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文摘

新华文摘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Xinhua Digest

杂志简介:《新华文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87/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法·社会、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漫画之页、美术作品、人物与回忆

主管单位:新闻出版总署
主办单位:人民出版社
国际刊号:1001-6651
国内刊号:11-1187/Z
全年订价:¥ 580.8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总发文量:2402
总被引量:1675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 准确把握理论热点不断增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

    作者:李君如 刊期:2009年第16期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以来意识形态工作就会发现.在改革开放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都会出现一些来自境内外的“左”的和右的错误观点,力图通过媒体向社会广为传播和散发。这里,始终存在着争夺舆论阵地的斗争。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媒体,应该清醒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理论热点的舆论引导工作。以下几个理论热点问题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 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目标要求

    作者:张惠新 刊期:2009年第16期

    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24个字的要求,是对领导干部“德”的基本内涵的精辟概括。是党中央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明确提出的目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努力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把自己锻炼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

  • 国家建设研究——社会主义与国家建设:基于中国的立场和实践

    作者:林尚立 刊期:2009年第16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整整60年。现代化、社会主义以及国家建设是这60年历史的核心主题。现代化使得中国的发展逻辑告别传统.社会主义使得中国的发展目标超越历史,国家建设使得中国发展进程落实于中国自身。本文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是如何逐步地将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融为一体.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 构建现代国家:以组织化、制度化与民主化为分析视角

    作者:周光辉; 彭斌 刊期:2009年第16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经过60年的努力奋斗,中华民族已经完全摆脱了新中国成立前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社会混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现代国家构建(Modem State-build.ing)的角度讲,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

  •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作者:王名 刊期:2009年第16期

    社会组织,又称“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泛指那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公民自发成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形式及其网络形态。这些组织中通常包括各种冠以“学会”、“研究会”、“协会”、“商会”、“促进会”、“联合会”等名称的会员制组织.以及包括基金会和各种民办学校、...

  • 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中国社会学创新研究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作者:蔡禾 刊期:2009年第16期

    如果说中国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为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最丰富的原材料。使其有了发展的“地利”。那么“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社会学的批示则为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天时”。而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人和”.也就是全国社会学界的同仁抓住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机遇.齐心协力谋发展。应该说。全国社会学界在老一辈学...

  • 学贯中西:重建社会学学科知识的基础

    作者:田毅鹏 刊期:2009年第16期

    如果以1979年作为社会学在中国重建的标志的话。那么,迄今中国社会学的重建已整整30载。透过社会学30年来各种有形的发展成果,我们似乎可以断言,到今天,中国社会学重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但如果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便会发现,中国社会学虽然阶段性地完成了学科重建的任务,但距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复兴尚有不短的距离。

  • 在应对社会学总体性危机中促进学科研究的整体转向

    作者:文军 刊期:2009年第16期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的提出.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公众对社会学学科的功能寄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他们期待社会学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特殊的建设性作用。这无疑对中国社会学发展赋予了极高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也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极好机遇。

  • 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哲学思考

    作者:周生贤 刊期:2009年第16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 信心源自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

    作者:姚景源 刊期:2009年第16期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这次金融危机是美国近百年来最严峻的灾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我国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究竟应该怎么看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呢?

  • 国际经济危机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方向选择

    作者:杨名舟 刊期:2009年第16期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启动4万亿元的救市计划和投资大单,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地方政府迅速跟进。中央的十项措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法。为扭转危机、提振中国经济铺平了道路。

  •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谈起

    作者:梁树发; 黄刚 刊期:2009年第16期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先后经历了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否定到一定程度的肯定,再到把它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新形态的曲折过程。如何认识和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 论儒家传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结构

    作者:李煌明 刊期:2009年第16期

    本文试图通过对儒家传统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核心、形成与发展方向、框架与模式等进行结构上的剖析,希冀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构以及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的探索有所启发。

  • 从“论证性的哲学”到“描述性的哲学”——由超越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二分法”所想到的

    作者:尚杰 刊期:2009年第16期

    就欧洲大陆哲学而论。其古典形态与现代形态之间,似乎有一条鸿沟,鸿沟两岸之间有巨大的理解障碍。径直地说,古典哲学形态是“论证性的”.而现代哲学形态是“描述性的”。所谓“论证”,有这样一些近义词,诸如:逻辑、语法、先验性、无限性或普遍性、原因或根据、矛盾辩证法、第一性或源泉,如此等等:所谓“描述的”.有这样一些近义词:

  • 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本质和特征研究

    作者:陈宗胜; 任重; 周云波 刊期:2009年第16期

    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经济转换现象。改革以来的二元结构转换效应和经济体制转轨效应促使中国经济的综合效率持续提高,经济增长模式呈现出中国式综合效率提高驱动型的特征(陈宗胜,2006)。在综合效率提高驱动下,我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持续提高.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本文从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的角度总结了30年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