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研究

外文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Foreign Studies

杂志简介:《外文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424/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认知语义学专栏、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翻译研究

主管单位:河南大学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
国际刊号:2095-5723
国内刊号:41-1424/H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201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585
总被引量:544
H指数:10
  • “关联性”的认知解读

    作者:华鸿燕 刊期:2016年第03期

    从心智哲学的视角来看,“关联性”是明示信息经由认知语境随附于主体的产物,是心物随附性的结晶。“关联性”也表现为心理对拓扑空间变换的认同。“关联性”的大小是可以依据心物随附性的强弱进行量化的。

  • 时间感知主体与语篇陌生化建构

    作者:王晓伟 刊期:2016年第03期

    本文采用功能主义视角分析英语中“时间+SEE+补语”(TSC)构式在语篇陌生化建构中的作用。基于TSC构式的认知模型,语篇陌生化作为文体和语篇语义的特征,首先体现为TSC构式中人和时间对事件的双重感知路径,其次为感知对象C作为背景和新信息体现出的抽象性和意象性语义特征,也体现为感知动词SEE通过时态选择表现出的时间感知主体与感知对象之间...

  • 非持续性动词时意义的情境植入探索——以绝对过去时为例

    作者:任凤梅 刊期:2016年第03期

    时间性特征是语言的内在属性。动词是小句的核心成分,小句的时意义与动词及其相关成分关系密切。本文以认知语法的情境植入理论为指导,基于对汉语动词的一个小类——非持续性动词时意义表达的句法特征考察,建立了非持续性动词时意义的情境植入分析模型,并以过去时为例,应用该模型对非持续性动词的时意义进行了分析,从认知角度揭示了非持续性动词...

  • 基于制图理论的“的”字研究

    作者:田启林 刊期:2016年第03期

    对于“的”字的本质,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本文发现,不同类型的“的”字短语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借鉴制图理论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由于“的”字短语的功能是对名词短语起修饰作用,“的”字就是功能语类Mod的语音体现,Mod又可以分裂为Mod1、Mod2和Mod3。在UG中,这些功能语类必须按一定的等级排列。不同类型的“的”字短语必须按照一定的顺...

  • 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概念溯源

    作者:高茵; 苗兴伟 刊期:2016年第03期

    本文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性、系统、功能、语境、语域、层级和体现等概念的历史根源、发展脉络以及概念内涵,从而在理清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性质。本文认为,从核心概念的起源和发展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既与哥本哈根学派、伦敦学派和布拉格学派等欧洲语言学传统有渊源关系,又受到社会语言学和人类学等...

  • 大数据多模态视域下大学外语课堂的重构

    作者:王纯磊; 丁爱群 刊期:2016年第03期

    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应用以及外语语言认知方式与维度的多模态化,我国的大学外语课堂面临诸如MOOC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大学外语课程对大数据多模态的融入来考察大学外语课堂重构的可能途径。

  • “现在”的美学再现:斯泰因早期实验主义戏剧探析

    作者:李维屏 刊期:2016年第03期

    格特鲁德·斯泰因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也是美国实验主义戏剧的开拓者。她早期创作的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剧本不仅充分体现了她的革新精神,而且也是她对传统戏剧形式的颠覆与重构。本文旨在阐述斯泰因倡导聚焦碎片化的“现在”的现代主义戏剧观,探讨其“谈话剧”、“书信剧”和“元戏剧”对正在发生的“生活片断”的美学再现,并揭示...

  • 巴什拉译介与研究在中国

    作者:张璟慧 刊期:2016年第03期

    加斯东·巴什拉是蜚声世界的科学“新认识论”的奠基者与诗学“想象论”的开创者,一生跨越科学哲学与文艺诗学两大领域。从寥寥数文,到研究、译介升温,再到走向自由、开阔、深入,国内对巴什拉的研究已开展近三十年,而未来巴什拉研究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国内学界接触英美理论较早、较多,而整个法国及欧陆哲学在中国的接受受限是导致国内接触、研...

  • 斯帕克的回望与反思:论《精修学校》的多元主题

    作者:戴鸿斌; 龚奕今 刊期:2016年第03期

    斯帕克的压轴之作《精修学校》是她对自己毕生创作的回顾和总结,展示了斯帕克在创作上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尤其显现在小说的主题上。其主题首先是人性的妒忌,其次是终结的多义性,最后是对婚姻与的深度探索。对于多重主题的回味和聚焦巡视了她毕生创作的关注点。它们成为读者对她美好而永远的纪念,再次证明斯帕克的无穷魅力,奠定了她在当代英国文坛...

  • 异托邦视角下的空间与人:德里罗小说再思考

    作者:李楠 刊期:2016年第03期

    美国作家德里罗在他的多部小说中展示了与纽约这个大都市息息相关的空间:建筑空间、人造机器空间,以及以缺席形式存在于城市之外的空间。德里罗不但描绘了这些空间,还呈现了身处其中的各色人等所具有的特性。透过福柯异托邦理论视角,本文详细分析了空间对主体的形塑,主体对空间的改造和抵抗。德里罗对空间与主体之间纠缠关系的描摹也在异托邦理...

  • 残雪作品的海外传播

    作者:王文强; 郭恩华 刊期:2016年第03期

    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残雪以另类的书写风格独步中国当代文坛。她的作品在海外被大量译介和传播,甚至成为许多世界一流学府的文学教材。本文对海外期刊、报纸上关于残雪作品的相关评论文章进行了梳理,探析残雪在海外的影响力,并探讨残雪作品受到海外关注的原因。

  •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六届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

    刊期:2016年第03期

    随着后民族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以及个人生存困境和自我身份危机的加剧,个体、社区、世界主义的概念被不断刷新和重估。与此同时,文学作为“人学”或“人的文学”,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探讨社会中个体的境遇、话语权利、身份差异和文化多元性的平台。为此,上海外国语大学将于2017年4月21日至22日在虹口校区举办第六届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

  • 从私小说到元小说——《小丑之花》的叙事美学

    作者:徐利 刊期:2016年第03期

    《小丑之花》是太宰治的实验之作。从原始地道的私小说《海》到元小说《小丑之花》的转变,不仅受到了纪德的影响,更体现了太宰治本人对私小说的思考。从文本的重构与生成、纹心结构、元小说性几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该小说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技巧使作品产生了超越传统私小说的艺术效果。太宰治的小说形式实验具有浓厚的先锋色彩,对日本现代小说叙事...

  • 论“通顺”为感官动词翻译的主导策略

    作者:王建国; 张虹 刊期:2016年第03期

    本文讨论了英汉互译中感官动词的处理和使用,发现感官动词的翻译分为对应转换和非对应转换两类。人类认知的共性给对应转换提供了基础,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体现写作通顺的语用方式存在差异,并催生了翻译中的非对应转换即通顺但不忠实的翻译。由于本研究发现非对应转换的比例比对应转换的比例高,因而,根据本文考察的中外名家译作来看,忠实翻译并...

  • 对“中西译学话语生态失衡”的反思

    作者:周忠良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独立的翻译学理论体系,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须打破“中西译学话语生态失衡”的局面。本文分析了造成“话语生态失衡”的原因,反思了中国译学面临的“三重失语”困境,考察了近年来译学界反拨“话语生态失衡”的主要途径,指出译学界须以反省性的自觉,对当今中国译学话语体系进行批判性审视和建设性重构。唯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