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

阅读与写作杂志 省级期刊

Reading and Writing

杂志简介:《阅读与写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91/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
主办单位: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
国际刊号:1003-6415
国内刊号:45-1091/H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789
总被引量:442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障眼勾连之法——浅谈《聊斋》中两篇小说独特的连缀形式

    作者:楚良勋 刊期:2005年第04期

    《青凤传》即《聊斋》中的《青凤》,这篇小说写的是狂生耿去病与狐女青凤的爱情故事。《聊斋》中狐女熙来攘往,为什么独有青凤让这位毕怡庵心向往之、恨不一遇呢?

  • 移情于景 轻愁如丝——晏殊《踏莎行》赏读

    作者:陈万勇 刊期:2005年第04期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诗词中的“风”

    作者:张宏星 刊期:2005年第04期

    是二十世纪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受了时代风雨的洗礼。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他的诗词中与风有关的诗句屡见不鲜,在已公开发表的67首诗词中,有29首诗词提及风。风,可谓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阅读诗词,可以发现以下一些特点:

  • 青春与死的不确定性 ——读非亚《我曾经有过一只……皮球》

    作者:韦珺 刊期:2005年第04期

    非亚此诗描写的是一个曾经的少年对皮球的回忆,对青春岁月的追忆,对逝去之物的哀悼和叹息。深究下去,还可挖掘出非同一般的东西。

  • 虚幻中的距离

    作者:唐凤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朱胜国《在互联网上敲开朋友老B的门扉》和《诗刊》社选的99年其它的年度最佳诗歌相比,是个异类。

  • 艺术的魅力——斯蒂文斯《坛子逸闻》赏析

    作者:赵俊霞 刊期:2005年第04期

    斯蒂文斯(1879—1955),美国诗人,他的诗以怪异著称,被称为“神秘世界的祭司”,《坛子逸闻》就是一首比较古怪的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这首诗里,一只圆圆的坛子傲立于山巅,四周是荒乱无尽的原野,但是,奇迹出现了,原来杂乱无章的原野一下子变得井然有序,竟然“全都向坛子涌来”,“俯伏四周”。坛子宛如三军统帅,“统领着四面八...

  • 欣赏《乔迁》

    作者:陈继民 刊期:2005年第04期

    短诗《乔迁》是以微写著的一首好诗。作者借“乔迁”这一日常小事,写出了歌颂改革成就的大主题,由“断垣残壁”的“低矮的房檐”到“新的楼房”不是国富民强是不可能的。读到“乔迁”这种变化就自然地令人想到祖国天地、山河之变,自然地对新时代充满赞美之情,这是作者的取“象”之妙。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意”均含蓄地蕴藏在“象”中。读...

  • 抒情主体的摇摆——细评风过无痕《听你说那场婚礼》

    作者:张德明 刊期:2005年第04期

    风过无痕的《听你说那场婚礼》虽然不算很成功,但作者仍是花了很大气力的。如果不是作者还有着相当深厚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将日常生活进行诗意升华的能力,这首诗可能就会成为彻底失败的作品。

  • 网罗好诗——网络诗歌评读之四

    作者:赵思运 刊期:2005年第04期

    严力的这首诗,结构上非常独特,它使文本的陈述结构自身发生逆转,从而自身生成新的意义。从“希望”到“正在”到“已经”,从无到有,逐步递进,写出了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出游的历程,单调的句式形成极其强烈的惯性,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希望、他的进取、他的自我扩张的趋向逐渐阔大,直到“全世界的每一天都认识我的旅游鞋”,情感达到的峰值。...

  • 方言版《猫和老鼠》为什么能搞笑

    作者:龙国贻 刊期:2005年第04期

    著名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今年二月被“加工”成四川方言引发很大争议,六月初,“北京版”的《猫和老鼠》也上市了。“北京版”包装上市的正式名称是“时尚搞笑版”,TOM和JERRY这两个冤家对头,在这儿变成了“猫大头”与“鼠丫丫”。奇怪的是,虽然号称“北京版”,但“猫大头”和“鼠丫丫”一张嘴全是东北味,剧中还出现过天津话、唐山话、湖...

  • 为看而写——浅论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

    作者:刘畅 刊期:2005年第04期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相对独立的表达系统,都有特定反映生活的方式。但所有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都要借鉴、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某些元素。当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成为另一系统的构成因素时,就失去了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必须按照所进入的系统的创作规律运作。

  • 沉轴与沉思与追忆:近五年中国散文创作报告

    作者:谢淼 刊期:2005年第04期

    人类是在许许多多的困惑中走进21世纪的,战争频仍、生态失衡、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社会产值的持续增长无法掩盖人类所遭受的威胁和苦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鸿沟……生存的危机令人们更加沉重地思考着各种问题的症结,情感的荒芜使人们更加深切地怀念那些充满真情的生活,2000年的中国散文创作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散文中“我”之面目

    作者:王芝兰 刊期:2005年第04期

    在散文写作中,“我”出现的频率很高,这是作者的指代。作者直接以“我”的称谓在文中出现,让人感到自然亲切,为散文增加了一种现场的真实感。因为散文是一种崇尚写真实的文学文体,“我”被锁定为作者其人,不像小说那样名正言顺去虚构,“我”在小说中是一个人物或显现一种叙事角度。

  • 层出不穷的“谋杀”

    作者:唐丽 刊期:2005年第04期

    当“谋杀”二字跳入眼帘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有命案发生了,眼前浮现出一幅鲜血淋漓的画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艺的本义:谋划杀害。如惨遭-1-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且它的对象显然是人的性命。但是目前媒体使用的“谋杀”的意义用法已经有了较多变异。我们不妨看以下几例。

  • 诠释一些奇特的语言现象

    作者:沈卢旭 刊期:2005年第04期

    一、“变脸”的程度副词 在上海人的口语中,有一种奇特而有趣的语言现象,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