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杂志简介:《建筑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62/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8528
国内刊号:11-1962/TU
全年订价:¥ 292.8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1
复合影响因子:1.11
总发文量:3556
总被引量:18947
H指数:40
引用半衰期:5.5265
立即指数:0.0404
期刊他引率:0.945
平均引文率:8.4545
  • FPS摩擦摆与碟型弹簧组合隔震系统性能分析研究

    作者:葛楠; 苏幼坡; 王兴国 刊期:2011年第01期

    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相对动能定理推求了FPS滑移式摩擦摆与碟型弹簧组成的三维复合隔震系统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考虑了竖向振动与水平向振动的耦合作用。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隔震系统在水平向与竖向都具备必要的隔震特性.当滑道半径为1~2m、滑动摩擦系数为0.01左右时,水平向隔震效率可达85%左右,在竖向也能有效减小受压层间位移与防止出现受...

  • 高层建筑群行人风环境模拟与优化设计研究

    作者:杨易; 金新阳; 杨立国; 金海; 薛明; 郑宗毅 刊期:2011年第01期

    高层建筑群的风环境品质,将影响地面行人的舒适与安全。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BR)新建科研大楼与原科研楼组成的高层建筑群的室外风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和方案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利用作者提出新的边界条件数学模型[1-4],准确模拟边界层风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主导风向角下的速度场分布,结合本地常...

  • 钢框架结构顶底角钢梁柱连接滞回性能研究

    作者:李凤霞; 布欣; 王新武 刊期:2011年第01期

    通过对顶底角钢梁柱连接原型模型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以及对试验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全面分析了顶底角钢梁柱连接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极限变形状态,研究了高强螺栓预紧力,角钢与梁、柱之间的接触压力等节点组件之间的力学特征,对工程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典型性十字钢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邓鹏; 彭海雁; 付涛; 张伟; 晏梁 刊期:2011年第01期

    对十字钢框架节点在设计荷载组合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描述了节点在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及变形的发展过程,并将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到一些对十字钢框架节点的设计、工厂加工的有益建议。

  • RC框架结构产生“强梁弱柱”的震害分析

    作者:毋剑平; 杨小卫 刊期:2011年第01期

    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相关规定,以汶川地震中映秀镇漩口中学食堂为例,采用常用的简化力学模型进行设计计算并与震害现象进行对比。得出RC框架结构中虽然设计计算考虑楼板对梁的刚度贡献,并由此梁端弯矩设计值进行梁端矩形截面配筋设计。但是由于没考虑板筋对梁端承载力的贡献,即使柱端增大了弯矩设计值,也在低烈度设防区...

  • 高层建筑电梯活塞效应对电梯井及其前室烟气运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作者:朱耀杰; 赵耀江 刊期:2011年第01期

    通过对电梯运动产生的活塞效应的理论进行相关分析,采用CFD工具FDS5.4.1建立高层建筑典型的竖向疏散通道物理模型,选择大涡模拟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电梯在不同运行过程中竖向疏散通道中的烟气运动规律,分析前室与建筑空间的压力差及烟气运动路径、速度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电梯活塞效应会使电梯井及其前室的压力发生变化,电梯运动使得前室与...

  • 一种新型压型钢板—混凝土双向组合板的承载力研究

    作者:张厚; 管晔辉; 周和俭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阐述的新型压型钢板—混凝土双向组合板完全抛开了传统的做法,采用压型钢板条和钢筋组成构架浇筑而成。这种独特构造的显著特点是首创、新颖和实用性,既节省钢材,又便于加工制作。而且该板型不仅能够在纵横两个方向承担荷载和弯矩,真正实现了双向板的功能;又根除了通常组合板普遍存在的纵向抗剪失效带来的破坏,改善和提高了钢板和混凝土的协...

  • 竖向刚度对偏心辊轴摩擦摆隔震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作者:葛楠; 苏幼坡; 王兴国; 周锡元 刊期:2011年第01期

    根据多体动力学相对动能定理推求了偏心辊轴摩擦摆隔震系统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并考虑了竖向刚度的影响。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偏心辊轴摩擦摆系统之后,结构地震动力反应的层间位移大幅减少。当辊轴截面偏心距为20~30mm、滚动摩擦系数为0.01左右时,隔震系统具有较好的消能效果与复位能力。当竖向层间刚度系数为水平层间刚度系数的10倍以...

  • 混凝土弹塑性本构实用模型研究

    作者:齐虎; 李云贵; 吕西林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深入研究了混凝土弹塑性本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将Mande模型骨架曲线做一定的改进作为模型的等效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加载硬化阶段采用应力空间弹塑性模型,软化阶段采用应变空间弹塑性模型,推导了应变空间下硬化参数的计算公式。模型屈服面采用黄克智—张远高三参数破坏准则,并推导了屈服面三个参数与混凝土强度之间...

  • 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火灾控制研究

    作者:李炎锋; 王超; 樊洪明 刊期:2011年第01期

    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客流高度密集、多种设备系统共存、多重交通工具中转的空间,一旦出现灾害,很可能会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火灾是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的最主要灾害。本文在分析火灾诱因的基础上,对消防的难点以及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并对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火灾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了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消防未来研究的...

  • 多层地下交通枢纽的多灾种危险源辨识

    作者:庄鹏; 刘松涛; 赵东拂 刊期:2011年第01期

    近年来,我国地下多层综合交通枢纽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广泛用于现代化都市交通系统的关键节点,其面对不同灾难事件时安全性的优劣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对其开展多灾种的危险源辨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考虑到地下多层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安全特性,对火灾、炸弹和生化恐怖袭击、水灾和地震等四种主要灾害的危险源进行了...

  • 非中心t分布函数在混凝土强度推定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彭立新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工程质量验收和结构性能评定中,往往需要确定结构实体中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混凝土强度一般采用抽样检测,根据样本数据得到结构实体中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回弹法等无损检测技术规程中一般都以样本均值减1.645倍样本标准差得到的值作为结构实体中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由于未考虑抽样检测必然存在的置信度的问题,这样的推定存在一定的缺陷。本...

  • 桂林粘土应力—应变关系归一化性状研究

    作者:赵鑫; 陈学军; 王经; 王经国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桂林粘土的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基于典型的双曲线方程,从理论上推导了为实现应力—应变方程归一化而必须满足的归一化条件,并提出了用主应力差渐近值作为标准归一化因子。同时,运用标准归一化因子,建立了桂林粘土固结不排水条件下应力—应变特性的归一化方程。利用求得的归一化方程对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归一化分析,并...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受压承载力的成桩工艺系数研究

    作者:秋仁东; 石玉成; 孙轶斌 刊期:2011年第01期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竖向承载力由土对桩的支撑阻力和桩身受压承载力确定。桩身的受压承载力是制约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取值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相关技术标准与规程中有关预应力管桩桩身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较多,没有形成统一的计算公式,有的计算结果并不能真实反应管桩的实际承载能力。本文通过桩身混凝土芯样强度试验数据的分析,考虑了...

  • 高强材料置换截面加固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作者:孙巧珍; 刘畅; 翟彬 刊期:2011年第01期

    高强混凝土置换截面法是结构直接加固法的一种,通常适用于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局部加固,主要是用来补偿或增大框架柱因混凝土强度不足而降低的承载力从而降低柱的轴压比,而本文是高强混凝土置换截面法的一个全新试验研究,即在原框架柱低周往复抗震性能实验完成后,进行抗震加固,二次实验,通过具体抗震性能参数对比,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