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杂志简介:《语文建设》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99/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1-8476
国内刊号:11-1399/H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9
复合影响因子:1.7
总发文量:11288
总被引量:13854
H指数:40
引用半衰期:5.2692
立即指数:0.0414
期刊他引率:0.7052
平均引文率:3.0512
  • 我为什么重返讲台上语文课

    作者:王旭明 刊期:2016年第11期

    前不久,在西南大学为贵州遵义学员所做的“国培”活动中,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讲授了七年级《老王》一文。两个课时的教学结束后,学员争相发言,专家纷纷点赞,他们认为这是一堂“真诚、真实、有效”的语文课,是一堂落实“生本语文”理念的语文课,是一堂“坚守中国特色”的语文课。作为一位出版社社长、中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他为什么还要上...

  • 《老王》教学实录

    作者:王旭明 刊期:2016年第11期

    时间:2016年10月16日地点:重庆市北碚区朝阳中学第一课时一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下。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所以你们可以叫我王老师,也可以管我叫老王。老王,没错!我姓王,所以叫老王。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呢,

  • 让语文课真诚真实有效——王旭明《老王》课堂观摩与评议

    作者:荣维东 刊期:2016年第11期

    王旭明先生以犀利敢言、仗义执言闻名。作为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及当今网络大咖和意见领袖,能关注语文教育并身体力行,实在难能可贵。他上课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在倡导多年真语文不得后的一种无奈之举。

  • 走向生本,提升素养——兼评王旭明执教《老王》

    作者:陈家尧 刊期:2016年第11期

    近年来听了许多教师的随堂课,感觉影响语文教学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缺乏生本的意识,缺少生本教学的策略。在探讨“生本语文”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生本教育”。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 坚守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观王旭明执教《老王》有感

    作者:魏小娜 刊期:2016年第11期

    现场观摩学习王旭明先生执教的《老王》,没有“PPT”,没有声、光、电、影,没有煽情,没有热闹的小组合作,也没有精致的教学环节;看到的是久违的“黑板上默写生字”“分析文章体裁”“划分段落层次”“当堂背诵”……脑海中浮现出霍懋征老师梳理文本结构的课例、钱梦龙老师“三主四式”的教学主张、

  • 对文本写作背景介绍的思考与追问

    作者:寇永升 刊期:2016年第11期

    近期连续听了延安一中三位老师的《记念刘和珍君》,都有时代背景知识介绍这个环节。遗憾的是,这个环节都成了例行公事。三位老师的课,都是在学习文本之前单独介绍时代背景,而不是渗透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

  • 比喻修辞教学“三策略”

    作者:周建标 刊期:2016年第11期

    比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在现行教材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什么是比喻?朱熹给比喻下的定义是:以彼物譬喻此物。以古诗词为例,通常的比喻有三种:一是抓住两个不同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共同点,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读出散文的情感和意味

    作者:朱俊阳 刊期:2016年第11期

    朱自清《春》是初中一篇经典的抒情散文,教师教授这篇散文的语言时,往往会布置这样的任务:选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你觉得哪句话最美,美在哪里。或者再加上回答问题的角度,如“请从用词造句、修辞手法上进行赏析”,

  • 例谈课堂教学中的“控制”

    作者:武健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在某次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了陈敬容先生的《窗》。从备课、上课,到最后的说课,我都紧扣一个关键词“控制”来展开。具体说来,可以归纳出三条教学反思,即控制教学目标的延展,控制教师的表达,控制课堂的热闹。

  • 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与测评

    作者:阎战友 刊期:2016年第11期

    母语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与测评一直是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话题。若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及其联系,“教学”是中心,“测评”是反馈,二者相存相依,共促发展。若从母语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来考察,当今的教学还需突破理论的滞后和方式的落后,

  • 义利之辩:孟子浩然之气刚柔相济

    作者:孙绍振 刊期:2016年第11期

    孟子晚生孔子近二百年,是儒家学派第二号代表人物。司马迁在《孟子荀卿列传》中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述仲尼之意”就是继承发扬孔子的思想,主张王道、仁政。

  • 《季氏将伐颛臾》难点研读

    作者:徐晓彬 刊期:2016年第11期

    多年前听过一节高一语文课《季氏将伐颛臾》(以下简称《季氏》)。上课老师的课堂目标及步骤分为三段:疏解文字,揣摩文气,感悟文意。“揣摩文气”一段,让学生注意文中六个“曰”、三处“求”的不同意蕴;“感悟文意”一段,

  • 走进言语的生命深处——《故都的秋》文本细读

    作者:陈鲁峰 刊期:2016年第11期

    时下,不少语文课堂上的文本教学还停留在“平面滑行”状态。师生对于文本解读往往“大而化之”,对于关键词句段抠得不准、嚼得不细,对于文本内涵的分析如蜻蜓点水、木偶探海;更有甚者,从某些既定观念出发,对文本进行贴标签式的解读和架空分析,

  • “PIRLS”2016年文学类阅读试题探究

    作者:鲍道宏 刊期:2016年第11期

    我们曾根据2013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的《2016年“促进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评价框架》,撰文对“PIRLS”2016年非文学类阅读试题做过初步评析[1]。2015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对这份框架做了一些修改,

  • 文学类作品阅读试题命制“五思”——以2016年高考浙江卷为例

    作者:沈坤林 刊期:2016年第11期

    每年高考之后,人们都比较关注作文题的优劣高下,而容易忽略分量同样较大的阅读题。即便是与高考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一线教师,也很少关注阅读测评(包括命题与阅卷)存在的不足及其优化问题。其实,除了体现选拔的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