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研究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Children's Study

杂志简介:《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748/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究_儿童政治启蒙研究、调查研究、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儿童组织

主管单位:共青团中央
主办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国际刊号:1002-9915
国内刊号:11-1748/D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4331
总被引量:771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 生与死也是亲子沟通的一个话题

    作者:弓立新 刊期:2016年第04期

    2015年6月,知名IT投资企业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出版了《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一书,该书记录了他患淋巴癌以来治疗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从死亡线上回来后的人生思考。在接近死亡的时候,李开复发出珍惜生命、善待他人的感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的这番心路历程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反思。

  • 给孩子上一堂生命教育课--主持人语

    作者:刘秀英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一直想做一期关于生命教育的话题。这个想法已经在心里准备了近十年。之所以对这个话题这么关注,一方面源于自己的切身体会。对于我来说,“死”这个问题一直是内心深处的一个特别不愿意触碰的角落。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村里每年都会有老人去世。那种亲人的哭号,那种阴郁的氛圈,总是让我觉得“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每每想起这件事,心里总是...

  • 向死而生——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死

    作者:黄向阳 刊期:2016年第04期

    现在有些青少年对生命的理解有偏差,自残自杀,甚至伤人杀人。像复旦大学医学部林森浩投毒杀害同学这种事,视毒杀如儿戏的心态,让我们感到震惊;像西安中学林同学那样跳楼身亡,年纪轻轻就弃世,令人扼腕痛惜,也使我们意识到对青少年的教育存在重大的疏忽和缺失。

  • 我家的生命教育课

    作者:李瑞芳 刊期:2016年第04期

    生命教育是孩子必经的一堂人生课。目前,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尤其是清明节前后,关于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更是颇受关注。的确,清明节是对孩子开启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不过,生命教育不仅包括死亡教育,还包括生存教育、成长发展教育。而且,除了清明节之外,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是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的。

  • 学习如何死就是学习如何活

    作者:马志国 刊期:2016年第04期

    几年前,海峡两岸殡葬文化与生命教育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我的一位朋友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召集人,他邀我参加此会。不用说,这是一个离不开死亡话题的研讨会。说心里话,若不是朋友的真情相邀,这个会我是不会有兴趣的。可参会后的结果是我不虚此行。

  • 一次奇妙的死亡之旅——推荐《天蓝色的彼岸》

    作者:安今金 刊期:2016年第04期

    如果某一天孩子问您"妈妈,如果我死了怎么办",不要惊慌,《天蓝色的彼岸》可以帮父母和孩子好好聊聊这个问题。一天下午,哈里和姐姐又吵架了。他想借姐姐的钢笔用用,可是姐姐说他根本不爱惜钢笔,而且爱乱写乱画,说什么也不借给他。哈里一气之下,准备自己骑车去商店买。在走之前他生气地对姐姐说:

  • 教养方式不当易诱发抽动症

    作者:曲韵 刊期:2016年第04期

    患抽动症的孩子除了常见的面部、四肢抖动外,有的有喉部发声的症状,像打嗝或者像尖叫,也有的连续"啊啊啊"地发声或咳嗽一样地发声。个别10岁以上的孩子还会伴发不自觉的脏话,或怪词"操操操"一连串地发音,或者"性交性交性交"一连串地说。孩子都是在无意地、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说出这些话的。

  • 低年级小学生写作业那些事

    作者:罗玲 刊期:2016年第04期

    现在小学都在减负,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留的作业不是很多,半小时以内就可以写完。但也有一些学校留的作业,需要孩子每晚花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完成。如果孩子放学回家没有放松的机会,并且写完作业后时间所剩不多,不能出去玩,必然会磨蹭——反正这之外也没有乐趣,不如边写边放松。

  • 面对家庭作业的大麻烦

    作者:孙东 刊期:2016年第04期

    儿子小杰上小学时,我从不过问他的作业,他完成得又快又好,成绩也名列前茅。上了初中,每天十点后完成作业的小杰并没引起我的注意,我以为这是适应初中生活的一个过程而已。可是,小杰连周末的作业都是周日晚上11点后才完成。我心里疑惑,

  • 孩子的童年哪去了?

    作者:赵广宁 刊期:2016年第04期

    时光飞逝,又一个寒假过去了。我原本很想让孩子放假回来,这样我就能多一些时间和他在一起。但又担心他放假回家后无所事事地沉迷于电视和游戏。其实,当初有到县教育局工作的机会时,我选择去的一半原因是考虑到孩子的上学。和所有父母一样,我渴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 爸爸妈妈,放下手机吧

    作者:杨樾 刊期:2016年第04期

    我们先来回想一下,您的家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场景:孩子看电视,父母在刷微博;孩子看书,父母在聊微信;带孩子出去吃饭,父母忙着拍菜,发朋友圈;带孩子出去上早教课,父母在外面抱着手机玩游戏;带孩子去游乐场,父母抱着i Pad看电影;

  • 在悲伤中成长

    作者:张丹 刊期:2016年第04期

    女儿随我去乡下走亲戚时,亲戚送给她两只小兔。它们出生不到一个月,像两个雪白的小绒球,在笼子里滚一下,又睁大红眼睛四周张望一下,惹人爱怜。回到家,女儿找来一个大大的纸箱,在纸箱底部的一半铺上旧棉袄,这是小兔的"卧室";另一半放着装满胡萝卜丁的碟子,这是小兔的"餐厅"。

  • 激发孩子的内动力

    作者:朱从宝 刊期:2016年第04期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相互影响。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它是师生相互信任的催化剂。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叶子,没有固定刻板的教育方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教育的最好方式是把爱递及孩子心灵,激发孩子自主教育的内驱力。保护孩子自尊,引导孩子自省睿智的教育方式是教师的语言能化为滋润学生心扉的股股甘露。孩...

  • 用亲子沟通的视角 解读孩子的学业成就——访池丽萍

    作者:弓立新 刊期:2016年第04期

    池丽萍,中华女子学院心理系教授,主要从事家庭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为什么所有学生接受了同样的学校教育,学业成就却不相同?

  • 美国公立教育的传说与真相

    作者:方帆 刊期:2016年第04期

    美国教育一直在国人眼中是先进的代表、学习的榜样。随着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来到美国读书,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的真相正慢慢地呈现在国人面前。下面,我们来看看方老师班上的一位小留学生是怎样吐槽美国教育的:1.美国的课堂轻松传说:在中国,听说美国的课堂都特别轻松。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