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刊

语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语文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064/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心雕龙》研究、语用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教学经纬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672-8610
国内刊号:15-1064/H
全年订价:¥ 163.2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5
复合影响因子:0.38
总发文量:8403
总被引量:4854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6.7703
立即指数:0.0123
期刊他引率:0.9745
平均引文率:4.2635
  • 论《岁月的遗照》的话语空间

    作者:蔡爱国 张玉 刊期:2009年第02期

    张曙光的诗作《岁月的遗照》包含复杂的话语空间。一方面,它表现出校园生活中的个性张扬和后校园时代的失落;另一方面,它也与五十年代生人在八十年代之后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它也成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诗歌发展历程的个人总结。

  • 掐臂至见血 摇头作游戏——周作人“杂诗”的阅读随想

    作者:李涛 刊期:2009年第02期

    周作人从1934年春开始写作“杂诗”,经过自己的有意删削,至今留下280首。阅读这些作品,有两点随想:一是作为新文学引领者和实践者的周作人,为什么到头来却选择了“杂诗”;二是周作人的“杂诗”,没有进入现代文学史的书写视野,是否就意味着它缺乏足够的文学性。

  • 《白鹿原》传统长子形象的颠覆之“原”

    作者:崔国军 刊期:2009年第02期

    《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文化反思湖流中涌现出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具有丰厚的内蕴,批评家们对其内蕴进行了多方面阐释。本文从对20世纪中国小说传统长子形象进行颠覆的角度来研究,通过对白孝文、鹿兆鹏、黑娃三个长子形象的分析,得出《白鹿原》是传统长子形象的颠覆之原。

  • 论微型诗的创作和鉴赏

    作者:刘婧 刊期:2009年第02期

    微型诗是白话诗中小诗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诗歌新时期对古典诗歌“尚短”传统的承继。微型诗在90年代中期以来,从原来偏重于抒情和哲理发展到微型儿童诗、寓言诗、讽刺诗等等。对于创作和欣赏而言。各种题材的探索创新,使微型诗成为色彩缤纷的百花园,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新拓展。

  • 吴世昌先生求真求实的词学理论

    作者:李艺 刊期:2009年第02期

    吴世昌先生在文学研究中一直坚持求真求实的态度,提出词的创作理论:前提是“说真话”,内容要明白自然,表达要切实诚恳。基于求真求实的理念,吴先生还提出词学研究方面的几个理论问题:其一,读词须“戒穿凿”;其二,对前代词话中的一些“本事”不能盲目信从,要辨别其真伪;其三,读词须有想象力等等。

  • 《樵歌》里的缈缈悲音——论朱敦儒“欲有为而未能”的生命历程

    作者:张强 刊期:2009年第02期

    朱敦儒是南北宋之交颇值得关注的一位词人。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和由他创作的《樵歌》一直存在争议。细读《樵歌》会发现,作为封建社会里成长起来的文人,虽然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的曲折让朱敦儒更多表现出对超脱尘外、自乐清闲生活的向往,却终究无法让他忘却对现实的关注,他的一生都处在这种“欲有为而未能”的境遇之中。

  • 论杜甫成都草堂时期诗歌与其诗歌主体风格之差异——“草堂诗歌”之“平和之象”

    作者:闫岑 刊期:2009年第02期

    杜甫在草堂生活时期的心态主要呈现“和”之象。诗歌一反过去厚重而结合时代的特点,而描绘了一派没有尘世纷扰,没有战争鲜血,没有逃亡流离,有的是善良、友爱、和睦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则是由于现实社会的日趋黑暗,理想抱负的难以实现,生活的穷困潦倒以及草堂生活的单纯闲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他喜欢上了这种单纯无争的生活,暂时淡...

  • 由陶渊明与范成大农事诗比较引出的问题

    作者:李源清 刊期:2009年第02期

    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经过有唐一代和北宋的继承与发展,南宋的范成大成了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两者都在描绘静谧、安逸的田园风光的同时,留下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农事诗,使后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事劳动者投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理民之志,而范成大...

  • 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外交辞令缘何不同

    作者:穆静 刊期:2009年第02期

    春秋行人和战国策士都以外交辞令闻名于世。文章比较了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的外交辞令,对产生这些差异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环境和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由此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春秋行人和战国策士的外交辞令为何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从行人、策士娴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了解我们的母语——汉语言形式可以承载的深厚内容,提高我们继续...

  • 异类女子的世俗化——《小豆棚》异类女子浅析

    作者:朱丽君 刊期:2009年第02期

    《小豆棚》是乾嘉时期的笔记小说,其中有较多对异类女子的描写,这些异类女子身上被赋予更加浓厚的人性成分,世俗化的倾向较明显。《小豆棚》作品中异类女子的世俗化与作者曾衍东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密切相关,曾衍东一生经历坎坷,但对待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没有因生活困顿而对现实生活绝望,既不迷信神佛又不寄希望于来世,而是以平常心关...

  • 论藏文起源研究

    作者:李永宏 周一心 史菁 于洪志 刊期:2009年第02期

    在藏学研究中,藏文的起源是一个疑难问题。本文收集了大量有关藏语起源的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整体上来看,藏文起源方面主要存在吐弥造字说和改字说两种观点,以吐弥造字说为主体;藏文蓝本方面存在的争议主要是藏文是仿造梵文、笈多文、古于阗文和象雄文中的哪一种文字创造的,史书多记载为梵文,现在的研究结果可能更倾向于古于阗文。藏文...

  • 《红楼梦》惯用语修辞分析

    作者:刘杰 刊期:2009年第02期

    《红楼梦》语言成就极高,其间口语性强,富有特色的惯用语十分丰富,修辞艺术高超。通过对该书惯用语的修辞手段、辞格运用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红楼梦》中惯用语,节奏组合方式多样,富于变化,富有音乐美。其惯用语词语的选择,不仅体现了词语表达理性意义的功能,还突出表现了词语表达附加意义的修辞功能。在辞格的运用中,密切配合语境和...

  • 语言三个平面的非范畴化及其心理学经济学解释

    作者:王淑华 刊期:2009年第02期

    非范畴化是极其广泛的过程和形式,会发生在语言的三个平面上。语言使用者运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符合心理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合乎常规语法的言语现象被接收和传播是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的最佳阐释。

  • 小品台词中喜剧语言比较义的三维语法分析

    作者:薛凤生 刊期:2009年第02期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的语言学理论,对小品《钟点工》中的台词“她长得比你难看,她没有你难看,你比她难看”进行全面的语法描写和分析,并解释其喜剧表达效果产生的原因。

  • 英语使役动词与认知风格的关联性

    作者:赵凤琴 刊期:2009年第02期

    英语使役动词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方式,其中第三类使役动词的构成方式与学生的认知风格有关联。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联系生活实践,体会知识的实用性并掌握这种语言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师本人通过这样的对比研究,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书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