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11 10:28:03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第1篇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提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框架结构,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关键。在培养方案中按照职业岗位群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突出5种能力的培养:识图能力(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施工图)、测量放线能力(包括多层、高层房屋、道桥隧及管线工程)、施工技术能力(包括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与抹灰工种操作方法、技术交底、专项施工方案、项目管理能力(包括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工程质量验收及合同资料管理)和计量计价能力(包括编制建筑工程概算、预算、决算书)。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和“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设计和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模块化教学。

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课分为4个模块:建筑制图与识图模块、施工技术知识模块、项目管理知识模块和计量计价知识模块。建筑制图与识图模块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AutoCAD》、《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设备工程》等课程和《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实习周。施工技术知识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课程和《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实习周。项目管理知识模块包括《建筑法规》、《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监理概论》、《建筑工程资料》等课程。计量计价知识模块包括《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招投标与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习周。

研究比较各院校的教学计划并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列为重点建设课程。如围绕建筑制图与识图能力,对《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AutoCAD》、《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及其实践环节的内容作相应整合,重新选择教材,加强各课程实训环节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对本专业管理类的课程进行彻底整合,将原来的《建筑法规》、《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三门课程整合成《建设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减少课程间内容的重复,以节省课时。

二、教学管理改革

目前,《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AutoCAD》4门课程已被列为院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已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作业习题、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书、课程录像、新技术介绍等教学资料已上网,供师生使用。专业中的重点建设课程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对课程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推动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全部实行考教分离,以便检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三、教学方法改革

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学方法就是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一般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练,实行“双师型”教师带特长生制度,师生共同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实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四、实践教学改革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训练,主要是计算机操作、建材试验、力学试验、土工试验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工程项目施工认识实训、制图识图实训、建筑AutoCAD实训、测量实训、房屋建筑学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施工组织实训、一般结构设计实训和计量与计价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包括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入学时的工程项目两类场地进行,一是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内,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建筑之乡和广厦集团的行业优势,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人员、设备和技术优势,并结合实践指导课、讲座、示范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实践更具成效。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第2篇

【关键字】房屋建筑;建筑质量;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全面加入WTO,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质量事业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质量已经进入建养并重的阶段,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国际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必须采用有效和确定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建筑质量最有效的控制阶段在于设计阶段,项目建立以后能否到达到盈利或预期的效果,是每个业主关心的问题。文章对目前房屋建筑质量中存在问题的统计材料,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对中国房屋建筑质量管理的改革及对策分析。

1.房屋建筑质量管理与具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房屋建筑质量监督力量较为薄弱

在我国的房屋建筑质量中,监督主体多元分散,职能作用难以发挥,一些地方对房屋建筑监督质量人员比较薄弱,基本上是“手心”监督“手背”,监督制度薄弱的问题也比较明。导致监督权威实际上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有些房屋建筑质量监督人员缺乏政治责任感。由于我国建筑质量理念的缺乏,人员配置不齐全的情况,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专门负责监督职能,导致监督无序,甚至流于形式监督职权,监督力量较为薄弱。

1.2 房屋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素质偏低

前在我国一些建筑工程设计师的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建筑工程设计是一门就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同时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工程设计范围也比较广泛,有些工程设计师的缺乏绘图意识、专业技术知识较低。现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师,需要具备有良好的综合专业知识,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1]师,缺乏综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意识不强。比如一些工程设计师对施工专业知识认识不清,离开计算机,离开图库,大脑一片空白,徒手根本不能画图,有些工程设计师甚至对职业作用认识不全面,缺乏责任心。有一些工程设计师的思想保守,例如:在结构设计方面,现在很多高层住宅,剪力墙过多过厚,由于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不利于建筑物抗震。

1.3房屋建筑勘察中设计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在工程勘察项目中,存在思想落后,观念成就,对建筑工程设计缺乏认识和整体概念不理解的问题。政府体系勘察项目较多的违反强多,工程设计的违反一般是一些些知名度高,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老牌甲级院。在工程设计中政策措施框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实施不规范的问题扔大量存在。在设计管理和控制中,没有充分的实施动态管理;以及设计资质较底,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设计院,工程设计机构运作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2.提高监理 加强建筑质量措施及途径

2.1有待提高监理人员技术和水平

目前在我国一些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监理是一门就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同时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有些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不一,非监理人员匮乏、专业技术知识较低。现在建筑质量监理人员,需要具[2]备有良好的综合专业知[3]识,但是目前我国监理人员,缺乏综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意识不强。加强监理工作,通过提高试验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来提高工程质量,有些地区对建筑监理技术人员分期到相关部门进行系统培训,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2.2监理方对建筑质量的控制

进一步提高监理工作力度,加强建筑质量的优质性和安全性,提高建筑质量管理的合理与完善,从而维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严格地对建筑质量的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的质量控制,细分到每道工序及原材料的性能,降低不必要的损失,避免消耗,在建筑工程质量上采取计划定价方式,以保证项目质量的稳定提高,同时也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评定验收的一个主要环节。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既要保证建筑质量顺利进行,又要尽量减少投入,提供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施工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所决定的,建筑施工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施工质量的经济效益、工程质量,适应施工生产多变形势,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从充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合理性。

2.3完善质检机构和工程质量治理制度

我国有必要加强建筑质量,从工程质量检测手段的角度,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质量治理措施为了实现投资的预算项目,实现工程设计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设计质量,微观的项目设计人员管理,促进建筑监理管理健康发展。但工程监理质量涉及不深,给建筑阶段等方面带来很多安全质量隐患,从根本上来研究建筑设计人员和项目建设单位的基建人员能有所帮助。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工作中,一项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必须依靠监理这种手段得以实现,监理是影响每一项建筑工程重要的环节,也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3.结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促进房屋建筑质量管理工作力度和管理措施,提高房屋建筑质量人员的素质,加强房屋建筑的防控质量,才能使我国房屋建筑质量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管理的合理与完善,从而维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房屋建筑质量项目的安全性和防震性。

参考文献:

[1]陆庆.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1(7)98-101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项目名称: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综合素质研究项目编号:2008rw010zc

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国当前在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技术素质较强,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人文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在工程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尤其十分匾乏。

我国当前高层次的建筑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管理工作基本都靠自己的经验对付,缺乏现代知识的武装,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缺乏领导风范,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缺失,对员工的凝聚力不强;不善授权和合理分工;协调能力欠缺和资本运作能力差等问题。

虽然当前已实行了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考试中理论性内容较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记忆力较差很难通过考试,年轻人记忆力较好比较容易通过,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挂靠”现象,使得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非同一个人,管理者整体素质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才加剧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知识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的目标,要解决工程中国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

首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当前大部分建筑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这一素质。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经济素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经验就行,但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管理学修养。

2.能力素质。仅仅只有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的管理者也不是合格的管理人员,社会所期望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人格素质。由于建筑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当前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工程道德缺失问题,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管理道德品质。因此应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乐岗敬业、诚信、合作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1],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执业人员和实际的在岗管理人员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素质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执业资格制度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因此,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

3.强化终生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2]。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实际工作中感悟和领会、继续教育、讨论会和讲座等。

4.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以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项目名称: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综合素质研究

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国当前在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技术素质较强,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人文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在工程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尤其十分匾乏。

我国当前高层次的建筑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管理工作基本都靠自己的经验对付,缺乏现代知识的武装,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缺乏领导风范,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缺失,对员工的凝聚力不强;不善授权和合理分工;协调能力欠缺和资本运作能力差等问题。

虽然当前已实行了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考试中理论性内容较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记忆力较差很难通过考试,年轻人记忆力较好比较容易通过,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挂靠”现象,使得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非同一个人,管理者整体素质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才加剧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知识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的目标,要解决工程中国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

首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当前大部分建筑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这一素质。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经济素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经验就行,但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管理学修养。

2.能力素质。仅仅只有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的管理者也不是合格的管理人员,社会所期望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人格素质。由于建筑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当前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工程道德缺失问题,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管理道德品质。因此应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乐岗敬业、诚信、合作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1],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执业人员和实际的在岗管理人员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素质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执业资格制度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因此,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

3.强化终生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2]。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实际工作中感悟和领会、继续教育、讨论会和讲座等。

4.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以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第5篇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有章可循,所以要精心编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方法,与合同、项目细则相呼应,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高品质。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编制是质量管理的根本和基础。一般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编制由六个部分组成:首先要确定施工的目标和最终计划;其次要明确施工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注意事项;再次要为施工队提供工程建筑所需要的物料,明确施工人员的权利和责任;然后以建筑目标为出发点来设立施工检查办法,并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再然后要对可以预见的工程突发事件提出应对方式;最后按照预定的规划进入施工的前期小规模试验,及时发现问题,以保证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2)加大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同时和企业领导、质监、监理都有很大的关系。项目部门、施工部门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条例进行管理和施工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和符合既定标准。但这些还不能达到科学化管理的水平,仅仅靠自律是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就需要企业领导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这一环节的重视,同时质监、监理等部门也要对质量管理条例的内容进行审核,对具体施工进行监察,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牢固框架。真正把用户生命财产安全和满意度作为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把履行职责和监管义务作为使命;第三,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求直接体现于工程项目的合同及相关文件中,在这些文件的签订时,一定要将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细则和章程列举出来,在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以合同为导向,按照合同中明确规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质量管理,而不能借用、乱用其他方法进行管理。一般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对每一个阶段都要有详尽的管理计划和处理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不仅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对管理效率也有很大裨益。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程中,要大力提高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以从硬件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高效准确。

(1)借助电脑、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媒介来改善现有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管体系。通过这一公开化的信息平台,使更多的人了解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直接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可以了解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具体工作,从而有利于监管机关依法办事的效率,可以促进监管工作的规范,进一步使相关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达标率,最终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2)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促进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系列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出现,在当前国外很多建筑企业运用高科技新技术对我国本土建筑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那么我国建筑企业在质量管理上一方面要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办公软件和相关计算机应用,推行无纸化办公、数字化办公,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企业要结合国情及自身发展状况,切实有效的探索出符合本企业的信息化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知识普及力度。

(1)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短期速成培训、定期的长期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力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提高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实践工作中能够自觉、自愿、积极的严格按照标准办事,提高对工程质量监管的效果,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得以保证;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第6篇

1 职业岗位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向与建筑相关企业如工程监理公司、施工企业、工程咨询机构、工程招投标机构、房地产企业等部门输送人才,在企业中主要为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如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造价员、资料员等)、中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生产操作人员(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架子工、电工)。通过对邯郸市建筑企业调查发现,建筑业缺口主要为基层技术管理岗位,主要从事工作有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工程测量、工程计量与计价等。

2 职业能力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向建筑施工企业培养面向生产管理的一线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因为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建筑规模大、使用耗材多的特点,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就无法承担起建筑企业中的工作,所以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是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逐步由浅到深完成的。

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 专业基础能力是一个建筑技术人员要掌握的基本的能力,这是低层次的能力。例如,作为一名建筑施工人员,应该具备识读施工图纸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中包含了熟练阅读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掌握建筑构造的方法,阅读水、暖、电设备常用的施工图纸,具有手工制图和计算机绘制能力,所有这些能力是施工员具备的专业能力的基础。

专业综合能力分析 专项综合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够完成一项工程中的的各个过程节,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显然专业综合能力的要求高于专业基础能力,要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专业综合能力的复杂程度与综合程度比各项专业基础能力大,有时需要对专业能力做到一些拓展和延伸。学生要解决建筑工程中的一些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需要具备专业综合能力。如学生要具备编制施工方案的能力,它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能力、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能力。

专业实务能力 专业实务能力是培养学生在施工一线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它是将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形成真正的就业能力,同时通过更多的实践来培养学生解决和处理施工现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高层建筑的兴建,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在专业实务能力中加入建筑技术创新能力是必要的。当然,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把有难度、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单独列出。作为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序曲来选择,体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性。其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也需要进行专门课程的学习,如在大三阶段专门开设应用文写作、创新等课程。

3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能力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划分如下。

工程识图能力和一般的制图能力 绘制与识读施工图的能力,绘制建筑施工图、竣工图,识读建筑水、暖、电施工图,安装建筑设备的能力,包括画法几何、建筑识图、AutoCAD制图、建筑设备等课程。

建筑材料的应用能力 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合理选用材料,能够进行材料检测,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指标,包括建筑材料课程。

力学结构分析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分析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具有一般结构、构件进行设计计算的能力,具有正确理解和运用结构设计规范的能力,包括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地基与基础等课程。

建筑工程测量的能力 建筑物定位及超平放线、垂直度控制、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测量,包括建筑工程测量课程。

建筑施工及施工管理能力 编制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方案的制定能力,施工质量检查能力,施工安全管理,包括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监理、分部工程施工与组织、单位工程施工与组织、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等课程。

施工质量的检测能力 掌握土建施工的质量标准,掌握主要工种检测的程序和手段,一般质量缺陷的处理,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表格的填写,包括单位施工与组织、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等课程。

专业实务能力 现场操作能力,施工现场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创新能力,包括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

除此之外,对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建筑工程概论、大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等文化课程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职业能力、创新能力。

4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课程内容的组织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要体现培养建筑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课程内容包含专业实践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教学安排上,缩短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延长实践学习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中要重点讲解生产实践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马上进入生产实践岗位,为学生创造很好的就业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因为理论知识是现代技术的基础。专业实践知识可以通过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迁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的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有机结合是形成技术型人才所需掌握的、完整的职业能力。

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地下建筑、智能建筑、大空间建筑、绿色建筑的出现,建筑行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他们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拥有精湛的工程技能和技术。只有将建筑专业课程内容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5 组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内容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三种能力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比例是不同的。专业基础能力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比例大约为2:1,实践安排形式以课间实习为主,实践内容侧重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专业综合能力课程以集中实践训练为主,一般安排在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以教师指导为主。专业实务能力课程一般是以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的形式完成,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来完成。在实践课程的训练中,增加一些理论知识来拓展技能。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对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6 结束语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要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出具有专业能力的建筑一线人才,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5):49-50.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第7篇

【关键词】责任主体;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要点在于责任主体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而对于责任主体的作用,也从多个层面着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进行保障,从而促进责任主体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作用发挥,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1.制度层面保障

第一,尽快统一国内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定,确保责任主体投入足够的管理精力。目前我国各省、各地市所涉及到的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定都不甚统一,在管理过程中使用、交接手续的程序和所需证件也都不甚相同。这种情况已经很难适应知识流动日益频繁的社会,也不利于责任主体进行较为充分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综合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将各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统一起来,使责任主体的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发展。

第二,预警制度加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预警评分项目中,保障责任主体能够很好的区分风险。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个包含安全管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组合体,但我国现今风险预警制度只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管理来预警,即风险预警制度下的评分项目只涵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的预警评分项目,而没有涵盖分机构管理的预警评分项目,因此无法真正评断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结构,而无法真正做到风险的预防,导致责任主体也不能充分了解风险来源,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所以,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预防考量下,应该对于风险预警制度有所调整,即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预警制度中加入分类别的评分项目,确保责任主体能够有效区分风险的来源,进行较高水平的管理。

2.组织层面保障

第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设置专门审核机构,负责对项目管理方案进行审查,明确责任主体权利与责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由项目管理相关部门责任主体组成,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应健全处置程序,成立相应的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对分支机构负责人负责。另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其分类别管理必须完善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制衡机制,明确参与项目管理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强化项目管理内部监督。

第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及分支机构责任主体对项目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及分支机构责任主体不参加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可以列席项目管理审核会议,不得对审议事项发表意见,但对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审核通过的项目管理方案拥有否决权。如调整处置方案,调整后的方案如劣于原方案,需按项目管理程序由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重新审核。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和分支机构责任主体参加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的,出席会议时不得事先对审议事项发表同意与否的个人意见。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可以列席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项目管理审核会议,介绍项目管理方案的有关情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分类部门审计与纪检、监察人员应列席项目管理审核会议。

第三,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执行机制进行完善。管理水平的改善效果离不开执行机制,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完善,也是充分发挥责任主体管理水平提升效力的保障。一般而言,这种执行机制包括着如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全员参与的动态性管理机制。在这种管理机制下,每一名员工都将拥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不断的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这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参与效果的参考标准之一。其次是责任主体岗位有必要进行持续性轮换,确保不同的责任主体能够在不同岗位之间获得最大限度的锻炼,这也便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培养综合性人才。最后是采用竞争上岗的机制,给予所有的员工以晋升的机会,根据员工的工作水平来判定晋升的标准,这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部良好工作氛围的培育。另外,对责任主体也应进行科学的考核,采取轮换制,使责任主体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严格实施工作不力的淘汰机制。

3.宣传层面保障

第一,责任主体应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普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普及涉及两方面人群。一是普通管理人员;二是普通员工。对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强化自身的项目规章编制、更改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而这也能够确保对开展项目管理的便捷性。对于普通员工而言,目前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等相关知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程序较为困惑,而大多数组织也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讲座来为普通员工答疑解惑。当人们需要解答这些疑问时,只能到相关的管理部门去进行了解,而由于管理部门的工作很繁忙,只能针对普通员工遇到的问题作出解答,普通员工仍然不能掌握系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因此,组织责任主体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讲座,由专门的管理工作人员为普通员工进行系统的讲解。

第二,责任主体应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宣传。鉴于人们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意识普遍不高的现状,应着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认识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宣传的内容要多层次、多样化。宣传对象要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者、管理部门、普通员工、企业等主体。现实实践中的很多组织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部门并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当涉及到相关问题时,不能有效协助单位完成相关事项。而对于普通员工而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的不协调也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占用了工作时间和精力,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责任主体的宣传方式可以多样化。从根本上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养成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动追求项目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保障和便利。

第三,责任主体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责任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投入一定的物力来保证管理的顺利进行。项目管理的优劣程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其发展与企业息息相关。企业应注意巩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果,遇到较为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为沉着冷静的应付提供保障。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优势,增强责任主体与组织其他部门的沟通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第8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筑工程施工

建筑设备是房屋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提供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总称。建筑设备的内容涉及建筑给排水工程、供暖工程、通风工程、空调工程和电气工程,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必将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 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建筑设备课程包含建筑给排水工程、暖通空调工程和电气工程三个专业的知识,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课程的教学任务往往由一位任课教师完成,而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任课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力较强,其他方面会相对较薄弱。所以,任课教师很难将三个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很难掌握三个专业技术信息的发展,很难将最新、最前沿的学科内容传授给学生。

现今,高校教师以中青年教师居多,特别是青年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就从事教学工作,工程实践经历相对匮乏。而建筑设备课程与工程实际应用联系十分密切,所以就要求任课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鉴于建筑设备课程的特点,使得任课教师应具有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一方面要大量学习水、暖、电方面的书籍、文献、规范等资料,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需要经常参加与建筑设备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增加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以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另外,任课教师还应深入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学习工程实践经验,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 教学内容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要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设备课程需要掌握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相应的设计原理和施工安装方法,以及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求能进行专业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配合。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保证本课程内容全面完整的基础上,密切联系该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重点讲解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的关系,建筑设备对建筑结构的要求,增加给排水管道、消防管道、暖通空调管道等设备与结构主体交叉的内容。熟练识读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施工图,掌握建筑设备安装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建筑设备工程是发展中的科学,从科学研究到生产制造,从设备设计到施工安装,都在不断的发展完善,新设备、新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建筑设备的发展和更新。比如,在室内给水管材这一节教学中,需简单介绍常用的镀锌钢管和铸铁管,应重点讲解塑料管。因为,以前我国室内供水管多采用镀锌钢管,但是由于镀锌钢管对人体有害,现国家已明令禁止镀锌钢管在居民住宅的供水管中使用。在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中,应重点讲解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系统的安装施工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以适应设备的发展。

三、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设备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专业课程,其内容广且抽象,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然难以满足。所以,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一) 理论联系实际

建筑设备课程理论知识枯燥且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实物,结合实物教学加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管材和管件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镀锌钢管、铸铁管、铜管和各种塑料管材,以及截止阀、闸阀、蝶阀、止回阀等各种管件。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直观,同时,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课堂不局限于教室,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甚至工程现场都可以成为教学课堂,使教学现场与教学课堂和工程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授室内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教学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楼、宿舍等处进行观察,进而学生可以直观系统的掌握给排水、消防系统的组成、管道的布置方法以及施工安装方法;在讲授空调系统时,可以在学校办公楼、大型超市、中央商场等装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物内进行现场教学,或者带领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教学,进而加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

(二)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筑设备课程内容多,涉及的材料和设备的种类多,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这就要求授课过程中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图片和动画等方式声形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扩展教学信息量,还可以直观反映建筑设备与房屋建筑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悉和掌握,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在教材中空气调节系统这一节,教材中讲述的大量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等概念,就可以通过暖通空调施工图、各种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动画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施工图的识读方法,而且方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运行的工作原理。同时,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典型的建筑工程案例,以激发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

建筑设备是房屋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技的进步和房屋建筑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建筑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建筑设备的发展和完善也推动了房屋建筑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当今房屋建筑向建筑智能化、自动化和节能化的方向发展。建筑设备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展知识面,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白懿, 李亚峰.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 53-55.

[2] 赵志曼, 王俊平, 白良. 走教学创新之路: 试论《建筑设备工程CAD》教学的互动效应[J].工程设计CAD 与智能建筑, 2002, (3): 38-39.

[3]庄玉玲.《建筑设备工程》课的教学方法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 2004, 6(4): 102-104.

[4]刘建龙,曾美玲, 谭超毅.《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 19(4): 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