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界

理论界杂志 省级期刊

Theory Horizon

杂志简介:《理论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8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百家、马克思主义研究、文艺评论、文化论苑、法学论丛、现代管理、本刊特稿、政治文明、社会观察、历史长廊、书评、经济论坛

主管单位: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主办单位: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国际刊号:1003-6547
国内刊号:21-1082/C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5678
总被引量:11641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6.5
立即指数:0.0123
期刊他引率:0.9893
平均引文率:9.9054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公民文化建设

    作者:姜淼 刊期:2007年第06期

    公民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及我国封建传统观念的遗留影响,我国公民文化建设面临巨大困难。为此,应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深入完善民主政治、积极培育主体意识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民文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 网络舆情中的伦理问题

    作者:张丽红 刊期:2007年第06期

    在网络环境下,民众的舆情获得了较现实社会更为充分和及时的表达,但网民在网络舆情表达中也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集中表现为网络语言失范、虚假“舆情”泛滥和黑客攻击行为等。

  • 关于新形势下推动我国青年科技创业的思考

    作者:王志健 刊期:2007年第06期

    科技创业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推动青年科技创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针对当前推动青年科技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构建“一个平台”、培养“两种能力”、找准“三个支点”、强化“四种意识”的对策和措施。

  • 网络扩张下政府政治社会化功能探析——构筑和谐社会之网络生态环境

    作者:熊絮茸 刊期:2007年第06期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是政治文化形成的主要途径。良性政治文化的存在是政治制度化的文化底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生态环境,是和谐社会构建之政治基础。网络扩张冲击着政府的信息控制,加剧了政治文化信仰的危机,促使以政府为导向和主体的我国政治社会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

    作者:喻冰; 杜艳华 刊期:2007年第06期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伴随工业文明而至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锐减以及全球性人口激增、贫困加剧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时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发展观。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和阐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他根据这一世界潮流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丰富思想。今天,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我国经济...

  • 浅论的国家利益观

    作者:段立全; 赵丽霞 刊期:2007年第06期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正确分析冷战后世界格局及其发展的趋势基础上。站在新的国际战略高度,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国际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安全利益观、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利益观、国家政治利益观、国家经济利益观和国家文化利益观。为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稳定国内的经济发展、促进各国的共...

  •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探析

    作者:韩梅 刊期:2007年第06期

    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在科学地判断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历史进程、正确道路、社会力量和指导思想。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论邓小平科教思想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作者:高法贵 刊期:2007年第06期

    邓小平科教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从宏观上看,邓小平科教思想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超前性、发展中的开放性和实践中的务实性等特点。正确把握邓小平科教思想的特点,对于在新世纪加强国家安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展科教事业,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论的反腐倡廉思想

    作者:鲁雷; 张国良 刊期:2007年第06期

    反腐倡廉思想是在指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有三大显著特点。学习、研究的反腐倡廉思想,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消除“生产力悖论”的必然选择

    作者:孙国峰; 唐俐俐 刊期:2007年第06期

    所谓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生产“能力990它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然属性,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悖论”,抽象而言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几大关系的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是减小和消除“生产力悖论”的唯一途径。

  • 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

    作者:张素芝 刊期:2007年第06期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途径;领导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和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反腐拒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路径选择

    作者:胡立杰 刊期:2007年第06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经济质量、社会环境生活质量、思想文化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四个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路径选择。

  •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作者:余博 刊期:2007年第06期

    从一定意义上讲,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因此,应在辩证分析当前劳动关系特点及纠纷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管理控制等有效的工作机制,来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 人际和谐: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作者:张拓 刊期:2007年第06期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大学生应...

  • 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比较分析

    作者:卢海燕 刊期:2007年第06期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不断提升、农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利于城镇化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者应实现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