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杂志 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杂志简介:《无机化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185/O6,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快报及论文等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
国际刊号:1001-4861
国内刊号:32-1185/O6
全年订价:¥ 94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化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7
复合影响因子:0.67
总发文量:4012
总被引量:24558
H指数:40
引用半衰期:4.6743
立即指数:0.0536
期刊他引率:0.8102
平均引文率:29.2177
  • 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类分子荧光传感器

    作者:徐海云; 沈珍; 于艳红; 游效曾 刊期:2005年第05期

    分子荧光传感器以其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备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分子荧光传感器的构成、分类、传感机制以及设计原理,重点介绍了基于硼-二吡咯亚甲基(BDP)染料类分子荧光传感器的制备、识别机理和应用展望.

  • 从P—Mo(V)杂多化合物合成多形貌Al13基钼酸盐晶体

    作者:张渊明; 杨发达; 李红; 唐渝; 杨骏 刊期:2005年第05期

    以H3PMo12O40·nH2O、H4PMo11VO40·nH2O和(NH4)6P2Mo18O62·nH2O 3种杂多化合物为钼源,采用直接混合后陈化的方法合成了多形貌A113基钼酸盐晶体,相应A113基钼酸盐晶体的形貌和尺寸分别是斜方三棱柱形(80 μm×30 μm)、星形(30 μm×10μm)和叶片形(500μm×150 μm).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这3种多形貌A113基钼酸盐晶体结晶较好,在2θ为6.65°、8.00°和14.16°...

  • Mn^2+对聚M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性能影响

    作者:郭绍芬; 陈明清; 陆天虹; 周青; 黄晓华 刊期:2005年第05期

    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与Mn^2+的配合物,并用荧光光谱、UV—Vis、FFIR、XPS进行了初步表征。说明Mn^2+与PNIPAM侧链羰基氧或亚氨基氮原子发生了配位作用。由于Mn^2+的发射光谱与PNIPAM激发光谱部分重叠以及Mn^2+位于561nm的发射峰在Mn^2+-PNIPAM体系发射光谱中消失,说明发生了较好的Foerster能量传递。因此,存307nm紫外区荧光强度...

  • 纳米TiO2有机表面改性的研究

    作者:姚超; 丁永红; 林西平;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刊期:2005年第05期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表面包覆氧化硅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分析(TG-DTA)、BET、透射电镜(TEM)、润湿性和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KH-55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2的表面,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经测量,纳米TiO2表面...

  • 多孔二氧化硅中Gd^3+→Eu^3+的能量传递

    作者:阳福; 刘应亮; 容建华; 张静娴; 袁定胜; 黄浪欢 刊期:2005年第05期

    通过水热反应法,获得了单掺和双掺Eu3+,Gd3+的多孔二氧化硅组装体,研究了掺杂体系的光谱特性,观察到Gd3+→Eu3+的能量传递.分析了能量传递过程,探讨了在多孔二氧化硅中Gd3+→Eu3+的能量传递的机理,其机理主要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 过渡金属取代的钨铝杂多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和性质

    作者:苏占华; 徐学勤; 马慧媛; 唐晓梅; 周百斌 刊期:2005年第05期

    用分步设计法合成了以铝为中心原子的过渡元素与钨的三元杂多配合物,经ICP、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K4,6,7[AlM(OH2)W11O39]·xH2O(M=V5+、Cr3+、Mn2+、Fe3+、Co2+、Ni2+、Cu2+、Zn2+、Cd2+).采用IR、UV、XRD、183W和27Al NMR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配合物具有Keggin结构;循环伏安法对该系列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表明,其氧化还原过程...

  • 选相原位法合成立方氮化硼的关键影响因素

    作者:于美燕; 崔得良; 尹衍升; 初蕾; 孙峰 刊期:2005年第05期

    利用选相原位法在水溶液中成功制备出了立方氮化硼晶体,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选相原位法合成立方氮化硼的最佳实验条件是:反应压力为10.0 MPa,在氯离子加入下利用混合氮源进行反应.在该条件下得到了纯相的立方氮化硼晶体.

  • 超细Sr_2CeO_4粉体微乳液鄄高温法制备条件的正交试验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作者:邢德松; 龚孟濂; 石建新 刊期:2005年第05期

    本文首先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微乳液-高温法合成蓝色发光Sr2CeO4超细粉体的最佳制备条件.接着研究了最佳条件下制备的Sr2CeO4超细粉体的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显示,在850℃、900℃、1000℃或者更高温度下退火4 h制备的粉体的形状分别呈球状、梭状和球状,平均粒径分别在100nm左右和1 μm以内.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分析表明,该超细粉体属于正交晶...

  • CaS:Ce,Sm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作者:张希艳; 刘全生; 卢利平; 王晓春; 柏朝辉 刊期:2005年第05期

    采用碳还原法制备了CaS:Ce,Sm样品,并研究了反应机理、还原原理以及灼烧温度对CaS晶格形成和光激励发光的影响.样品的XRD测试表明,采用碳还原法制备的CaS:Ce,Sm样品,具有纯CaS的面心立方结构,晶格常数a=0.5694 nm,样品的激发光谱是峰值分别位于295 nm和461 nm的宽带谱,样品的荧光光谱是峰值位于503nm、560 nm、600nm和655 nm带谱,光激励发光光谱...

  • 氧化镓纳米带的合成和发光性质研究

    作者:郭彦; 吴强; 王喜章; 胡征; 陈懿 刊期:2005年第05期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碳纳米管作还原剂还原Ga2O3粉末,生成的气态Ga2O和载气Ar中的微量O2反应,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上沉积得到了Ga2O3纳米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对产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发现产物为β-Ga2O3纳米带,宽度在20~500nm之间,厚度为5~100nm,长度可达几十微米.产物中还有几微米宽的Ga2O3纳米片.光致发光谱...

  • La1-xCaxFeO3-δ系阴极材料的GNP法合成及电性能研究

    作者:陈永红; 魏亦军; 刘杏芹; 孟广耀 刊期:2005年第05期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LaFeO3及La1-xCaxFeO3-δ(x=0.1~0.5)系列粉体,用TG-DTA、XRD、TEM、SEM等对产物形成过程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样品均形成钙钛矿结构的单相固溶体.在x≤20mol%的Ca含量范围内,产物为正交钙钛矿结构;当x>30mol%时,转变为立方钙钛矿相.相同条件下产物的衍射峰强度、晶胞体积及晶粒尺寸都随Ca...

  • 一个新的三维配位聚合物Na[Cu2(malonate)2]·(ClO4)·(H2O)2的合成与表征

    作者:陈军; 张中; 徐伟; 宋友; 王志林 刊期:2005年第05期

    通过Cu(ClO4)2和丙二酸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合成了一个新的3D配位聚合物:Na[Cu2(malonate)2]·(ClO4)·(H2O)2.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a=1.2565(3),b=1.05943(2),c=1.07556(14)nm,V=1.431 7(4)nm3,Z=4).该聚合物的空间堆积在沿b轴和c轴方向分别形成大小为0.98 nm×0.83 nm和0.40 nm×0.40 nm的方形孔洞,在沿a轴方向形...

  • [SiCu(H2O)W11O39]^6-在玻碳电极上的多层组装及电催化性能

    作者:杜金艳; 吕桂琴; 胡长文 刊期:2005年第05期

    0引言 多酸(Polyoxometalates,POMs)由于其独特的电子多样性,在材料、催化、医药和生化等许多方面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对其电化学性质和电催化方面的研究屡见报道[1,2],但文献报道主要集中于溶液中的性质研究.将POMs固定到电极表面更有益于分子、电子器件及催化材料等应用领域的研究,但目前有关过渡金属取代杂多酸的固定化研究较少.原...

  • 对甲苯磺酰谷氨酸桥联的一维双链锰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晶体结构

    作者:陈满生; 梁福沛; 胡瑞祥; 马运声; 宋丽华 刊期: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设计与合成金属锰羧酸配合物引起了化学研究者广泛的兴趣,主要原因是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化合物中金属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且可望开发一类新型分子磁性材料[1~4].另外,多聚锰配合物还可以用作光合作用放氧中心复合物的模型物[5~7].

  • Li1.3Zr1.7Al0.3(PO4)3的离子交换特性

    作者:娄太平; 李大纲; 王家良; 吕国志 刊期:2005年第05期

    锂作为21世纪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被誉为'工业味精'、'能源之星'.目前锂及其相关盐类材料已成为信息产业、核能源、航空航天技术、新型材料及军事科技等行业重点开发领域,具有极高科学价值和广阔商业前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