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杂志简介:《建筑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30/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国际刊号:0529-1399
国内刊号:11-1930/TU
全年订价:¥ 638.40
创刊时间:1954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5
复合影响因子:0.98
总发文量:3206
总被引量:26239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4.4
期刊他引率:0.9841
平均引文率:3.9631
  • 历史如此流动

    作者:陈薇 刊期:2017年第01期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于2015年12月16日上午10点18分正式开园,经历12年蹉跎规划和设计,建设的一期工程尘埃落定。落成的欣喜和遗址固有的苍凉并存,历史的流动和遗产保护的物化共生。如何评判有待来者,而作为自始至终参加的项目负责人和工程负责人之一,走过一纪,感慨万分。这个项目凝聚老中青几代人的研究成果,

  •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刍议

    作者:王建国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从历史遗产、空间格局、内容策划和旅游路径组织等角度,探讨了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从国际规划设计竞赛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规划理念、设计方法和特点。

  • 在地脉和时态的关联中传承和创新——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设计

    作者:韩冬青; 陈薇; 马晓东; 孟媛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地脉和时态是建筑遗址保护工程设计中的两个基本思考维度。本文从格局和空间两个方面总结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与方法,讨论在报恩新塔设计中化解技术难题,实现建筑文化传承的创新方法,并介绍了适应施工建设过程中新的遗址发现的动态设计进程。

  •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作者:韩冬青; 陈薇; 王建国; 马晓东; 孟媛 刊期:2017年第01期

  •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设计研讨会

    作者:程泰宁; 崔愷; 孟建民; 李兴钢; 刘克成; 赵辰; 王辉; 王路; 周畅 刊期:2017年第01期

    |程泰宁|通过上午的参观,我有两点感触:首先,我觉得我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东大设计院确实做了很多的工作。从2003年就开始考察调研,历时十余年,终于把遗址的情况搞得清清楚楚,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对历史遗址的保护持有这样严肃而科学的态度,令我很受感动。

  • “天书”与“文法”——《营造法式》研究在中国建筑学术体系中的意义

    作者:赵辰 刊期:2017年第01期

    《营造法式》的研究伴随了中国建筑学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的全过程,以更广博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知能力对之进行回顾和批判,能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其中的得与失,也可以总结为,作为"天书"的破解和作为中国建筑"文法"的继续建立。

  • 想象与真实:重读《营造法式》的几点思考

    作者:常青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以历史实证和逻辑推演相结合,着重讨论了《营造法式》颁行前后的历史关联域,特别是其来源及官式属性与民间风土建筑的互涵关系;还对用材等级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及其构成逻辑作了重点解析,并对斗栱铺作退化所引致的殿堂(阁)进化现象作了有别于前人的阐释。

  • 《营造法式》札记六题

    作者:贾珺 刊期:2017年第01期

    关于《营造法式》研读的6则札记,分别是针对新旧两版《营造法式》的编撰过程与北宋末叶新旧党争的历史背景进行概述;比较《木经》与《营造法式》这两部营造专著的差异;推测耍头3种别名的由来;以实物印证《营造法式》中记载的"椽头盘子"这一特殊构件;分析石作流杯渠的制作方式,并与宋代相关文献和实物相对照;考证"壁隐假山"的性质。

  • 以认知拓展为导向的城市综合体设计教学探索

    作者:王桢栋; 谢振宇; 汪浩 刊期:2017年第01期

    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系三年级"长题"课程的历史经验,反思了"城市综合体"作为教学载体的训练意义和价值,并对教学体系的优化目标和内容,以及授课过程中的代表性措施,如互动的问卷调查、合理的调研模式、多元的课程模块、恰当的推进方法等展开介绍;提出"长题"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教学在设计思考、研究和呈现三个层面的深化。

  • 复杂城市环境视角下的社区中心设计”课程实践研究

    作者:吴锦绣; 朱雷; 史永高; 易鑫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介绍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二年级社区中心设计教案近年来的调整和执行情况。建筑设计中从建筑视角到复杂城市环境视角的转换是最核心的变化,教案通过学科整合,鼓励学生通过调研、观察和思考、认识城市和社区问题,并通过设计寻求提升社区环境、激发人群活力的机会来解决问题。

  • 面向土地与生活的建筑学思考与教育实践

    作者:贺勇; 孙炜玮; 孙姣姣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分析了建筑学教育在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并从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方面探讨了其应对的途径与可能。文章表明,面对新的时代,让建筑教育回到日常、回到土地、回到生活,是可以让建筑学获得发展的可能途径之一。

  • 西浜村昆曲学社

    作者:崔愷; 郭海鞍; 沈一婷; 冯君 刊期:2017年第01期

  • 踏影寻乡音,筑舍解乡愁——玉山佳处之“读书舍”昆曲学社意匠解析

    作者:崔愷; 郭海鞍 刊期:2017年第01期

    绰墩山北,初识西浜2014年春,《村镇文化、特色风貌与绿色建筑研究》课题组初识了绰墩山北的西浜村,那时的西浜村正在拆迁,人丁冷落,残垣凋零。

  • 村上湖舍

    作者:王斌 刊期:2017年第01期

  • 似与不似之间的村上湖舍

    作者:黄居正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从城郊气氛的高铁苏州北站出来,天下着细雨,潮湿、阴郁,记忆中熟悉的烟雨江南。从苏州城区过来的王斌,开着他的车,载上我,沿新辟的中环北线,一路奔东,穿过一段湖底隧道,在矛塔村折入阳澄湖中的沺泾半岛。半岛穿行在东、西湖的碧波之间,当地人俗称"美人腿",从谷歌地图上看,还真有些像"美人靴"形状的亚平宁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