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问题研究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Fudan American Review

杂志简介:《美国问题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治极化与2020年美国大选、政党、社会与2020年美国大选、中美战略竞争、特稿、铁锈州、新南方与2020年美国大选、美国内政、美国大选后的...

主管单位: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5
总发文量:274
总被引量:426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0.875
平均引文率:24.4167
  • 结交一言重 相期千里至——写在中美关系建交27周年之际

    作者:倪世雄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2003年11月21日,总理于访美前夕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肩尼先生的采访。谈话一开始,温总理就引用二句中国古诗"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高度评价中美两国经过磨难而发展起来的友好与合作,

  • 编者的话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美国问题研究》(第五辑)与读者见面了。按常规,完成论文集的编辑后,编者总要写下几句感言放在书的篇首。确实,我们在这次编辑过程中也有了一些新认识和感受,在此录以备考,且作为"编者的话"吧。

  • 论21世纪初的中美关系——非对称性相互依存

    作者:夏立平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冷战后期的中美关系非常符合现实主义理论,即双方关系建立在权力政治——共同对付苏联扩张的基础上。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事件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现实主义理论已不适用于中美关系的现实。中美之间权力政治

  • 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实力、身份与中美关系

    作者:张家栋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和对外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实力对比状态;二是国际规范。实力对比状态决定了中国的国际战略空间大小和范围;而国家身份,主要包括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类型,则决定了中国对国际规范的接受程度和对国际体系的参与程度,决定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

  • 重新思考南中国海问题:中美关系的视角

    作者:王义桅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序言未来的中美关系中最具挑战性和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极少有人提到南中国海问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南中国海问题不重要。50年前,没有人料到在接下去的半个世纪内台湾问题会成为中美关系中最核心

  • 和平崛起、中美互动与两岸和解

    作者:倪世雄; 牛海彬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1世纪和平合作发展时代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影响正在显现出来。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也关系到对世界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中美关系。在此背景下,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和重要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由于中国

  • 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

    作者:吴心伯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一直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调整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二是美国决策者对美国在该地区政策目标的变化。克林顿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调整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其出发点在于适应冷战后变化的地区安全环境,如日本在安全上脱离美日同盟

  • 试论美国国会领袖对国会外交决策行为的影响

    作者:信强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伴随着越战后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复兴,国会开始越来越积极主动地介入美国外交政策领域,而作为两院议员中的领袖群体——"国会领袖",对于凝聚两党共识、推动立法议程、左右国会立法和政策制定、影响总统及行政部门决策和国内舆论等方面无疑具有关键性影响。国会领袖的组织结

  • 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中的法院部门:若干对外政策案例

    作者:刘永涛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200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部门经历了重大的人事变动,这些变动成为当年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法院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Sandra Day O’Connor)宣布退休和首法官威廉·伦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患癌病故,使得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有幸在其执政期间就新的首

  • 从“中国帮”到“台湾帮”:美国国会亲台议员与美台决策

    作者:信强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纵观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中美关系史,两国由最初的盟国转为兵戎相见的对手,又从对手转变为联合抗苏的战略合作伙伴,直至成为小布什政府所宣称的"战略竞争对手",其间几经波折坎坷,也导致美国的两岸政策随之不断起伏动荡。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国会两院始终存在着一批对美国台

  • 冷战后美国国会与联合国的紧张关系及其影响

    作者:牛海彬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虽然美国帮助创建的国际组织通常反映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念,但是它却经常挑战这些国际组织的权威。这既有外部世界的原因,也有美国国内的原因。就冷战后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而言,在苏联的霸权挑战和联大的"敌对多数"

  • 论日本对美国的游说活动

    作者:赵可金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研究美日关系,日本对美国的游说活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侧面。从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凭借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游说团,积极开展对美国政府、媒体、大学、研究机构和广大民众的游说活动,努力摒除"日本威胁论",对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乃至于整个亚太战略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一

  • 多边主义与国际反恐——兼评美国乔治·W.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

    作者:吴莼思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自从2001年受到恐怖主义袭击之后,美国就将反对恐怖主义提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位置。对于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这一立场,国际社会普遍表示理解,并纷纷加大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但是,时隔不久,特别是当美国将反恐扩展

  • 试析“9·11”后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作者:蔡翠红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自古以来,信息就是政治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媒体是信息的最有效载体。而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出现则使信息安全威胁与竞争越发严重与激烈。信息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或一种恶意的个人行为,它已经成为

  • 伊拉克“战争动员”:对美国总统话语的一种分析

    作者:刘永涛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在国际关系方面,语言通常被认为与外交或谈判有关,战争则被看作与暴力或行动有关。在以物质视角占支配地位的国际关系理论框架里,暴力或行动处于政治分析的核心地位,而语言的作用问题则被纳入非物质的范畴而不受重视。然而,2003年当美国政府在"反恐战争"的名义下,派兵大举入侵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