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

艺术界杂志 省级期刊

Art Life

杂志简介:《艺术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02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星星点灯、萌娃萌语、校园小说、暖暖的记忆、童声嘹亮颂祖国专栏、文学地图、慢慢长大、幻想庄园、旅行手账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1003-6865
国内刊号:34-1022/J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2538
总被引量:181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一个人的现代水墨之路杜大恺水墨作品读后感

    作者:张晓凌 刊期:2009年第06期

    当代中国画坛,拾古人遗唾成风,且酿成大势。多数作品,名曰为临习传统,实则是创造力枯乏的表现。过度泛滥的传统图像翻版,已让中国画渐入因袭的蹇钝之局。在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里面,这种局面让人多少有些哭笑不得。然而,不管中国画家找到多少托辞,采取多么高妙的回避态度,他们都无法绕高妙的回避态度,他们都无法绕过如何构建中国画现代形...

  • 在历史的经纬线上穿行张新权作品解析

    作者:贾方舟 刊期:2009年第06期

    风景画是多数画家都喜欢的题材,以致有不少画家专以画风景著称。正是人与自然所具有的天然亲和的关系,才使中国山水画能有那么高度的发展。西方的油画风景画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的时间虽然较晚,但到印象派已经是无可置疑地在美术史中居于极重要的地位。

  • 王秋童如是说

    刊期:2009年第06期

    您是以都市水墨蜚声画坛的,我很想了解您近来在这方面的发展和以后的计划? 都市水墨的探索是一条漫漫之长路,我虽已用了近20年的时间去探讨,但现在觉得还很不够,很肤浅,还需要再努力而再努力。我最近画了一批批的写意花鸟画,这不是单纯为了走市场而画,我想从中体悟和尝试水墨的多方运用,在探索都市水墨的创作中可以得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 崔进、雷苗如是说

    刊期:2009年第06期

    谈谈您最近的创作及将来的规划。 今年因工作调动(从南京书画院调至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往返于两京之间,琐事颇多,故创作受到一些影响。这段时间的创作主要以水墨为主,亦创作了几幅工笔作品。待北京的住宅及工作室安置完成后将回到原先的生活、创作的状态之中。未来一段时期的创作理念仍将是将作品的精神切入点确点在关注那些...

  • 徐惠泉如是说

    刊期:2009年第06期

    谈你最近的创作及将来的计划 2009年主要创作了入选11届全国美展的《花之梦》,这幅作品消耗了我不少精力。2008年底我随苏州政协采风团去福建惠安采风,这是我第二次到闽南,距第一次在惠安采风已有十多个年头,变化之大令我惊讶。《花之梦》表现的是当代闽南的风情,在形式感上是向传统学习,向民间学习,本质上是探索传统与当代的融合。这也是我...

  • 王新伦如是说

    刊期:2009年第06期

    谈谈你最近的创作及将来的计划 最近的创作主要还是想追求视觉上的张力,用表现性手法塑造形象,将来的计划顺其自然,寻找适合自己性格的创作方式。

  • 胡伟达如是说

    刊期:2009年第06期

    谈谈你最近的创作及将来的计划? 我的创作一开始是从具象表现形式入手,逐步向抽象的形式发展。因为我认为具象和抽象并不矛盾,只是想这两种形式中得到一种合适我自己的表现手法。从去年开始,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并重新定位和思考。希望将来能寻找到新的可能性,使作品更有意思。

  • 胡南开:江南好 画江南

    作者:胡南开 刊期:2009年第06期

    江南,留有我的童年、少年和以后多个时段零星回忆的碎片……如 今,三四代家人,散落世界各地。出生于川湘山里娃的我,白发苍苍,长期定居广州。老家和致残的弟弟,仍在那儿。

  • 杜世禄作品

    刊期:2009年第06期

    杜世禄艺术简历 现为浙江金华学院院长、美术学教授、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 谈张松的绘画艺术

    作者:刘大为 棠樾 曹玉林 刊期:2009年第06期

    谈到张松的艺术,我想说两句,一是他对艺术的追求,同样像工作一样有执著的精神。张松在部队服役期间,就是一个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军旅山水画家,沸腾的军旅生活环境,激发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爱和对祖国海边防的情,深入生活,营造自我,对军事题材的创作情有独钟。

  • 林逸鹏开中国画之新途

    作者:倪建林 刊期:2009年第06期

    在当今中国画坛,林逸鹏的名字往往被很多人简单的与"反叛"相联系,而缺少对他深入的了解。大约10年前,他的一篇三四千字的《废纸论》,的确让中国的书画界和收藏界震惊不小,至今依然余音缭绕,"废纸"二字已经成为书画界私下的流行词。

  • 寻找没落的辉煌我看画家汪三林

    作者:涂路 刊期:2009年第06期

    初识汪三林,是友人荐之。乍观其人,貌不惊人,体不出众,才不知几何,德未见分晓。细窥之,五官端正,健康红润,身材匀称,增之财肥,削之则瘦,宛如石佛。与之交谈,出言慎而又慎,少而又少,逊而又逊,木讷寡言之态中可见莲华惊现,火花闪烁。女子相识,虽无一见钟情之风流,却有托付终身之牢靠。男子相见,旋然想到"抱信柱"一类之典故新生。

  • 徐华翔:寻觅水乡

    作者:徐华翔 刊期:2009年第06期

    水乡是无数中国文人墨客的故乡——无论北客,无论南人。但今天,它已经变成一个一言难尽的话题:不是因为它的轻灵,而是因为沉重。

  • 班苓:创作手记

    作者:班苓 刊期:2009年第06期

    一幅作品的形式,不是创作时才挖空心思找出来的,是画家创作思路的延续,而观察、感悟生活尤为重要。观察时由于物我交融的感情升华,发现自然中具象的形和非具象的形交错跳动,抽象的线与自然的色互相交融,这一切并非凭空臆想出来,而是由自然中得来。没有画家敏锐的观察和心神意会,生活到底不能成为艺术,但这种观察和感悟,往往显得是无我的、无...

  • 回望,那起初之地

    作者:罗必武 刊期:2009年第06期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认为,人的记忆是由明暗(或冷热)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体,只要混合体没有受到干扰,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体发生变化就会出现遗忘现象。有人说上帝隐退了,哲人消失了,而人——生物都不得不在缺乏信仰晦暗的不明世界中生活。但是在我看来,面对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是抱怨,而是通过记忆感恩地去寻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