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

语言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杂志简介:《语言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25/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简讯、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国际刊号:1000-1263
国内刊号:42-1025/H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9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908
总被引量:10799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10.0663
立即指数:0.046
期刊他引率:0.9408
平均引文率:16.2989
  • 邢公畹先生生平及著作目录

    刊期:2004年第03期

    著名语言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邢公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7月7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 汉语信息处理和计算机辅助汉语史研究

    作者:尉迟治平 刊期:2004年第03期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文学术研究要实现数字化,汉语信息处理有许多问题需要重新加以研究,汉语史研究的数字化是重要的基础工作,计算机辅助汉语史研究的进展将为数字化的学术研究积累宝贵的经验。

  • 唇音齿龈化和重纽四等

    作者:朱晓农 刊期:2004年第03期

    唇塞音P,b变成齿塞音或龈塞音t,d不是个罕见的音变。方特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经指出了它在语音学上的条件,即在一个辅音性的滑音-j-之前。Winitz等人三十年前做过听感实验,证明唇音在i前误听为齿龈音的几率很高。奥哈拉二十年前注意到了这个音变的普遍性。本文以此为背景重新考察汉语历史上的重纽问题,在类型学、声学、听感实验的基础上重新肯...

  • 音韵学中统计法的比较

    作者:郑林啸 刊期:2004年第03期

    对目前音韵学中所用的统计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了统计法在音韵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强调了统计法的科学性,并从统计学原理、方法的引入、运用中的注意事项和统计法在音韵学运用中的优势和不足等方面对三种统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

    作者:贺阳 刊期:2004年第03期

    现代汉语动趋式“V起来”可以分为位移义、结果义和体貌义三种基本语义类型,这些类型的重合又可以产生若干歧义结构。“V起来”的语义类型决定于V的语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动词分为若干次类,利用这些次类可以使“V起来”得到分化。位移义、结果义“V起来”与体貌义“V起来”在句法表现上存在着一系列对立,最为突出的是V的受事要求与位...

  • 试论“双音节+于”的句子成分

    作者:金鐘讚 刊期:2004年第03期

    摘要:“到、在、向、自、于”等出现在动词后面时,传统的说法认为,它们跟其后面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当补语。本文认为,“双音形式+于”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1)“00+于”(出版于),(2)“0+(0+于)或0+(0于)”(不至于),(3)“0+0+于”(有助于)。(1)(2)(3)类型中“于”不跟它后面的成分构成介宾结构做补语,而跟它前面的双音节构成述语.

  • V+V形成的并列结构

    作者:吴云芳 刊期:2004年第03期

    现代汉语中V+V可以形成8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歧义格式,因而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基于语料,充分利用词语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借助复杂特征的表示手法,定量和定性地研究了V+V形成并列结构的条件。文章的总体思路是:用句法信息排除那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成为并列结构的V+V组合,然后在剩下的范围里再综合利...

  • 与“多(么)、太、好”有关的感叹句

    作者:杜道流 刊期:2004年第03期

    在现代汉语中,“多(么)、太、好”这几个副词经常用作感叹句标记,其基本依托形式为“多(么)/太/好+AP/VP”结构。由于这几个词都是用来表示非常高的程度的,所以进入这种结构中的“AP/VP”必须具有可以表示程度差别的意义。从句法功能来看,“多(么)AW/VP”、“太AP/VP”和“好AP/VP”在感叹句中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多(么)”、“太”...

  • 语言区域划分的时空观设定

    作者:裴文 刊期:2004年第03期

    语言时空论从语言流变及语言的网络存在形态切入,通过对语言区域划分的可信度分析,设定语言区域划分的基本观点、理论原则、实际运作方法,尝试提供语言知识的最后组织及认知框架。

  • 双句歇后语分析

    作者:邹哲承 刊期:2004年第03期

    双句歇后语,指歇后语的比喻部分,语音形式上中间有停顿,且停顿前后的音节数相等;书面上往往用逗号隔开。双句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前后句之间包含并列、对举、因果等语义关系,并列的双句歇后语近似于两个同义单句歇后语的加合。这些还只是抽象的语义和形式分析,至于每个歇后语在言语活动中是怎样使用的,还须做进一步的田野调查。

  •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商兑

    作者:洪波; 曹小云 刊期:2004年第03期

    本文主要分四节,第一节对《汉语语法化的历程》(简称《历程》)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焦点表达与上古汉语代词宾语前置问题、有界与无界问题;第二节分析了《历程》在汉语史史实方面的一些问题,包括动补结构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问题、动补结构的发展问题、动补结构的影响问题:第三节指出了《历程》在材料处理和材料分析方面的所存在的...

  • 评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作者:刁晏斌 刊期:2004年第03期

    本文对张谊生所著《现代汉语副词研究》进行了评述,主要谈了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研究内容出新、研究方法出新、具有史的观念。

  • 普通文字学分类方法新探

    作者:何丹 刊期:2004年第03期

    在人类文字研究领域,有两种比较流行的分类法,一种是诞生于18世纪的符形法,另一种是形成于20世纪的语段法。然而,它们均偏离了普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形态法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图画与文字的范畴。语段法的失误在于以偏概全。从语言的语音层面切入,可以发现:人类语言“两极”之间的基础差异——词的音节数的差异,决定了两者的文字系统的基本...

  • 论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的特点及其演变

    作者:郑振峰 刊期:2004年第03期

    经过对甲骨文的字样整理、基础构件与构形模式分析,发现甲骨文的构形是成系统的,同时又表现出不成熟性。并与金文、小篆等古文字进行历时比较,分析文字演变的演变趋势。

  • 汉字形体变异与构形理据的相互影响

    作者:王立军 刊期:2004年第03期

    汉字的形体变异可以导致构形理据的变化,甚至导致构形理据的丧失。但构形理据也并非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一方面,构形理据对形体变异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构形理据有时还会成为促使形体发生变异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