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College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杂志简介:《戏曲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7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导谈、教育表论、戏曲文学、戏曲人物、剧坛巡礼、评论、学术文章、古典文学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国际刊号:1002-8927
国内刊号:11-1172/J
全年订价:¥ 4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9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1349
总被引量:2454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戏曲史家民俗学家张次溪

    作者:沈达人 刊期:2016年第03期

    张次溪毕生致力于历史、社会、民俗、戏曲资料的搜集、整理,著述甚丰。在他完成的多种著作中,当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天桥丛谈》两种影响最大。《清代燕都梨园史料》辑录51种有关清代戏曲的著述,对戏曲演出活动、戏曲班社沿革、戏曲名优传略、梨园轶闻掌故搜罗备细,具有相当珍贵的史料价值。《天桥丛谈》奠基于《天桥一览》《北平天桥志》《...

  • 四平腔渊源新探

    作者:王汉民 刊期:2016年第03期

    四平腔是明清广泛流行的戏曲声腔。从明黄景昉《国史唯疑》、张岱《石匮书》的记载来看,四平腔乃谭纶以“海盐曲调”“稍变弋阳”而成,其得名或与谭纶带兵征战有关。在明及清初文人记述中,俗恶、喧闹乃四平腔最突出的特征。

  • 《万壑清音》“北曲南腔”与“南曲北调”现象研究

    作者:丁淑梅; 李将将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万壑清音》选曲中出现的“北曲南腔”与“南曲北调”现象,与常见的移宫、集曲不同,是南北曲融合中产生的特殊现象。以《万壑清音》为考察点,结合明万历以来戏曲选本所选曲目,以【黄龙滚犯】、【扑灯蛾犯】等曲及【中吕·粉蝶儿】套的实例分析,可以考见南北曲融合、南北合套过程中“犯调”的问题及其不为人注意的细部变化,以便更清晰地认识南北...

  • 闽台戏曲“顺口溜”的音乐人文内涵

    作者:陈新凤 刊期:2016年第03期

    闽台两岸文化相通,戏曲同源,历史悠久,戏曲形式多样且富有地方特色。两岸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并口口相传留下了丰富的戏曲“顺口溜”。从这些看似浅显通俗的顺口溜中,不难看出闽台戏曲发展之成熟以及闽台民众之于戏曲的高超品评能力和幽默睿智的言表。顺口溜是闽台戏曲音乐文化的理论化总结,反映闽台人的人生哲理和音乐情怀,体现闽台社会人生...

  • 论戏曲时空观念的形成与审美原则的确立

    作者:陈友峰 刊期:2016年第03期

    戏曲艺术时空观念的确立和审美原则的形成,标志着戏曲艺术的最终成熟。古代中国的时空观念决定了戏曲艺术的时空原则,并进而塑就了戏曲艺术的审美原则和艺术精神。古代中国直观感悟式的思维模式以及周流循环的时空观念,促使戏曲艺术“以时帅空”的舞台时空、“境随人迁”的时空转换、主观内倾的表演方式、主动参与和观演互渗的审美欣赏模式的形...

  • 民间祭祀戏剧表演空间探论

    作者:王志峰 刊期:2016年第03期

    祭祀活动中,不论祭祀戏剧的娱人成分有多少,却始终得披上娱神的“合理”外衣,祭祀活动主祭场的布置及掌坛师的仪式,使以之为中心的祭祀戏剧表演笼罩着浓重的宗教色彩,营造了祭祀戏剧表演的宗教空间。祭祀戏剧演出的过程中,从来没把其活动范围、剧情结构拘泥于一个封闭的空间,仪式插入、观众进入情境的现象非常普遍,形成收放自如、吐纳随性的开放...

  • 河北蔚县古堡与庙宇:民间演剧的空间阐释

    作者:王鹏龙; 刘晋萍 刊期:2016年第03期

    河北蔚县古堡是在明代北方军事活动频繁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聚落空间。戏台与古堡及其庙宇构成不同的组合方式,有堡内戏台、堡门戏台和堡外戏台等多种形式,空间不同于庙宇、祠堂、会馆戏台,具有非典型“庭院式”群体组合的特征,展现出传统戏剧演出空间的多样性,但仍受传统礼制、信仰、地方建筑习惯和古堡实际空间等因素制约。特殊的空间决定了社火...

  • 从“梆锣卷”中的“梆”看康乾年间河南流行的梆子腔

    作者:程超 刊期:2016年第03期

    《歧路灯》里的“梆锣卷”是“风搅雪”体制,该体制的形成是该期花雅声腔相互依存、同台融合的结果。清代河南地方戏曲声腔经历了“合腔”、“集腔”到“融腔”的过程,形成该期梆子腔“亦梆、亦昆、亦弋、亦柳”的基本样貌,从唱腔形态上看,“梆锣卷”中的“梆”应该是清代流行大江南北的早期梆子腔,而非今天的河南梆子豫剧。

  • 近现代城市化对戏曲产业形成的影响

    作者:徐煜 刊期:2016年第03期

    戏曲在近现代城市出现以后,形成了产业化的趋势和特点,演出经济含量增加,市场规模扩大,经营方式更趋职业化、市场化,并且由此出现了以演出消费、明星消费为对象的城市大众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与近现代城市的人口流动,新兴职业阶层带来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及现代传播手段引起的大众文化心理有着密切联系。

  • 20世纪以来口述戏剧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作者:郑劭荣 刊期:2016年第03期

    口述戏剧史料是戏曲口头传承的产物,它是整个戏曲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前半叶,学界开始搜集、汇编口传资料,并尝试用于花部戏剧的研究。建国后至20世纪末,集中整理了口述剧本、剧种史料及艺人口述的回忆录,其中戏曲志、剧种史及仪式剧研究是口述史料付诸学术实践的成功范例。21世纪以来,在口述史料的采集运用上,借鉴人类学、民俗学及口述...

  • 《游美日记》中的梅兰芳

    作者:李小红 刊期:2016年第03期

    梅兰芳是耀眼的明星,他身上有诸多光环,以致人们忽略了耀眼光环笼罩之下的梅兰芳是怎样的普通人。其原因在于文献资料的缺乏,也在于研究者缺乏对珍稀史料的深入爬梳和细读。《梅兰芳游美日记》不仅如实记录了梅兰芳的游美历程,更是梅兰芳生活史和心灵史的真实折射,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梅兰芳,然而它却在梅兰芳纪念馆沉睡了八...

  • 从《申报》看京剧名伶周信芳的表演

    作者:王省民 刊期:2016年第03期

    周信芳是近代上海著名的京剧艺人,《申报》上出现周信芳演出的大量报道,本文通过梳理《申报》上的史料,探讨周信芳的表演艺术,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周信芳在民国时期的表演水平及其社会影响。

  • 湮没的珍闻——《菊部珍闻》和都市中的伶人社会生活

    作者:赵骥 刊期:2016年第03期

    本文由民国著名戏剧家朱双云的重要戏曲著述《菊部珍闻》入手,重点介绍了《菊部珍闻》的主要内容,谈了伶人的组织形式、行规、婚姻等方面情况,指出该著述真实地反映了都市伶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对研究晚清民初上海都市中伶人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新闻报》戏曲广告及其流变、意义

    作者:吕茹 刊期:2016年第03期

    相较于近代上海声名显赫的《申报》,《新闻报》的创刊虽晚,但是发展迅速,长期与《申报》并称。且《新闻报》重视广告业务,其戏曲广告的数量、创意均力压《申报》。通过对《新闻报》及其戏曲广告刊登的时间、种类、数量的考察,戏曲广告在内容、形式上流变与发展的梳理,以及戏曲广告之意义的揭示,能为探究近代上海剧坛的总体面貌及其发展规律提供...

  • 戏曲文本译介:中西方文化的会接

    作者:苏凤 刊期:2016年第03期

    戏曲文本译介是其在海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当前戏曲译介所处的阶段而言,需考虑戏曲文本本身的普适性和特殊性,还要考虑到戏曲文本与目标语的关系、译介内容与译入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及文化语境的关系,还涉及到传播的各个环节是否有效。因此,戏曲文本译介的主体,译介内容、译介渠道、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层面受到目标语国家文化和主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