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杂志简介:《文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7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广角、海外专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0257-5876
国内刊号:11-1672/J
全年订价:¥ 64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1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4009
总被引量:21591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10.0613
立即指数:0.0636
期刊他引率:0.9725
平均引文率:20.1182
  • 阿瑟·丹托的体制论艺术观:解释构成艺术作品说

    作者:黄应全 刊期:2018年第07期

    阿瑟·丹托有一个类似于乔治·迪基体制论的艺术观,即解释构成艺术作品说。解释构成艺术作品说完全不同于卡罗尔重构过的那种通行版艺术定义。它不需要由符号性、表现性、历史性三要素共同构成充分必要条件,只需由单一要素即解释就构成充分必要条件。当然,解释必须是根据艺术界流行的某种理论作出的,解释、理论、艺术界是三位一体的。它可以被...

  • 漂浮的烟斗:早期福柯论拟像

    作者:董树宝 刊期:2018年第07期

    从《阿克泰翁的散文》开始,福柯逐渐地将尼采的“永恒回归”思想、克罗索夫斯基的“拟像”理论和德勒兹的“差异与重复”理论相互融合,致力于以拟像及其相关的思想经验激发相当异质而又相当深刻的哲学计划,与德勒兹所进行的“颠倒柏拉图主义”的伟大事业不谋而合,彰显了一种强烈的反柏拉图主义倾向。如若说《阿克泰翁的散文》主要以文学经验...

  • 康德艺术论中形式主义与表现论之间的张力

    作者:朱会晖 刊期:2018年第07期

    康德的艺术论在形式主义与表现论之间形成了一种理论的张力,然而,这两方面在康德美学中其实彼此相容、相互补充,其形式主义构成了表现论的真正基础。从积极的方面看,艺术对理性理念的表现要借助于(而非独立于)形式才能促进审美愉悦。通过类比,理性理念能够唤起丰富的想象,借助想象的形式引起心灵能力的协调,影响审美愉悦。从消极的方面...

  • “启蒙”与“生意”之间——“五四”新文化与出版业关系论

    作者:邱雪松 刊期:2018年第07期

    民国出版业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发生巨变,“新书业”破茧而出。它的诞生经历三个阶段,处于历史转捩点的三家出版社是这一进程的见证。1915年,陈独秀与群益书社的组合开创新文化领袖与职业书商合作的典范。1920年,陈独秀自组新青年社,传递出新文化人士涉足出版界的信号。1926年创造社出版部的成立,鲜明地与旧有出版力量划清界限,...

  • “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示范——第一次文代会招待演出考论

    作者:王秀涛 刊期:2018年第07期

    第一次文代会期问招待参会代表的演出,是由文代会筹委会演出委员会具体负责的。作为此次文代会的重要活动,演出的日程虽然多次调整,但演出节目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以工农兵题材为乇,大多是解放区的经典文艺作品,代表“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方向。同时演出委员会成立学习组,通过访问、座谈、报告、演出资料的展览等形式组织各剧团相互学习、...

  • 新时期中国作家访美游记中的美国形象

    作者:陈国战 刊期:2018年第07期

    进入新时期以后,很多中国作家获得赴美交流访问的机会,并写下大量访美游记,这些游记是了解新时期中国社会中的美国形象的重要文本。在访问美国前,很多作家已形成一套根深蒂固的美国观,他们的访美之行正是这种美国观与他们的亲身感受不断碰撞的过程。结果是旧观念发生动摇,而新观念又没有形成,很多游记中的美国形象充满矛盾,既对美国社会...

  • 写在陕北——对路遥小说创作地点及题目的考察和反思

    作者:程旸 刊期:2018年第07期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创作地点的选择折射出作家路遥与陕北新朋旧知的特殊关系,其中包含着他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独特理解。路遥那段时间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有着隐喻的意义。作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历史地理环境对他的丰富滋养,以及由此形成的人生观和文学观,就是这隐喻极为丰富并有待开掘的内容。作品题目的变更,则以其独异的方式呼应...

  • 大道无术,治学要诚——胡文彬研究员访谈录

    作者:段江丽 刊期:2018年第07期

    胡文彬,1939年生,笔名行余、余力、鲁子牛、石尚存等,祖籍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生长于辽宁省盖平县九区(今归大石桥市)。1966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历史系,1968年4月分配至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调至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新华文摘》历史编辑、中国红学会副会长、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副监制、电影...

  • 戏曲中的“第五堵墙”及其理论意义

    作者:刘晓明 刊期:2018年第07期

    布莱希特等西方戏剧家将存在于表演者与观看者之间的隐墙称为“第四堵墙”。同样作为非实体的“间隔”,在场表演之中的诸种隐墙则可视为“第五堵墙”,这种墙在中国古典戏剧中表现为四种基本类型。在“第五堵墙”中,场上的演员往往对舞台上存在着的某种事物视而不见,造成“现隐”效果,即虽然某种事物在场上显现,却“规定”表演者不能看到;...

  • 论曲牌体到板腔体的戏曲改编

    作者:龙赛州 刊期:2018年第07期

    戏曲作品由曲牌体改为板腔体,需要解决音乐系统、表演方式上的差异,涉及不同文体问的转换。在改编过程中,板腔体放宽平仄、用韵等格律要求,改变套曲联缀的音乐表现手段,灵活处理场次和结构,语茸也更加通俗、易懂。当改编手法不成熟时,板腔体亦步亦趋地遵照曲牌体的唱词及结构;改编手法成熟后,在情节人物、场面调度等方面的处理自由性变...

  • “唱赚”与“覆赚”考论

    作者:赵义山 刊期:2018年第07期

    北宋歌坛出现的唱赚,一直影响着诸宫调和宋杂剧的发展,并对北曲杂剧套式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唱赚”一体的曲式构成和演化发展的认知,存在较大分歧。实际上,唱赚作为一种套曲体,有缠令、缠达两种构套方式,但学界或将唱赚与缠令、缠达放在同一逻辑层面,并列为三种曲式,不妥。在南宋初期,张五牛创制一只名为【赚...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水写意园林之美学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曾繁仁 刊期:2018年第07期

    山水写意园林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精华。它产生于汉末魏晋之时,根源于中国“天人合一”之文化精神,追求清远意境与“韵外之致”。计成之《园冶》集中揭示了山水写意园林的艺术特征。“境仿瀛壶”即意境创造是山水写意园林的造同目标;“巧于因借”是其自然观;“精在体宜,宜居有方”是山水写意同林造园之宜居观;而虚实蜿蜒、充满生...

  • 王国维与现代中国“美术”观念的起源

    作者:谈晟广 刊期:2018年第07期

    王国维是近代最早在研究中大量引入“美术”概念的学者,其具体所指需要仔细加以辨析;“美术”一词在中文语境中的历史生成、对该语汇的实际运用,以及清末民初“美术”概念的流变等,亦需要重新加以审视。王困维“美术”概念的产生,可能与他在《时务报》(创刊于1896年)短暂工作相关;赴曰留学后,加深了对“美术”的认知;1900年以后,王国...

  • 1921年甲工学潮中的高剑父与陈炯明

    作者:李若晴 刊期:2018年第07期

    1921年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大规模学潮,导致时任校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离职,这也成为他由政治革命转向艺术革命的关键节点。在这一事件中,从高剑父与陈炯明等人的应对,以及林森、陈独秀等人对事件的表态,可以见出民罔初年各种势力纠缠共生的独特生态。对此进行细致梳理和考察,可以为近现代美术史人物的个案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

  • 《记忆的伦理》:一部被严重误译的学术名著

    作者:陶东风 刊期:2018年第07期

    美国犹太人哲学家阿维夏伊·玛格利特(Avishai Margalit)曾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教授,同时也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下属历史研究学院的乔治·坎南教授。早期曾从事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研究,后来逐渐转向政治哲学、伦理哲学和宗教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