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杂志简介:《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019/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探索笔会、政治学研究、政党治理、公共治理、思想文化建设与传播

主管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国际刊号:1007-5194
国内刊号:50-1019/D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11
复合影响因子:2.37
总发文量:2096
总被引量:15319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4.0362
立即指数:0.0391
期刊他引率:0.9728
平均引文率:10.2522
  •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逻辑结构

    作者:王永友 刊期:2015年第05期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深厚的实践基础和重要的时代基础。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实现中国梦的国家理想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使命担当,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基本逻辑要求。“四个全面”内在地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塔尖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于“塔尖...

  • 历史演变与现实逻辑:“党员有退党的自由”探讨

    作者:曹峰旗 刊期:2015年第05期

    退党是党员权利不可缺失的部分,体现了对党员自主意志和能力的尊重,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逻辑,是政党现代化的表征之一。“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在党章中从无到有,曲折反复,反映了党本身对党的本质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是党宽容与自信的表现,但它在现实中却遭遇了“不敢退”“不让退”“不能退”而被虚置化的尴尬。只有加深对党章中“党员有...

  • 论社区治理中的党员角色构建

    作者:张凤池 胡守钧 刊期:2015年第05期

    在社区治理中,党员志愿者如何构建“党员角色”,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角色内涵,这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社区资源搭台,为党员角色的构建提供了平台。两方面的交互作用重新构建并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党员角色内涵:其一,党员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与角色表现 其二,群众对党员的角色期待与反馈。在党群互动中,党员“为人民服...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党的社会沟通能力提升--以新媒体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谢建平 唐莲英 刊期:2015年第05期

    党的社会沟通能力主要是指党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领导作用,通过恰当的政策、方针的实施,实现与社会体系中的个人、群体及阶层进行利益协商以凝练社会共识并达成社会整合的能力与水平。提升党的社会沟通能力是强化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领导地位的前提,是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在推...

  • 有效治理与协同共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及路径

    作者:陈霞 王彩波 刊期:2015年第05期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全新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方向,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是区别于传统统治的新型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有限的国家权力和有效的国家能力构成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双重特征。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以多元协同共治理念为导向,...

  • 迈向空间正义的国家治理:基于福柯治理理论的谱系学分析

    作者:茹婧 杨发祥 刊期:2015年第05期

    当前,中国正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全球化进程,“一带一路”等诸多战略的实施凸显了空间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作为后现代地理学奠基人之一,福柯基于谱系学分析探究了空间与国家治理的演变历程,说明了空间与治理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表达为领土空间、竞争空间、微观知识一权力的建构空间。中国在参与全球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制度现代化视阈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郑丽平 刊期:2015年第05期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新政治理念,体现了党对制度现代化认识的新飞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刻内涵: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治理”新思维 “一体两面”的相互关照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完美目标。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以核心价值观铸就国家治理现...

  • 中央政治局法治学习与我国法治“新常态”的营造

    作者:陈文新 刊期:2015年第05期

    法治“新常态”的营造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长期法治学习的重要成果,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法治的过程,也就是我国法治确立、法治实施、法治逐渐常态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到十八大前的法治学习为法治“新常态”的营造做了很好的铺垫。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法治学习使我国法治更加常态化、制度化。法治成为新常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 法治与自治:社会组织参与建构社会治理“新常态”的实现路径

    作者:胡琦 刊期:2015年第05期

    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治理主体,对建构社会治理“新常态”具有重大的功能意义。在当前社会治理体制下,管理制度、资源结构、参与制度的行政化倾向使之难以获得独立性。社会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缺陷、自我治理能力欠缺导致其自治机制运行不畅。独立性与自治性的二元困境要求我们要以法治化与自治化为基本路径来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建构社会治...

  • 构建网络反腐“新常态”:意义、困境与路径

    作者:李俊 刊期:2015年第05期

    当前,正在形成的网络反腐“新常态”,以其长效性、主动性以及全覆盖的内涵凸显出积极效应,得到民众和国家的高度认可和共同推动。它在提升公民参与政治的效能感、监督和规范公共权力运作以及培养公民民主意识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价值绩效。但网络反腐“新常态”的构建也面临着制度缺位、平台滞后、反腐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等困境。这些困境可通过...

  • 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与时俱进与外交“新常态”的构建

    作者:徐瑶 刊期:2015年第05期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在具体的外交布局和政策落实方面展示出一些不同以往的与时俱进,包括合法国家利益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指导性地位愈加凸显 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党中央处理中美关系的新思路 “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形势下中国经略周边的外交新战略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带来了安全外交的新形势。这些外交政策的与时俱进有效地...

  • 生命价值的认知:从差等正义到追寻平等正义嬗变的逻辑及其进程

    作者:李玲 刊期:2015年第05期

    生命价值是指生命的意义。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与发展,人类社会的生命价值观不断发展和演变,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日益深化。从古代社会呈现差等正义的生命价值,到近现代社会趋向平等却呈现异化趋势的生命价值,社会成员的生命价值在实质上不平等,其根源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离,导致生命的工具性价值对生命的终极价值的...

  • 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演变轨迹与形成机理--以当代中国为视角

    作者:钟裕民 陈侨予 刊期:2015年第05期

    以社会身份制为特征的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社会不公正的典型表现。在当代中国,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全面形成 1978年至2003年,高位运行 2003年以来,非对称性发展。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社会身份认证机制、单位中介机制、社会封闭机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的治理要坚持保障社会权利...

  • 智慧城市建设影响政府组织结构了吗?--基于346个样本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正攀 王植 刘柯妗 刊期:2015年第05期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而且能够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通过对重庆市智慧城市试点地区346个调查样本(公务员)的问卷调查结果的研究发现:调查样本对智慧城市的了解程度偏低,且并不认同“智慧城市极大改变日常公务活动”的判断 智慧城市对政府组织架构、职能配置、流程再造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影响作用依然有限 ...

  • 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内涵及其辩证统一

    作者:苏伟 刊期:2015年第05期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既是这一理论体系中各个基本观点必然的内部联系,更是这一理论体系揭示的包含着“两个绝不会”内容的“两个必然”这一历史规律的理论表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既是近代以来,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