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

建筑师杂志 部级期刊

The Architect

杂志简介:《建筑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142/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建筑论坛、建筑评论、建筑理论研究、建筑历史研究、近代建筑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建筑设计研究、传统建筑研究、民居研究、住宅、设计研究...

主管单位: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国际刊号:1001-6740
国内刊号:11-5142/TU
全年订价:¥ 470.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8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1248
总被引量:4929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5.4118
立即指数:0.0175
期刊他引率:0.9474
平均引文率:9.4649
  • 作为传媒机构的德意志制造联盟--20世纪初公共媒体的兴起与早期德国现代建筑话语的出现

    作者:陈迪佳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历史上,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其所代表的早期现代建筑运动处在世纪之交的转型期。这一组织的早期历史上承19世纪第一批思考现代性变革的先驱,下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风格的定型,因而处于现代语汇开始建立、形式探索错综复杂、思想冲突最为激化的时期。作为当时"文化批评"运动的一部分,制造联盟抓住了新兴公共媒体广泛传播理论和文化的机会,...

  • 相伴相生--鲁道夫·施瓦茨的并行“包豪斯”现代性之路

    作者:王小红; 李申 刊期:2019年第02期

    鲁道夫·施瓦茨是著名的德国教堂建筑师。本文通过梳理其自身独特的执业经历,与“包豪斯”学派人物和宗教建筑理论的复杂关联,借助其作品中呈现的对建筑意义的关注,本体的精神性与建筑空间表达的融合,从而发现施瓦茨在建筑创作过程中探寻出了另一条与“包豪斯”学派相并行的现代建筑之路。

  • “科隆学派”的教堂建筑师--埃米尔·斯特凡和他的“圣贫”建筑

    作者:刘泉泉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介绍并评析了德国20世纪重要的教堂建筑师埃米尔·斯特凡及其作品。从史学角度来看,作为“科隆学派”的一员,斯特凡代表了德国建筑的另一种“现代性”;从设计手法来看,他的“唤起感知的建筑”以最朴素的建筑语汇塑造了极强的情感氛围;同时,他所秉承的“圣贫”的理念,对于当下消费社会中的建筑行业也有一定的启示。

  • 德国百年住宅的包豪斯精神--以四届国际建筑博览会为例

    作者:孙淼; 李振宇 刊期:2019年第02期

    格罗皮乌斯将“多样的统一性”(Einheit in der Vielfalt)视为包豪斯精神。多元的住宅类型和建造方式统一于时代的主题。这一理念贯穿德国住宅发展的百年历史。本文以德国本土住宅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包豪斯形成背景和国际建筑博览会(IBA)内涵,梳理20世纪之交的住宅特征。进而以四次国际建筑博览会的代表性项目为主线,剖析其缘起背景和后续影响,...

  • 德国的标准化建造与建筑标准

    作者:朱天禹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以拉图尔的科学社会学分析方法梳理德国标准化建造的发生和发展历程,从标准的技术演进和社会推广两个方面分析部件生产、构建模数、保温节能、数字化几个具体标准个例的历史,从德语“标准”一词的三个衍生含义出发,反思技术进步背景下德国标准的发展方向。

  • 溯源与流变--“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教育的两次引进

    作者:张轶伟; 顾大庆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回溯了“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教育的两次引进。第一次是1940年代美国包豪斯教学对于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基础课程的短暂影响。第二次是1980年代之后“三大构成”对于大陆建筑院校全面的冲击。两次相隔近四十年的教学变革组成了包豪斯抽象形式训练向建筑学转化的历史,也揭示了国内建筑基础教学从布扎传统向现代空间教育逐步转型...

  • 适地配形--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作者:黄健敏 刊期:2019年第02期

    1978年,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此作品奠定了其设计美术馆的崇隆地位。本文透过文献、口述历史与亲身体验,呈现历经十年的过程与成就,进一步了解设计的心路与建筑特色。

  • 美学、伦理与社区乌托邦--英国新粗野主义社会住宅

    作者:高巍; 赵玫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从新粗野主义的基本情况入手,梳理二战后英国新粗野主义建筑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设计手法、美学特征、伦理思考和乌托邦的社会居住理想,重点分析新粗野主义社会住宅设计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发展历程和艺术特征,论述其重要的城市贡献和遭遇的社会问题,并总结了新粗野主义社会住宅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 "设计研究"在当代建筑教育学中的发展与应用--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为例

    作者:蒋博雅; 刘少瑜; 刘昇阳; 陈天一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四所国际知名建筑学院的教学案例为例,通过分析各院校的“设计研究”这一典型范式,提出在当代建筑学教育中对学生研究性思维引导的重要性,希望对我国建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进程有借鉴意义。

  • 布扎的“分解构图”及其在中国建筑教育中的移植和衰变

    作者:徐亮; 顾大庆 刊期:2019年第02期

    作为布扎古典建筑教学中的核心设计基础练习,“分解构图”有效地将对于古典建筑要素的应用性学习与构图、渲染能力的训练整合在一起。以“分解构图”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围绕五个问题展开:“分解构图”的含义;该练习的训练机制;图面构图方法;“分解构图”在中国建筑教育中的移植、衰变及其当代启示。研究的关键在于剖析“分解构图”的本质——“...

  • 南宋时期日本木材进口与翠寒堂

    作者:白颖; 陈涛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东亚的建筑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建筑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同时,日本的建筑文化的某些方面也随着物质文化的交流对中国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南宋临安宫殿后苑中翠寒堂建筑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南宋时期随着日本木材进口而带来的日本建筑审美在南宋建筑中的体现,并讨论了这样的审美观念在南宋宫苑建筑中得以兴起的原因。

  • LRO建筑设计事务所--基于城市与历史的建造

    作者:时思芫; 杨诗雨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旨在将德国斯图加特建筑设计事务所LRO介绍给中国的读者。2019年初,我们与低调、纯真、风趣的建筑师阿诺·雷德勒在其事务所里进行了一次长谈。话题涉及求学、工作、事务所、教育、历史与若干重要作品。作为二战后出生的第一代德国建筑师,雷德勒面对的是社会动荡、城市废墟与历史断层。在四十年的实践生涯里,LRO 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建造了大...

  • 聚落的新生--山水秀主持建筑师祝晓峰访谈

    作者:青锋; 祝晓峰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这篇对话中,评论人青锋与建筑师祝晓峰讨论了山水秀事务所的几个近期作品。谈话着重讨论了从华鑫中心项目开始不断出现的聚落主题,以及围绕聚落主题周围的结构、材料、尺度、传统等元素。希望通过这个讨论,能够更清晰地呈现出山水秀事务所的设计策略,并挖掘这一策略下更多的可能性。

  • 《规矩方圆天地之和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群与单体建筑之构图比例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成功举办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9年4月4日上午,围绕清华大学王南博士的学术著作—《规矩方圆天地之和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群与单体建筑之构图比例研究》(以下简称《规矩方圆天地之和》)而展开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成功举办。

  •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二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六届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9年4月12日上午,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二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六届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易军,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齐骥,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郭允冲,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司长江小群、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李如生、建筑市场监管司司长张毅、标准定额司司长苏蕴山,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