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rxism & Reality

杂志简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040/A,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理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典作家手稿、对话与访谈、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专题研究 人工智能...

主管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主办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4-5961
国内刊号:11-3040/A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90
所属类别:理论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9
复合影响因子:0.95
总发文量:2211
总被引量:19095
H指数:54
引用半衰期:5.0303
立即指数:0.178
期刊他引率:0.9896
平均引文率:13.9267
  • 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的复兴之路——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访谈

    作者:张海鹏 李义天 冯雷 刊期:2011年第05期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之际,本刊拜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先生,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遗产、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版编译史述要

    作者:姜海波 刊期:2011年第05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中文译本及其对应的底本是:郭沫若版(梁赞诺夫版)、1960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实则为阿多拉茨基版的正文部分)、1995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版(巴加图利亚版)、2005年"汉译广松涉版"和2008年"汉译梁赞诺夫版"。最初的郭沫若版遵循梁赞诺夫的编辑原则,保留了部分文献学信...

  •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日本的翻译史

    作者:涩谷正 盛福刚(译) 刊期:2011年第05期

    文章详细介绍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日本的翻译史,包括梁赞诺夫版、阿多拉茨基版,涉及栉田—森户译本、由利译本、三木译本、唯物论研究会译本,探讨了各版本中手稿的排列顺序以及对被删除字句的处理等编辑核心问题,并评价了广松版以及岩波文库补译版在日本《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史中的意义。

  • 从唯物史观谈产权改革与政权建设

    作者:余斌 孙彩红 刊期:2011年第05期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权的出现呼唤政权的产生,没有政权就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产权。这一过程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生产力条件下,政权的阶级性决定产权及其阶级属性,政权对产权有控制作用,能够界定、调整和维护产权,政权为了巩固和发展还要改革产权。为了实现大多数人的人权,要求政权从这些重要...

  • 马克思“新社会因素”论解析

    作者:吴海山 刊期:2011年第05期

    马克思的"新社会因素"论对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界在理解和运用该论断时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新社会因素"论,不仅要依据马克思的具体阐述,更要把它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放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当中来认识,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 挑战与应对:如何看待与马克思主义相异的理论声音

    作者:姜延军 刊期:2011年第05期

    当今时代,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不可避免地要同各种各样与马克思主义相异的理论声音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厘清这些相异声音的不同性质,能否尊重这些相异声音的积极意义,尤其是能否掌控对这些相异声音的回应,将直接决定我们审视某一相异声音的立场、态度、方法和可能获得的启示。

  • 论恩格斯军事学说的科学精神

    作者:鲍世修 刊期:2011年第05期

    恩格斯的军事学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的科学精神。本文通过回顾恩格斯对军事理论的探索阐述了恩格斯军事学说中的四种科学精神,即代表先进阶级利益、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根本立场,实事求是、能动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认识路线,敢于解放思想、永不满足、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善于保持理论本身的严谨性和彻底性的求实作风。

  • 贝尔纳与马克思主义

    作者:郭毅 唐文佩 刊期:2011年第05期

    贝尔纳是为数不多的公开承认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在于使科学脱离了完全超然的地位,重新回归到经济与社会生活中来。他高度赞扬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科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认为正是基于对科学的全新理解,有计划的科学组织模式才成为可能,科学、技术与工业的关系才得以理顺,由此坚信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科学方面具有资...

  •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作者:亚历克斯·卡利尼科斯 臧峰宇(译) 刊期:2011年第05期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两个向度,一个是对法兰克福学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另一个则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动态的马克思主义解析。在遵循马克思学术思路的同时,我们应审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贡献,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时代活力,只有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问题,促进理论批判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才能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 劳动、革命与自由——马克思与阿伦特政治哲学比较

    作者:白刚 刊期:2011年第05期

    在政治哲学史上,马克思和阿伦特都是最为关注劳动、革命和自由的著名思想家,但二人对此有不同理解。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自我确证,革命是人实现自由解放的"助产婆",主张通过革命推动劳动解放来实现人的个性自由;而阿伦特却认为劳动受必然性羁绊,革命导致暴力,劳动和革命都是对人的自由的限制,真正的自由只存在于公共政治领域里。实...

  • 阿伦特与马克思:解释的和批判的政治哲学

    作者:王寅丽 刊期:2011年第05期

    从《极权主义起源》到《人的境况》,阿伦特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中找到了从极权主义回溯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足迹?在这个传统崩溃之后,政治哲学又该如何存在?本文先简要分析阿伦特在劳动概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说明她的批判既抓住了政治现代性问题的核心,又很大程度是跟马克思进行的一场歪曲对话,最后指出阿伦特和马克思分别提供了政治哲学在当...

  • 劳动与行动:阿伦特的马克思论述

    作者:陈高华 刊期:2011年第05期

    阿伦特在生前发表的著作中对马克思着墨不多,然而马克思在阿伦特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阿伦特对于马克思的论述也揭示了一条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路径,即把马克思置于整个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加以考察。本文表明,阿伦特出于进一步对极权主义的思考而关注马克思,并由此把极权主义的起源追溯到整个西方政治哲学传统;反过来,...

  • 既需要马克思,也需要阿伦特

    作者:詹妮弗·林 陈文娟(译) 刊期:2011年第05期

    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阿伦特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区别和联系。首先,关于异化的来源,阿伦特认为,我们的异化来自于客观的、物质的世界;而马克思更多关注自我的异化,这是一种更主观性的关注。其次,关于工作和劳动的区分在异化理论中的地位,阿伦特认为,两者的区分至关重要,正是这种区分的现代丧失导致了世界异化的不持久性;马克思认为,两者的区分并不...

  • 齐泽克的“第十一论纲”

    作者:吴冠军 刊期:2011年第05期

    本文以斯洛文尼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齐泽克的晚近著述为视角,批判性地考察现时代全球资本主义的状况,并进而分析"共产主义"一词在当代激进左翼笔下的重铸。齐泽克的洞见在于:在今天新的历史情境下,我们必须创造性地重新激活"共产主义的预设",重新确立起新的指导性论纲,以冲出"历史的终结"("末世")之格局。

  • 哲学的实践——布洛赫、葛兰西和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

    作者:卢多·阿比希特 梦海(译) 刊期:2011年第05期

    本文围绕传统、上层建筑、革命政党、自由与秩序等主题探讨了恩斯特·布洛赫、安东尼奥·葛兰西和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尽管布洛赫、葛兰西和卢森堡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并不给革命政党提供任何详尽的实践模式和具体的解决办法,然而,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对于理解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