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

建筑创作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creation

杂志简介:《建筑创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161/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重点工程、学术研究、住宅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经典、礼士路札记、国外译丛

主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4-8537
国内刊号:11-3161/TU
全年订价:¥ 984.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959
总被引量:2012
H指数:1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8028
  • 编者的话

    刊期:2016年第04期

    2015年10月23日"文化建筑在中国2015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召开,主题为"文化的实践——198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建筑"。中央美术学院团队策划此次研讨会的初衷基于"对文化建筑根本意义的追寻,以及对中国方兴未艾的文化建筑的期许与隐隐忧思。"这与民众对文化建筑和建筑的文化意义日渐增长的关注与讨论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背景...

  • 致辞

    作者:范迪安 刊期:2016年第04期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在"文化建筑在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之际,我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向各位专家、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和我们一起主办、承办以及协办的各个单位表示衷心感谢!"文化建筑在中国"既是一个文化领域、建筑领域和艺术领域等多领域综合性的学术课题,也是中国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实践课题。对于该课...

  • 会议简介

    刊期:2016年第04期

    文化建筑既可被理解为"承载文化内容"的"建筑实践",也可被理解为以"建筑作为媒介"的"文化实践"。对于前者,建筑作为一种"容器",文化作为一种"存在";对于后者,建筑作为"文本",文化成为一种"生成"。198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建筑是国家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空间生产、技术进化、文化转向、美学实验、及公共生活转型等多种领域...

  • 现场实录

    刊期:2016年第04期

  • 塑国家形象的文化建筑--与水絮语

    作者:王澍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最初接到会议邀请时我很犹豫,有点儿不敢来,因为这么大的题目把我吓到了,但是想了一下,好像这个题目又是现在中国的语境下不得不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参加过三届威尼斯双年展,其中两届范迪安院长都是我的策展人,所以他的邀请很难推辞。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矶崎新先生。这么多年矶崎新先生在各种场合对我都特别的关照,我和他一起来这里演讲。...

  • 亚洲近代国家的标志:国徽·纪念碑·广场

    作者:矶崎新 刊期:2016年第04期

    我从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之后,就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在5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虽然刚开始接手的都是日本项目,但这实际上和中国的文化是脱离不开的。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文化",事实上世界各地的建筑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参与中国建设大潮的建筑师来说,这个问题更需要探讨。我也是这些建筑师的其中之一,但我有一个更加特殊的身份:我是在...

  • 工作在中国

    作者:罗伯托·雷克霍 刊期:2016年第04期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活动,尤其感谢邀请我参与到讲座环节当中。"文化建筑"这个话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同时也十分宽泛。我原想针对这个话题来确定演讲内容,但随后我意识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决定回顾最近我曾经参与过的工作,并将其中内容相关的部分放在一起讲。尽管这看上去似乎并不是关于文化的话题,但是我的演讲是关于我们...

  • 国家的形与象

    作者:姜珺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主持人给了我三个题目: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建筑、建构公共活动的集体空间和作为文化研究的建筑教育,后两个题目我都曾经讲过:"公共空间"我讲的是"公"与"私"的空间,不完全是"公"和"其"的,"公"和"共"可以是另一个主题,现在比较紧迫的问题是"公私关系";"中国建筑教育"我讲的是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除了中国盛...

  • 我经历的文化建筑——试以CAFA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新馆为例

    作者:谢小凡 刊期:2016年第04期

    "文化建筑"是个新名词,它不好下定义,就像"文化"这个概念说不清楚一样,但人们总是感觉得到它的存在。今天以文化建筑为主题展开讨论,立即就把我头脑中的这个概念具体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歌剧院、音乐厅这类建筑上,我想原因在于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公共与开放、共同的目的都是形而上的交流场所。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才引发无论哪个国家的...

  • 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建筑:一个历史框架

    作者:吕品晶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今天很多演讲嘉宾都提到了,"文化建筑"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这么大一个题目,从哪入手,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我代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团队把基于历史维度的基础性梳理工作做一个介绍,以期能够对切入"文化建筑"这个庞大主题有些帮助。这个介绍分为五部分展开:语境、框架、时间线、转型及一系列开放性结论。"文化建筑"这个概念什么时候...

  • 建构公共活动的集体空间--策展的策略与策术

    作者:方振宁 刊期:2016年第04期

    我讲的题目是“策展的策略与策术”,“策术”这个词是我自己造的,完整的意思是:“策展的策略和策展的战术”。我重视当一位策展人展览概念确定之后,怎么具体实施这个概念,战术是有关技术的问题。这次演讲内容,主要是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我做过的展览。以往我所做的展主要是在国外,现在回看,已经成为一个系列。今天主要介绍一下我策划过的...

  • 文化建筑与公共空间:大叙事与地方叙事

    作者:王维仁 刊期:2016年第04期

    19世纪民族国家兴起以后的欧洲,文化建筑和公共建筑、意识形态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往往是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的形象宣言,意图叙述一个国家的文化与空间故事,我把它们叫做国家的空间叙事。我们可以提出很多世界各国的首都空间与文化建筑的例子,其中也包括北京首都空间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建筑。而我今天更想谈的其实是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的文化建筑。我们...

  • 建筑展览:当代建筑文化的推进器

    作者:李翔宁; 曹晓弘; 姜爽; 任少峰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一、国际现当代建筑展览的历史发展综述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置身于各种媒介的包围中,各种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间的无限广阔的影响和联系在瞬间就可以发生。而在几十年前,展览对于人们获知信息,或者说对一种新兴事物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先锋建筑运动一百余年的历史中,各种各样的展览是先锋派建筑师活动的主要舞台,现代建筑和现代建...

  • AMO与中国

    作者:斯蒂芬·彼得曼 刊期:2016年第04期

    首先非常感谢中央美术学院邀请我来到中国。我总是对此类活动主办方的热心与关照印象深刻。介绍一下,我与OMA工作了9年,现为合伙人。在会上我的同事罗伯托[1]展示了一些建筑项目,所以我会展示一些我们的研究工作,尤其是与中国有关的工作。AMO是OMA的镜像机构,OMA做建筑设计而我们做与建筑有关的其他事情。AMO的工作涵盖了政治、设计、文化和商业...

  • 城市身份的文化形塑

    作者:米歇尔·辛德海姆 刊期:2016年第04期

    感谢邀请我参加今天的活动。我既不是建筑师也不是中国专家,所以你们可能会怀疑我在这样一个关于中国文化建筑的会议中会做些什么。我将会用一些论述来解释为什么我能为这次会议有所贡献。我并非建筑师,但我在过去一些年中经常同建筑师一起工作。在北京,我拍摄了一部关于奥运会的长期纪录片,时间跨越2003年到2008年。我20余次来到北京,经历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