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

建筑创作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creation

杂志简介:《建筑创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161/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重点工程、学术研究、住宅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经典、礼士路札记、国外译丛

主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4-8537
国内刊号:11-3161/TU
全年订价:¥ 984.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959
总被引量:2012
H指数:1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8028
  • 编者的话

    刊期:2018年第06期

    本期专辑主要讨论建筑传播呈现出的三种交流互动轨迹。在大众领域,分为外部媒体品牌的多角度"包围",内部建筑人"突破"专业圈的发声在专业内,回顾了网络建筑论坛ABBS的二十年历史与影响。关于外部包围专辑以大众认知建筑的远近视野为编辑线索,分成四组大众媒体品牌讨论建筑的方式:鸟瞰,来自"读库"与"星球研究所"的建筑科普,传播着建筑作为工程与...

  • 鸟瞰:新旧媒介下的建筑科普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为什么相比于艺术、历史、音乐,建筑科普少之又少?对普通人而言,了解建筑到底有多难?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采访了接连出版建筑专业主义入门书的图书品牌“读库”,与用视觉解构建筑的初创新媒体品牌“星球研究所”,探寻不同代际的媒体,正在如何尝试着“铺路”与“搭桥”。

  • 建筑不是人们的必修课,了解它是一个人在完成自己的博雅教育专访张立宪

    作者:沈思; 李明洁; 张立宪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18年底,我们策划这本传播专辑时,恰逢王南老师的"建筑史诗"系列出版不久,正在接受媒体与读者们的欢迎。我们应运找到老六后,才发现这只是"长征"的一小环,该系列过去已有六年的策划与写作时间,未来也还有十五本将要面世。谈起为何出版它们,老六的回答近乎玄学;说起如何为它们吸引读者,他的态度又格外冷酷。书籍,可能是人们沉默的朋友吧,被摆放...

  • 读库的书

    刊期:2018年第06期

    "建筑史诗"系列由"读库"策划、建筑学者王南撰写,拟出版四卷二十四本,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旨在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以及它的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图像中国建筑史》本书源自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

  • 建筑奇妙又难懂,我们替大家嚼碎难懂的部分,用情绪呈现奇妙——专访耿华军、丁宥希

    作者:李明洁 刊期:2018年第06期

    见到"所长"是一个冬天的上午,刚过九点,在北京天通苑居民区的一间办公室里,我坐在所长的对面,手里握着路上匆忙买的热饮,摸着它快速变凉却没有喝下,因为担心稍不留意就会跟不上他极快的思路,耽误他当天后续的工作安排。这时,与成熟的出版机构"读库"相比,"星球研究所"的一个关键特征——内容创业,突然显露了出来。老六曾说"建筑史诗"的作者王南"...

  • Vioice

    刊期:2018年第06期

  • 感知:社会视角的观察与表达

    刊期:2018年第06期

    过去二十几年,中国“城市化”高歌猛进,完成了一个个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壮举。几乎每一次激烈的跨步,都没有脱离期刊的注视。它们像体温计一样,跟踪记载着这一整个进程。我们采访到的《三联生活周刊》(1995年复刊)与《新周刊》(1996年创刊)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温度,有的情怀冷静,有的观点热烈,但是在更多的时候,都在同样表达着对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人...

  • 以“人”的视角看建筑,唤起公众关注——专访贾冬婷

    作者:沈思(摄影); 李明洁(摄影); 贾冬婷 刊期:2018年第06期

    我们的城市属于谁?大拆大建的背后,有什么是被我们忽视的吗?《三联生活周刊》的城市与建筑报道拼贴摄影:沈思、李明洁采访时间:2018年12月6日采访地点:北京望京东路某咖啡馆建筑不应该仅停留在空间设计或商业逻辑的层面上,当我探究它的时候,更多是围绕着它与城市、与人、与机制的关系。AC:您是2005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的,从2007年开始了在建...

  • 震区未来,建设师的想象与实践

    作者:贾冬婷; 关海彤(摄影)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到了灾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志愿者,而且是一个体力不佳的中年志愿者——我的腰有伤,拿轻的东西不好意思,重的东西又拿不了,很尴尬。在灾区看到没有倒塌的房子时,我尚且觉得自己是个建筑师;但看到那些倒塌的房子时,我又根本不敢承认自己是建筑师;另外,坐在办公室里每天都会感到摇一摇,收藏的很多东西也都摔碎了,就觉得有点疑似灾民。”

  • 将城市比作人,爱他、骂他、歌唱他

    作者:李明洁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某些瞬间,你是否会把物理空间想象成一个人?"我们的城市是一位小姑娘,"《新周刊》说,"急于追逐所谓的时尚而不惜在自己的脸上一再动刀动枪,靓,却没了人样。"谁是《新周刊》,他为什么这么说?采访时间:2019年3月5日采访地点:北京AC办公室电话采访"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城市十大败笔""体验之都""第四城"等,大概是大众印象最深刻的城市话题。最近,...

  • 中国城市十大败笔

    作者:何树青; 实建 刊期:2018年第06期

    虽然我们的城市与若干年前相比已经日新月异,虽然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钱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好,但这并不能成为面对无处不在的城市败笔保持沉默的借口。今天,那些打着各种幌子对城市的无知和不负责任的破坏、摧残.已经发展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对城市的破坏,肯定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最大的腐败之一。

  • 建筑中的审美与情感力量是我们努力想让大家看到的——专访陈子文、成卿

    作者:李明洁; 陈子文; 成卿 刊期:2018年第06期

    采访时间:2019年5月14日采访地点:AC办公室,电话采访我们拍摄的建筑不能"太高冷"。AC:您在"一条"工作多久了,作为"一条"的编辑部总监,主要负责什么方面的工作?陈子文:2015年初来到一条。我是做艺术行业出身,最初是负责"一条"艺术条线的内容,每个条线之下有各个负责的编辑,都是对这个条线非常了解的专业人员。在不同的条线之间,还会有分管人,每个...

  • 从叙事学、传播学、营销学、消费文化,再看“一条”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一条"视频的诞生与火爆是复杂的、多变的,AC对"一条"制片团队的采访呈现了视频创作过程中较为单纯的一面,而对于"一条"身处其中的动态影像记录与传播建筑的特点与趋势,以及结合到的当下社会文化对建筑关注的视角则探索不足。"一条"为什么会出现、出现并迅速火热之后会引起什么反应、有没有谁可以在它正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是我们在采访结束...

  • 发掘:商业活力的洞察

    刊期:2018年第06期

    城市因交易而诞生,如今,全球化和网络化正不断扩展着商业的边界。从消费物质到消费身份、审美和价值认同,商业也不再仅仅有关个人的衣食住行,而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标签、氛围和吸引力。“网红店”、“爆改”、“民宿情怀”和“网红城市”们所引发的线上流量和线下消费。

  • “网红店”退烧之后,生活方式的建构需要更多的层次和时间——专访赵慧

    作者:沈思; 赵慧 刊期:2018年第06期

    茑屋书店、BLUE BOTTLE COFFEE(蓝瓶咖啡)、De Markthal菜市场……除了颜值,是什么创造了令人流连忘返的商业空间和街区?花样翻新的"生活方式"仅仅只是又一波消费社会的营销手段吗?采访时间:2019年1月17日采访地点:AC办公室,电话采访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构建,讲情怀的太多,讲如何做到的太少。AC:您在创办"未来预想图"之前的工作内容是怎样的?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