:何洪峰 刊期:2007年第04期

    先泰至西汉是汉语方式状语发展的起始时期,介词结构状语可以前置或后置。只能前置的方式状语的构成主要是名词,还有其他实词和动词、名词结构。两重状语较常见,复杂状语也开始出现。方式状语的语义指向比较简单:指向施事、受事和动作行为。

  • 试论现代汉语非典型持续体标记“中”与“间”

    作者:张谊生 刊期:2007年第04期

    “中”和“间”是现、当代汉语中一对颇具汉语特色的非典型持续体标记。在来源上,“中、间”都是由方位词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从空间转向时间,再从附体扩展到附谓进一步虚化而成的。在搭配上,“中、间”只能后置,可以附在性状化的谓词性词语、甚至副词性词语后面。在表达上,“中、间”较少直接参与表示前景化持续义,在表背景化持续义时,其...

  • “几乎”的句法范畴意义及功能

    作者:岳中奇 刊期:2007年第04期

    在一个句法结构中,程度副词“几乎”具有“不完全饱和”的句法范畴意义。随着句法结构的不同,“几乎”这一句法范畴意义所表述的具体语义也有所不同。在肯定句中,它既可以表述不完全饱和的数量意义,又可以表述事件结果或有关情状之不完全实现的意义;在否定句中,不管它所表述的是数量还是事件或有关情状,则都具有不完全否定的意义。

  • 助词“等”与“等等”的作用

    作者:邹哲承 刊期:2007年第04期

    多项并列可以有列举已尽、未尽之分,单项式也有已尽、未尽之别。助词“等”“等等”可以出现在列举未尽的单项式之后,尚未见到出现在列举已尽的单项式之后;二者都可以出现在列举未尽、列举已尽的多项式之后。并且“等”“等等”的后面都可以出现其他词语。

  • “还有”的连接功能及其词汇化

    作者:盛银花 刊期:2007年第04期

    现代汉语里,“还有”既作短语,又作连词,它不仅能连接词和短语,还能连接分句和句子,表示并列关系。“还有”的连词用法至迟在元末明初就出现了,连词“还有”是由表示存在的短语“还有”在语境、信息交流等诱因的影响下经过重新分析导致“还”和“有”之间的分界消失而形成和固定下来的,它是短语词汇化的结果,其词汇化条件是使用频率提高...

  • 鄂东方言量词重叠与主观量

    作者:陈淑梅 刊期:2007年第04期

    鄂东方言的量词重叠形式颇具特色,有“AA”形式、“一AA儿的”形式、“A数A儿的”形式。三种重叠形式在句法功能和表意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异。量词重叠与主观量有着密切联系。

  • 从语言接触看汉语方言“哒”类持续标记的来源

    作者:罗自群 刊期:2007年第04期

    比较藏缅语中ta类持续标记和现代汉语方言“哒”类持续标记在语义、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对应关系,从汉藏语系语言接触的角度反观汉语方言“哒”类持续标记,认为“哒”类持续标记是“著”类持续标记的一种早期形式,当时不仅在汉语通行区域分布广泛,而且它的各种语法功能,包括在动词前或动词后做介词的用法,都被藏缅语族、壮侗语族中的许多语...

  • 河北盐山方言的句尾“着”

    作者:刘林 刊期:2007年第04期

    盐山方言的句尾助词“着”显示了此处方言的语法特色,而虽同处句尾,句尾“着”却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分别从语法意义和用法上对盐山话的三个句尾“着”进行了分析研究。

  • “掉”的词义衍变递嬗探微

    作者:徐时仪 刊期:2007年第04期

    “掉”的本义似源于划船时身子的前后摆动,引申而有“摆动;摇动”等义,“掉”出现在桌些动词后的用法与其所表动作义的虚化有关,“掉”的“摆动;摇动”义产生的位移可以是自主的,也可以是非自主的,非自主的位移又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致使的。非自主的致使位移则促使了“掉”的动作义虚化,趋向于附属在某些动词后,用作补语,表示动作...

  • 《汉藏语学报》创刊号出版

    刊期:2007年第04期

  • 魏晋“牙齿”语义场及其历时演变

    作者:龙丹 刊期:2007年第04期

    “牙齿”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所考察的魏晋文献中,“牙齿”语义场有2个成员:牙、齿。“牙”是一个外来词,在经历了上古的萌芽状态和中古的发展壮大以后,唐宋时“牙”和“齿”进入了竞争激烈阶段,元代单用时“牙”已基本完成对“齿”的替代。“牙”对“齿”的历时替换是外来词成功战胜汉语固有词,并进入汉语基本词汇系统的一个非常典...

  • 释“控”

    作者:黄哲 刊期:2007年第04期

    当今汉语词书“控”条下的“投”注和“跌落”义项只有司马注《庄子·逍遥游》的唯一例证。此“控”义是语境文义产生的孤证。此“控”的确诂应为“引”。

  • “鬼子”释义考辨

    作者:曹翔 刊期:2007年第04期

    鬼子,本义谓“鬼儿子”,借以用作通称,意谓“鬼”;引申喻人,或作詈词,或作蔑称、戏称;清朝初期,始借以蔑称外国人,近代多用来贬称外来侵略者;抗战以来,则专称日本侵略者。现有大型语文工具书均未收其本义及作通称的引申义,且现代常用义项的解释也嫌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