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界

理论界杂志 省级期刊

Theory Horizon

杂志简介:《理论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8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百家、马克思主义研究、文艺评论、文化论苑、法学论丛、现代管理、本刊特稿、政治文明、社会观察、历史长廊、书评、经济论坛

主管单位: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主办单位: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国际刊号:1003-6547
国内刊号:21-1082/C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5678
总被引量:11641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6.5
立即指数:0.0123
期刊他引率:0.9893
平均引文率:9.9054
  • 《辽宁历史与文化》——弘扬辽宁优秀历史文化的有益尝试

    作者:张锡林 刊期:2009年第01期

    世纪的列车,已经隆隆驶进了新千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形势下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和实践中,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组织编写的《辽宁历史与文化》应运而生,并适时与读者见面,这是辽宁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 论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作者:汪敏 刊期:2009年第01期

    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确立构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这一理念,然后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具体的实践模式。改革与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土地换保障”,为此,应明确“土地换保障”制度下的保障对象,分类、分层制定具体的保障办法,并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专项基金。

  •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作者:宗先顺 刊期:2009年第01期

    农村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又是造成中国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在中国广大农村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才能达到缩小城乡差别、化解农村某些不安定因素、维护整个中国社会稳定的目的。

  • 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主要职能

    作者:许兵 刊期:2009年第01期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于城镇,政府必须根据农村的特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探索适合农村的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 浅析30年的改革成就与重要经验

    作者:陈灿 刊期:2009年第01期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要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推进中国社会的各项改革,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真正实现国家长期发展的宏伟目标。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理念的凝练

    作者:李军 刊期:2009年第01期

    改革开放以来,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从民族大义出发,强调国家的统一和完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我党对于当前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时候用到了这样的表述:13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来政策的内在价值理念的体现,与我党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架构“一国两制”有着内在的逻...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轴心与场域

    作者:张守连; 石菲菲 刊期:2009年第01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思想论域,但始终紧紧围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鲜活的中国实践的根本原则。突出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实现了从计划到市场、从经济发展到全面发展的两个重大转...

  • 马克思历史哲学浅释

    作者:姚满林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试从生存论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思唯物史观,剖析了马克思视野中历史的发源地、历史的真实内容、历史真理问题。

  • 论马克思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

    作者:辛慧丽 刊期:2009年第01期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论证,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物质前提。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历史性交往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历史机遇;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形态嬗变与实现人的解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伦理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思想指导。

  • 论马克思的感性世界观

    作者:李键 刊期:2009年第01期

    马克思的感性世界是人与物、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感性存在与感性活动的统一。其与一般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的根本区别是,它不是独立于人的存在,而是人与物通过对象性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其运动不是一个客观的、必然性的过程,而是人参与其中、并影响历史进程的对象性活动。正是感性世界奠定了马克思感性世界观的基础。

  •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国”

    作者:陈洁 刊期:2009年第01期

    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有过对理想世界的思考,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从洛克到卢梭,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然而,他们的“理想国”只是虚无飘渺的乌托邦,只存在于想象之中。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这与之前恩想家的“理想国”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真正为人类描绘了最终家园的蓝图,并且指出了实现的途径,即对现实世界进行...

  • 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解和认识——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作者:张雪飞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探讨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人学形成中的地位;对人的本质的界定;对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了丰富的人学思想,无论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的本质的探讨,还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追问,都是马克思对人的生存的关注。

  • 正确理解《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兼评“唯物主义转变论”的实质意义

    作者:滕育栋; 卜洪晓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莱茵报》期间的政论、书信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的分析和梳理,认为应该对晚期莱茵政论中的“范畴论批判”引起重视,并将其与论述“物质利益”的文章结合起来,重新认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思想进程。

  • 论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

    作者:李嘉美 刊期:2009年第01期

    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不仅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以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树立正确的生态思维方式,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非理性运用等角度,着力探讨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问题。

  •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贡献

    作者:朱建平 刊期:2009年第01期

    邓小平恢复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引领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轨道,解决了市场、计划与姓“资”、姓“社”相纠缠的难题,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得以实践。这些努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