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清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01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季宇新作小辑、中篇小说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1005-7943
国内刊号:34-1019/I
全年订价:¥ 22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023
总被引量:83
H指数:3
期刊他引率:1
  • 卷首语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三月,即使不面朝大海,也已经春暖花开,伴随三月的春风,《清明》为您送去一缕书香。在百花竞放的文学园地中,《清明》一直以其清英浩气,卓列群芳,坚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为各种甚嚣尘上的文学潮流所左右,是我们存世的基态。也因此,我们对于文学的坚守和选择呈现出典型的"清明式"定位,即扎根现实的中国本土书写和当下叙事。本期头条我们推出了...

  • 虚妄之城

    作者:亚丁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何小河以为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她会泪流满面,以为同事们会相视无语泪双流。都没有。她甚至听不清讲台上的社长在说些什么。她屁股一落椅子睡意就来了,同事叫她何小困。左边国际新闻部的记者王子路在玩手机游戏,右边财经部的主任朱颜改在看股票行情。时政部的江左捅她的后背,递给她一张纸,上写:找到下家了没?何小河这才听到社长的声音有些哽咽...

  • 泅渡

    作者:诗篱 刊期:2017年第02期

    1灰黑灰黑从秋风里站起来。她的腹部高高隆起,她即将第四次成为母亲。她在这个世上活了整整十年,然而,十年对于她来说,已是人生的晚秋。今天的清晨,灰黑感觉到自己即将临盆。几次做母亲,产前阵痛的经验,她烂熟于心。

  • 你的氣血和嗎

    作者:范志军 刊期:2017年第02期

    1在椅子上还没坐稳,助理小邓一手端着氤氲着茶香的杯子,一手举着记事本,袅袅婷婷地飘到我身边。我用拇指揉着有些酸痛的太阳穴,对她说,咖啡!邓瞥我一眼,略带娇憨地哼了一声,腰肢一扭,端着茶杯婷婷袅袅地飘出去了。啜了两口热咖,觉着精神些,拿过邓给我的记事本,浏览一天的安排。

  • 和我同名的人

    作者:常君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叫张伟。 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人叫这个名字。一我叫张伟。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人叫这个名字。上小学时我曾经萌发过把这个大众化的名字改了的念头,回家还没等把这个意思和父亲表达清楚,就遭到了脾气暴躁的父亲的一顿臭骂:小兔崽子,刚上了两天半学胎毛还没褪净,就想出幺蛾子!这个名字是你爷爷给你起的,不能改!我父亲是个孝子,他认为私自把长辈...

  • 藥店

    作者:王晓燕 刊期:2017年第02期

    1门楣上方的牌子上写着"周乐无极限",乍看以为是个娱乐场所。从一面后墙上开出来的一扇门,以前是小镇税务所的一排办公室,税务所和法庭联合盖了一幢办公楼,就把屁股临街的平房全给租了出去。四家租户全开了商店,周乐最初也卖百货,但周乐有天在杂货中间创意性地摆上了药品。

  • 求诸野

    作者:余一鸣 刊期:2017年第02期

    礼失而求诸野——孔子 清明节,国家放假,高速公路不收费,城里人往上数三代,十有八九是乡下人,回老家求祖宗保佑,顺便踏个青。清明节就热闹,人和鬼都乐呵呵。乡下人到了阴历七月十五,还过一个鬼节,中元节,城里人不放假,中元节比较冷清。种庄稼的年代,这正好处在夏种和秋收的农闲,奋斗了整个夏伏的人们需要找个理由犒劳自己,中元节提供了机会。

  • 室友

    作者:邱振刚 刊期:2017年第02期

    这个秋天,在我读研的母校,一座高达二十八层、耗资数亿的文科综合大楼落成了。那些文科院系,比如法学院、商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等,为了庆祝即将进驻其中,都陆陆续续举办了各种研讨会。这些会议,短的一个上午,长的足足开了两周。反正新大楼里会议室多得是,大会小会敞开了开就是。

  • 胶水

    作者:俞妍 刊期:2017年第02期

    1静茹蹑着脚走进卫生间,遇到一团黑影子。谁?她拎起拖把。是我。一个声音像从瓮里倒出来。灯亮了,母亲坐在马桶盖上,形如蜡像。我睡不着。她说。卫生纸团在地上滚动着,另一端在她手里,已拉扯成了水袖那么长。我给您拿点药吧。静茹开了灯,走向客厅。电视柜顶上的海报照又脱落了。静茹捡起来,一点点卷拢,塞进电视柜抽屉。

  • 王熙凤

    作者:尹文武 刊期:2017年第02期

    王登峰住的地方叫幸福小区。以前这里是坝阳古城,古戏台、财神庙、迎春楼、马帮客栈等地名尚能解释很多年前这里曾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所在。史料记载:马帮客栈在民国时期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宾馆,客房七十余间,往来贵阳和昆明的马帮在这里住上一夜,去财神庙求个保佑,去戏台看场地戏,再去迎春楼逍遥一回,路途上就多了些踏实,多了些回味,对艰辛的感...

  • 闹钟

    作者:谭岩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到了七点,床头的手机闹铃响了,在清晨的宁静中,响得尖锐、执着又卖力,和往常一样,不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罢休的。这份儿尽职尽责的敬业劲儿,就像丽人坊里站店的那些姐妹,不管天晴下雨,一年四季只要一到上班的时间,准会一个不少地出现在店门口,又开始一天的忙碌。

  • 仰望高处,低身而思

    作者:凸凹 刊期:2017年第02期

    1海涅曾很心碎地说过一句话:"夜间,想到德国,睡眠便离我而去,我再也无法合眼,泪流满面。"这句话,也令我失眠,辗转榻上,久久沉吟。后来,我终于得出一种破解:心碎的深处,与日耳曼民族跌宕的历史有关。这个民族,既有爱因斯坦伟大的相对论,尼采、黑格尔、马克思伟大的哲学,贝多芬、瓦格纳伟大的音乐和歌德的伟大诗篇,也频生恶魔,包括希特勒、纳...

  • 走过成长的渡桥

    作者:周瑄璞 刊期:2017年第02期

    童年生活一切源于童年。 一切都是生活的恩赐。 我出生于河南农村,小时候我认为大周村是世界的中心。四季轮回,春种秋收,晨鸡夜狗,皆为世界真理,村庄里人情世故,以及亲人的一言一行,大如神明。我算是最早的留守儿童吧。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留守儿童"这个词还没有诞生,两三岁时,母亲把我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她到西安找我爸爸去。后来,我...

  • 母亲的簸箕

    作者:黄圣凤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简朴的院落,健朗的老太太,灰头巾,蓝布围裙,脸上的皱纹和簸箕的纹路交相辉映。夕阳照过来,谷子上铺满金黄,上上下下颠颠簸簸中,尘杂飞去,谷子变得粒粒分明。 到了皖西的乡村,"妇人簸谷图"随处可见,这是画家作品之外生活的杰作。但我家山墙上挂着的那只簸箕,它只钟情于它的主人——我的母亲,一个粗手大脚的妇人。

  • 对面的阳光(组诗)

    作者:蒋志武 刊期:2017年第02期

    阴影绕过我的背面 慌乱之铁,墙后有虚无的氧气 但我呼吸不到它们 黑暗扩散到根须,唯有光 成为陌生世界的领悟者 在大地的瑕斑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