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杂志 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杂志简介:《金属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139/TG,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论文、合金钢专刊_综述、金属基复合材料专刊、材料与工艺、组织与结构、合金钢专刊_研究论文、力学性能、纪念文章、合金钢专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金属学会
国际刊号:0412-1961
国内刊号:21-1139/TG
全年订价:¥ 2251.2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02
复合影响因子:1.05
总发文量:2276
总被引量:37223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3.9508
立即指数:0.1176
期刊他引率:0.923
平均引文率:16.8067
  • Al基难混溶合金快速定向凝固研究Ⅰ.固/液界面的影响

    作者:何杰; 赵九洲; 王晓峰; 张钦霞; 李海丽; 陈桂云 刊期:2007年第06期

    分析了难混溶合金凝固过程中作用在凝固界面前沿液滴上的力,建立了液滴与凝固界面相互作用行为的动力学判据.结合实验,探讨了固/液界面与液滴间相互作用对Al-Bi基难混溶合金凝固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界面排斥和Marangoni力共同作用下,较小尺寸的富Bi液滴被凝固界面排斥并富积在凝固界面前沿.当凝固界面为枝晶/胞状晶时,临界尺寸的富Bi液滴...

  • Al基难混溶合金快速定向凝固研究Ⅱ.恒定磁场的影响

    作者:何杰; 赵九洲; 王晓峰; 张钦霞; 李海丽; 陈桂云 刊期:2007年第06期

    在自制的具有磁场作用的快速定向凝固装置上,考察了磁场对Al-Bi难混溶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磁场对难混溶合金液-液相变过程中液滴形核、空间运动和碰撞凝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场作用下液滴的运动速度以及由运动导致液滴间碰撞凝并的概率得到有效降低;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合金组织中富Bi粒子平均尺寸减小,分布更弥散.

  • Al基难混溶合金快速定向凝固研究Ⅲ.第三组元的影响

    作者:何杰; 赵九洲; 王晓峰; 张钦霞; 李海丽; 陈桂云 刊期:2007年第06期

    对Al-Bi基难混溶合金添加第三组元Si和Cu,揭示了Si和Cu含量对Al-Bi合金快速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i或Cu均使凝固组织中的富Bi粒子尺寸增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元素Si比Cu更易使富Bi相粗化.分析了第三组元对二元合金体系的自由能、两液相间界面能和液相粘度的改变及其对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加深了对三元难混溶合金凝固特征的认识.

  • 超低碳微合金管线钢中针状铁素体的组成对强度的影响

    作者:王伟; 单以银; 杨柯 刊期:2007年第06期

    利用控轧控冷工艺,在超低碳微合金管线钢中获得了不同组成比的针状铁素体复相组织,并对其复杂的组织进行了定量金相研究,探讨了组织组成比与材料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终轧温度、提高冷却速度均导致管线钢强度的显著提高,归功于针状铁素体复相组织中的粒状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等低温组织含量的增加;低温组织含量的增加比提高卷取温度导...

  • 下贝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

    作者:方鸿生; 冯春; 郑燕康; 郑秀华; 张弛; 白秉哲 刊期:2007年第06期

    通过3组实验证实了下贝氏体碳化物是在α/γ界面的奥氏体一侧析出,并向奥氏体中生长,同时也在贝氏体亚单元之间析出.在形态上,碳化物存在于铁素体内,也可跨越α/γ或α/α界面;在整个相变过程中,铁素体与碳化物的长大呈相互竞争机制,碳化物从α/γ界面的γ一侧析出,但铁素体的长大速度远高于碳化物,二者长大的结果是铁素体将碳化物包围,导致碳化物似乎是...

  • 固/气共晶定向凝固中的工艺判据

    作者:张华伟; 李言祥; 刘源 刊期:2007年第06期

    气体压力和熔体过热度决定熔体中气体溶解量从而直接影响多孔试样的气孔率.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固/气共晶定向凝固中气体逸出和藕状多孔结构形成所需的过热度和气体压力判据.以金属/氢共晶为例,计算结果表明,过热度和氩气分压均应有一适中的范围:给定氢气和氩气分压时,过热度应高于藕孔形成临界过热度而低于氢气逸出临界过热度;给定过热度和氢气...

  • 定向凝固冷速对Ti-O超细夹杂物析出的影响

    作者:王利伟; 郑少波; 郑庆; 李慧改; 翟启杰 刊期:2007年第06期

    采用定向凝固法模拟了由纯铁与钛铁制备的样品在凝固过程中二次枝晶臂间溶质富集时Ti-O夹杂物的析出情况,考察了冷却速率对Ti-O超细夹杂物尺寸、数量及分布的影响,验证了凝固过程微观偏析和Ti-O夹杂生成耦合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冷速增高,夹杂尺寸减小,数量增多,分布更均匀.在10K/min(模铸),100K/min(方坯),200K/min(中厚板)冷速下夹杂的平...

  • NiFe薄膜AMR元件中非均匀退磁场和宽度的相关性

    作者:张辉; 滕蛟; 于广华; 吴杏芳; 朱逢吾 刊期:2007年第06期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NiFe各向异性磁电阻(AMR)薄膜,经过光学曝光及离子刻蚀将NiFe薄膜制成了厚度t=20 nm、长度l=2.5 mm、宽度w分别为50,20,10,5和3μm的AMR元件.测量了AMR元件的磁电阻效应.考虑沿宽度方向退磁场的非均匀性,计算了磁电阻比率.结果表明,宽度决定了AMR元件中的退磁场分布和边缘退磁场的大小,直接影响着AMR元件的磁化反转过程....

  • 多层膜晶界和膜界间竞比变形及其对硬度测量的影响

    作者:刘明霞; 马飞; 黄友兰; 黄平; 余花娃; 张建民; 徐可为 刊期:2007年第06期

    使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不同调制波长的Ni/Al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电子显微术(HRTEM)对薄膜进行了微结构表征,采用连续刚度法(CSM)研究了不同压入深度下多层膜的硬度.结果表明,随调制波长减小,薄膜呈纳米晶结构特征且存在超硬效应.调制波长L大于30nm时,纳米压入硬度随压入深度的增加而升高;L小于30nm时,最大压入深度的硬度测量...

  • 热传导反算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求解界面热流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郭志鹏; 熊守美; 富尚铉; 崔正吉 刊期:2007年第06期

    基于热传导反算中的非线性估算法,建立了求解界面热流及换热系数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热传导反算程序.通过在网格边界上施加三角形热流,求解出网格内部不同位置点的温度变化曲线,然后以求解出的温度为输入数据,利用反算程序求解出界面热流,通过对比求解的热流和实际的热流,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测温传感器的滞后、热...

  • Mg-xYb和Mg-xYb-0.4Zr合金的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

    作者:于文斌; 刘志义; 程南璞; 何洪 刊期:2007年第06期

    用溶剂保护法制备了Mg-xYb和Mg-xYb-0.4Zr系列镁合金(x=1,2,4,8;质量分数,%).用OM,SEM,EDS,DSC和XRD等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进行了拉伸实验和硬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Yb含量的增加(x≤4),Mg-xYb二元合金的晶粒明显细化,但晶粒形态无明显变化,添加0.4%Zr后的Mg-xYb-0.4Zr合金全部得到了细小的等轴晶粒,合金的强度...

  • AZ80镁合金多向锻造变形过程中晶粒取向的演变

    作者:郭强; 严红革; 陈振华; 吴远志; 陈婕 刊期:2007年第06期

    用XRD图定性分析了多向锻造变形下AZ80镁合金择优取向的变化.除第4道次外,其余前9道次锻压面均出现明显的基面择优取向,10道次后材料开始呈现随机取向分布.变形温度和变形方式对材料晶粒取向影响较大,适当降低变形温度和采用单向变形方式均能促使锻压面形成强烈的基面择优取向,而道次压下量在本实验中对晶粒取向影响不大.

  • 镁熔体在空气/HFC-134a气氛中的高温氧化特性及机理分析

    作者:陈虎魁; 刘建睿; 黄卫东 刊期:2007年第06期

    用热重法测定了镁熔体在1,1,1,2-四氟乙烷(HFC-134a)与空气混合气体保护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用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分析了氧化膜中氧化产物组成和元素成分,讨论了氧化机理并提出了一个氧化模型.结果表明:镁熔体的高温氧化行为与HFC-134a的浓度有关.HFC-134a浓度较低时,氧化膜主要由MgO组成,氧化过程表现出线性动力学的特征.HFC-134a浓度较高...

  • SiCw/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微弧氧化行为及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作者:王艳秋; 吴昆; 郑明毅 刊期:2007年第06期

    采用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在SiCw/AZ91镁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保护性涂层.通过与AZ91镁合金对比,研究镁基复合材料的微弧氧化行为及其形貌特征,并采用电化学方法评价了微弧氧化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SiC晶须的存在影响了基底材料表面阻挡层的形成,使复合材料的微弧氧化行为不同于基体合金.与合金相比,在恒电流模式下进行微弧氧化的过程中复合...

  • 1.25Cr0.5Mo钢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损伤研究

    作者:陈志平; 蒋家羚; 陈凌 刊期:2007年第06期

    以连续损伤力学(CDM)的经典损伤理论为基础,对疲劳、蠕变及其交互作用下的损伤演化分别进行了研究,进而推导出一个新的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损伤模型.为将上述模型方便的运用于工程实际之中,通过1.25Cr0.5Mo钢光滑试样540℃环境下应力控制的梯形波加载实验,对工程中容易测量的轴向变形即平均应变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选取平均应变的变化作为损...