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

阅读与写作杂志 省级期刊

Reading and Writing

杂志简介:《阅读与写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91/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
主办单位: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
国际刊号:1003-6415
国内刊号:45-1091/H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789
总被引量:442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荒诞里的真实——成人视角下的《爱丽丝》

    作者:徐文丽 刊期:2008年第02期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865)和《爱丽丝镜中奇遇》(1872)是公认的儿童文学经典,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它们只不过是表现儿童梦幻的、有着会说话的动物和玩具、充满胡说八道和文字游戏的童话故事而已,但实际上,这些只是它们的表面,是给孩子们看的。如果成人读者认真地看看这两本书,就会发现卡洛尔对成人世界的...

  • 蝴蝶有趋光性吗

    作者:周晋南 刊期:2008年第02期

    散文名篇《静虚村记》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早年的代表作。其浓郁的独特的陕南民俗风情和清新甜美的文笔吸引了众多读者,亦深受大家好评。被选文近乎苛刻的谢冕、洪子诚先生收录在北大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中。

  • 一个非常之文本——评小说《奸细》的叙事艺术

    作者:吕玉铭 刊期:2008年第02期

    四川巴金文学院的签约作家罗伟章,出道以来就将目光锁定在“底层”,被评论界公认为是描写“底层”的实力派作家。发表于《人民文学》(2006年第9期)的中篇小说《奸细》秉承了他一贯的作风,将笔墨伸向了高中教育这一“底层”领域,抓住高中教育中存在的“掐尖儿”现象,反映了高中教育存在的诸多病象,是近年来描写教育题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杏林·杏坛·梨园

    作者:闫会才 刊期:2008年第02期

    平日读书看报,常遇到词语杏林、杏坛、梨园,它们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穷根究底作一解说。

  • 诗歌的得与失——读《瓦兰短诗集赏析》

    作者:宋宁刚 刊期:2008年第02期

    阅读《瓦蓝短诗集赏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是在一个偶然和难得宁静的夜晚。瓦蓝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当代诗人,其诗作也大都以这方圣土为主题。这本书收入了瓦蓝的精短诗篇及部分赏析者的相关赏析文字。诗集中有一些诗,很值得细细品读。

  • 小说中的“公设”

    作者:杨秀喜 刊期:2008年第02期

    公设是一种不需证明就能认定是真的假设。在小说中,公设特指对人物的存在境遇或命运所作的一种假设性规定。如《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一种公设。在这一公设之下,所有的人都被抛向不可克服的悖论性存在境遇之中:人人都想逃避飞行但人人都难逃飞行。因为按这一公设之规定,只有疯子才可以停止飞行,

  • 党政机关公文界定及行文规则

    作者:王敏 刊期:2008年第02期

    如何规范党政机关文种使用,使其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法制化?这是机关文秘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虽然《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对此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各行其是的现象,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 文学理论资源杂谈

    作者:梁巧娜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一 从学理上说,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对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的阐释和认识的概括,文学理论就是对文学现象的阐述和认识的概括。而文学最早的原生形态则是民间自在自为与自娱自乐的方式,带有极其纯粹的自由性质。然而中国知识阶层很早就意识到文学与政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往往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通过文学的途径表达出来,通过文学来建...

  • 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散文——读新加坡蓉子《上海七年》

    作者:古远清 刊期:2008年第02期

    比起吞吐古今、具有黄钟大吕气势的文化大散文来,蓉子的专栏文字属精致小巧的苏州园林。她新近出版的《上海七年》(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审美特征。

  • 一曲凄艳动人的哀歌

    作者:苏艳霞; 刘海清 刊期:2008年第02期

    石评梅(1902—1928),山西省平定县人,乳名心珠。学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父亲是清末举人,评梅自幼深得家学滋养,天资聪慧,多才多艺。

  • 西部牧歌的史诗般吟唱——王新军新作《八个家》赏读

    作者:王锐 刊期:2008年第02期

    “乡土作家都在寻找自己较为熟知的表现对象,选取感兴趣的视角切点,对今日乡村社会生活展开多层面的富有个性化的探索,成绩不可低估。”“王新军从走上文坛起,就坚守西部、坚守农村。”他的创作始终如一地关注着西部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对社会的弊病以及人性的扭曲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农民的复杂人格和乡村社会变革。都在他的小...

  • 趣说“变焦”修辞手法

    作者:杨春海 刊期:2008年第02期

    吕叔湘先生把每句话中的强调重音称为“焦点”。因说话人的意图不同,其“焦点”也随之变化。例如:

  • 散文:怎样使精短成为可能——以《红豆》精短散文征文为例

    作者:古耜 刊期:2008年第02期

    我一向认为:衡量散文作品整体质量的优劣高下,其篇幅的大与小,文字的长与短,通常并不是关键性和决定性的因素。譬如: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属于洋洋洒洒的煌煌巨著,可以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而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只有区区两三千言.同样是西方现代散文史上绕不过去的名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灵思翻飞,长达一万四千多字,成为新...

  • 有新视角就有新发现

    作者:王虎森 刊期:2008年第02期

    林间的鸟儿啼叫得自由自在,而如果被锁上了,即使那个囚禁鸟儿的东西是一只金笼,它的啼叫声也就不那么动听了,因为最重要的自由没有了。用林中之鸟与笼中之鸟进行对比,欧阳修对自由之可贵的看法表达得非常简洁而明了。

  • 错逼木兰去“纺棉”

    作者:薛兴臻 刊期:2008年第02期

    豫剧“常派”唱腔中有个名段子,叫《谁说女子不如男》,每当有人演唱,电视的字幕上都将“白天去种地”的下一句打出为“夜晚来纺棉”。曾有家电视台举办纪念常香玉的节目,节选了常先生主演过的《花木兰》剧,手写的字幕也是“夜晚来纺棉”。由此可知,《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花木兰纺的一直都被作为“棉”的。查查《花木兰》剧本,编剧写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