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界

理论界杂志 省级期刊

Theory Horizon

杂志简介:《理论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8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百家、马克思主义研究、文艺评论、文化论苑、法学论丛、现代管理、本刊特稿、政治文明、社会观察、历史长廊、书评、经济论坛

主管单位: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主办单位: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国际刊号:1003-6547
国内刊号:21-1082/C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5678
总被引量:11641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6.5
立即指数:0.0123
期刊他引率:0.9893
平均引文率:9.9054
  • 重视对企业组织变革与实施AMT的研究

    作者:益众 刊期:2010年第10期

    21世纪的全球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以实施先进制造技术(AMT)为代表的技术革新已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支撑。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许多企业在引进AMT后实施困难、与当初的愿景差距明显。在此背景下,组织如何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促进AMT的顺利实施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迅速成为西方运营管理领域的新热点。

  • 略论诉求表达机制的运行原则

    作者:毕宏音 刊期:2010年第10期

    诉求表达机制作为相对稳定的结构或工作方式,是参照诉求表达现实又超脱于种种现实的理想类型。在社会实践中为了保障诉求表达机制的良性运行,需要遵循畅通的原则、科学的原则、民主的原则、法治的原则、有序的原则及和谐的原则。

  • 基层舆情汇集与疏导机制的运行特征与对策分析——对天津市河东区唐家口街建立“新时期群众诉求调处机制”的解读

    作者:冯希莹 刊期:2010年第10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指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7年4月,天津市唐家口街创建"社情民意接待站",后易名为"新时期群众诉求调处...

  • 群体性事件中信息传播优化策略——基于经典传播理论的视角

    作者:陈航 刊期:2010年第10期

    本文从传播学两级流动传播、信息演变和群体压力等理论视角,提出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应采取控制重点受众群、提高传媒可信度和树立理性价值观等策略,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 群体性事件的法学考察

    作者:张百杰 刊期:2010年第10期

    维护秩序是法律的使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是对秩序的一种损害,标志着社会运行的某一局部出现了问题。这一前设决定了群体性事件必然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法律无疑是预防与化解群体性事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 关注网络背景下的群体研究——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作者:韩巍 刊期:2010年第10期

    文章从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异性出发,讨论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所要研究的并不只是如何去运用这种新的手段,更是要关注通过网络这种交往手段所成长起来的群体对每个人的影响;要认识进而影响这类群体不能只局限于网络本身,更要回归到现实社会中去寻找答案。

  • 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当代意蕴

    作者:陈丽杰 刊期:2010年第10期

    马克思"新世界观"是人借助于自身的眼光,从人的自身生存活动中去寻求人的活动的价值与意义的根据的理论尝试。"新世界观"为人科学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范式;为人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新世界观"从人生境界的层面,为人类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新世界观"颠覆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划清了与...

  •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的再思考

    作者:王立宪; 李媛媛 刊期:2010年第10期

    在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是一个老话题,严格地说,早已为历史和实践所证明;但是它又面临新挑战,现实中总有人有意或无意地无视客观事实和客观真理,反对、抵制、歪曲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在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上的一些基本思想仍然有深入思考的必要。本文认为,之所以要长期坚持...

  • 马克思非物质生产劳动的后现代解读

    作者:李春建 刊期:2010年第10期

    非物质生产劳动,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一种,一度在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中微不足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越来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和改造,非物质生产劳动开始历史性地存在。在当代,《帝国》的作者哈特(Michael Hardt)与内格里(Antonio Negri),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传统,进一步探讨了非物质劳动概念,提出了非物...

  • 试论中西方大学人文精神的历史变迁

    作者:白雪峰 刊期:2010年第10期

    大学人文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演绎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西方大学经历了以人文精神培育为主、人文学科及其教育丧失主导地位、人文精神培育进一步加强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现代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其人文精神逐渐被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所取代,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培育才开始得到实质性的重视。

  • 人的基本权利与政府责任——马克思主义人权视阈下的民生问题

    作者:朱秦 刊期:2010年第10期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对当前我国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的普遍道德性和特殊性,在我国具体的人权事业中,就是必须以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基本和首要权利,解决好我国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和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合法性、公共性和服务性的特性,要求政府承担起维护和改善民生的责任,通过法律、制度和政策...

  •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对斯大林的批判及其后果

    作者:李燕; 刘新民 刊期:2010年第10期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批判斯大林的运动。这是由戈尔巴乔夫主导的,丑化斯大林以及批判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活动。对斯大林以及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批判,严重破坏了苏联领袖的形象,搞乱了思想意识,带来信仰危机。揭露历史"空白点"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要思想因素。

  • 马克思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思想的探讨

    作者:顾波 刊期:2010年第10期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基本问题。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心理学研究对象。马克思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思想,对于整合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构建科学的心理学体系具有着基础理论的意义。本文探讨、回答了马克思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论述和思想。

  • 马克思物质变换调控论探析

    作者:王曼 刊期:2010年第10期

    本文概括了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种内涵:自然界内部的物质变换、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社会物质变换,概括并分析了扰乱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四种因素:工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本性、市场经济体制和过度消费的生活模式,并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调控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措施。

  • 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作者:肖冬梅 刊期:2010年第10期

    当前,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纷繁复杂,生活节奏加快,压力日益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增多。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开拓创新,取得成功,除了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既是领导干部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