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杂志简介:《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019/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探索笔会、政治学研究、政党治理、公共治理、思想文化建设与传播

主管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国际刊号:1007-5194
国内刊号:50-1019/D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11
复合影响因子:2.37
总发文量:2096
总被引量:15319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4.0362
立即指数:0.0391
期刊他引率:0.9728
平均引文率:10.2522
  • “中国之治”概念考

    作者:叶娟丽; 范晨岩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中国之治"是以来理论回应中国治理实践的最新成果,具有特定的语境与含义。但仅从"中国之治"这个四字词语的提出来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可考证的资料中,苏轼最早提出"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也",从而将"中国之治"与华夷论相连。此后,严复、康有为、鲁迅等人分别从不同立场使用了"中国之治"这个概念。根据"中国之治"的词源学意义与以后"...

  • 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作者:王刚 刊期:2020年第01期

    党的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具有鲜明的同构性,从本...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范式及其评析

    作者:卢黎歌; 李英豪 刊期:2020年第01期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种范式:注重经典著作文本整体化和单篇视角化同向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式,筑牢学科发展之基;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二级学科理论建构与创新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范式,推进学科理论之新;注重深挖时论和反映现实问题融合研究的重大问题研究范式,拓展学科服务之职;注重"影响—批判"式向"引领—共...

  • 论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彰显的五个主要特性

    作者:邱仁富 刊期:2020年第01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21世纪,面对世界格局与人类生存发展状况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显著变化以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生产力的重大进步,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也就需要从世界与人类的高度整体性、前瞻性地回答21世纪提出的时代命题。因而创新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把握人民性,回答与解...

  • 国家、议题与政策的互动:转型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

    作者:张树平 刊期:2020年第01期

    国家、议题与政策的互动是理解转型中国国家能力建构的重要视角。当前中国以"三大攻坚战"为典型代表的政治议题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多领域相互交叉的节点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由国家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议题偏好,共同塑造当代中国独特的议题能力。政策能力是议题能力的延伸,交叉指向的议题设定决定审慎平衡的总体政策取向。...

  • 从单点式、区域化到整体性的政府创新何以可能?——基于整体性扩散结构的分析

    作者:韩福国 刊期:2020年第01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已从少数地方的单点式创新逐步扩展为基于经济发展差异的区域创新,但整体性扩散结构没有生成。整体性扩散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深化,且使已有的创新面临维持困境。在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结构差异和不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发现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差异、地方自主性和央地关...

  • 个体风险意识与国家监管职能的生成逻辑

    作者:张乾友 刊期:2020年第01期

    作为利益主体,个人的基本行为逻辑是从对自身需求、欲望与偏好的认识和管理出发来占有相应的物质资源。具体来说,这一逻辑可以被分解为"认识自己""关心自己"以及为了从"认识自己"走向"关心自己"所必需的自我治理等三个环节。随着风险意识的生成,风险管理也成了现代个体自我治理的重要内容,驱使国家监管职能的建构与发展。当代国家监管职能的发展...

  • 国家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一个政策过程的分析视角

    作者:庞明礼 刊期:2020年第01期

    党的四中全会指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一系列政策过程转化为了治理效能,彰显出巨大优越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治理效能是若干个政策绩效的综合反映和整体呈现,因而可以从政策过程的分析视角研究国家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研究表明,理解中国的国家治理不能脱离中国语境,包括党的集中统一...

  • 论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建构

    作者:韩强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也有了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内涵和特征,需要进行新的理论体系建构。其必要性在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需要进行新的理论概括,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已有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新体系的基本框架看,应该建立以地位论、目标论、依据论、精髓论、原则论、布局...

  • 新时代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

    作者:曹海军; 曹志立 刊期:2020年第01期

    新时代中央提出完善村党组织引领下的乡村治理,实际上包含了治理主体优化、治理网络重构与治理机制搞活三个维度,遵循着提能赋权、组织起来与上下联动的党建引领逻辑,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成效。具体而言,中央通过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合法性建设与有效性建设,对村级党组织提能赋权,巩固村党组织对乡村治理领导的权威基础;通过整合村级资源、吸...

  •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李思学 刊期:2020年第01期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其本质属于政党治理范畴。政党治理主要包含三大要素:政党治理主体、政党治理机制和政党治理价值,分别回答了"谁治理、如何治理和治理为了谁"等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构成了现代政党治理的理论框架,直接影响着政党的治理效能。政党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党治党的内在规律,为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治理效能提供全新视角、理念指...

  • 习惯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陈成文; 陈静 刊期:2020年第01期

    在传统社会,习惯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社会规范。从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习惯是指特定群体成员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构建起来的、并为他们所认同与遵从的一种非正式制度。习惯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性建构、文化性建构和规范性建构。从经验考察的结果来看,习惯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功能并不是明确的,而是模糊与复杂的。习惯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主要...

  • 城乡关系的实践类型与乡村振兴的分类实践

    作者:杜姣 刊期:2020年第01期

    基于对权利视角下城乡关系研究的反思,从功能视角揭示中国城乡关系实践形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形成以区域为基础的城乡关系类型建构框架,并进一步得出城乡关系实践类型的区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的区域差异。大致来看,中国出现了以上海地区为代表的吸附型城乡关系,以珠三角、苏南地区为代表的融合型城乡关系,以及以中西部...

  • “片区自治”: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新探索

    作者:韩瑞波 刊期:2020年第01期

    在乡村振兴和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背景下,"片区"已成为部分地区进行村民自治试点的新型治理工具。"片区自治"将人为划分的片区嵌入乡村治理结构,使其成为"村"与"组"之间的一种非正式治理单元,从而实现治理单元的适度下沉和重塑治理单元的配置模式,以及促进乡村治理结构层级化和弹性化的一种实践形态。"片区自治"的生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进路——百年学术史回顾与展望

    作者:王梅琳; 张英魁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还是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其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因而也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从近百年学术史的考察来看,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文献可以在总体上归纳为三大进路: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视阈,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